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华南城:国资股东入股后 YY团队2023/9/28 摘要: 高收益市场里,多空交织,波澜起伏。曾几何时,民企被国资入股被视作“上岸”“利好”,但喧嚣之后,愕然发现最后上岸的仅是境内债,境外债前景未卜。典型案例如华南城,早于22年初境外债暴露信用风险,伴随同年内深圳国资下属公司特区建发集团(“特建发”)入股进程,公司实行了“弃外保内”,境内债全部于22年完成兑付,而境外债由单笔展期发展至全部展期到2024年。 本文对特建发入股后的华南城进行跟踪,重点关注特建发 入股以来对公司有哪些动作,提供了什么支持,信用基本面有何变化,并尝试盘点资产价值及测算对债券的覆盖情况。主要结论如下: 1、目前,特建发以29.28%持股比例位居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由郑松兴及其家族变为无实际控制人,深特发 在股权比例和董事会席位上均更占优势,与创始人/原控股股东郑松兴的团队协同管理,并掌握较大话语权。经梳理,国资股 东入股以来已落地的支持主要有:1)入股及收购公司部分资产 所带来的资金注入,合计约85亿元;2)融资端的改善,包括 110亿元股权投资基金、银行资源导入(授信、60亿元银团贷款);3)业务层面的推动,推进深圳华南城一期市场更新项目转型升级,并率先启动南昌、郑州、南宁三城的华南城项目。 基本面跟踪来看,公司主营以“华南城”为品牌的大型商贸市场及配套住宅的开发和运营,销售业务和出租业务业绩双 双滑坡,经营造血能力薄弱。债务方面,虽然债务规模下降、 负债结构优化、融资成本降低,但短期债务缺口仍较大(23年 近期研究: 华南城的空城计:重业态弱现金高债务共舞-2021/10/12 3月末,账面非受限货币资金仅有13.75亿元,现金短债比仅有 0.11,缺口在114.1亿港元)。 短期而言,按二展方案,境外债到期日在2024年4月-10月 之间,合计账面金额折合人民币约107亿元,相比而言,公司自身造血无法覆盖(2022/23财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86亿元),偿债来源仍依靠公司外部融资及资产处置进展。 终局清偿视角下,我们测算华南城以住宅项目和交易中心为主的核心资产价值,对于债券可实现覆盖。但实操层面还需考虑:1)地产需求不振,华南城住宅项目地处偏远,去化压力较大;2)土地性质变更、资产处置所涉及的税费等隐性成本较为沉重;3)寻找交易对手的困难;以及4)股东和公司自身对境外债的偿债意愿。而在造血能力尚未恢复、撬动后续开发仍需较大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有限的资金资源是否流向境外债,恐怕也不宜过于乐观。仍需持续关注公司经营修复及再融资情况。 如需全文或交流,请了解机构付费服务,联系人微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