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行业分类 根据干扰素传递信号受体、和细胞来源不同,分成Ⅰ型、Ⅱ型、Ⅲ型三个类别。根据半衰期和药效持续时间 长短,分成长效干扰素和短效干扰素(或普通干扰素)。 干扰素行业分类 机体先天性免疫细胞接触到DNA或RNA等病毒特异性抗原物质后,通过细胞内信号分子传递激活Ⅰ型干扰素基因的最终表达。Ⅰ型干扰素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抑制病毒的复制能力,从而发挥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功能。人类Ⅰ型干扰素主要包含IFN-α、IFN-α亚型、IFN-β、IFN-ε、IFN-κ和IFN-ω。 Ⅰ型干扰素 人类Ⅱ型干扰素称为IFN-γ,主要由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产生,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Ⅱ型干扰素一般分布在除成熟红细胞外的所有细胞表面,通过细胞旁通路抑制细胞生长。 干扰素分类 Ⅱ型干扰素 Ⅲ型干扰素主要由抗原呈递细胞和上皮细胞产生,Ⅲ型干扰素表现出与Ⅰ型干扰素相似的功能。此外,它们是粘膜部位屏障完整性的主要保护剂。在粘膜部位它们刺激病原体清除,同时抑制炎症以维持屏障完整性。 Ⅲ型干扰素 干扰素行业分类 干扰素分类 为普通干扰素(Conventional-IFN)的俗称,用于区分长效干扰素。其指未经化学修饰方法进行改造的干扰素类型。其为广谱的抗病毒药物,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由于分子体量小,进入人体后容易快速经肾脏排出,因此半衰期在4小时左右,作用时间较短。短效干扰素适应症为病毒性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肤病、血液病、妇科、慢性乙型肝炎、丙肝等)及某些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黑色素瘤、淋巴瘤等),代表药物有运德素、赛若金、凯因益生等。 短效干扰素 短效干扰素应用受到分级诊疗和基药目录调整双拉动 分级诊疗政策有效提升治疗率,1+X用药模式从源头确保基本药物使用 近年,随着社会结构老龄化和人口分布城镇化,目前医疗资源分配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就诊需求,出现三级医院一号难求但基层医院却资源冗余的情况。分级诊疗政策建议常见病患者首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就 诊,将大型医院、三级医院资源向急重症患者让渡,患者整体诊疗率得到提升,因此所有品类干扰素的使 用需求在用药环节上有所增加。另外,“1+X”用药模式硬性要求医疗机构每张处方必须包含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的药物配备占比分别不低于90%、80%和 60%。2018年,多种短效干扰素进入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由此可见短效干扰素应用范围将持续扩大。 长效干扰素处于国产替代过程中 长效干扰素市场由进口品牌长期垄断,近年国产品牌抢占市场 中国长效干扰素应用市场长期被海外品牌占领。2016年以前,针对慢性乙肝治疗的长效干扰素药物主要是派罗欣和佩乐能等海外品牌,价格长期居高不下。2016年年底,特宝生物自主研发的长效干扰素派格宾获 批上市,2017年派格宾市场份额达到7.38%,初步打破干扰素行业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2019年派格宾进入中国25个主要省份药品集采平台,市场占有率达到22.4%,超过同期佩乐能数据,同期三元基因和科 兴制药也针对创新长效干扰素进行研发。预计至2023年,派格宾单药市占率将达到51.38%。中国市场对慢性乙肝治疗药物仍有较大需求,长效干扰素国产替代将在摆脱进口垄断的基础上大幅降低药品价格,减 轻患者治疗负担。 病毒性疾病患病人群较多 病毒性肝炎待治疗人数处于高位,大量患者仍需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作为抗病毒治疗用药,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用以治疗急性、慢性乙肝和丙肝。截至2022年,需接受 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超过3,000万,为干扰素提供了市场增长潜力,派格宾、派罗欣、辛化诺、安达芬、凯因益生等干扰素发展前景广阔。 萌芽期 2000~2015 2000年,聚乙二醇修饰技术成型,干扰素分子量增大,使其在人体内停留时间变长,半衰期随之延长,长效干扰素因此成为临床应用重心; 成熟期 2016年,中国首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干扰素“派格宾”上市,药品结构和制备方法获得全球30多个国家的专利授权。 此阶段中,干扰素行业开始有国产品牌进入国际市场,一方面增强下游议价能力,另一方面中国研发实力得到证实,利于国产品牌进一步争取全球市场份额。 高速发展期 2021~2023 2021年9月,工程化T淋巴细胞膜修饰干扰素(IFN)问世,针对肿瘤免疫治疗,增强肿瘤特异性IFN诱导,并克服干扰素建立免疫耐受情况; 2022年2月,阿斯利康单抗药物Saphnelo在欧盟获批上市,成为首个系统性红斑狼疮新药。 Saphnelo是一种首创的(first-in-class)I型干扰素受体(IFNAR)抗体; 2022年8月,凯茂生物的注射用人干扰素γ的新适应症获批,适应症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纤维化、慢性肉芽肿病,扩大干扰素可治疗疾病范围。 在此阶段中,众多研究机构加强对干扰素的特异性研发和新药研发,未来有望增强干扰素精准治疗能力。 干扰素的生产与制备主要流程包括:采购原材料、生产原液、制剂(装瓶)、外包装、产成品入库。上游环 节主要为干扰素制备相关生产包装材料及原材料供应商。生产材料主要为培养基、逆转录试剂盒、干扰素引物、诱导剂等,主要参与厂商为赛默飞、Illumina、赛普仪器、泰渡生物、永联生物等。中游为干扰素研发生产厂 商,主要包括三元基因、科兴生物、凯因基因、特宝生物等。下游环节为经销渠道及各等级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 等终端。 1)上游来看:相关生产包装材料产业化发展时间较短,加上需要严格质量标准把控,国产品牌成熟还需时 间。目前上游原材料主要供应商为赛默飞和默克,以科兴制药为例,受国际贸易摩擦和经济不确定性影响,原材料成本从2018年的1,318.65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3,414.62万元,2020年为3,312.07万元。2)中游来看:参与 厂商一般涉及干扰素从研发至生产销售的全链路经营,研发投入占比较高且有逐年增加趋势。三元基因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为30.97%,较2020年增长16.22%。科兴制药研发投入从2020年的4.93%增长至2022年的 14.69%。凯因科技2020年研发投入占比7.90%,2022年研发投入占比13.23%,增长5.30%。生产厂商研发投入增加为干扰素产品创新提供支持。3)下游来看:疫情对部分干扰素产品销量有所带动,疫情后干扰素销量将 回归平稳。以三元基因为例,由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30μg/1ml和 50μg/1ml规格干扰素雾化吸入可有效对抗新冠病毒感染,因此这2种规格干扰素产品销量明显增加,30μg/1ml 规格干扰素销量由2019年的234万支增长至2020年的236万支,50μg/1ml规格干扰素销量由2019年的45万支上涨至2020年的48万支。同时由于疫情期间患者流量减少,其他规格干扰素销量有所降低。因此干扰素销量受 [9] 到适应症需求和患者流量影响。 [10 上 产业链上游 生产制造端 干扰素相关试剂耗材供应商 上游厂商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因美纳(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 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查看全部 产业链上游说明 干扰素上游环节主要为干扰素制备相关生产和包装材料供应商。生产材料主要为培养基和人血白蛋白 等,包装材料主要为注射器、西林瓶、胶塞等。从海外贸易对试剂耗材采购成本的影响来看,上游产品产业化发展时间较短,国产品牌成熟度不高,较多依赖进口品牌,当面临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时, 海外采购成本将上升。生产材料方面,培养基采购价格约为5.5元每克,采购成本约占营业成本的 15%至17%,人血白蛋白的采购价格约为400元每克,采购成本占比约为5%至8%。包装材料方面, 注射器针筒采购价格约为每支2.1元,胶塞和西林瓶采购价格约为0.2元每只。从干扰素制备相关生产 包装材料整体来看,采购成本约占总成本的50%,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从供需角度来看,由于生物制药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上游生物制品原材料呈现供需紧平衡局面。2022年上海莱士人血白蛋白销量 相比2021年上涨57.32%,原材料需求大幅提升要求供给端同频上涨。供给方面,上海莱士人血白蛋白生产量和进口量总数由2020年的332万瓶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1,091万瓶,后又上涨20.74%至 2022年的1,318万瓶。 产业链中游 品牌端 干扰素生产研发和销售厂商 中游厂商 产业链下游说明 下游主要为各级别综合医院和专科诊疗机构。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对部分干扰素药物需求提升。疫情期 间卫健委将α-干扰素列为抗病毒治疗试用推荐药物,此诊疗方案拉动医疗机构对α-干扰素的采购量。 以三元基因2020年重组人干扰素α1b销售情况来看,疫情最严重的1月和2月,定点医疗机构干扰素 采购量同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0%和280%,2020年一季度“运德素”销售收入达到8,995.38万 元,相比2019年同期收入5,998.01上涨49.97%。集采后诊疗机构采购干扰素药物成本有小幅度上涨。随着两票制落地执行,多数区域对经销商的销售价格改为按照中标价格乘以商业扣率。以三元基 因为例,2018年10μg/0.5ml规格干扰素水针进入基药目录,销售价格由2017年的13.55元/支涨至2018年的14.40元/支,价格上涨6%,后价格涨至2019年的15.83元/支,随后保持平稳。由此可见, “两票制”的全面执行和销售价格计算方式的差异导致干扰素中标产品价格小幅度上涨,随后呈现平稳态势。 中国干扰素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干扰素行业规模 计算规则:干扰素市场规模=三元基因短效干扰素营收/(短效干扰素注射剂市场中三元基因占有率*普通药品市场中 注射剂市场渗透率*干扰素市场中短效干扰素占比) 《关于加强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 国家药品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18 政策内容 切实保证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期间中标药品的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加强药品生产监管、药 品流通使用监管、药品抽检和不良反应监测、加快推进一致性评价工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药 品高质量发展。 集中带量采购降低了药品进入医院和市场的推广费用,以政府为背书提升药品生产厂商应收账款周转率, 政策解读 另外依靠规模效应降低药企生产成本,进一步促进干扰素量产。 政策性质 指导性政策 [13] 政策名称 颁布主体 生效日期 影响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药品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20 政策内容 规范药品生产企业的申办审批、许可证管理、药品上市持有人委托生产以及监督检查等。 办法强调规范药品生产流通过程,建立药品信息追溯制度。在政策推动下,干扰素类药品生产流通渠道更 政策解读 加透明,质量获得有效保证。 政策性质 规范类政策 [13] 政策名称 颁布主体 生效日期 影响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国家市场监督总局 2020 规定了药品上市注册的程序、加快上市注册程序、上市后变更和再注册、受理、撤回申请、审批决定和争 政策内容 议解决等。 通过严格监管要求加强对药品质量和安全的把控,有助于促进药品生产企业的优胜劣汰和良性循环,为干 政策解读 扰素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机遇。 政策性质 规范类政策 [13] 政策名称 颁布主体 生效日期 影响 《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 国家医疗保障局 2021 工作方案》 政策内容 针对药品定价偏高和群众负担重等问题,整合参保人用药需求,以适宜价格将新药调整至医保目录。 政策解读 新增计入医保目录药物包含价格昂贵的抗癌药物和罕见病相关药物,其中2种针对乙肝治疗的干扰素也在调 整范围内,有助于鼓励干扰素生产企业研发创新。 政策性质 指导性政策 干扰素竞争格局 中国干扰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