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新起点——构建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新起点——构建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新起点——构建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责任编辑:贾真责任校对:潘洁责任印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 新起点:构建普惠金融生态体系/贝多广主编;莫秀根执行主编.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22.5 ISBN978-7-5220-1617-7 Ⅰ.①新…Ⅱ.①贝…②莫…Ⅲ.①金融体系—研究—中国Ⅳ.①F832.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2)第071461号 新起点:构建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XINQIDIAN:GOUJIANPUHUIJINRONGSHENGTAITIXI 出版发行 社址北京市丰台区益泽路2号 市场开发部(010)66024766,63805472,63439533(传真) 网上书店www.cfph.cn (010)66024766,63372837(传真) 读者服务部(010)66070833,62568380 邮编100071 经销新华书店印刷 装订 尺寸185毫米×260毫米印张 字数275千 版次2022年5月第1版 印次2022年5月第1次印刷定价.00元 ISBN978-7-5220-1617-7() 如出现印装错误本社负责调换联系电话 010 63263947 编委会 主编:贝多广执行主编:莫秀根 课题主要成员(按姓氏首字母拼音顺序排列): 贝多广邓鹏蒋鸿宇廖翔莫秀根王博王硕熊开阔曾恋云张天元张晓峰 课题参与人员(按姓氏首字母拼音顺序排列): 陈媛茜 胡雨桐 柯 艾 梁明佳 刘炜雯 鲁梅 王小 龙 吴跃华 徐智新 宣宁军 叶阳 天 俞罡 赵君怡 周丁盈 朱蕴 哲 邹景鹏 免责声明 本书由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课题组成员根据本书完成时认为可靠的信息撰写,书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不保证本书所载资料来源及观点出处绝对准确和完整,也不对因使用本书材料而引起的损失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书所载信息、意见、推算及预测仅反映课题组成员于本书完成当日的判断,并不一定反映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或其合作伙伴的观点。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本书版权为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所有,未经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分发本书的材料、内容或其复印本给任何其他人。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对本免责声明具有修改权和最终解释权。 �版权保护 鸣谢 资助单位及机构: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Visa公司 平安普惠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宁波银行 安盛保险 前言 自2016年始,国家开始实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截至2020年末,已经完整走完五年历程。在这五年中,中国的普惠金融事业得到了超出预料的可喜发展,各项指标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当此之时,对五年历程进行总结分析,肯定成果,同时指出未来继续前行的方向,是规划制定者、规划实践者及倡导分析人士的应做之事。本书即承载着这样的使命———在这个新起点上,我们一方面对过去五年的普惠金融发展作出中肯的分析,另一方面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过去五年,普惠金融事业最大的成绩无疑就是普惠金融理念在中国金融界内外得到高度认可,并广泛普及。普惠金融成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并成为金融发展阶段的一项里程碑内容。在普惠金融国家战略的引导下,各级政府强化了信息分享平台的建设,这些平台成为各类金融机构解决针对中小微弱服务对象信息不对称矛盾的金融基础设施。犹如汽车可以在高速公路上疾驰,金融机构借助于信息分享平台得以较为顺畅地开展各类金融业务。全国无论大中小银行都全面投入普惠金融业务,呈现出中国独有的一道风景。国家制度优势彰显了巨大能量,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全面覆盖中小微弱服务对象,而且,在让利政策的背景下,中小微弱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日子里,中国的小微企业表现出坚强的韧性。 除了金融基础设施的搭建,普惠金融国家战略在点和面上都有亮丽的实施表现。从点上来看,国家选择了若干地区作为普惠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数十年一贯的做法,即通过点上的试验取得经验教训,然 ·Ⅰ· 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本书对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实践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从面上来看,在五年历程中,全国基本实现了在60万个行政村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点,这种被国外称为CASH-IN/CASH-OUT的简易设施,在许多国家都有尝试,但真正能够做到全国普及的,恐怕只有中国。它对解决普惠金融中“最后一公里”难题直截了当。我们对这一重大现象作出了客观细致的分析,不仅肯定其中的显著价值,也指出它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发展前景。 过去五年,如果不讲金融科技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是不客观的。事实上,过去五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最大亮点就是数字普惠金融的迅猛跃进。数字支付已经成为中国可以展示给世人的一张名片,数字信贷日趋成熟,数字保险、数字理财等正在成为未来的热点。传统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蔚然成风。时至今日,没有多少人还会怀疑金融科技对金融发展进程特别是普惠金融发展的贡献。 不过,不得不承认,还是有许多人只是把普惠金融狭义地理解成旨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把战略重点仅仅放在银行信贷领域。我们知道,银行信贷只是金融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在中国,这一领域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主体部分,但是金融体系中还有其他重要的而且不可替代的领域,如保险、资本市场等。我们从需求方角度去观察,发现广大的中小微弱在很大程度上更需要诸如保险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服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农村最底层的家庭中,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现象尤其值得关注,对于这些家庭来说,一项基础性的意外险或重疾险保单可能胜过免息或低息的小额信贷。由此可见,如何从中小微弱的需求侧去审视普惠金融的实际功效,是今后推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或者说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格外需要重视的选项。 即使从金融供给侧角度观察,中国的金融结构面临的重要拖累,恰恰是银行信贷过大,而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待完善。与其他规模型企业一样,中小微企业都会经历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早期阶段更需要的往往是与之共担风险的股权投资者,也就是能提供资本金的投资者。在传统经济中,中小微企业只能通过亲朋好友来获取这类资金。在金融业发达的经济社会中,特别在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比较成熟的经济社会里,中小微企业有机会从多层次的 ·Ⅱ· 资本市场中获得急需的股权融资。从这一意义上说,普惠金融体系是营造真正支持中小微弱的多层次、互补性、广覆盖的良好生态环境。加强创业投资的成长和发展是改善我国金融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构建普惠金融生态体系?这是我们研究院2021年的研究主题。从宏观上说,整个金融体系实现了包容性目标,就是普惠金融生态体系的建立,但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从中期目标出发,我们主要从三个角度去挖掘生态体系的范围。在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如信息共享平台)及支付体系日益完善、银行信贷全面覆盖中小微弱的大背景下,未来五年可以在普惠保险、创业投资及多层次资本市场三个领域发力,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在普惠保险领域,至少有三个方面可以进行探索。一是农业保险。这方面实际上已经取得明显成果。农业保险主要是应对农业生产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疫病或意外事故等风险的保险保障。过去农民的农作物一旦受灾,国家财政承担救灾扶农责任。在这几年的改革实践中,大量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农业保险,通过诸如种植险、养殖险、价格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等使政府公共服务用市场化方式运作,既提高了灾后理赔扶助的效率和准确性,又使保险通过包容性的服务产品形成市场化安排的可持续金融业态。二是重疾险和意外险。如上所述,这对于微弱经济体至关重要。在脱贫攻坚目标实现之后,通过市场化手段形成制度性安排,是维持脱贫成果及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性内容。三是养老保险。养老问题正在成为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特别是对于农村老龄人口,这一问题格外严峻。如何通过设计合适的养老保险产品来应对这一日益迫切的形势,是普惠保险事业中的一项重大的课题。 再来看创业投资。诚如前述,中小微企业除了需要银行信贷的服务,更需要扶持创业创新的股权投资。与银行信贷相比,创业投资就是一种风险投资,它要承受的风险压力和时间压力远高过银行信贷,但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却是同甘共苦的合作伙伴,也是中小微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必经之路。无法想象一家小微企业在没有提升股本金的情况下,只需靠银行信贷就能够长期生存增长。正因为创业投资的风险特性,在社会环境中营造良好氛围,如税收政策、担保补贴、营商环境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Ⅲ· 从更大范围来讲,普惠金融要成为可持续的金融制度安排,不可缺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加持。我们在书中提出了银行信贷的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支持中小微弱的大量银行信贷最终要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对象,这样才能形成社会资本流向普惠金融的良性循环格局。在过去五年中,已经看到小额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成功案例,也看到银行贷款二级市场的活跃表现。我们相信,只有资本市场的高度介入,普惠金融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最近,对共同富裕的讨论十分炽热。人们对共同富裕的愿景满怀期待,一个社会只有实现了共同富裕才可能长治久安。同时,人们又对从什么路径实现共同富裕及用多长时间实现共同富裕,多少有点疑虑和困惑。实际上,普惠金融的目标恰好正是共同富裕。如果仅从理论上讲,在一个理想的市场经济中,只要你能想出不错的赚钱点子,你就应该能获得贷款。遗憾的是,现有的市场经济并不能完全实现这样的理想,一家小微企业或一户弱势家庭比较难从银行获得信用贷款,也不太容易从富有的投资者那里获得风险投资。普惠金融的理论依据,是认为金融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收入分配和贫富状况。排斥性的金融体系嫌贫爱富,金融资源主要流向大型企业和富裕阶层,而中小微企业和弱势人群处于金融服务的边缘甚至被完全排斥。普惠金融通过包容性的理念和手段将金融资源引导到中小微弱,给予中小微弱以公平的发展机会,其宗旨就是要减少社会的贫富差距,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从世界各国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可以观察到,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进展,使人们对社会公平和进步寄予希望。 第一,社会慈善事业。社会慈善事业就是现今议论热烈的第三次分配。在欧美发达经济体中,除了政府直接向低收入群体发放补贴等,民间社会的慈行善举成为社会矛盾的缓冲器和社会发展的润滑剂。美国历史上一些著名家族诸如早年的卡内基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及当今的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基金会,捐助巨款支持社会事业,如扶贫、教育、科学、艺术和环保等,甚至走向国际,重点关注贫穷国家。在社会关系中,人们能接受结果的不平等,但反感机会的不平等;人们对敢于承担风险的人本能地尊重,但对于不义之财或者一夜暴富表达不满;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社会不平等有相当大的包 ·Ⅳ· 容度,但对于源自恶劣行径的不平等现象则会义愤填膺。真正通过能力和实力赚取财富的成功人士总会获得人们的崇拜。很多成功人士在致富之后积极从事社会慈善事业,这些慈善事业可以理解成富翁自愿地釜底抽薪、劫富济贫,以资助底层,平衡社会。富人通过慈善举动向社会表达了善意,客观上起到了减少贫富对立、缓和社会矛盾、促进阶层间和谐的效果。在美国,富人的社会慈善金额大概占到每年GDP的2%左右。反观我们国家,这个比例近年来在0.1%~0.2%。这个数字一方面说明第三次分配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说明短期内,要想通过第三次分配较大幅度地改善贫富差别是比较难的。于是就有必要考察一下其他的金融方案。 第二,增加财产性收入。美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大张旗鼓地在居民中间广泛推销小额股票,并在企业内部推行“职工持股计划”。一些学者认为,这些措施使企业的所有权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变化。一直到后来的401(k)退休计划①,国家对参与该类计划的从业人员有税收减免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极大地推动了全民参股及资本市场的活跃。另外一种是鼓励创业计划,即有人提倡建立一种股权担保企业,给创建小微企业的人提供贷款保障,从而鼓励多种多样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