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 国信期货玉米月报 玉米 上市压力释放玉米或阶段性见底 2023年10月29日 国信期货研究 主要结论 总体来看,2023/24年国内玉米产量增加,饲料需求短期有韧性、中长期承压,深加工需求恢复型增长。总的需求稳中趋弱,玉米供需格局较上年略有改善,但整体仍是产不足需。随着玉米市场的快速走弱,目前价格已经跌破新作种植成本,新季上市压力已经在价格下跌中得到释放。而目前收购价格偏低,或使得农户惜售心理抬头,随着后期天气降温,这种惜售心理将逐步上升,从而使得下跌阻力加大。从下游消费端来看,当前消费仍有韧性,而饲料库存、深加工企业及中间环节库存偏低,后期补库需求仍在,加之上一次储备及地方轮储收购,整体需求支撑亦将逐步显现。综上所述,玉米或阶段性见底。操作上,建议投资者逢低买入。下游用粮企业亦可关注在盘面建立虚拟库存机会。 分析师:覃多贵 从业资格号:F3067313投资咨询号:Z0014857 电话:021-55007766-6671 邮箱:15580@guosen.com.cn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独立性申明: 一、行情回顾 9月以来,国内玉米市场见顶回落,十一长假之后下跌加速,整体市场悲观情绪蔓延,主要产区深加 工企业收购价大面积下调,东北甚至跌到种植成本以下,北方港口跌势滞后于产区收购价,但10月中旬 亦再度下滑。目前锦州玉米现货价已经下跌2550-2570元/吨附近,较9月初下跌200多元。期货亦整体走弱,近端表现明显弱于远端,近远月价差明显走弱。由于现货表现弱于期货,基差亦由高位有所回落。总体来看,9月以来的下跌主要是由于市场交易题材由前期的现货紧张、各环节的低库存切换到新作增产及上市压力上。 图:玉米期现货走势 资料来源:WIND国信期货二、玉米基本面分析 2.1面积、单产携手助力新季增产 由于近年来玉米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区间,给农民带来了较好的种植收益,加之全国范围来看,玉米/大豆比价、玉米/杂粮比价仍有利于激励玉米的种植,2023/24年玉米面积较上年呈现继续增加的格局,目前农业农村部最新的预计,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幅度在1.85%左右。单产方面,今年全国玉米产区大部分地区降水充足,光温条件总体上良好,天气条件有利于玉米生长。而随着收割前各种机构接连到产区摸底调查,业内对本年丰产的认识亦变得愈加明确,不同机构对新季单产都给出明显增加的预估。例如,我的农产品网预计全国单产将达到6.72吨/公顷,较上年增加4.47%。而国家农业农村部亦在10月的供需报告中将新季单产6.495吨/公顷上调到6.57吨/公顷,增幅在1.15%。受益于面积、单产同步增加,2023/24年产量较上年增加已无异议,但从各机构的评估来看,最终增产幅度有一定差别。目前农业农村部的官方预估增产幅度在1100万吨,但民间分析似乎更为乐观,激进的预估甚至达到2000万吨-4000万吨的增产水平。究竟多大的增产量才是更接近真实在目前的情景下尚无法定论,但毫无疑问增产已经成为当下市场共识,并在心理层面上影响各主体即期的购销决策。 图:分省单产变化趋势(单位:吨/公顷)图:中国玉米产量变化(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我的农产品国信期货数据来源:我的农产品国信期货 2.2需求目前仍有韧性,中长期存不确定性 图:能繁母猪存栏(单位:万头)图:全国工业饲料产量(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国信期货数据来源:饲料工业协会国信期货 根据饲料工业协会的测算数据,2023年9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818万吨,环比减少1.4%,同比减少3%。1-9月共生产饲料2326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5.3%,较过去五年来亦处于最高水平。从饲料产销量来看,饲料需求仍然较为强劲。根据能繁母猪存栏及前期仔猪出生数据推算,四季度生猪存栏仍较多,预计猪料消费有一定韧性,禽类由于前期国外禽流感影响国内引种,预计利润难以刺激规模大量扩张。综合评估来看,总体养殖部门的饲料消费有刚需支撑。但目前猪价继续下跌,肉鸡养殖利润亦不佳,中长期来看,饲料需求将受到抑制。 图:生猪养殖利润(单位:元)图:肉鸡养殖利润(单位:元) 数据来源:博亚和讯国信期货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国信期货 从深加工来看,根据我的农产品网的样本统计,2022/23年全国淀粉加工企业玉米消耗量为2859万吨,相较于2021/22年2910万吨小幅下降;全国酒精企业玉米消耗量为1756万吨,相对前一年1711万吨持 平略增。总体来看,淀粉、酒精加工消耗量在2022年12月全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初期都受到较大的影响,但后期酒精加工消耗量恢复较淀粉恢复较快,可能与出行需求恢复较快,带动燃料添加消费增量明显,而淀粉下游消费更多受到收入及消费信心恢复较慢压制。不过随着国家宏观调整政策的不断出台,预计2023/24年玉米深加工消费预计有一定恢复性增长。 图:淀粉企业玉米消耗量(单位:万吨)图:酒精企业玉米消耗量(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我的农产品国信期货数据来源:我的农产品国信期货 2.3多元化替代是调节缺口的关键 近几年来看,我国玉米产量总体稳中有增,但需求亦有明显增加,产不足需已经成为常态。在巨大的产需缺口背景下,进口玉米及替代性谷物、国内小麦市场化替代及政策性粮源(玉米、小麦、稻谷)成为补足缺口的关键。从2022/23年全年来看,预计进口玉米总量达到1872万吨,进口替代性谷物预计达到4200万吨(预计一半以上用于替代玉米使用),陈化稻定向拍卖成交1478万吨,国产小麦替代量预计在 3000万吨,由此推算全国玉米产需缺口大致量级接近8000万吨的水平。对于2023/24年来看,需求总体稳定,产量增量仍难抹平巨大的产需缺口,在玉米进口仍受配额控制、芽麦供应预计减少,且可供拍卖陈化稻缩减的情景下,国产玉米总的供需形势或是平衡略宽松,但不至于显著过剩。 图:进口替代品数量(单位:万吨)图:2022/23年替代品供应量(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国信期货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国信期货 2.4中下游有潜在的补库需求 9月以来玉米价格的下跌,主要是新季产量增加及新玉米上市压力所致,但背后心理博弈也不可忽视。从农户角度来看,由于上个市场年度玉米前高后低,加之当前气温不利于潮粮保存,东北农户吸引上年经验教训下售粮意愿较好;从下游用粮企业来看,在整体增产预期较强及市场主流看弱后市的情景下,饲料企业尚有一定的陈化稻及芽麦库存,暂时入市收购意愿不高;而深加工企业烘干能力有限,压价意愿较强;从贸易商来看,近几年玉米市场波动频繁,贸易商经营风险加大,因此收购行为较为谨慎,希望等到更安全的价格。 从目前行业库存结构来看,饲料企业玉米库存只有26天左右,近几年最低位,深加工企业库存亦不 到300万吨,处于近五年偏低水平,而中间环节流能库存亦不高。而且从下游来看,生猪存栏仍较高,饲料消费尚有韧性,淀粉走货亦恢复到近年较好的水平下,表明主要领域的消费依然有支撑,意味下游补库需求不会消失。此外,8月以来地方储备连续轮出玉米,年底之前预计将轮入;一次性储备预计继续收购,且收购量可能增加。因此,从多方面来看,后期潜在需求仍然存在,一旦玉米市场看跌预期削弱,收购主体将会增加,在需求端为玉米止跌企稳的助力。 图:中国饲料玉米库存天数(单位:天)图: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我的农产品国信期货数据来源:我的农产品国信期货 图: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单位:万吨)图: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工量(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我的农产品国信期货数据来源:我的农产品国信期货 2.4新季玉米种植成本分析 2023年春节前国内玉米价格高位,玉米种植收益良好吸引大量客户包地种植,地租价格不断上涨,黑 龙江哈尔滨、绥化等地区地租高点达到20000元/垧。春节后,随着玉米价格下调,玉米种植收益难以支撑地租成本继续上涨,3-4月份包地价格有所下调。总体来看,2023年地租较上年仍有一定的涨幅,成为带动种植成本的主要因素。以黑龙江地区为例,根据测算,2023/24年平均成本达到19605元/公顷,较上年增加16.32%,由此计算潮粮成本在1800元/吨,加上烘干、运输等费用后折集港成本2560元附近。 表黑龙江新季玉米种植成本 资料来源:北大荒国际三、结论与展望 总体来看,2023/24年国内玉米产量增加,饲料需求短期有韧性、中长期承压,深加工需求恢复型增长。总的需求稳中趋弱,玉米供需格局较上年略有改善,但整体仍是产不足需。随着玉米市场的快速走弱,目前价格已经跌破新作种植成本,新季上市压力已经在价格下跌中得到释放。而目前收购价格偏低,或使得农户惜售心理抬头,随着后期天气降温,这种惜售心理将逐步上升,从而使得下跌阻力加大。从下游消费端来看,当前消费仍有韧性,而饲料库存、深加工企业及中间环节库存偏低,后期补库需求仍在,加之上一次储备及地方轮储收购,整体需求支撑亦将逐步显现。综上所述,玉米或阶段性见底。操作上,建议投资者逢低买入。下游用粮企业亦可关注在盘面建立虚拟库存机会。 重要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由国信期货撰写,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及分发研究报告的全部或部分给任何其他人士。如引用发布,需注明出处为国信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国信期货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报告所引用信息和数据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国信期货力求报告内容、引用资料和数据的客观与公正,但不对所引用资料和数据本身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保证。报告中的任何观点仅代表报告撰写时的判断,仅供阅读者参考,不能作为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不得被视为任何业务的邀约邀请或推介,也不得视为诱发从事或不从事某项交易、买入或卖出任何金融产品的具体投资建议,也不保证对作出的任何判断不会发生变更。阅读者在阅读本研究报告后发生的投资所引致的任何后果,均不可归因于本研究报告,均与国信期货及分析师无关。 国信期货对于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权和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