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 每日信息速递 证券研究报告 · 晨会 每日信息速递2023.12.05 · 【财经要闻速递】 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下达48.46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开展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工作 交通运输部:到2027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 地方前11月发债超9万亿元创新高,一半或用于偿债 深交所举办知识产权证券化座谈会,助力科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行业要闻速递】 1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3.3%扩张区间内继续回升 11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为52.2%连续10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 11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3.8点较去年同期增长0.44% 乘联会:预估11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94万辆,同比增长29% 中证协摸底券商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情况 【个股重要公告】 新华制药:头孢克肟胶囊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美诺华:全资子公司左乙拉西坦缓释片获得药品注册批件 宇通客车:11月汽车销量3285辆,同比下降8.39% 津投城开:拟向华强公司增资8亿元 海思科:获得创新药HSK36357胶囊《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天成自控:子公司收到客户项目定点通知 百合花:控股子公司年产8900吨氨氧化项目试生产 北汽蓝谷:北汽新能源11月销量9590辆,上年同期6052辆 汉马科技:11月中重卡销量858辆,同比增长153.1% 福安药业:子公司收到药品注册证书 分析师:徐伟 2023年12月05日 每日信息速递 证券研究报告-每日信息速递 资格证书:S1330514080001 联系邮箱:xuw@hxzb.cn 联系电话:028-86199181 相关研究 每日信息速递2023.12.04 2023.12.04 每日信息速递2023.12.01 2023.12.01 每日信息速递2023.11.30 2023.11.30 【财经要闻速递】 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证监会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相关部署?如何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促进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新华社记者专访了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 抓紧制定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政策框架 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证监会将如何贯彻落实? 答:会议召开以来,我们围绕全面贯彻会议精神,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谋划了一系列落实举措。概括起来,就是把握“一条主线”,做到“三个突出”。 “一条主线”,就是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资本市场监管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特别是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资本市场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主责主业。全面强化监管主责主业,提升监管效能,提升对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的源头防控,守牢风险底线,筑牢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基础。二是突出改革深化。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着力解决资本市场不平衡、不充分突出问题,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枢纽功能,为实体经济和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三是突出自我革命。坚持刀刃向内,推进证监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更大力度推动中央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目前,我们正按照中央部署,围绕上述方面抓紧制定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政策框架,将坚持成熟一个、推出一个,扎实推动落地见效。 围绕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推出更多务实举措 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证监会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有什么具体考虑? 答: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党中央赋予资本市场的新定位。资本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中体量不算大,但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是资本市场信息高度透明、价格信号灵敏,是资源配置与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二是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特点,能够促进完善公司治理,有效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和企业家精神。三是能够优化融资结构,助力稳定宏观杠杆率。四是资本市场覆盖股债期、场内外等丰富的投融资工具,能够满足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围绕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推出更多务实举措。 第一,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不动摇,坚持注册制的基本架构不动摇,加大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动态优化IPO定价、再融资、减持等制度安排,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 第二,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坚守各交易所板块定位,支持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推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更好发挥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市场扩面提质。稳慎有序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助力提高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 第三,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资本市场“晴雨表”功能主要通过上市公司来体现。去年,5000余家上市公司实现增加值超过18.23万亿元,占GDP的15.1%,研发投入占全国研发支出的五成。我们将扎实推动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落地,突出中国特色公司治理建设。优化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分红等制度安排,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督导上市公司规范治理、诚信经营,支持更多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助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第四,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统筹开放和安全,稳步推进市场、机构、业务的立体化开放,深化拓展互联互通,便利跨境投融资,同步加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 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大家都很关心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证监会在这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们坚持“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发挥各方合力”的监管理念,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总体可控。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提升监管适应性、针对性,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一是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风平浪静好行船。我们将加强对股市交易行为、资金流向的监测,建立健全风险综合研判和预警机制。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东增持,发挥好各类经营主体内在稳市作用。健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分级会商和快速反应,守牢风险底线。 二是落实监管主责主业。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着力提升抓早抓小的能力,强化对大股东资金占用、过度杠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缺乏隔离等潜在风险隐患的源头治理。健全资本市场防假打假机制,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体系,“零容忍”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同时,与有关方面一道,防范好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的传递共振。 三是坚决消除监管真空。加强监管协同,依法将各类证券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厉打击“伪私募”,清理整顿金交所、“伪金交所”。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大型企业集团债务风险的监测监管。 四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任务,健全内部协同机制,切 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同时,加强监管科技建设,强化跨部门信息共享,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监管履职提供更有力支撑。(新华社)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下达48.46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开展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工作 近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下达48.46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开展受灾群众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工作,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生活困难,确保安全温暖过冬。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要求相关地区财政、应急管理部门积极部署、认真落实,按照“分类救助、重点救助、精准救助”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救助方案,做实做细冬春救助工作,并将资金纳入直达机制,强化资金监管,严禁截留挪用,确保资金及时按政策规定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切实发挥资金效益。 针对今年东北、华北等省份遭受严重灾害、冬春救助任务较重的实际,应急管理部、财政部提前印发通知,召开视频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派出多个工作组深入灾区一线,指导督促各地及时开展救助对象调查摸底,精准统计上报救助需求,资金下达时间较往年大幅提前。(央视新闻客户端) 交通运输部:到2027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 据交通运输部12月4日消息,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 航道建设的意见。其中指出,发展目标为,到2027年全国港口和航道基础设施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和对外服务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国际枢纽海港10万吨级及以上集装箱、散货码头和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基本建成智能感知网。建设和改造一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干散货码头。全面提升港口主要作业单证电子化率。加快内河电子航道图建设,基本实现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航道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全面提升内河高等级航道公共信息服务智慧化水平。(上海证券报) 地方前11月发债超9万亿元创新高,一半或用于偿债 地方政府借钱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公开发债数据,今年前11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总计约9.14万亿 元,地方政府发债首次突破9万亿元关口,远远超过2022年全年发债规模(约7.4 万亿元),相当于今年前三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约9.1万亿元)。为何今年地方借这么多钱,远超去年? 这就需要详细看看地方借钱用途。目前地方政府借钱合法渠道基本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而按照用途可分为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新增债券主要是将借来的钱投向公益性项目重大项目建设中,是当前地方政府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稳经济重要举措。而再融资债券则主要是将筹资用来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金或存量政府债务,属于借新还旧。 根据公开发债数据,今年前11个月9.14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中,再融资债券 发行规模约4.5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2%。新增债券发行4.55万亿元,同比下降约4%。 由此可见,今年地方发债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大增。而 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大增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今年地方政府到期债券本金预计达 3.6万亿元左右,而地方财政资金紧张,需要扩大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来借新还旧,缓解地方偿债压力。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3年1-10月,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34387亿元, 其中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本金30610亿元,占到期偿还本金比重近九成。地方主要靠发行再融资债券来偿还本金,而非安排财政资金等来偿还。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今年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落实中央一揽子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案,财政部重新开启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允许地方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来置换部分政府存量债务,从而展期降息,缓释风险。 根据公开发债数据,今年10月份以来,贵州、天津、云南、湖南、内蒙古、辽 宁、吉林、重庆、广西、安徽等20多个省市,累计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超过1.3 万亿元,用于偿还政府存量债务。而去年地方发行特殊债规模仅0.2万亿元。这也是今年地方举债规模创新高的一个关键因素。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地方将这笔资金用于偿还拖欠账款等存量政府债务,缓解了债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