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攻坚“最后一公里”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攻坚“最后一公里”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攻坚“最后一公里”

攻坚“最后一公里”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 THEREPORTOFFINANCIALINCLUSIONDEVELOPMENTINCHINA(2018) 主编贝多广执行主编莫秀根 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 中国·北京 发布 主编:贝多广执行主编:莫秀根 课题主要成员(按姓氏首字母拼音顺序排列): 贝多广邓鹏顾雷黄媚媚赖丹妮刘琰莫秀根熊德平徐默莅余新平曾恋云张晓峰张亦辰朱晓莉 课题参与人员(按姓氏首字母拼音顺序排列): 刘澄清鲁梅陆俊宇吴跃华 前言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每年出版一本年度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已经成为我们的例行任务。每年的报告都会推出一个主题:第一年我们讨论“好金融、好社会”,先树立我们想要追求的未来愿景。第二年我们讨论“普惠金融国家发展战略”,在远大愿景的前提下,国家需要有迈向目标的规划和战略,其中不乏值得推敲的选择和难以回避的挑战。第三年,我们讨论“普惠金融与能力建设”,这源于我们的深刻认识:普惠金融好比一艘航船,船上的人能否顺利抵达彼岸,取决于他们能力的高低。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我们把主题定为攻坚“最后一公里”,一方面,全球普惠金融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所谓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我国正在实施厘定年度目标的扶贫攻坚战略,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与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有相当程度的契合。 “最后一公里”这一说法源自英文“thelastmile”,直译是“最后一英里”。国人足够智慧,入乡随俗,把它译成“最后一公里”,以符合国人的阅读语境。台湾人更讨巧,把它译成“最后一里地”,两面不得罪。 说到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身处边疆海角、深山戈壁的弱势人群,于是出现了马背银行和大篷车银行的艰难跋涉。近些年,我国在推进普惠金融进程中,不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将金融服务物理触达点———比如助农取款服务点———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基本上在全国农村地区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毫无疑问,这是让世人惊艳的成绩。 不过,“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普惠金融面临的一项全球性难题。它的难点有物理距离上的原因,但远不止于此。今年我们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发现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剖析“最后一公里”的内涵。首先,最容易理解的是,从物理位置上直观地表现为金融服务商与“最后一公里”客户之间的距离。其次,从成本角度看,为了服务客户,金融服务商需要付出相对较高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即便存在固定或临时服务网点,金融服务商提供服务的方式效率相对较低,难以保持商业可持续。再次, ·Ⅰ· 攻坚“最后一公里”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 从供应方金融能力来看,金融服务商服务“最后一公里”客户多是产品导向,如此提供的产品往往也就难以适应客户的生产生活需求。最后,从需求方金融能力来看,客户使用金融服务的经验相对较少,金融素养和技能不足,金融态度和行为更容易与其最佳金融利益相悖。由此可见,“最后一公里”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用比较学术的语言来表述,实际上就是金融服务的“缺口”。 令人欣喜的是,人们并不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探索。我们在报告中归纳了直营模式、代理模式、互助模式、数字模式和供应链金融模式五种模式以及诸多国际上的经验案例。但任何一种单一模式似乎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如,我们观察到一方面助农取款服务点全覆盖,另一方面不少服务点流于形式,客户并不解渴,而金融服务商也为服务点的商业可持续性头疼。2017年,全球普惠金融的先驱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参加了在人民大学举办的一场对话。当有人提到商业银行对服务下沉颇感吃力时,尤努斯教授的回答是:“我们没有‘最后一公里’的困扰,因为我们fromthebotomup(意指自下而上)。当我们把最底层的人群都服务好了,往上服务就没有问题。”在尤努斯教授眼里,最贫穷的人群压根不是“最后一公里”,而恰恰是他服务的“第一公里”或者“最先一公里”。早在20世纪70年代,当尤努斯教授掏出27美元借给42位最贫困的村妇时,他就是从这“第一公里”开始的———从观察最贫困群体的需求出发,为她们设计缓解生活所难的金融服务。 尤努斯精神是震撼人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首先应该是思想认识上的头脑风暴,即回归初心、服务实体,真正把“最后一公里”客户当作服务本体,也就是“第一公里”的思维。从产品导向转变为客户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由此出发来寻找解决久悬难题的答案。 为了攻坚“最后一公里”,我们需要探索能够更好地适应“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的交易流量和成本结构的服务模式,更高效率地填补市场空缺。数字技术为我们带来了这样的机会。举例而言,尤努斯教授创建的格莱珉银行,采用信贷员挨家挨户上门拜访的方式,在40年里服务了900万名客户。而我国的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数字化手段,3年就能建立3000万名客户。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数字金融服务在金融“最后一公里”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需要持续推动数字金融服务发展,充分发挥其触达范围广、边际成本低、交易效率高等优势。 当然,我们在赞美数字红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数字鸿沟的存在。有趣的是,许多数字鸿沟问题还需要通过线下服务来解决。就像我们观察到的,目前银行越来越多的业务可以通过人机对话完成,但是复杂业务、复杂问题还是离不开人工服务。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经验来看,解决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线下服务依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使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最后一公里”客群需求 前言 稀疏、量小的特征仍然是金融服务商头疼的问题。以我国银行体系的助农取款服务点为例,在部分乡村地区,曾经出现单个行政村中有多家银行分别布放POS机具的情况。由于不同银行布放的POS机具不能互通使用,而村民持有银行卡的发卡行又不尽相同,最终导致一些银行布放的POS机具逐渐荒废,部分村民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仍未得到满足。由此可见,要实现“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可持续、高效率、功能全的发展目标,突破规模瓶颈是关键。 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组建超越机构的“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聚合供应商(简称聚合器,即英文aggregator)是当前解决我国金融“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规模瓶颈的重要途径。聚合器聚合多种类、多渠道的金融服务,比单家供应商更容易实现规模效应,可以为“最后一公里”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本报告第二部分对此展开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最后,我们将今年的主题定为“攻坚最后一公里”,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颇费了一番心思。起初,我们考虑用“决胜最后一公里”或“打通最后一公里”。但听上去,前者过于自信,仿佛胜利在望;后者又过于轻松,没有表达出其难其艰。选定“攻坚”一词,重在表达“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全球现象、是长期现象,未必能毕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首先要反映其难,要久久为功,就像国家正在推动的扶贫攻坚战一样。其次,“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金融服务初级阶段是解决人们的存汇兑困难,但随着整体金融事业的提升以及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会随之持续增加,如对贷款的需求、对保险的需求等。不排除在不久的将来,广大农民想要投资基金股票等各种理财产品。因此,“攻坚”既是一场阵地战,又是一场持久战。 古人云:“富贵难义合,困穷易感恩。”我们每年的发展报告,就是对自己的一份压力、一场挑战。好在冥冥之中总有力量在支持我们,让我们从开题时的困顿走到终稿时的喜悦。我们的研究团队在这一过程中也获得了明显的升华。每当此时,我的内心总是洋溢着暖暖的感恩之情。当然,我还要向所有支持和帮助完成这一报告的合作伙伴和各位同仁送上真诚的谢忱。 贝多广 2018年9月19日于北京宣武门 目录 概要/1 绪论攻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1 一、什么是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1二、触达“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模式/2 三、“最后一公里”问题存在的原因/7 四、解决金融“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国际经验/9五、金融“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思路/20 第一部分面向“中小微弱”的金融服务 第一章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改革与实践/27 一、中国普惠金融事业版图/27 二、政策性银行普惠金融改革与实践/31 三、中国农业银行普惠金融的改革与实践/35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改革与实践/38五、农村信用社普惠金融改革与实践/42 六、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46 七、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53 第二章新型金融机构的崛起和困境/55 一、互联网和金融科技正在重构金融服务体系/55二、主要新型金融企业的创新实践现状考察/58三、主要新型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因基因而不同/62 攻坚“最后一公里”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 四、主要新型金融企业在普惠金融方面的服务困境/65 第三章国际机构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67一、国际机构在中国的三个阶段/68二、国际机构的类别和投资方式/72 三、解决金融“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成效/82四、成败经验/88 第二部分跨越“最后一公里”的桥梁 第四章金融聚合器与“最后一公里”/93 一、“最后一公里”问题现状/93二、农村金融聚合器的类型/110三、金融聚合器的应用模式/114四、问题及建议/126 案例善用金融聚合器锻造多方共赢普惠金融服务/128 第五章超级数字金融平台与“最后一公里”/132 一、超级数字金融平台的发展现状/132二、超级数字金融平台解决“最后一公里” 问题的难点与建议/136 三、超级数字金融平台的业务发展逻辑、优势与趋势/137 第三部分穿越“最后一公里”的 环境条件 第六章金融科技与“最后一公里”/145 一、金融科技中的关键技术/145二、金融科技的应用/149 三、金融科技在降低成本中的作用/155四、金融科技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156 目录 五、金融科技当前的问题所在/158 第七章穿越金融“最后一公里”的基础设施/164 一、建设现状/164 二、仍然存在的问题/180三、改善建议/181 第八章打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适度监管/184 一、当前金融监管对“最后一公里”问题造成实际影响/184 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适度监管原则调整/186 三、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适度监管若干建议/189 四、穿越“最后一公里”宏观制度环境与政策 支持/192 第四部分决胜“最后一公里”的 社会效果 第九章指标监测结果对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启示/199 一、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构建/199 二、指数应用之一: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201 三、指数应用之二:浙江丽水市金融改革效果 分析/205 第十章银行服务促进小微企业发展/211 一、引言/211 二、银行账户超越财务管理功能/212三、银行账户的普惠金融价值/214四、员工收入水平偏低/215 五、证实模型/219六、结论/225 参考文献/227 概要 金融服务难以突破最后一段距离而触达边缘群体的现象,通常被称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反映了在现有金融体系条件下,最边缘客户获得金融服务的难度远远超过其他客户的现象。本书研究了“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背景,金融服务机构与金融科技等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中的探索与实践,并且总结了现有成果与相关问题思考。 “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一个动态复杂的概念。服务成本高、可负担高利息的能力比较低、风险高,是阻碍金融机构为最边缘客户提供服务最主要的原因。而对于边缘群体,金融能力不高、金融素养和技能不足、对金融服务不信任的态度也阻碍了他们获得和使用金融服务;金融“最后一公里”问题,还与政策环境有关,不合理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缺乏客户保护,都可能导致中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目前能够触达边缘客户的金融服务包含直营模式、代理模式、互助模式、数字模 式以及供应链金融模式。其中,前三种模式主要是直接接触客户服务模式;数字模式包含各类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提供的数字金融服务,主要指无直接接触的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实践中既可能是纯线上、纯线下的,也可能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