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2023年第7期总第31期)2023年12月19日 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典型案例分析 体育金融研究中心黄旌沛刘芯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不同层级、 不同类型的体育组织不断成长与发展,成为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大力推动“健康中国”政策之后,基层体育组织迎来了发展窗口,在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推动社会健身和服务广大人民健身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化,基层体育的发展也将肩负起新的历史任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典型案例,探讨我国全民健身发展新的路径。 目录 一、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现况3 二、草根体育社团向协会制转型——苏州广场舞协会7 2.1协会概况8 2.2运营机制9 2.3活动组织10 三、同构治理模式——徐家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2 3.1俱乐部概况12 3.2运营模式13 3.3活动组织15 四、社会主体合作模式——凌云华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6 4.1俱乐部概况16 4.2运营模式17 4.3活动组织19 五、独立运作模式——南翔体育俱乐部20 5.1俱乐部概况20 5.2运作模式21 5.3活动组织22 参考文献24 一、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现况 近年来,在“健康中国”政策推广的背景下,2020年我国健身人口增长3.19%,健身人口渗透率为5.02%,环比增幅3.19%1。这一系列增长的背后,既有健身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离不开基层体育的蓬勃发展。在2012—2017年短短5年间,我国法人登记体育社会 组织规模从2.3万个增长至4.8万余个,年均增幅远高于同期全国社会组织约4%的增速,与此同时,草根体育组织数量已超过百万,绝对数量还在增长。 虽然我国大众体育发展如火如荼,但由于我国基本国情与德、日等发达国家大相径庭,在基层体育的组织体系上也有较大的差异。相比德、日,我国基层体育的组织单位有以下特点:1、组织类型多,但以自发组织为主;2、公益性社区体育俱乐部力量薄弱,商业性体育俱乐部风险较大;3、专业体育服务差;4、资金来源匮乏。 组织类型多,但以自发组织为主。该特点的形成主要受我国体育 场地建设的影响。首先,伴随着我国体育用地类型的不断丰富,体育用地在不断增加,我国各类型社区体育组织单位在体育项目、体育功 能上更加多元。截至2019年,第七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类型达116 种,相比1974年“一普”的6种类型而言,场地类型更加全面,且 相比2014年的“六普”,“七普”增加了32种场地类型,包括11人制足球场、沙滩足球场、体育公园等。其次,我国体育用地虽种类众多,但数量分布上较为集中在市民益健苑点等开放型小区体育用地 1数据来源《2020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 上(如表一),较为适合“草根体育”等基层自发体育组织的发展。 街道 市民健身步道 市民健身房 市民球场 市民健身益智苑地 总计 个数/街道面积(KM2) 个数/实际人口(万人) 宝山路 1 - 3 39 43 26.6 5.32 石门二路 2 - 2 20 24 22.47 6.58 曹家渡 - 1 1 75 77 51.94 10.48 大宁路 3 - 2 42 47 7.5 6.01 共和新路 2 1 - 62 65 23.89 6.64 江 2 1 - 45 4 26.08 6.07 宁路 8 静安寺 - 1 - 31 32 20.41 10.38 临汾路 4 1 2 54 61 28.62 7.81 南京西路 - - 1 28 29 17.91 7.49 彭浦新村 6 - 3 81 90 27.47 5.76 北站 2 1 - 8 11 6.28 1.41 彭浦路 7 1 4 96 108 13.76 7.06 天目 2 1 1 22 26 13.41 10.28 西路芷江西路 - 1 3 45 49 31.13 6.55 总计 31 9 22 648 710 19.34 6.57 (表1:上海静安区体育设施数量统计,截至2018年)2 公益性社区体育俱乐部力量薄弱,商业性体育俱乐部风险较大。我国基层体育组织存在治理不到位的问题。就正式登记的体育类社会 组织而言,每万人拥有量仅0.3个,且基层体育组织单位城乡覆盖率也差异巨大。同时,由于公益性社区体育俱乐部在基层体育组织上的缺失,商业性体育俱乐部(如健身房)逐渐成为了大众体育的一种主导参与方式,但在实际情况当中,商业性体育俱乐部存在经营风险高 3、费用高等问题,因此商业性体育俱乐部能否支持人民群众健身需 求的多样性以及健身需求体量,尚存疑。 专业体育服务差。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国民运动健康洞察报告》披露,42.9%的受访者认为缺乏专业运动指导是当下参与健 2数据来源:基于可达性与公平性的上海市静安社区体育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及优化对策,姚烨 32020年我国健身场馆倒闭率达14.61%,健身俱乐部、健身工作室各自减少11.1%、14.2%。数据来源三体运动数据中心。 身的主要困扰,33.2%的受访者认为缺乏运动时间是主要困扰,31.9%的受访者认为没有运动场所是主要困扰。 资金来源匮乏。据韩慧在《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与基层体育治理的 路径研究》一文中的调研数据显示(如表二):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补贴,选择比例达80.1%(其中49%的俱乐部表示除政府补贴外无其它收入);其次是政府购买收入,场馆经营、活动组织以及会费缴纳等自创性收入较少。 经费来源 比例(%) 排序 政府拨款和补助 80.3 1 政府购买体育服务 36.4 2 经营和组织活动收入 21.9 3 会员会费缴纳 15.6 4 社会捐赠 9.3 5 (表2: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费来源一览表;n=93) 基于我国基层体育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问题,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化的组织类型可分为以下四种:草根体育社团、社会主体合作社团、政府主导社团和独立运作社团。同时结合当下社区体育团体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着重研究苏州广场舞协会、徐家汇社区体育俱乐部、凌云华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和南翔体育俱乐部四个典型案例。 二、草根体育社团向协会制转型——苏州广场舞协会 草根体育社团是指在自愿的基础上,由民众自发组织,自我管 理,扎根基层开展体育活动,满足普通民众体育需求为主要目标的体育组织,是我国社区体育的主要组织方式。草根体育社团在我国通常有以下3点特点:1、松散性,并非哪级政府或社会团体组件的公益性体育活动机构,由有共同爱好的群众自发组织,社团往往没有制度和纪律约束,成员关系松散;2、不确定性,人员、类型、活动规则和数量上存在不确定性;3、开放性,人员准入通常无排他性。在全面健身推广的进程中,草根体育社团在组织民众健身、开展民众喜欢的体育活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在合法性、管理机制、融资来源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在我国草根体育社团当中,富有代表性的便是广场舞组织,自2015年文化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各省市通过成立广场舞协会的形式,加快、加强了广场舞草根团体的协会化管理机制,并取得了较为客观的成效。在此,我们以苏州广场舞协会为例,探讨其内在机理和治理机制。 2.1协会概况 苏州市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由从事专业广场健身舞运动工作者与广场健身舞运动爱好者共同自愿组建的地方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接受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体育局、协会登记管理机关苏州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同时,在协会成立之初便确立,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发扬广场舞文化、传播全民健身及广场健身舞技能、以“健康、快乐”为主题、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市民身 体素质及艺术欣赏能力、促进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交流和友谊、提高广场舞技术水平等为目标,促进广场舞乃至全面健身运动的开展。 目前,苏州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通过协会组织架构,联通了主管单位和草根体育社团,构成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模式。这一模式较为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广场舞草根社团组织松散、管理混乱等问题。同时采取会员制的方式,较好的聚集了广场舞爱好者,保证了会员的相关权益。 2.2运营机制 在协会制度的框架下,苏州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为以体育局为代表的体育治理体系和群众自发形成的草根社团构建了沟通渠道。因此,苏州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在组织运营机制上,可纵向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即主管单位的协助组织和草根社团的管理组织(如图 一)。在这一管理模式当中,市体育局、民政局、体育总会作为主管单位,统筹和监督广场健身舞协会的机构运行,并确保其正确发挥职能。而在协会内部管理中,苏州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采取会员大会制度,即会员大会为最高权力部门,理事会为会员大会的权力代表部门,秘书长为主要形成机构,监事会为监督、监察部门,这一运作流程能确保协会的工作规划、工作目标是建立在会员公共意愿的基础之上,同时亦保障权力行使的高效和可监督。在统筹管理草根广场舞社团方面,虽原个人成员被纳入协会会员,但协会对草根广场舞社团的管理仍采取负责人管理制,而各个草根社团在具体活动组织、场地组织等方面仍保留较大自主权,仍采取原有的自发组织和社交媒体建群 交流的方式,开展日常的体育活动。 (图1:苏州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组织框架) 在吸取社会融资方面,除政府补贴、会费收入以外,协会也通过单位会员、企业赞助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这是因为协会作为苏州市民政局备案的合法社会团体,相比原先由群众自发形成的草根广场舞社团,在财产保护、会员吸纳等方面,具备法律保护效应。(相关赞助单位如图二所示) (图2:苏州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部分会员单位名录) 2.3活动组织 基于苏州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章程与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协会 10 的活动组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供专业指导;二是组织赛事,构建交流平台;三是协助政府和主管单位搞好管理工作。 在提供专业指导方面,苏州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通过编排舞蹈、 安排志愿者等方式为草根广场舞社团提供帮助。例如,苏州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层邀请省广场舞副会长对《洪湖岸边是我家》这首红歌进行编舞,并且整体动作的编排都十分受广场舞会员们的喜欢。又例如,苏州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的一位老师,该老师是一位外资企业的高管,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都会来到这里带领大家一起进行锻炼,在她接任社团领舞的三年时间里一共教了队员77支舞蹈,基本 保持在每月2支新舞。 在组织赛事,构建交流平台方面。苏州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不仅承担了苏州市各届广场健身舞大赛4的组织工作,还积极选拔各社区广场舞队的优秀领队在协会或省外进行广场舞交流培训。与之同时, 在疫情期间,通过抖音等社交平台,开展广场舞线上教学活动,让广大爱好者居家也能健身。 在协助政府和主管单位搞好管理工作方面。苏州广场健身舞运动 协会作为民政局备案的社会组织,对外积极沟通场地管理以及社区基础部门,让其支持广场舞运动的发展,对内合理制定各草根社团广场舞的运动规划,让广场舞成为一种有组织、有纪律的大众体育方式。通过协会的管理与沟通,广场舞活动与社区关系较为融洽,原有的用地争端、噪音扰民等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4现已举办11届 (图3:部分组织活动) 三、同构治理模式——徐家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 自2004年上海市承担创建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 作,开始积极探索创建市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工作。截至2019年 底,上海已成立170家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推动了社区体育管理模式向多元主体共治的转变,对基础体育治理效能的提升具有极大的影响。这类体育俱乐部具有明显的同构表现,即社区体育俱乐部与街道同构在一起,街道拥有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运营权,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人事任免、资金拨款等方面都由街道直接进行,在成立之初便有着浓♘的官办色彩。在此,我们以徐家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例,探讨其内在机理和治理机制。 3.1俱乐部概况 徐家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成立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