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2023年2月14日 作者:王欣蕾 电话:010-58352887 邮箱:xhcj@xinhua.org 从重庆的逆袭看内循环城市的经济增长动能 2022年重庆市GDP达到2.91万亿元,经济总量首次超越广州,晋升为中国GDP第四城,也是实至名归的“西南第一城”。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支撑重庆高质量发展。从重庆的逆袭可以看出内循环城市保持经济增长动能的两个思路:一是保饭碗发展农业,二是与时俱进助力传统制造业升级。 编辑:杜少军 审核:张骐 官方网站:www.cnfic.com 客服热线:400-6123115 请参阅本报告最末重要声明 1/5 目录 一、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工业化为核心,重庆逆袭成中国经济第四城...3二、保住“饭碗田”对山城重庆的经济内循环意义重大4 三、深耕优势制造业,注重与时俱进,重庆支柱产业历久弥新4 从重庆的逆袭看内循环城市的经济增长动能 2022年重庆市GDP达到2.91万亿元,经济总量首次超越广州,晋升为中国GDP第四城,也是实至名归的“西南第一城”。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支撑重庆高质量发展。从重庆的逆袭可以看出内循环城市保持经济增长动能的两个思路:一是保饭碗发展农业,二是与时俱进助力传统制造业升级。 一、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工业化为核心,重庆逆袭成中国经济第四城 相较于2021年,2022年中国城市GDP排名中,重庆、武汉两座内陆城市实现了对广州、杭州两座沿海城市的超越。2022年,重庆市GDP达到2.91万亿元,同比增长4.43%,经济总量首次超越广州,晋升为中国GDP第四城,也是实至名归的“西南第一城”。2022年GDP前三名分别是上海(4.47万亿元)、北京(4.16万亿元)、深圳(3.24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3%、3.33%、5.62%。2022年广州GDP达到2.88万亿元,同比增长2.15%,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五。2022年武汉GDP达到1.89万亿元,超过杭州的1.88万亿元,晋升为中国GDP第八大城市。2021年武汉、杭州GDP分别为1.77万亿元、1.81万亿元。 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支撑重庆高质量发展。2022年,重庆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12.05亿元,同比增长4.0%;广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仅为318.31亿元,同比增长3.17%。重庆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7万亿元,同比增长3.3%;广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909.29亿元,同比增长1.07%。重庆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4亿元,同比增长1.9%;广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06亿元,同比增长0.97%。重庆一产占比6.91%,远高于广州一产占比的1.1%。重庆经济增长动能,一方面就来自于农业,另一方面的增长动能来源于汽摩支柱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2022年重庆市汽摩产业增加值增长7.1%,快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9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产业增长10.2%。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快于全市规上工业3.0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1%。 重庆的逆袭归结于发达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及疫情对于广州这样的沿海出口导向型城市的冲击大于重庆这样的内循环经济城市。山城重庆农业发达,农产品本地化供应能力比较强。重庆农业活动在三产中占比较高说明城镇化率较低,2022年末重庆的城镇化率70.96%,广州城镇化率86.46%。同时,也说明重庆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成效卓著,既改地又改制,一方面将零散的“巴掌地”变成适宜农机作业的整片地,同时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下集约规模经营。重庆处于四通八达的中心位置,有广阔的辐射半径和市场空间,立足于国内大市场,制造业韧性更强,而广 州这样的外贸型城市在面对疫情的冲击则放大了制造业的“长鞭效应”。2022年疫情波及面扩大,接触型服务业受到的冲击更严重,导致服务业整体下行探底,对三产占比60%以上的广州冲击更大。 二、保住“饭碗田”对山城重庆的经济内循环意义重大 经济内循环的要义是要实现各个产业之间资源配置的平衡,以及各个群体收入的平衡问题。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是经济内循环的首要工程。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亿人,其中,包括重庆在内的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经营人员1.07亿人,占比全国的34.2%,在四大地区中占比最高。在重庆等西部地区城市,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带动农村增收,是增强内循环城市经济动能的关键。 重庆三方面努力保住“饭碗田”:做增量、控减量,稳定耕地数量;每年投数十亿元建高标准农田提质量;推动农业机械化带来好收成。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保耕地是保住“饭碗田”的重中之重。保护耕地,首要任务就是保耕地数量,做增量、控减量,稳住耕地数量。做大增量其实就是对废弃地、低效地、边角地进行整治,解决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生态质量退化的现状,“唤醒”沉睡的撂荒地,同时也为土壤“看病”,让耕地恢复活力。提高质量其实就是建设高标准农田,首要就是加大投入改田、改路、改灌排渠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生产、核定、交易、分配、再投入”政策体系,通过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线上平台变新增耕地指标为资产,通过交易填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缺口,达到“以地养地”的目的。在稳定耕地数量、提高农田质量的基础上,推广适用的农机装备才能保障好收成。 三、深耕优势制造业,注重与时俱进,重庆支柱产业历久弥新 从重庆摩托车产业的例子可以看出:深耕历史优势制造业,在国民经济调整中探索前进,屹立时代潮头,是内循环城市经济发展的又一动能。始于“军转民”嘉陵的“二次创业”,随着“摩托车文化”的蔓延,重庆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摩托车之都”。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与冷战趋于缓和,国家战略重心调整至经济发展,兵工企业站在“军转民”的时代路口。1978年,嘉陵主动请缨要求承接四川省委有关民用摩托车的研制任务,并于次年制造出中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培养“嘉陵摩托车经济联合体”,带动配套企业发展。 21世纪初,重庆就已形成包括整车、关键零部件配套的研发、生产、国内外贸易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2008年登顶以后,面对市场变化和产品质量问题,重庆摩托车产业急转直下。2019年5月,摩托车产业首次被纳入“重庆市支柱产业”名目,在政策引导下产业开始回暖。2020年重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摩托车产业作为推动支柱产业迭代升级的重要领域,并提出重点发展 电动摩托车、踏板车、中大排量摩托车。2021年发布的《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汽车摩托车产业顺应高端化、轻量化、节能化发展趋势,加快新车型开发,进一步完善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体系,支撑产品和品牌向上发展。 从重庆汽车产业的例子也可以看出:立足于产业基础换道起跑是内循环城市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1958年,长安汽车设计并制造了中国第一辆吉普车,填补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空白。和江陵之于重庆摩托车产业一样,长安之于重庆汽车产业也是“军转民”。改革开放之后,长安进入汽车领域,负责生产微型客车,长安机器厂和提供发动机的江陵制造厂1994合并成立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长安在微车领域起初依托的是和日本铃木的合作关系。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口关税迅速下降,中国乘用车市场迎来“黄金时代”,长安发力乘用车领域。 直至2018年,面对国内汽车市场整体低迷,受到中美贸易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汽车行业呈现低迷态势。之后产业调整,进入智能网联汽车的加速期。立足于本地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研发机构和检测验证机构的实力,以及智能网联应用场景,长安腾讯于2018年推出首款智能网联汽车。2019年长安汽车“全球智慧研发平台暨全球研发中心”启用,标志着长安汽车迈入“自主创新,全球协同”的研发4.0时代,并与华为、腾讯、博世、青山等企业成立联合创新中心,打造全新的用车生态。长安和华为在智能驾驶、车载通信领域展开合作;长安和腾讯围绕车主生态、自动驾驶、网络安全、大数据领域展开合作;长安和青山、博世围绕变速器设计开发、传动系统及智能化领域展开合作。 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重庆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化园区建设。重庆两江新区坚持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着力做强园区载体,以优越的营商环境,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2023年1月9日,长安科技入驻两江新区中德(龙盛)高端制造产业园,开发超级整车智能平台,打造智能新体验,布局控制器等科技产业,计划将提供智能驾驶全套解决方案的长线智能等合作伙伴带入园区。中德(龙盛)高端制造产业园是两江新区首批10个特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园之一。为服务好入驻企业,园区的生活设施不断完善,园区布有充电桩,包括直流充电桩,满足车辆充电需求。 重要声明 新华财经研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报告依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由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采集撰写或编发,仅反映作者的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尽可能保证信息的可靠、准确和完整,不对外公开发布,仅供接收客户参考。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