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鑫证券]:通信-5.5G行业深度报告:5.5G重组联接,共建智能世界底座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通信-5.5G行业深度报告:5.5G重组联接,共建智能世界底座

信息技术2023-10-10华鑫证券邵***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通信-5.5G行业深度报告:5.5G重组联接,共建智能世界底座

分析师:王海明 SAC编号:S1050523070003 联系人:何鹏程 SAC编号:S1050123080008 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5.5G重组联接,共建智能世界底座 5.5G行业深度报告 投资评级:推荐(维持) 报告日期:2023年10月10日 投资要点 5.5G实现万兆体验、千亿联接及内生智能 5.5G在5G传统场景三角的基础上实现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高可靠低延时通信)/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等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新增UCBC(上行超宽带)、RTBC(宽带实时交互)和HCS(通信感知融合)三大革命性能力。其中,超大带宽+ELAA是实现10Gbps的关键;上下行解耦持续创新,多频融合实现上行1Gbps;RedCap、NB-IoT、PassiveIoT这三类技术支撑5.5G千亿联接。 5.5G拉动产业链受益,升级应用场景 5.5G需要10倍于5G的传输速率,对超大规模天线阵列提出更多需求。而增加天线数量导致对滤波器的需求大幅上升。同时,通过射频部分的改进、软件升级以及AI赋能,释放5.5G的潜能,适应对带宽、频效、能效等方面有不同要求 的业务。5.5G直接拉动天线、滤波器、射频部件受益。5.5G下游应用场景不断升级,XRPro和元宇宙等实时的沉浸式交互应用依赖5.5G的高速率和毫秒级传输延时,具备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和超大规模连接能力的5.5GC-V2X实现车路协同、智能驾驶,5.5GtoB将从生产辅助进入工业生产核心环节实现万物智联。 给予5.5G行业投资评级:“推荐” 移动通信技术演进推动5.5G在5G传统场景升级三大能力拉动技术新需求,拉动产业链部件天线、射频、滤波器需求增长,我们给予5.5G行业“推荐”评级,建议关注通宇通讯、盛路通信、信科移动、美格智能。 目录 CONTENTS 1.5.5G升级六边形战士 2.5.5G技术梳理 3.天线、射频、滤波器为直接受益部件 4.XR、智能驾驶、物联网应用场景广阔 5.推荐标的 015.5G升级六边形战士 1.15.5G作为5G和6G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移动通信技术每代发展的周期大约为10年,从2.5G到5.5G,每一个半代技术相比上一代在速率上都有约10倍的提升,每一次速率的跃变都直接推动了产业的升级。 国际电信标准组织3GPP每2年发布Release(版本)来推动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研究,每一个整数代,大约要经历5-6个Release才会真正成型。5G标准的第一阶段是R15-R17,而5.5G作为5G标准的第二阶段对应的版本是R18-R20。等到 R20结束后,6G将于2028-2030年左右登场。5.5G作为5G和6G之间的过渡和衔接,预计约持续5年以上周期。 2.5G GPRS/EDGE 图表1:移动通信技术历史演进 3.5G HSPA/HSPA+ 4.5G CA/IoT 图表2:从5G到6G 1980s 1990s2000s2010s2020s 2030s Xkbps->xxkbps 384kbps->14Mbps 150Mbps->1Gbps 1Gbps->10Gbps 1G2G3G4G5G 移动互联网移动式无线宽带物联网(IoT) 1980s 模拟移动电话 TACSAMPSNMT 语音 1990s 数字移动电话 GSMIS-95IS-136PDC 语音短信 2000s 全球范围兼容 WCDMATD-SCDMAWiMAX 语音短信网页 2010s 移动宽带 LTE-AWiMAX-A 语音短信网页视频 2020s 移动物联网 3GPP5G 语音短信网页视频物联网 网络智能化、通信感知一体化 5G+ 2030s 万物深度智联 3GPP6G 语音短信网页视频物联网元宇宙 工业互联网车联网 资料来源:36氪研究院,搜狐,IT之家,华鑫证券研究 华为提出了5.5G网络关键特征——万兆体验、千亿联接及内生智能。在5G传统场景三角的基础上实现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高可靠低延时通信)/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等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新增UCBC(上行超宽带)、RTBC(宽带实时交互)和HCS(通信感知融合)三大革命性能力。 图表3:5.5G六边形 eMMB(增强移动宽带):以人为中心的应用场景,集中表现为超高的传输数据速率,广覆盖下的移动性保证等,它最直观改善移动网速,eMBB是面向个人消费市场的核心应用场景。3GPP对5G的速率定义是下行峰值速率1Gbps以上,上行峰值速率500Mbps以上,而5.5G的速率要求达到10Gbps下行速率和1Gbps上行速率,支持千亿联接的物联技术,并在智能化不断创新,实现网络能力再升级。未来,6G将实现超宽速率,传输速率较5G再大幅提升10倍-100倍,峰值网速最高可达100Gbps。 资料来源:华为,IT之家,华鑫证券研究 uRLLC(高可靠低延时通信):主要包含了对网络时延以及可靠性有超常规需求的应用,典型业务主要分布于工厂、电力以 及交通等垂直行业领域。而即使是单一的垂直行业,行业内不同的应用也具有不同的网络需求。例如远程医疗手术、远程驾驶、车联网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延时高可靠传输速率的领域提供技术保障。5G空口时延低至1ms(毫秒),为4G的五分之一,可靠性达99.999%。5.5G将延续毫秒级的时延支撑实时交互,并逐渐突破。未来在6G时代,低时延的通信预计将主要集中在机器与机器之间,用以替代传统的有线传输,比如工业互联网的场景等,时延将降为0.1毫秒,是5G的十 分之一甚至更低。 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典型应用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这类应用对连接密度要求较高,同时呈现行业多样性和差异化。在3GPP的技术文档中,5G对于传感器类的MTC要求100万连接数/平方公里。在6G时代,每人应该至少配有具备直接网络连接能力的1-2部手机、1部手表、若干个贴身的健康监测仪、两个置于鞋底的运动检测仪等,使得连接密度较5G上升了近10倍。因此,6G的最大连接密度可达1亿连接数/平方公里。 资料来源:C114,华鑫证券研究 图表4:4G/5G/6G指标对比图 UCBC(上行超宽带):面向消费者的4G、5G网络,下行比上行更重要,但面对各行各业,有些场景上行比下行更重要。UCBC场景在5G能力基线,实现上行带宽能力10倍提升,满足企业生产制造等场景下,机器视觉、海量宽带物联等上传需求,加速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 RTBC(宽带实时交互):RTBC场景支持大带宽和低交互时延,目标是在给定时延下和一定的可靠性要求下的带宽提升10倍,打造人与虚拟世界交互时的沉浸式体验。 HCS(通信感知融合):支持通信和感知融合,主要使能的是车联网和无人机两大场景,支撑自动驾驶是关键需求。通过将MassiveMIMO的波束扫描技术应用于感知领域,使得HCS场景下既能够提供通信,又能够提供感知。如果延展到室内场景,还可以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低功耗室内定位服务。 图表5:智能工厂上行流量示意图图表6:智能煤矿上行流量示意图 图表7:5.5G使能自动驾驶 资料来源:《迈向智能世界白皮书》,OfWeek,华鑫证券研究 诚信、专业、稳健、高效请阅读最后一页重要免责声明 PAGE8 025.5G技术梳理 超大带宽+ELAA是实现10Gbps的关键: •超大带宽频谱是基石。5G频谱分为两个区域FR1和FR2,FR就是FrequencyRange的意思,即频率范围。FR1的频率 范围是450MHz到6GHz,也叫Sub6G(低于6GHz)。FR2的频率范围是24GHz到52GHz,这段频谱的电磁波波长大部分都是毫米级别的,因此也叫毫米波(mmWave)。FR1的优点是频率低,绕射能力强,覆盖效果好,是当前5G的主用频谱。FR1主要作为基础覆盖频段,最大支持100Mbps的带宽。其中低于3GHz的部分为Sub3G,其余频段称为C-band。FR2的优点是超大带宽,频谱干净,干扰较小,作为5G后续的扩展频率,未来很多高速应用都会基于此段频谱 实现,5G高达20Gbps的峰值速率也是基于FR2的超大带宽。因此,5.5G的发展方向需要在网络鲁棒性方面进一步增强, 使得FR2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为广泛的部署。图表9:FR1和FR2 图表8:5G频谱概览 图表10:Sub6G和毫米波参数对比 频率范围 410MHz- 7125MHz 24250MHz 参数 Sub6G 毫米波 (e) mmWav -52600 MHz 52600MHz -71000 MHz 带宽单载波最高支单载波最高支 资料来源:《迈向智能世界白皮书》,RF技术社区,CSDN,华鑫证券研究 持100MHz SCS 15KHz,30 KHz,60KHz ms 时隙长度1/0.5/0.25 持400MHz 60KHz, 120KHz 0.25/0.125 ms •为了解决5.5G走向高频段的覆盖挑战,ELAA成为必选。ELAA指的是基于超大孔径阵列(ExtremelyLargeAperture Array)技术分布式部署的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MIMO)。工作原理是在无线通信基站中集成大量天线,从而对不同方位形成独立的窄波束覆盖,实现空间隔离,大幅提高数据吞吐量。ELAA可实现更高频段与C-Band覆盖能力相当,让随时随地10Gbps成为可能。当前华为使用ELAA的MetaAAU已经在30+城市规模商用,6GHz频段也已完成外场验证,O2O/O2I场景下均可实现与C-Band共覆盖,而毫米波在实现10Gbps峰值体验的同时,在5公里仍可实现Gbps以上的 体验。 图表11:MassiveMIMO示意图 图表12:ELAA-MM 资料来源:电子工程世界,IT之家,华鑫证券研究 上下行解耦持续创新,多频融合实现上行1Gbps: •C-Band拥有大带宽,是构建eMBB的黄金频段。目前,全球多数运营商已经将C-Band作为5G首选频段。但是,由于C-Band上均使用TDD,5G基站下行功率(200w)远大于手机功率(0.2w),导致C-Band上下行覆盖不平衡,上行覆盖受限成为5.5G部署覆盖范围的瓶颈。同时,随着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CRS-Free等技术的引入,下行干扰会减小,进一步提升了下行覆盖的范围,C-Band上下行覆盖差距将进一步加大。目前业界主要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采用TDD+FDD的上行载波聚合技术(CA),一种是将FDD低频的上行频段做补充的上下行解耦技术。 图表13:C-Band上下行覆盖差距将进一步加大 资料来源:商业新知,华鑫证券研究 •上下行解耦:重新定义了新的频谱配对方式,使下行数据在C-Band传输,而上行数据在Sub-3G(例如1.8GHz)传输,利用低频衰减慢覆盖好从而提升了上行覆盖。 •行业数字化对上行的需求远大于下行,上下行解耦可以根据需求灵活使用不同频段的上下行频谱。对于超大上行需求,一方面充分利用存量FDD频谱,另一方面定义全上行频谱,通过上下行解耦实现多频融合,提供Gbps上行速率。当前,上下行解耦已在煤矿、钢铁等多个场景商用,满足百路高清回传、全景远控等1Gbps上行速率需求。 RedCap、NB-IoT、PassiveIoT这三类技术填补三大场景空白: •RedCap(ReducedCapability)是一种5G轻量化技术, 它可以降低5G终端芯片和模组的高昂成本,降低设备复杂程度的同时具有最大带宽更窄、调制阶数更低、功耗更低等特点,被业界称为“精简版”5G,实现成本与性能的平衡。RedCap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智能可穿戴设备、工业无线传感器和视频监控三大业务场景,预计到2030年全球联接数将达到近百亿。 十亿级RedCap中速物联 图表14:三类技术支撑5.5G千亿联接 百亿级NB-IoTLPWA物 联 数百亿级PassiveIoT 无源物联 低成本模组 100-200元 图表15:RepCap的技术优势及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