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无罚实时传输研究总结
主题与目标:
本研究聚焦于利用非线性无罚实时传输技术,特别是针对40 × 800Gb/s DP - 64QAM - PCS 信号在光纤链路上的应用。目标是通过提高发射功率和采用特殊光纤介质,实现高效、低延时的数据传输,并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研究背景与关键特性:
- 光纤介质:研究采用了抗共振空芯光纤(ARF),结合高阶模式传输策略,以期克服传统光纤在损耗、延迟和容量方面的物理限制。
- 关键性能指标:ARF展示了极低的损耗(0.142 dB/km)、宽光谱导向能力以及显著降低的延迟(相比标准光纤减少33%)。同时,其非线性效应较低(< 5x10^-4/ (W·km))。
- 对比对象:研究中比较了ARF与标准多模光纤(SMF)如G.652.D和G.654.E,以评估不同介质对数据传输性能的影响。
实验设计与结果:
- 实验设置:实验包括使用CTF(连续光纤)与ARF之间的低损耗互连,以及基于CTF、G.652.D和G.654.E的对比测试。
- 测试结果:在满载C波段40 × 800G传输中,ARF在28dBm的发射功率下显示了优异的性能,尤其是对于800G信号的传输,未观察到明显的非线性惩罚。与标准光纤相比,ARF在损耗、延迟和OSNR(信噪比)方面均表现出优势。
结论与展望:
- 非线性差异:即使在较短距离(约200米)传输下,高阶调制和高发射功率也使得区分实芯SMF和ARF的非线性特性成为可能。
- 高发射功率下的性能:在极高发射功率下(约28dBm),ARF对800G信号的传输几乎没有非线性影响,预示着其在更高数据速率(如1/1.2/1.6T)应用中的潜在优势。
- 未来方向:研究强调了与开发团队进一步合作的重要性,以深入探索ARF在实际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为光纤通信领域引入了一种创新的介质选择,通过优化光纤特性,旨在显著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和容量,为未来的高速通信网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