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通威股份:跻身全球组件巨头,构筑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通威股份:跻身全球组件巨头,构筑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2024-02-19曾彪、赵宇鹏中泰证券木***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通威股份:跻身全球组件巨头,构筑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公司为硅料、电池片全球双料龙头。公司成立于1995年,于2004年在上交所上市,早期主营水产饲料业务。2008年公司收购四川永祥,正式进入光伏领域;2013年公司收购合肥赛维拓展光伏电池片业务;公司近年多晶硅产销规模全球第一,且产能建设快速扩张;电池片出货连续六年维持全球第一,经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全球多晶硅和电池片双料龙头。 电池片产能持续扩张,N型占比快速提升。TOPCon相比Perc技术具备更高的理论转换效率,且具有双面率高、温度系数低以及薄片化等优点,预计Topcon电池片市占率将快速提升。2023年公司眉山三期9GW和彭山一期16GW的TNC电池产能均已投产,目前TOPCon电池产能达25GW;公司还在成都双流、眉山两地投资建立达41GW的电池片产能,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投产,届时公司TNC电池片产能达66GW,占总产能比例达到50%以上;后续还有峨眉山和乐山各16GW的新型电池片项目,总体产能有望达163GW,仍将维持全球领先地位。 上下游持续布局,构建全产业链一体化。公司依托自身在硅料和电池片环节的领先地位,持续向上下游拓展。工业硅为多晶硅生产的核心原材料,为进一步提高原材料保供能力,公司在包头市达茂旗和广元市苍溪县分别规划建设30万吨和40万吨工业硅项目;硅片方面,除和天合合作的硅片产能外,公司拟在乐山市五通桥区和乐山市峨眉山市各投资建设16GW拉棒切片项目等,公司包括通合新能源在内的硅片产能及规划产能将达到47GW,将和多晶硅产能形成一致配套,进一度扩大垂直一体化的产业范围,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掌握最终产品输出形态,冲击全球组件巨头。2022年公司正式进军组件环节,迅速获得业内与市场认可,据Infolink统计,公司2022年组件出货首次入围即跻身全球前十;2023年公司组件出货并列全球前五,体现出公司极强的组件销售实力;根据规划,预计公司2024年组件出货量有望达50GW,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组件产能方面,截至2023年12月公司已具备产能63GW,未来有望达80GW,以支撑公司未来的销量目标。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4/2025年营收为1592/1453/17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0/125/149亿元,EPS分别为3.78/2.77/3.31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预测EPS的PE为7/9/8倍。我们看好公司在N型硅料领域全球领先的品质优势、在TOPCon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公司推进的自上而下深度一体化产能布局的战略,未来公司的龙头优势将持续加强,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达预期的风险;技术研发及扩产不及预期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的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风险。 公司深度报告 1.通威股份:饲料生产起家,深耕光伏领域多年 硅料、电池片双龙头,向超级一体化建设迈进。公司成立于1995年,于200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早期主营饲料生产销售业务。2008年,公司收购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正式进入光伏领域;2013年,公司收购合肥赛维,拓展光伏电池片生产销售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全球多晶硅和电池片双料龙头。2022年9月,公司计划在盐城市投资建设2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进军组件环节;2023年8月,公司拟投资建设硅片产能,标志着公司未来将向光伏一体化建设方向发展。 图表1:公司历史沿革 光伏+农牧双主业发展。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农业和新能源两方面,光伏业务包括多晶硅、电池片、组件的生产销售,以及光伏电站的运营;农牧业务包括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的生产销售。在综合应用端,公司聚焦规模化“渔光一体”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生态养殖+绿色能源的“渔光一体”模式,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公司深度报告 图表2:公司主营业务 光伏业务高速发展,贡献主要营业收入。随着公司向光伏领域的转型,光伏业务在公司主营业务占比逐渐升高。2020年,公司光伏业务占比首次超过50%,2023年上半年,光伏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达78.5%,随着未来公司光伏产能的不断扩张及公司组件销售规模的提升,预计该占比有望持续增加。 图表3:公司主营业务占比 图表4:公司各业务营业收入(亿元) 营收利润持续增长,短期增速回落。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4.2亿元,同比增长119.7%;实现归母净利润257.3亿元,同比增长217.3%。 2018-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50.8%,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达88.9%,实现经营业绩的跨越式发展。202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4.2亿元,同比增长9.2%;实现归母净利润163.0亿元,同 公司深度报告 比减少25.0%,主要原因为公司核心产品多晶硅的价格发生快速下降,盈利能力回落所致。 图表5:公司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 图表6: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期间费用率下降显著,盈利能力仍较为可观。公司近年期间费用率下降显著,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5.4%,相较2022年全年的8.0%下降了2.6pcts,主要得益于公司管理费用率的大幅降低,从2022年的5.5%下降至2.9%;从毛利率的角度来看,公司近三年整体毛利率处于增长趋势,从2020年17.1%提升至2022年的38.2%,主要由于光伏业务毛利率提升较多所致;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由于光伏板块产品价格持续回调,盈利能力短期有所回落,整体看仍约有30%左右。 图表7:公司期间费用率 图表8:公司各业务毛利率 公司深度报告 股权结构清晰,公司高层行动一致。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通威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3.85%的股份,刘汉元和管亚梅分别持有通威集团有限公司80%和20%的股份;刘汉元先生为公司的创始人,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刘舒淇女士为公司董事长,刘汉元和刘舒淇为父女关系,刘汉元和管亚梅为夫妻关系,三者为一致行动人。 图表9:公司股权结构图(截至2023年三季报) 公司深度报告 2.多晶硅环节迎来考验,成本优势夯实公司地位 2.1公司在改良西门子法棒状硅领域具备领先优势 棒状硅为市场主流产品,生产成本有下降趋势。当前主流的多晶硅生产技术为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产品分别为棒状硅和颗粒硅。根据CPIA统计,2022年棒状硅的市场占比达到92.5%,而颗粒硅的占比为7.5%,展望未来,棒状硅仍将是主流的多晶硅生产技术。棒状硅产能投资成本以设备为主,CPIA统计,2022年投产的万吨级多晶硅生产线投资成本为1亿元/千吨,未来有望逐步下降。 图表10:棒状硅和颗粒硅市场占比 图表11:多晶硅生产线投资成本(亿/千吨) 硅料价格大幅回落,硅料环节迎来洗牌。2022年末,硅料价格开始大幅下降,除了经历2023年初的回弹之外,硅料价格仍维持总体下降的趋势。据Solarzoom,2023年12月末,多晶硅致密料成交价格为60元/千克,该价格相比硅料价格最高位的307元/kg降幅超80%。虽硅料价格近期有企稳趋势,考虑到供应端相对过剩,硅料环节即将迎来洗牌,公司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具备显著的成本和品质优势,未来竞争力有望加强。 图表12:多晶硅价格走势 图表13:硅料企业现金成本梯队 公司深度报告 P型和N型硅料价格开始分化。随着N型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占比的提升,光伏上游的N型硅料需求持续增加。据Solarzoom,2023年12月末,N型料成交价66元/千克;多晶硅致密料为60元/千克,当前价差已基本维持在5-10元/千克;下游对于N型料的需求更为旺盛,价格相对更高,具备更好的盈利能力,而P型料价格预计将在底部持稳。 图表14:致密料和N型料价格走势 2.2公司N型料生产能力突出,稳居市场优势地位 公司硅料品质领先,成为主要的N型产品供应商。根据公司官网,公司生产的高纯晶硅的电阻率超过200ΩnaN,体金属杂质含量小于10ppbw,硅料的纯度达99.999999999%(11N级别),远超高纯晶硅6N级别的基础标准,达到国家《电子级多晶硅标准GB/T12963-2022》中电子二级以上标准。2023年,公司N型硅料的销售比例约25%-30%,2023年12月,该比例已提升至60%-80%。预计到2024年3月,公司将完成接近90%以上的P型产品向N型产品的全部转型,良好的产品品质顺应行业N型化的发展趋势,公司已成为市场上N型硅料产品的主要供应商。 图表15:公司N型硅料性能数据 公司深度报告 硅料产能持续增加,夯实全球龙头地位。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永祥能源科技一期12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顺利投产,叠加部分高纯晶硅项目填平补齐及设备升级改造,公司产能已达42万吨;云南通威20万吨和包头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已分别于2023年3月和7月开工,均预计于2024年内投产,届时公司总产能将达82万吨。根据发展规划,2024-2026年公司高纯晶硅产能规模分别达到80-100万吨;2023年12月,公司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投资建设绿色基材一体化项目,其中一期建设20万吨工业硅及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二期建设30万吨工业硅及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产能建设持续推进,继续夯实公司全球龙头地位。 图表16:公司历年产能梳理及预测(单位:万吨) 单体成本持续扩大,降低行业成本水平。公司早期收购的永祥股份多晶硅产能仅2万吨,产能规模较小,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一方面公司持续改进生产工艺,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已迭代升级至“第八代永祥法”,在降低能耗物耗的同时保障了产品的高质量;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提升单体项目生产规模,从早期的3万吨提升至当前的20万吨,显著降低投资强度和生产成本,公司目前高纯晶硅生产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以内,位列行业第一梯队。 公司深度报告 图表17:公司多晶硅项目投资 图表18:公司单个项目投资规模 公司产销持续提升,多晶硅市占率稳步上行。公司产能扩张迅速,产能的增加支撑公司产销量快速提升,产量从2018年的1.9万吨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26.7万吨,产销率基本100%左右,维持满产满销状态;公司的全球市占率也快速提升,从2018年的4.3%提升至2022年的28.5%左右,2019年以后,连续4年维持全球第一的位置,后续预计仍将保持全球龙头地位。 图表19:公司产销情况统计 图表20:多晶硅全球市占率统计(以产量计) 公司深度报告 3.TOPCon迎来快速发展期,公司产品即将放量 3.1N型电池降本增效显著,迎来快速发展期 N型电池具备更高的转换效率。P型PERC电池的理论极限转换效率为24.5%,而当前产业已经能够实现23.5%的量产效率,接近其理论极限; N型电池相比P型电池具备更高的理论转换效率,TOPCon和HJT分别可达28.7%和29.2%,相比P型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N型电池具有双面率高、温度系数低以及薄片化等优点,预计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 图表21:电池技术对比 Topcon电池市占率将快速提升,23Q3是投产窗口期。2022年为TOPcon发展元年,据CPIA数据,2022年TOPCon电池市占率已达8.3%;进入2023年,各大企业加大TOPCon电池产能布局,据CPIA预计,2023年TOPCon电池市占率将快速提升至20%左右;而2023Q3是TOPCon规模化投产窗口期,据Infolink统计,2023Q3预计将有190GW的TOPCon产能投产,相较197GW的存量产能大幅增加。 图表22:电池片市占率及预测 图表23:TOPCon产能增长预估 N型产品在下游招标认可度快速提升。根据近期组件招标情况,市场对 公司深度报告 N型组件需求持续提升。以近期几个招标规模较大的项目来看,2023年9月,华电集团8.95GW组件集中采购开标,N型占比约83%;2023年10月中国大唐集团2023-2024年度5GW光伏组件集中采购开标,N型占比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