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一体化进入二期,关注泛一体化、国产化、智能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非一蹴而就,具有长期持续性。2023年4月,财政部发布2.0版本的规范和技术标准,预算管理一体化进入二期建设,迎来新的建设周期。 着眼未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存在三大升级需求:1)泛一体化,将预算管理之外的其他财政职能系统纳入整合到一体化系统中。2)国产化,基于财政数据安全需要,一体化系统将逐步完全实现国产化适配。3)智能化,充分挖掘财政数据价值,实现财政管理智能化,提高财政资金监管效率和使用效率。 会计数据标准试点深化,有望打开预算单位财务系统的百亿元市场空间。2023年4月,财政部会同税务总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联合开展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加快了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的推进速度。面对会计信息化机遇,财政IT厂商的盈利机会,可能诞生在电子凭证接收端,即预算单位的财务系统改造市场。目前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已进入试点深化阶段,接下来有望全面推广。根据中科江南招股书披露数据,全国约有近69.9万家预算单位(含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假设每个预算单位部署电子凭证财务系统费用为2万元,市场规模达140亿元,考虑每年收取5%服务费,服务费规模约为7亿元/年。受益于业务协同作用,具备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的财政IT厂商,在该细分赛道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中科江南和博思软件。中科江南凭借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覆盖省份较多的优势,有望持续受益于泛一体化、国产化、智能化等升级需求,在电子会计凭证市场,有望依托一体化系统优势在预算单位财务系统改造市场抢占先机,维持公司盈利预测不变,对应23E/24E市盈率41.0/31.6x;博思软件同样受益于预算管理一体化二期相关建设和升级需求,在电子会计凭证市场,凭借自身乐享协同服务平台和预算管理一体化协同作用,有望同时在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均取得竞争优势。 风险提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升级需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G端客户预算回款不及预期 1预算管理一体化进入二期,关注泛一体化、国产化、智能化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非一蹴而就,具有长期持续性。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是财政工作的综合管理系统,是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因此建设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持续性的。2019年,财政部出台预算管理一体化1.0版本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历经四年探索和建设,2023年全国37个省级财政区域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一期已基本建设完成。2023年4月,财政部发布2.0版本的规范和技术标准,预算管理一体化进入二期升级阶段,迎来新的建设周期。 图1.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发展脉络 赛道竞争格局清晰,中科江南、博思软件、太极华青三足鼎立。三家企业各有所长,分别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切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市场,中科江南精于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博思软件长于非税收入和票据电子化,太极华青专于直达资金系统。各省在建设一体化系统时,会基于自身需求,选择单独一家或者分包多家承建。根据采招网和三家企业披露数据,截至2023年6月,中科江南覆盖14个省级财政区域、博思软件覆盖财政部和10个省级财政区域、太极华青覆盖财政部和12个省级区域。 图2.预算管理一体化市场竞争格局 着眼未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存在三大升级需求: 1)泛一体化,将预算管理之外的其他财政职能系统纳入整合到一体化系统中。 2)国产化,基于财政数据安全需要,一体化系统将逐步完全实现国产化适配。 3)智能化,充分挖掘财政数据价值,实现财政管理智能化,提高财政资金监管效率和使用效率。 图3.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未来三大升级需求 1.1泛一体化:从“预算管理一体化”走向“财政一体化” 泛一体化,向着“财政一体化”迈进。如果将财政信息系统的构成看作 “1+X”,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就是“1”,其余各种财政职能系统就是X。财政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就是将“1”的内涵越做越大,让“X”越来越少。在1.0版本规范下,一体化系统只包含财政最核心的预算编制、执行及决算这条主线业务。 2.0版本规范下,将之前“X”里的资产管理和预算指标核算系统,纳入到“1”的一体化系统中来。面向未来,随着“1”的内涵越来越广,单纯的“预算管 理”一体化系统,将会走向“财政”综合一体化系统,最终构建出一套横向联通各项财政职能、纵向打通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财政的大一统财政信息系统,这有望为财政IT厂商们带来持续稳定的升级需求。 图4.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之前的财政信息系统存在横纵“分散”的问题 图5.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规范2.0框架以及与1.0版本的区别 1.2国产化:基于数据安全考虑的国产化适配 信创催生财政数字化的国产适配需求。财政部门负责管理政府资金,一体化系统关联了几乎所有党政群团部门的收支活动和数据,涉及范围广、信息敏感性高,系统一旦被攻击将会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必须将财政数据信息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因此财政信息系统的国产化适配势在必行。从建设需求看,主要从两方面为财政IT厂商创造机遇,一是增量新建系统直接基于国产化软硬件开发,比如湖北省在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时率先实现100%软硬件国产化;二是存量系统国产化改造需求,比如将过去全国各地已部署使用的财政信息系统重新进行国产化改造。 图6.各领域的信创应用落地进程(截至2021年12月底)图7.国产化适配需求的来源 1.3智能化:提高财政资金监管和使用效率 向智能化迈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效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了上下左右的财政数据贯通,为财政数据要素利用奠定了基础,但这只是起步,财政数字化系统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财政管理智能化,正如2019年5月财政部在《关于推进财政大数据应用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建成以大数据价值为基础、以大数据智能应用为支撑的‘数字智慧型财政’”,最终提高财政资金监管效率和使用效率。 智能化进一步赋能智慧财政。财政IT厂商基于海量财政数据,可以探索开发各类创新功能,以满足财政智能管理的需要。比如开发智能监管功能,通过自动分析系统内各地市财政数据,帮助上级财政部门实时掌握地方债务风险、地方“三保”保障情况等,提前捕捉风险隐患。由于各地政府存在相互学习的情况,财政IT厂商在某地开发的智能功能有望实现异地的推广复制。 图8.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智能化应用方向 2会计数据标准试点深化,有望打开预算单位财务系统的百亿元市场空间 2.1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试点深化,加速激发会计数据要素价值 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出台,会计信息化加速发展。广义的电子凭证涉及范围很广,这里的“电子凭证”指的是“电子会计凭证”,主要指单位从外部接收的电子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如电子发票、电子票据、电子对账单等。2021年,财政部制定《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明确要求“到十四五时期末,实现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对主要电子票据的有效覆盖”。2022年6月,财政部开启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试点工作。2023年4月,财政部会同税务总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联合开展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在2022年试点基础上,增加电子凭证种类、扩大了试点规模、完善了操作指南。我们认为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的深化试点,加速了会计信息化发展,为下一步全面推广电子会计凭证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9.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相关政策(2021-2023) 通过为会计凭证附上结构化数据文件,实现会计凭证的电子化。在纸质会计凭证阶段,财务人员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时,需要通过人工查验单据上的印章判断真伪,通过人脑来解析凭证上包含的信息;在会计凭证电子化探索阶段,有些只是以开具PDF格式发票替代开具纸质发票,而财务人员依然需要人工解析、记账、归档,甚至报销时还要求把电子凭证打印出来。会计数据标准的确立就是要从底层逻辑出发,对电子会计凭证的数据格式、命名规则、版式文件、元素清单等制定标准,在传统版式的基础上附加上结构化数据文件(无需利用图像识别技术,便可直接获取电子凭证包含的各项元素数值),将会计凭证变成统一的、标准的、可解析的电子凭证。 图10.纸质会计凭证和不含数据文件的电子版本 图11.电子会计凭证结构化数据文件示例 图12.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元素清单——以非税缴款书为例 深化试点涉及9类电子凭证,数电票只是其中之一。正如会计凭证不止包含发票,电子会计凭证也不局限于数电票。本次深化试点总共包含9种电子凭证: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财政电子票据、电子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银行电子回单和银行电子对账单。 图13.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涉及的9类电子凭证 电子凭证的推广,有望真正激发会计数据要素价值,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企业经营效率。从数据生成和流动角度看,标准化后的电子会计凭证可以达到“书同文、车同轨”的效果。9类电子凭证包含的会计信息将能够在开具端、平台端、接收端自由流动,大量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会计数据可以被自动生成和流转。从数据应用角度看,国家手握全国会计数据要素,可以更好地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微观企业扶持、财政资金监管;企事业单位通过挖掘会计数据要素价值,可以更好地实现业财融合、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2.2政策落地涉及多方主体,有望打开预算单位财务系统的百亿元市场空间 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落地涉及多方主体。因为电子凭证业务处理包含从开具、接收到处理、归档等多环节全流程,因此涉及主体较多。根据财政部公布的《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技术问答1.0》,可以将主体归类为:1)开具端单位(央企、执收单位、银行等);2)接收端单位(央企、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各地试点单位);3)电子凭证开具分发平台;4)代理记账平台;5)票务服务平台;6)政务财务服务平台;7)服务保障单位。 图14.试点电子凭证业务处理总体流程(以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为例) 受新一轮试点深化影响,相关平台迎来改造需求。由于制定了新的规范和标准,电子凭证业务处理流程中涉及到的平台(电子凭证开具分发平台、代理记账平台、票务服务平台、政务财务服务平台、服务保障单位)均需要基于国家规定,进行功能的升级和改造,以满足电子凭证的结构化数据能够顺利流动、跟踪、验证。 图15.深化试点全流程的参与角色及部分相关企业 财政信息化厂商的盈利机会,可能诞生于电子凭证接收端的预算单位财务系统改造市场。直到2021年,财政部才将行政事业单位纳入到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适用范围里,可见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借助会计数据标准化,预算单位的财务数据向财政一体化系统流动将变得极为容易,且由于电子会计凭证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入账,会计数据上报的周期将大幅缩短,各级政府可近乎实时掌握下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大大提高监督和管理效率。因此,财政部门具备充足动力推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系统的改造,以支持处理电子会计凭证,这也为财政IT厂商们创造了巨大的潜在机遇。 电子凭证有望催生预算单位财务系统的百亿元级市场空间。目前,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进入深化试点阶段,接下来有望全面推广。根据中科江南招股书披露数据,全国约有近69.9万家预算单位(含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假设每个预算单位部署电子凭证财务系统费用为2万元,市场规模达140亿元,考虑每年收取5%服务费,服务费规模约为7亿元/年。由于预算单位财务系统与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具有协同作用,财政IT厂商在该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地位。 图16.接收端预算单位财务系统升级改造市场规模测算 3投资建议 3.1中科江南:国资控股,支付电子化为基,预算管理一体化为第二增长曲线 中科江南是国内领先的智慧财政业务服务商。公司成立于2011年,深耕财政信息化十余年,连续抓住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改革和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两大契机,迅速奠定行业地位。公司股东背景稳定,实控人为广州市国资委。公司的核心业务为支付电子化业务、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预算单位财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