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水治理行业分类 工业污水治理按使用工艺可分为四类,分别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处理法和氧化法。 按污水来源进行分类 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污水治理法,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品质好的特点。其工艺原理为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微生物群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吸附条件分解去除污染物质。 活性污泥法 主要适用于中小规模污水治理系统。其工艺原理为将微生物附着在作为介质的滤料表面,而后滤料表面形成一层由微生物构成的膜,令污水与膜接触,其中的溶解性污染物被生物膜吸附,进而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 生物膜法 工业污水治理分类 投资小、运行维护方便。其工艺原理为通过塘中微生物代谢将污染物氧化分解。 氧化塘处理法 氧化法 操作较为简单。其工艺原理为利用氧化剂处理污水。 政策助力行业发展 中国工业污水治理行业属于政策性引导行业,政府政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加速,环保问题愈发严重,政府开始重视工业污水治理行业发展。近5年来,中国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保护法》、《“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 用发展规划》等,以加大对污水排放整治力度,提升河流、湖泊的水质要求标准。随着中国政府对工业污水治理行业重视程度逐步提升,政府在行业规划、环保监督、配套税务方面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在行业投 资前景日渐明朗的背景下,企业自主研发先进的污水治理技术及设备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如碧水源自主研发的膜技术打破了外资企业的技术壁垒。在工业污水治理行业早期,用于污水治理的高强度膜技术被美国 通用电器、日本三菱等国际巨头垄断,随着中国政策的大力支持,碧水源研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膜产 品,其成熟度、实用性均可和外资企业产品相比。此外,在本土领先企业产品研发成功的刺激下,其他本土企业将相应效仿,加大研发污水治理技术及设备,行业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行业内现有企业运营能力较差 中国工业污水治理行业内相关企业运营性不高,行业发展受阻。 国外工业化进程较早,环保体系较完善,工业污水治理行业发展较成熟,而本土企业由于起步较晚,本土 市场格局呈现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小的特点。且由于工业污水治理行业呈现资金投入大、回收期较长的特 点,业内存在企业资本负债率较高、生存压力大的局面。因此,企业无法在人员培训、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大量资本投入,且运营能力较差。一方面,业内企业普遍存在激励机制不完善、运营成本控制较差的问 题,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业内企业并购投资力度加大,扩张步伐过快易导致支出过大,企业现金流波动加剧导致企业减少业务服务及研发工艺技术能力提升。 萌芽期 1949年后,中国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污水污染程度低,社会对于工业污水治理重要性认知度低,工业污水治理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20世纪50年代全国仅有约十座污水处理厂,呈点状方式分 布,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企业污水治理工艺也仅停留在一级处理,且污水处理规模小,企业污水治理技术及管理水平还相对落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工业逐步发展,城市发展加速,污水 治理的需求开始释放。一方面,一些城市开始利用郊区废弃河道、沼泽地等建立污水处理塘,以进行城市污水治理,这一发展时期中国已有约40座日均处理污水约90万立方米的污水治理塘。另一方 面,由于工业废水污染问题受到中国政府重视,中国政府在1973年颁布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工业企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等法规性文件,在相关政策指引下,工业 企业开始自行建立污水治理装置。 这一时期为中国工业污水治理行业的萌芽期。政府及社会重视程度上升后,工业污水治理行业开始逐步发展,一些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设备,并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污水处理模式。 启动期 1980~2000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崛起速度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开始提高,污水排放量增多, 污水对生态环境污染加剧。这一时期污水呈现污染程度升高、污水中污染物质成分差异化增大的特点。此外,国外由于污水污染处理不佳而导致国民感染各类疾病的报道日渐增多,如在日本出现的骨 疼病、水俣病等,由此工业污水治理开始引起中国政府重视。1984年中国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要职责为研究审定关于环境保护的各类方针与政策。国家及各地政府开始建立大型污水治理 厂,其中1984年国务院环保办在天津建立污水治理试验厂(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试验厂)投产运 行,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治理厂,其每天的污水处理规模达到26万立方米。在国家及地方政府不断引导下,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入污水治理行业。1992年,中国杭州市拱宸桥西纺织工业区的纺 织、丝绸、皮革等6家工厂成立污水治理厂,但其污水治理费用仍由环保部门拨款资助。 虽然污水量增加及中国政府逐渐重视工业污水治理,但工业污水治理行业利润较低,愿意进行技术研 发、规模化运营的企业仍较少,工业污水治理行业发展缓慢。 高速发展期 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城市及行业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速,工业污水排放 量大幅增加,从2000年415.0亿吨上涨至2017年699.7吨。 由于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不成熟,污水处理成本较高,因此污水乱排放现象仍较为严重。面对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中国政府陆续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法律保障。这一时期,政策法规推动中国工业污水处理厂数量和污水处理质量迅速提升。 此外,2002年中国环保总局、建设部及原中国计委印发《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意见的通知》,提出污水处理收费原则,并逐步实行污水处理设施的特许经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开启工业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中国政府对污水处理市场准入开放颁发政策性文件令民间资本开始大量涌入,社会资本及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工业污水处理行业,许多国际知名巨头如德国柏林水 务公司(Berlinwasser)、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Veolia Environment)等凭借资金、技术、规模优势以直接投资、参股等方式进入工业污水处理市场,并取得领先地位。这一发展时期,外资企业由 于行业经验丰富,技术工艺先进,因此在本土市场上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的政策 指引也令工业污水治理行业产生了以BOT(建设-运营-移交)、TOT(转让-运营-移交)、BOO(建设-拥有-运营)等特许经营方式为主体的多样化运营模式。2008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营城污水处 理项目首次实行DBO模式,但由于DBO模式依旧需要政府大量出资,因此这种模式没有得到大范围的使用。 2014年后,PPP模式(包含BOT、TOT模式等)的污水处理模式受到市场认可,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工业污水处理行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近5年来中国政府开始密集发布关于工业污水处理的相关政 策,并开展整治行动,如2015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水十条》中对七大重点流域(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水质和城市水质均提出 要求,标志中国从单一的污水处理层面上升到从源头控制、过程阻断及末端污水处理的新层面,中国政府已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及防治工作。此外,中国政府开启了“碧水保卫战”,由生态环境部开展中 国地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源地违法项目整治行动。政府高压政策的实施及政府民间合作污水处理模式的 开展令工业污水处理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PPP模式订单的加速释放叠加社会资本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内企业业绩出现稳健增长情况。 这一发展时期,外资企业由于行业经验丰富,技术工艺先进,因此在本土市场上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同时PPP模式订单的加速释放叠加社会资本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工业污水治理行业内企业业绩出现稳 健增长情况。 [4] 1:http://www.sses.sh… 2:https://cuwa.org.c… 3:上海环境科学网、中国… 中国工业污水治理产业链分析 中国工业污水治理行业产业链参与主体包括上游污水技术研发及设计机构,中游污水处理设备制造及工程建 设企业,以及下游污水治理工程服务企业,下游企业主要提供监督、管理、运营、维护等服务。工业污水治理行业的企业一般不会进行单独某一项业务,例如中游工程建设与下游工程服务联系紧密,中游环节向下游环节提供 产品设备及工程建设服务,下游环节可向中游环节反馈信息以促使中游环节企业改进相关设施。整个水务行业流程可分为自然水体净化、自来水制作、管网运输、企业及居民使用、污水治理,最后排放或循环使用,工业污水 治理处于最终阶段,主要进行末端处理。工业污水治理行业的发展对整个水务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 有工业污水治理行业的良性发展才能带动整个水务行业产业链的持续循环。 工业污水治理行业产业链目前呈现出两个重要趋势:1. 技术升级和创新: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境监管政策的加强,工业污水治理行业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工业污水治理行业将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推动技术升级和创新,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设备稳定性;2. 产业链整合和服务拓展:为了提供更完整、高效的污水治理解决方案,产业链上的企业将加强合作与整合。设备制造商可能与原材料供应商合作,开发更适合的污水 治理化学试剂;工程施工商可能与设备制造商合作,提供一体化的工程解决方案。此外,污水治理运营服务商还 将拓展服务范围,提供更全面的运营管理服务,如设备维护、数据监测等。 上 产业链上游 生产制造端 污水技术研发及设计机构 上游厂商 湖南省和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三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查看全部 产业链上游说明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及规划设计,技术研发指污水处理企业或相关污 染处理研究院对污水处理行业设备、技术、专利的研究,为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规划设计指政府对水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战略规划、再生水利用规划等管理性方针内容进行规划。中国政 府极为重视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并开始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受国家政策指引及行业需求日渐增长的带动,科 研企业及各研究院开始大力开展污水处理技术、设备等研究工作。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2017年至2022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从2017年17,32项上涨至2022年超过 产业链中游 品牌端 污水处理设备制造及工程建设企业 中游厂商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兴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全部 产业链中游说明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污水处理设备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其中污水处理产品设备可 分为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包括风机、水泵、管材配件等,专用设备包括刮泥机、搅拌机、消毒设备等。目前中国企业可生产所有通用设备及零部件,但由于工艺及材质方面落后于外资企业, 因此设备在使用寿命、实用性等方面与外资企业设备尚存差距。与此同时,由于污水处理设备具有非标特性,导致企业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此外,技术含量高的专用设备制造受到外资企业垄断,如计 量泵、特种气体分离膜设备等,国产化的设备主要是低端的低附加值通用设备。本土污水处理设备生 产厂商以民营企业为主,存在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工艺不够成熟的特点,能够提供成套污水处理设备的企业较少,本土企业以提供单个设备为主。污水处理设备的成本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为原材料费 用、人工费用及其他费用(管理、日常维护等)。其中原材料费用占比30%-40%,人工费用占比20%-30%,其他费用占比30%-50%。 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包括污水处理主体工程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由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对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