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瑞人民数据研究院 2023 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蓝皮书 人民网·人民数据丨人民数据研究院出品 监制:刘畅陈丽主笔:褚晓坤宋琪叶德恒美编:魏敏 目录 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发展背景02 01 1.未成年人数据保护的界定及特点/02 2.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05 3.未成年人数据保护的监管环境分析/12 Contents 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发展现状18 021.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18 2.未成年人隐私数据安全/23 3.未成年人网络内容安全/29 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对策建议35 03 1.完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机制/35 2.不断完善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机制/38 3.持续优化相关应用内容安全审核方法/42 04结语45 02 2023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蓝皮书 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发展背景 数字时代,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普遍缺乏对个人信息数据、隐私数据、内容安全等自主保护意识、能力与手段,随着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数据保护是紧追且必要的。人民数据研究院基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共青团中央等公开数据,梳理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相关立法现状,监管体系以及行业实践等情况,以问卷调研数据为补充,分析我国未成年人在个人信息隐私数据网络内容安全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以桌面研究、闭门研讨的方式,汇总整理专家对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的相关对策建议,从监管体系完善到技术层面优化再到行业层面倡议,报告盲在促进未成年人身,心,智健康发展,保障未成年人群体数据权益等。 未成年人教据保护的界定及特点 互联网生态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带来的影响较为显著,良好的互联网生态可以促进未成年人更好地成长在网络时代更好地运用互联网:反之,互联网生态恶劣则会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然而,当前互联网生态环境下不良信息侵扰、网络欺凌等问题时有发生。为构建良好互联网生态、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未成年人数据保护成为重要课题。因此,首先对儿童,未成年人的概念进行辩辨析,其次未成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未成年人数据的特殊性。相较于成年人而言,未成年人的特点是自治意思不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较低,在互联网上进行的操作容易使其数据遭受泄露和非法使用,人大增加其数据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应对未成年人数据予以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数据保护含义 儿童、未成年人的概念辨析 儿童的概念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进行理解。首先,《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对儿童的年龄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将儿童认定为所有十八周以下的人。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称《民法典》)的规定 十八周岁以下的自然人是未成年人。这表明我国立法中的未成年人与国际条约中的儿童具有同等意义,也说明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别。这一标准可以看作广义层面上儿童概念的界定,即广义概念中儿童的年龄认定标准为十八周罗。 狭义概念而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称《刑法》)《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蓝皮书202303 等立法方面来看,虽然并未直接明确儿童群体的年龄划分标准,,但其中对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也可以作为辨析儿童年龄的一个重要参考。基于此,儿童可以被认定为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而《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作为我国首部针对儿童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性文件,规定所称儿童是指不满十四周罗的未成年人,明确了儿童群体的年龄划分标准,并将儿童与未成年人区别开来。因此,狭义概念中,儿童与未成年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的年龄认定标准是十四周岁后者是王八周岁。 此外本报告基于我国立法现状、监管实践以及行业发展需求,研究对象为未成年人,即不满 十八周岁的自然人(广义,狭义概念的儿童群体均包含在内) 2未成年人数据概念及范围 在人数据时代,人们使用互联网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有的学者也将这些数据称为个人信息,未成年人数据也可以称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个人数据(即可以用来识别或描述自然人的信息数据)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未成年人作为一类具有年龄区间限制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个人数据也包含在这一范围之内。因此,根据未成年人概念与个人信息概念的描述,未成年人数据指的是,任何与确定或 可识别某一未成年人相关的数据都可以称为未成年人数据。 ③未成年人数据保护相关概念 强化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数据保护需要明确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在未成年人数据特殊保护问题中,相关的重要概念还有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未成年人隐私数据、未成年人内容安全等,在研究这问题之前还需要对这些相关概念进行寸论与界定,从而明确研究范围,为后文讨论奠定基础。 方面,大部分专家学者们认为私密个人数据与敏感个人数据的关系定义是交又重合的,即有些信息可以同时构成敏感个人信息与私密个人信息。因而未成年人隐私数据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或未成年人数据)中较为敏感和隐私的部分,二者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另方面,随着手机、平板电脑、 智能手表等便携设备的广泛应用,未成年人上网愈加便捷、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深度融合,这导致不 良信息也皇现“线上和线下融合”的趋势,网络内容安全也成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点、难点。因此 02 2023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蓝皮书 本报告结合未成年人数据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呈现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势等,从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隐私保护和内容安全保护等三个层面展开研究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旨在强化未成年人数据保护义务全体的责任意识,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智健康发展,保障未成年人群体的数据权益。相关概 念的界定如下! 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是指针对我国未成年人数据全生命周期中的一系列行为,包括收集,存储、共享、调用、转移、披露、删除等,进行限制、规范与保护。其中,未成年人数据强调可识别性即数据中承载的信息可以指向某一特定的未成年人,这种指向既可以是单独依靠某一种信息,“也可以 是通过对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得出的。 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是指确保未成年人群体的敏感信息得到应有的保护,防范个人信息泄漏,并对相关非法行为予以惩处。其中,未成年人隐私数据强调私密性,即在社会普通大众看来属于较为敏感或者私密的未成年人数据,亦或是其本人或其监护人不愿意透露的数据。比如,对于未成年人而言,他们的隐私数据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隐私信息,姓名,照片,网页浏览记录等在成年人看来不具备隐私属性的数据也具备一定的私密、敏感属性。 未成年人内容安全保护,是指对多媒体内容中儿童不宜及违规内容进行识别与标注、分级与分类隔离与删除。其中,本报告将未成年人在网络中遇到的不良内容定义为以网络为传播载体,以文图像或者影像等方式呈现的,极易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造成混乱,心理造成扭曲的内容,主要包括裸露暴力、性以及封建迷信、价值观扭曲、道德败坏等内容。 2.未成年人数据保护的特殊性 《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19岁以下的 网民规模达1.86亿人,占网民总体的17.6%其中9岁及以上未成年人手机持有率(指过去一年 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高达97.6%。同时,近两年来,未成年人数据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频发,涉及 在线教育,网络文娱、移动社交等多行业,违规收集、隐形条款及信息滥用现象引发社会关注。与之 相应,我国对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和执法工作日渐加强。 在此背景下,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保护主体特殊,个人信息特殊两方面。 其中,对于身心发展正处于特殊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一方面,该主体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更真脆弱性,他们缺乏足够的辨辩识与自控能力,安全自护意识尚未建立,更易成为网络风险的受害者另一方面数据安全与主体权益密不可分,未成年人作为数据主体,理应享有同等的主体权益。然而,受制于该群体的有限理性与网络的复杂性,需要法律、监护人、平台商家等多方责任主体对儿童的数据主体权利加以补充保护,这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义务。 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蓝皮书202305 此外,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信息的高敏感性。我国《民法典》将八周岁以上至 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列为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有明确规定,不满十四周岁 未成年人(儿童)的个人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由于儿童心智尚不健全,侵害数据安全的行为更易 对其身心发展造成重大冲击及深远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关乎家庭的和谐稳定,也事关社会可持续发 展大计,鉴于侵害儿童敏感信息的后果之严重、影响范围之广,应予以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高层级保护。 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 信息获取,休闲娱乐和网络社交是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的主要行为是网络生态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大数据时代,未成年人的成长早已与互联网的发展,数据应用紧密相连,加剧了未成年人这一特定人群的触网风险,如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等。自前,未成年人数据安全已成为网络空间治理中最具共识的议题之一,针对未成年人数据开展保护正当其时。本节将围绕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展开探讨,分析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网络使用特点、重点应用场景等方面,描绘主要关涉未成年 人数据收集存储、调用、转移等活动的行业发展情况。1.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情况 1未成年人的整体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且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差距持续缩小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 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96.8%,较2020年(94.9%)提升1.9个百分点。此外,2021年城镇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 96.7%,农村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97.3%,分别较2020年提升17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 2021年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首次超过城镇。 100% 97.3% 95.1%95.0% 95%%6°696.7% 94.7% %06 89.7%90.39% 85% 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 图:2018-2021年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人民数据研究院整理 06 2023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蓝皮书 此外,虽然城乡未成年人在互联网普及率方面的差距已基本弥合。然而,他们在网络使用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农村未成年网民上网设备相对单一、长时间上网情况更突出、使用休闲娱乐类应用比例较高、使用学习资讯类应用比例较低。《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数据显示,2021年节假日平均上网时长在5小时以上的未成年网民中,农村比城镇高3.9个百分点 经常在网上玩游戏、看短视频的未成年网民中,农村比城镇分别高6.0和8.3个百分点,经常使用网络学习,搜索引擎和看新闻的,农村比城镇分别低8.9、6.8和5.0个百分点。此外,超四成农村未成年 网民没有和父母双方一起生活,比城镇高近两成。这一方面使得更多农村未成年人需要使用手机进行亲 情联络,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村未成年网民在上网用网上缺少家长的监督约束。只有38.3%的农村未成 年网民表示上网时长经常受到家长限制,比城镇低10.4个百分点。 0%10%20%30%40%50%60% 经常限制 48.7% 有时候限制 43.2% 524% 不限制 8.1% 9.3% 重城镇衣村 图:城乡未成年网民上网时长受到家长限制的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人民数据研究院整理 ②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接入设备中手机占比仍然最高,未成年人互联网接入时长方面有所改善 数据显示,超八成未成年网民拥有属于自已的上网设备,较2020年提升3.8个百分点。其中,手 机仍然是未成年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为60.9%;其次为智能手表(33.3%)和平板电脑(27.9%) 与2020年相比,手机的拥有比例有所下降,而其他上网设备的比例有所提升。此外,未成年网民日均 上网时长较短,未成年网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