中国承接“人造太阳”ITER真空室组装任务,助力项目顺利推进 2月29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与中核集团中核工程牵头的中法联合体正式签署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中国为ITER项目主机安装的唯一承包商,这是中国在成功安装其心脏设备之后,再次承担其核心设备的安装任务。真空室模块组装是目前ITER项目最重要设备在关键路径上的工作,对整个ITER项目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ITER总干事彼得罗·巴拉巴斯基曾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29届聚变能源会议上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以及真空容器行业焊接接头区域出现的问题以及热屏蔽管道中腐蚀引起的裂纹使项目延迟,项目计划已对其配置、分阶段安装和新的研究时间表进行了修改。我们认为,随着项目合同签署,中国在国际聚变领域的地位持续提升,有望助力ITER项目顺利推进。 全球多国聚变领域项目成果涌现,核聚变领域发展提速 美国能源部加大力量多次组织开展聚变能开发路线评估,计划2040年建成投运示范堆;欧盟聚变路线紧密关联ITER计划,计划在ITER实现氘氚运行后,2040年开始建造示范堆,并于2050年建成;日本敲定首个核聚变能源开发战略方案,计划推出企业参与研发实验的核聚变反应堆,并争取在2050年左右实现核聚变发电。NIF第二次聚变点火,产生了3.88 MJ的聚变能量输出,再现净能量增益;欧洲和日本共同建造和运营的核聚变反应堆JT-60SA点火成功,于2023年12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我们认为,全球多国高度重视聚变发展规划,不断加大研究投入,核聚变项目持续取得进展,聚变领域景气度较高。 我国聚变技术不断创新突破,项目与投资加速 近年来,我国聚变堆项目持续突破,EAST装置曾打破当时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的最长时间;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点留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江西省政府与中核集团签订协议,联合建设可控核聚变项目并落户江西省,总投资预计超200亿元;BEST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注册成立,落地合肥,总投资约85亿元;2023年12月29日,由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正式宣布成立,对于创新协同推进聚变能源产业迈出实质性步伐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我们认为,我国以“三步走”战略引领核能发展,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三大院所为研发主力,随着相关技术的创新突破,资金、技术投入增加,核聚变产业链将不断完善。 投资建议:可控核聚变具有广阔的商业化潜力。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可控核聚变项目层出不穷,ITER项目不断推进,国内聚变领域发展迅速,或将带动核聚变产业链加速发展。 建议关注: 国光电气(天风军工覆盖):产品包括偏滤器和第一壁等ITER项目的关键部件,未来或将充分受益于ITER项目推进与国内聚变试验装置建设。 联创光电(天风新兴团队覆盖):高温超导领先企业,产品包括紧凑型核聚变用高温超导磁体系统,随着高温超导技术的进步以及在核聚变项目装置上的应用,公司相关业务有望快速发展。 西部超导(天风军工/天风金属联合覆盖):代表我国完成ITER项目的超导线材交付任务,面向新一代聚变工程实验堆的高性能Nb3Sn线材取得重大突破,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未来有望受益于核聚变项目装置的建设。 风险提示: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不及预期;ITER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国内可控核聚变项目推进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