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行业分类 云服务行业主流的分类标准主要基于服务层次和部署方式。在服务层次上,分类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在部署方式上,分类涵盖了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和边缘云。这些分类标准帮助用户和企业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服务模式和部署策略,实现灵活性、可定制性和成 本效益。 基于服务类型的分类 中国云服务行业呈现迅速增长和创新驱动的特征。中国云服务市场在近5年年均增长超过26%,远超全球平均增速。这归因于多重因素,包括中国庞大的人口和数字化需求,政府的支持政策,以及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 主要云服务提供商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巨头在不断布局,推动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云服务的应用也不断拓展至金融、医疗、制造等跨行业领域,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升级。然而,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安全 保持现有用户并积极开发新增用户已成为云服务厂商必要策略之一 随着互联网行业用户饱和,云服务提供商需注重用户保持和创新增,特别是在传统行业中找到增长点。 由于云服务与互联网行业天然相融合的特性,互联网用户一直是公有云服务市场的主要客户。在泛互联网行业中,头部企业在租用云服务后更新频率较低,中部和长尾客户虽然流动性较大,但也在不同云厂商之 间转换。此外,尽管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但在营收方面对云厂商贡献有限。因此,在公有云领域,泛互联网行业更多是维护现有用户的存量空间。为了巩固这一领域的客户订阅率和续费率,公有云厂商需要不断 加强技术能力的迭代和生态系统的完善。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期,客户用云的贡献率略有下降,因此公有云市场的增量空间将更多地集中在传统行业。传统行业对云服务的需求更加明确,因此公有 云厂商要提高增量空间,需要从服务模式、解决方案构建和渠道触达等方面做出调整。首先,在服务模式 上,需要适应传统行业的习惯,从互联网思维转向更符合传统行业需求的服务模式。其次,应以业务场景为切入点,根据业务目标构建全面解决方案。最后,在渠道触达方面,要充分利用合作伙伴和生态伙伴的 力量,实现对传统行业用户的直接渗透和间接影响。这些策略将有助于公有云厂商在传统行业中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专属云即服务市场高速增长势头持续,政府和多领域需求驱动市场变革 中国定制的云即服务正在更多场景中实施,市场规模迎来跨越性发展 2022年上半年,中国专属服务市场总规模达到12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7%。其中,专属托管云服务市场规模达11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为26.3%。而专属云即服务市场规模则达2.1亿元人民币,同比 增长高达260%。这种专属云即服务以其初始投资低、部署位置多样、即开即用、统一管理和可获得丰富公有云产品及优质体验等特点,不断在轻量化应用上云、边缘计算、多分支统一管理、临时性用云、应用现 代化改造等领域开展新的应用。在未来五年内,数据、智能和应用的无处不在将推动这个细分市场高速增长,中国专属云即服务市场预计以113%的年均复合增速迅猛发展。截至2022上半年,政府仍然是专属云 服务市场收入的支柱,占据66.7%的市场份额。未来五年,尽管政府行业仍将保持专属云服务市场的主要份额,能源、制造、交通和医疗行业的需求也开始显著增强,成为市场中增长最迅猛的四个行业,其市场 份额将迅速上升。 在云服务领域,确保数据安全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 确保数据安全是云服务商实现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 数据安全不仅是数字经济和数据市场发展的重要红线和底线,也是维护云服务企业声誉的关键。在《数据 二十条》全文中,出现了48次“安全”和16次“合规”。当前,数据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黑客攻击、数据泄露、隐私侵犯等风险日益增加。同时,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升,数 据的价值也愈发显著,这进一步激发了恶意行为的动机。因此,云服务商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数据安全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涉及到法律、政策、管理等多个方面。 云服务商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此外,也要密切关注各国相关法规,确保数据处理过程的合规性。维护数据安全对于云服务商的声 誉至关重要。一旦发生数据安全事件,不仅会导致客户流失,还会造成品牌形象受损,甚至面临法律责任。因此,云服务商需要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用户对数据安全的认知,共同维护一个安全的数字生 态环境。 中国云服务行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步阶段、高速增长阶段和成熟巩固阶段。目前,行业正处于成熟巩固阶 段,市场格局稳定,头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行业正朝着更深入的应用和创新发展,同时也需要应对数据安全等挑战。未来,中国云服务行业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合规性等问题仍是重要关切点,行 业需要加强自律和监管。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云服务行业将进一步融合创新,如边 缘计算、混合云模式等将得到更多应用。此外,更多的中小企业预计将加入云服务的行列,行业供需关系将进一步演变。行业的未来发展将取决于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总体而言,中国云服 务行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启动期 2000~2009 这个阶段是云服务在中国发展的初期,云服务的概念刚刚出现,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人们对于云服务的认知和应用还比较有限。 中国政府在2000年代开始提出数字中国、信息化等政策,为云服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政策的出台鼓励了企业投资建设数据中心、云基础设施,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速发展期 2010~2019 成熟期 这个阶段是中国云服务行业进入了成熟巩固阶段。市场已经逐渐规模化,市场格局逐渐稳定。头部云服务提供商如阿里云、腾讯云等巩固了自己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云服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 展,已经涵盖了金融、医疗、制造等多个行业。政府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监管也在逐步 加强。 中国各行各业开始推动数字化转型,将云服务作为关键支撑。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积极应用云服 务,推动了云服务从基础设施向更多行业应用的拓展。未来,中国云服务行业将继续面临挑战和 [5] 1:期刊《科技风》、《科… [7 [6] 云服务产业链分析 云服务行业产业链涵盖上中下游,包括基础设施提供商、云服务提供商和应用开发与终端用户,其中上游包 括数据中心设备制造商、网络设备供应商和服务器制造商等,提供物理基础设施;中游主要为云服务提供商,如 阿里云、腾讯云等,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等各种云服 务。下游包括开发者、企业用户、个人用户等,他们使用云服务来开发应用、存储数据、进行分析等。云服务行 业的产业链上中下游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随着物联网的普及,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将数据处理和分析从云端移到离终端更近的地方。 这导致产业链中的设备制造商、通信设备供应商和云服务提供商需要调整策略,以满足边缘计算的需求。此外,随着不同行业对云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产业链中的中游云服务提供商越来越注重为特定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 例如,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对于数据隐私、合规性等要求不同,云服务提供商将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上 产业链上游 生产制造端 数据中心设备制造商、网络设备供应商和服务器制造商 上游厂商 产业链中游说明 中游主要为云服务提供商,如阿里云、腾讯云等,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 (PaaS)、软件即服务(SaaS)等各种云服务。 中国的"云服务"相关企业数量已达到90.1万家,其中现存企业数量超过69.0万家。从成立年限来看, 有超过19.7万家企业成立不到1年;成立1至5年的企业超过41.4万家;成立5至10年的企业超过18.6 万家;成立10至15年的企业超过4.2万家;成立15年以上的企业超过5.2万家。近5年内新成立的企业占总数的67.8%,这反映出云服务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关于注册资本,注册资本在0至100万之间 的企业有超过37.2万家;100至200万之间的企业有超过20.5万家;200至500万之间的企业有超过15.0万家;500至1,000万之间的企业有超过15.3万家;1,000万以上的企业有超过12.8万家。注册资 本在0至100万之间的企业占比达到41.2%。这说明云服务领域存在大量的中小型企业。 就整体中国云服务市场而言,公有云市场仍然是整体云市场的基础,而行业云建设为非公有云提供了 增长机遇。整体云市场正在从快速扩张的阶段过渡到稳定发展的阶段。在市场格局方面,公有云市场的格局依然相对稳定,但头部厂商面临着较大的增长压力。目前,云服务在供给端已经形成相对稳固 的市场格局,上云和用云已成为需求方的共识。然而,云市场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概念变现”阶段,需要从“能力变现”的角度出发,通过长期的技术能力升级和生态能力构建,来探索多元的增长曲 线,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下 产业链下游 渠道端及终端客户 开发者、企业用户、个人用户 渠道端 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查看全部 产业链下游说明 下游包括开发者、企业用户、个人用户等,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从最初仅限于互联网行业,逐渐渗 透到传统行业,如政务、金融、医疗和工业。 近年来,中国在企业上云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应用规模普遍较小,渗透率较低。数字化服务,即 云服务的采购比例仍然相对有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2年美国云服务市场规模比中国的高8倍。此外,美国硬件采购占比不足20%,而中国硬件采购占比依然较大。许多政企依然采用传统软件 采购的方式来应用云服务,虽然这些应用如虚拟化等并非真正的云服务。此外,这些政企更加注重资产拥有权,而非租用服务并按需付费,这导致各行业的云服务规模增长缓慢。云服务正不断渗透传统 企业和机构。基于云服务在成本、安全性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选择使用云服务。目前美国有56.7%的传统企业和机构使用了云服务,而中国仅有26.8%。 随着医疗健康、制造和汽车等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中国的云服务提供商将迎来重要的机 遇,满足传统企业和机构向云端迁移的需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云服务在汽车制造、自动驾驶和研发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中国的汽车行业对云服务的需求也将大幅增长。5G、人工智能 (A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的普及也创造了对云服务的需求。5G技术的部署提供了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为广泛应用的人工智能提供了支持。此外,新技术的普及促 云服务行业规模 从2017年925.9亿元至2022年3,404.6亿元,中国云服务市场规模显示出较稳定增长态势。展望未来5年,中国云服务市场规模有望继续增长,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330.4亿元,预计于2027年将达10,848亿元,年复合 增长率为26%。 在双重驱动因素——技术突破与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求下,中国的云服务市场正持续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 势。首先,需求拉动方面,企业对云服务的需求日益攀升,这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然结果。中国数字经济近年来迅猛扩张,截至2022年,数字经济总规模已达50.2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5%。这意味着数字经济已成为 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引擎之一。企业逐渐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性,为提升效率和创新能力而迫切需要依赖云服务。目前民营企业已成为云服务的主要倡导者,其上云率高达49.2%,国有企业的上云率为33.7%,企 业对云服务的需求推动了市场的持续增长。其次,在技术突破方面,云服务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是市场扩大的关键 推动力。随着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