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上海图书馆行业协会]:图书馆行业:图书馆网借服务白皮书(征求意见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图书馆行业:图书馆网借服务白皮书(征求意见稿)

图书馆行业:图书馆网借服务白皮书(征求意见稿)

图书馆网借服务白皮书 (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 智慧图书馆技术应用联盟(筹) 目录 序言1 第一章网借发展背景2 1.1背景2 1.2目标2 1.2.1打破场地限制,延伸服务范围2 1.2.2开放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水平2 1.2.3推动文化服务均等化,提升阅读氛围3 1.3业务现状3 第二章什么是网借4 2.1网借定义4 2.2网借服务的组成5 2.3网借的相关概念6 2.3.1预约借书6 2.3.2预约还书6 2.3.3馆际互借6 2.3.4文献提供6 2.3.5流转库房7 2.3.6普通外借(上图)7 2.3.7参考外借(上图)7 2.4网借服务名词解释7 第三章网借系统功能和平台架构9 3.1场景9 3.1.1图书馆端9 3.1.2读者端9 3.1.3服务提供商端12 3.2流程12 3.2.1整体业务流程12 3.2.2周转流程13 3.2.3发货流程14 3.2.4归还流程14 3.3角色15 3.3.1图书馆15 3.3.2图书馆员15 3.3.3图书15 3.3.4网借管理机构16 3.3.5物流机构16 3.3.6读者16 3.4平台架构17 3.4.1架构概述17 3.4.2模块说明18 第四章网借系统的技术标准19 4.1概述19 4.2模块交互标准19 4.2.1协议标准19 4.2.2终端渲染标准19 4.3数据交换标准20 4.4开放接口标准20 4.4.1安全标准20 4.4.2版本标准20 4.4.3命名标准20 4.4.4请求标准21 4.5元数据示例21 第五章网借运营服务24 5.1网借运营模式24 5.2到达范围24 5.3覆盖范围25 5.4参与机构25 5.5网借运营支撑26 5.3.1仓储26 5.3.2分拣26 5.3.3物流27 第六章典型应用场景及案例28 6.1上海图书馆28 6.2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28 6.3苏州图书馆28 第七章网借需求调研30 7.1涉众分析30 7.1.1读者30 7.1.2图书馆31 7.2需求分析32 7.2.1功能需求32 7.2.2性能需求32 7.2.3非功能需求32 第八章网借的展望与未来33 8.1网借数据、模型、产品等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33 8.2全国范围内的网借生态构建,建立活力、开放新生态33 8.3纸电融合,探索web3技术应用33 参考文献34 序言 足不出户就可以借阅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现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居民利用图书馆的最新方式。只要手指点点,读者就能像网络购物和外卖一样享受到图书馆的送还书服务,方便快捷,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激活图书馆馆藏,提高国民阅读率,促进全民阅读。 作为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界兴起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网借打破了时空限制,以星罗棋布的图书馆服务体系为基地,以散布在整个城市的千家万户为阅览室,极大地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边界,为读者解决借书还书的困难,真正打通了图书馆借阅“最后一公里”。同时,网借作为图书馆传统流通服务的补充和延伸,使馆藏资源得到更好地优化和利用,科学精准地服务于更多读者,正在成为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新增长点,也因此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图书馆服务品牌。 任何一项业务在经历了初期的快速生长之后,具备标准化的需求,才能迅速推广移植,实现规模效应和可持续发展。当前业界对网借的理解尚未统一,各地图书馆在资源储备、业务基础和综合实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环境也各不相同,对网借的业务模式也会造成影响,如果不加以重视并着手研究,很可能错过当前发展的良好机遇,影响到未来的健康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调研,尽快统一认识,确立一套较为规范的运行模式和技术标准,对具体实践进行指导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进而通过在下一代图书馆平台开发中推出标准化的网借模块,让网借服务更好地在有条件的图书馆尽快推广普及,并尽快将网借服务纳入图书馆基本服务范畴。 网借服务要实现标准化,开展相关技术标准的研讨交流、促进业界就网借服务形成共识,建立相应的标准规范体系是当务之急。基于此,智慧图书馆技术与应用联盟专门组织专家,编撰了本白皮书,希望通过总结图书馆网借服务的发展历程,系统分析网借服务的相关应用场景、业务流程、系统架构和主要功能,形成图书馆网借服务最佳实践,对具体应用中可以采用的不同标准,也给出了实施建议。 标准化是图书馆开展业务的基础,“最佳实践”是业务标准的一种形式。本白皮书的发布,旨在与业界分享在网借服务领域的思考和经验。希望全行业、全生态链能够共同关注图书馆网借的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切实推动图书馆最基本的借阅服务在互联网时代获得复兴,并走上全面创新、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第一章网借发展背景 1.1背景 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报告中提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这是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八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早在2017年4月19日,李克强总理就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想搞好图书馆的建设,一定要从线下线上两方面同时入手,只有彼此结合好才能实现真正的网络资源共享,从而推动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网借服务作为图书馆所提供服务的一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和物流配送服务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图书馆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代表,其服务效能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对图书馆的阶段性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通过网借服务的建设,可以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扩展图书馆服务范围,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效解决图书借阅“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创造良好条件,为推进全民阅读提供有力保障。 1.2目标 1.2.1打破场地限制,延伸服务范围 随着图书馆实体资源的逐年增多,不断挤占有限的空间,在空间难以扩张的情况下,图书馆如何开创新的服务模式成为挑战。推出网借服务,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物流”的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与线下借阅相结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满足读者选择多样化需求,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延伸。 通过铺设智能柜和城市书房,形成贴近群众、体量较小、社会参与度高的城市阅读空间,网借自助服务网点作为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关键点,随着区县馆和社区服务点接入,能够很好地推动社区全民阅读,通过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借力公共空间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文化服务。 1.2.2开放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水平 “资源共享”是图书馆提升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效能的一项有效途径,随着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通网借服务,形成开放的网借平台,读者通过其中任意一家共享平台成员馆,即可完成线上线下图书借还的各种手续。依托智能立库技术,解决了图书借阅时间和仓储空间问题,实现了图书的全自动出入,读者最快5分钟可实现馆内借阅,大幅提高了图书 使用和流通效率,使图书馆的藏书能够更大化的加强其利用率以及共享性。根据网借平台反馈的借阅数据,整体分析并提供本馆馆藏资源建设决策依据,进一步多样化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 1.2.3推动文化服务均等化,提升阅读氛围 不同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水平不同,图书资源种类、总量分配不均衡。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终身学习,通过网借打破城乡、区域、行业限制,拉近图书馆和读者的距离,有助于推动全民阅读,打造城市全民阅读氛围,提升市民整体文化素养,形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高效便捷、智慧开放的服务网络。 1.3业务现状 2014年,苏州图书馆推出“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打破公共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以读者阅读需求为导向,创新性地开拓了“图书馆+平台+物流”服务模式,以最便民的方式为读者揭示、整合、推荐文献资源并提供借阅服务,为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0年9月28日,由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倡议、长三角地区相关公共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了“长三角公共图书馆网借图书服务联盟”。联盟旨在推进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加强馆际合作和业务研究,促进公共文化融合发展,杨浦图书馆、昆山市图书馆、吴江图书馆、吴中区图书馆、扬州市图书馆、六安市图书馆、鄞州区图书馆、武进图书馆、金陵图书馆、南京六合区图书馆、南京江北新区图书馆、无锡市锡山区图书馆等12家公共图书馆共同签署了盟约。 截止2022年12月底,全国共计11家省级图书馆,95家市级图书馆,47家区县级图书馆接入网借服务。 第二章什么是网借 2.1网借定义 网借是图书馆网络借书的简称,是指图书馆的有效持卡读者通过网络下单方式,利用物流体系,将图书馆的物理馆藏传送到读者指定地址的过程。当读者阅读完毕后,也可通过一定的物流服务归还给图书馆,或直接(就近)归还给图书馆体系,从而完成整个借还过程。 网借可以看成图书馆传统外借服务的一种扩展和“体外”循环。传统外借服务发生在图书馆和读者之间,而网借服务引入了第三方,涉及到物流和各类暂存设施,从而扩大了服务的时空范围。但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复杂度和成本,多个机构需要通过不同业务系统的对接实现业务的连接和信息共享,才能将整个借还服务形成闭环。只有当整个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到达一定程度时,图书馆网借服务才是经济的和可规模化的。 图书馆网借服务涉及到多类机构实体,各类数据在不同系统中流转共享,需要一定的开放接口,以及协议规范,才能既保证系统的功能实现,同时又保障读者的隐私安全和图书馆的数据安全,因此明确整个服务体系的运行模式和各方的责任义务是保障网借服务顺利可持续开展的前提条件。网借的运营模式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以图书馆为主的模式和以第三方公司为主的模式,图书馆为主的模式意味着网借运营虽然有第三方参与,或外包给第三方公司,但网借系统完全由图书馆掌控,图书馆拥有所有数据的所有权;而第三方公司为主的模式是指提供网借服务的主体是第三方公司,而图书馆只是其背后的资源提供方,这种情况下网借公司的用户数据库是独立的,与图书馆的读者库属于并行和交叉认证的关系,图书馆的馆藏目录也是作为网借公司搜索界面的后台,有限提供给网借公司使用,网借公司如果要进行大数据分析,必须经图书馆同意,并且在不能占有图书馆数据的前提下进行。这两种模式的法律关系和系统界面应该是非常清楚的。 4 2.2网借服务的组成 图1网借服务的组成图 网借服务的组成包含图书馆资源、技术平台和网借运营服务三个方面。其中图书馆资源是网借服务的起点,资源包含了馆藏资源、空间/场地资源、设施/设备资源和人员,资源的投入影响着网借服务的范围和服务的质量。在技术层面通过搭建网借模块来满足用户的网借场景,聚焦在读者端串联图书馆资源,利用微服务的方式与图书馆系统中已有的流通、馆藏服务形成补充和配合,满足互联网环境下新的读者需求。最后通过网借运营将网借依赖资源、用户场景、系统模块打通,为不同级别和不同诉求的网借模式提供选择,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当更多的图书馆参与到网借中来,逐步形成数据标准、业务标准、服务标准,形成全国范围 内的网借生态。 图书馆网借服务不是对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取代,而只是一个补充性应用模块。该模块与图书馆的用户管理、资源查询、流通管理、行为管理、统计分析等模块各司其职,可以在相同的系统架构下开发成微服务应用,通过API总线连接,获取并交换数据。也可以是第三方应用,通过图书馆服务平台提供的API接口进行挂接,分享并同步数据。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独立的图书馆网借解决方案不是图书馆网借服务的发展趋势。这些应用包含独立的、从用户注册、资源检索、图书选择到借书还书操作和状态查询等完整流程,虽然其只是作为图书馆业务系统流通模块的一个子系统,但是准实时同步图书书目等业务数据的形式,没有完全把现有的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其后台。网借解决方案应该聚焦前端,所有的读者交互、图书借阅和规则控制,都应当以图书馆服务为后台。这样网借前端既能以图书馆创新服务或品牌服务的面貌示人,从系统架构上看,图书馆的读者信息、资源信息等核心资产又能被图书馆所掌控。“互联网创新服务”的最终目标是扩大图书馆公益服务的覆盖 范围,更好的助力图书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