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金融健康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2024年2月 课题组成员 (按姓氏首字母拼音顺序排列) 贝多广侯力铭 胡煦莫秀根曾恋云 执笔人 侯力铭 鸣谢 微众银行 平安普惠 摘要 当前,我国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内部社会预期偏弱1,许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中小微企业贡献了多达八成城镇就业2,它们的生存挑战同时也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就业挑战。然而,小微企业由于人才、资金有限,财务管理制度往往不完善,甚至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难以开展有效的预算管理,投融资决策缺乏信息支持,长远规划和成长也相应受限。因此,基于有限的信息资源,开发更适配的工具来观察、度量小微企业的金融健康状况,为金融机构和政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提供紧扣需求的证据和思路,是本研究的主要动机。 金融健康是实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正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关注,近年来屡次出现在政策文件和监管报告中,并逐渐由理论走向实践。金融健康衡量的是一个小微企业是否可以维持良好的日常财务运营、稳健地应对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周全地准备当下和未来发展所需财务资源,体现了企业的良好运转状态、免疫力和成长潜力。小微企业金融健康与企业生存能力和发展韧性密切相关,一个金融健康的小微企业往往生存能力更强,实现盈利和长期发展的潜力更大,对未来发展预期更积极,更有信心。基于金融健康理论所形成的指数,不仅可以监测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指导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实用便捷,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强,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有效工具。 本项目是疫情后国内首个专注于小微企业法人单位的金融健康研究, 1新华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3-12/12/c_1130022917.htm。 2经济日报,就业与招工两头用力解两难,http://www.news.cn/fortune/2023-05/15/c_1129614496.htm。 构建了小微企业金融健康指标体系和指数,可以为观察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提供一个体系化的度量工具,并为金融机构和政府更有效地赋能小微企业提升经营韧性提供紧扣需求的证据和思路。 研究发现,超三分之一小微企业金融不健康,关乎1.8亿人就业前景。问题突出表现为:应收账款拖欠、现金储备不足、风险防范薄弱、借贷能力不足等。金融健康是企业经营管理底层综合能力的体现,可以在日常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管理、资金筹措管理等不同维度上提供不同的信息启示,且不同维度间存在较强的内在关联,所以需要系统性的分析视角。 从地区上看,天津、山东、河北、浙江和福建等地的小微企业金融健康表现较好,需要重点关注河南、陕西等地的小微企业,处于金融不健康状态的占比偏高,广西和重庆的小微企业金融健康状况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从行业上看,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小微企业金融健康表现更佳,需要重点关注建筑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企业成立时长上看,成立不到1年的小微企业金融健康表现更佳,需要重点关注 成立时长在3-5年和8年以上的小微企业。从企业规模上看,资产规模越大(5000万元以下)、主营业务收入越多(5000万元以下)、员工越多 (100人以内)的小微企业,金融健康指数得分相对更高,表现相对更好,需要重点关注资产规模在100万元以下、主营业务收入在25万元以下、 员工人数在5人以下和100-200人的小微企业。从企业主特征属性上看,小微企业主年龄越小,金融健康指数得分相对更高,表现相对更好,需要重点关注企业主年龄较大(50岁以上)的小微企业。而且,企业主学历在大专/高职和大学本科的小微企业,金融健康指数得分相对更高,但需要重点关注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小微企业主,他们相对更多从事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在日常财务管理上,目前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拖欠问题较为严峻,资金回流压力较大。其中处于非常不健康组的小微企业,79.7%不能按时 收回应收款项,65.41%不知道现金什么时候流入及其数量。不过,促进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预算管理的能力,加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监控,从而更好地预测和管理现金流,应对市场变化和潜在的风险。数据显示,应用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小微企业中,65.91%能够知道现金什么时候流入及其数量,68.75%拥有系统性的预算管理,62.8%在每隔3个月以内便查看分析一次企业盈利状况,这几个比例显著高于 没有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小微企业。而且,在2023年上半年亏损的小微企业中,依然能够正常应对日常财务管理的小微企业有明显更高的比例采用系统性的预算管理和数字化管理系统。但目前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较慢,应用最多的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普及率不到60%,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更多支持和引导。 在风险防范管理上,由于目前应收账款拖欠较为严重,现金储备消耗较多,同时市场需求收缩,企业竞争激烈,使得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的现金流断裂风险和市场经营风险。数据显示,有一半左右的小微企业反映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竞争激烈,四成左右的小微企业反映面临日常周转资金紧张风险。处于非常不健康组的小微企业情况更加严重,75%的现金储备不足以覆盖3个月的营运开支,66%没有完备的计划应对现金流断裂的风险,60.15%不能稳妥地应对市场经营风险,70%公司所投的各类商业保险不能充分覆盖相应的风险损失。保险作为重要的风险防范工具之一,普及率并不高,其中购买最多的是团体意外险(44.44%),其次是财产保险、雇主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等,都是比较传统的险种。普及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风险意识不足、金融素养不够、缺乏合适保险产品等。此外,这些传统保险对于帮助小微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和资金周转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在资本筹措管理上,部分小微企业依然面临融资困难,直接融资占比较低。并且,能够获得信贷支持也不一定金融健康,但如果能够获得 “信贷+”的综合金融服务,将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金融健康水平。目前74.8%的小微企业外部融资是用于补充流动性资金,同时在上半年实 现盈利的小微企业中,依然有56.73%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而融资。虽然近几年普惠金融政策持续发力,金融可得性明显提高,贷款成本明显下降,但依然有41%的小微企业将融资成本压力列为前三位的经营成本压力来源之一,47.38%表示目前经营面临融资困难。以银行借贷为例,45.17%的小微企业由于缺乏抵质押担保物而难以获得融资,35.89%认为银行授信流程复杂、时间过长,导致难以满足及时灵活的融资需求。从融资渠道上看,小微企业间接融资经验较多,73.27%的小微企业从传统商业银行获得过借贷资金,传统银行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同时64.7%的小微企 业是同时从传统商业银行和非传统融资机构1获得贷款,另有12.6%的小微是仅通过非传统融资机构获得贷款,说明在我国的小微融资体系中,非银主体也具有重要的补充性功能。另外,直接融资(股权投资)使用度偏低,只有14.9%的小微企业正在接触并计划引入私募股权投资, 67.94%的小微企业并不了解也没接触私募股权投资,其中科创类(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小微企业的股权融资参与度相对较高,初创企业股权融资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此外,即便实现盈利、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依然存在20%左右的小微企业因为现金储备不足、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等问题,导致金融健康状况不佳,而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可能也会直接导致小微企业破产倒闭。不过,金融健康表现越好,企业实现盈利的概率的确会更高,对未来预期也会更加乐观。小微企业的存续韧性及其带来的经济增长潜力是维系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没有金融健康的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供 1非传统融资机构包括互联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 应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会面临挑战,更难以实现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帮助小微企业提升金融健康水平:一是对于当下最紧要的企业应收账款拖欠所带来的现金流问题,要 予以重视。这会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存亡和供应链产业链安全,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投入更多的支持。政府要继续加大中小企业账款拖欠清理工作,完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和机制建设,提升应收账款的标准化和透明度,鼓励核心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进行确权,为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提供便利。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积极与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减少应收账款确权的时间和成本,支持中小微企业高效融资。 二是推动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现金流管理的能力,有助于改善日常经营管理的长期表现。政府可以通过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工程、开展数字化转型试点和培训、鼓励大企业建立云用平台等方式,降低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度和门槛,强化数字化转型的公共服务,提高企业转型意愿和效率。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科技实力,深入挖掘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开发更加便捷、低成本、适配度高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三是提升小微企业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加大金融素养教育,增强保险保障。金融机构应该针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特征和保险需求,研发更多适配度高、性价比高、保障力强的普惠保险产品,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和效率,将客户金融素养赋能融入到业务中。同时,政府可以开展保险知识普及教育,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行业监管。小微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增加现金储备等多种方式,提升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 四是倡导和建立起“信贷+”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为小微企业经营赋能。金融机构 在合理必要的前提下,权衡好综合服务的成本和收益,发挥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不同金融工具的优势,创新综合金融服务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可负担起的、有实际增益效果的综合金融服务,例如,通过信贷+数字化转型、信贷+预算管理、信贷+保险保障、信贷+股权投资等方式,赋能企业经营能力提升,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伙伴银行”,并不断提升金融可得性和适配性,更好满足小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多样化需求。政府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建设、重点领域引导,继续拓宽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充分发挥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补位价值,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供给,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并加大对弱势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信贷+”服务模式,规范综合金融服务发展,提升信贷服务质效。 五是提高社会整体的金融健康意识,促进金融健康理念和指数的推广实践。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探索应用小微企业金融健康指数,将其作为检测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指导金融机构赋能小微企业可持续经营、检验政策支持小微企业效果的有力工具,成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指标体系一部分。通过常态化组织开展金融健康诊断评估,及时掌握了解小微企业的金融健康状况,为不断优化完善金融健康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目录 第一章为什么要关注小微企业金融健康…1 第二章小微企业金融健康指标体系与指数构建…6 (一)小微企业金融健康的定义和指标体系6 (二)小微企业调研样本的基本特征8 (三)小微企业金融健康指数的构建方法9 第三章小微企业金融健康指数与群体差异…12 (一)金融健康指数和分布12 (二)小微企业金融健康指数的群体差异13 第四章小微企业金融健康状况的主要发现…22 (一)超三分之一小微企业金融不健康,关乎1.8亿人就业前景 …………………………………………………………………22 (二)金融健康子维度——日常财务管理23 (三)金融健康子维度——风险防范管理29 (四)金融健康子维度——资本筹措管理35 (五)金融健康各子维度间存在较强关联性,需要系统性的金融健康视角48 (六)金融健康与企业盈利、未来预期之间的关系51 第五章总结及建议55 附录58 附录一:有效调查问卷筛选方法58 附录二:样本小微企业的分布情况58 附录三:小微企业金融健康指数构建方法64 关于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77 第一章为什么要关注小微企业金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