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财新智库]:普之已广,惠之精准-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求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普之已广,惠之精准-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求

金融2023-03-31财新智库�***
普之已广,惠之精准-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求

普之已广2022 惠之精准 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求调查报告 》> 出品方研究支持机构联合发起机构 We研究则新智库WeBank微众银行 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普之己广 惠之精准 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求调查报告 ABSTRACT 摘要 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是民营经济中主体,个体工 七商户也是重要活力单元。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统称为小型市场主体)既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小型市场主体的健康平稳发展对于 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内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巨大深刻变化,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小型市场主体经营面临较大困难。疫情之后,针对小型市场主体共性问题和特定行业焦点问题,政府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安排,助力小微 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走出困境。 资金需求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日常经营中重要需求之一。小型市场主体一般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管理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弱,这进一步导致他们获取资金困难,放大了自身经营风险。长期以来,小型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成为制约其自身发展 的障碍。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市场供给侧借助数字科技手段,不断推出适应需求侧的新型金融产品,在缓解小型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方面取得积极 进展。 我们这项研究聚焦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小型市场主体,探讨疫情冲击下小型市场主体的经营状况,对其真实融资需求进行探索,对其资金用途、贷款意愿、还款能力进行重点分析,为普惠金融工作的开展、为金融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有效建议。我 们的调研覆盖2733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样本来自11个省(直辖市),批发和零售 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小型市场主体较为集中的服务业行业是我们 重点关注范围。 我们调研的样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体人员较少,业务模式较为单一。56.7%的受访小微企业员工数量少于10人,过半数个体工商户仅由1-2人运营。调研中,63.5%和 56.8%的小微企业分别将疫情防控压力和市场景气度差列为影响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因素。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状况自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小型市场主体经营有所转差,较密切接触的经营业态恶化较为严重。 尽管如此,样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策略仍然以稳健为主,分别有59.1%和76.6%的受访小 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表示未来经营将维持自前规模。此外,线上化转型是过去三年中样本小微企业和 个体工商户应对疫情的经营策略,后疫情时代也有较大发展空间,63.0%的样本小微企业和45.0% 的样本个体工商户表示未来会在经营中提高线上化比重。 样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比例持续上升,经营主体“想贷”和“敢贷”比例高,也较为容易 “贷到”,“融资难”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相比于2019年,2022年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比分别提高了29.2%和10.4%。今年申请银行机构或互联网平台贷款的样本小型市场主 体大都获得了货款,显示自前普惠金融供给侧较为宽松,“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货款核出成功后, 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均会使用贷款额度弥补资金缺口。在核出额度的受访者中,核出额度 使用率高达88.7%。 调研中,小微企业成功获得的贷款中,76.3%是通过线上申请,线下申请不足三分之一,样本个体工商户亦是如此,无抵押担保贷款在全部贷款产品中的占比为79.4%。调研和访谈中,受访者均对“随借随还”和无抵押信用贷款表现出强烈偏好。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样本小型市场主体最常使用的贷款产品平均利率为7.62%。 近年来,政府陆续推出了包括税费减免、延缴社保、房租减免、政府现金补贴、贷款还款递延和低息无 息贷款在内的各项困扶持政策,助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调研显示,各项税费减免政 策在样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落实情况较好,获得评价较高,房租减免相关政策满意度则较低。 基于调研和访谈,我们有四点建议。第一,货款产品除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外,更需要明确目 身客群定位,综合考虑线上与线下甲请的特点与优劣,设计合适的货款甲请方式,也应关注“随借随 还”、“无抵押担保”类的产品设计;第二,金融机构、政府、其他组织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使得小型市场主体逐步形成资金规划意识,有效降低银企矛盾、供需裂痕;第三,宏观政策上,应增强政策平稳性和可预期性,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优化经营策略;第四,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 商户经营业务的线上化转型是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建议政府继续鼓励小型市场主体持续提升线上 化经营能力,拓展多元收入渠道 CONTENTS 目录 第一章宏观经济背景 05 1.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内外部环境出现变化 06 2.新冠疫情形成负面冲击,企业积极应对 09 第二章聚焦小型市场主体 15 1.小型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2.政府推出各项经困救助政策助力小型市场主体成长 18 3.“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制约小型市场主体发展 22 第三章样本小型市场主体统计特征 23 1.小型市场主体数量众多,重点地区行业值得关注 24 2.调研样本设计力求反映小型市场主体实际分布 27 3.调研样本小型市场主体特征描述 27 第四章调研结果分析 33 1.两轮新冠疫情对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35 2.样本小型市场主体稳健应对疫情,线上化转型持续推进 39 3.样本小型市场主体“想贷、敢贷、贷到”,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 44 4.样本小型市场主体贷款以线上申请、无抵押担保贷款为主 52 5.税费减免政策落实效果最好,房租减免政策满意度不高 59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61 1.研究结论 62 2.展望与建议 65 CHAPTER第一章 宏观经济背景 普之已广,惠之精准 06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求调查报告 1.1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内外部环境出现变化 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1979-2021年间,中国名义GDP从4100亿元增至114.4万亿元,扣除 价格因素,实际GDP年均增长9.2%,远超同期全球3.0%的GDP平均增速。中国经济成功因素来自多方面:上世 纪60年代生育高峰提供了成本低廉的劳动力,低资本存量推升了投资边际回报率,外向型经济政策融入全球广的 市场,此外,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勤劳的人民,高效的政府,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极为重要。 图1中国和全球实际GDP增速 ■中国■全球 20 1979198519911997200320092015202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财新智库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2011年二季度起,GDP增速告别两位数增长,2012年和 2015年又分别下滑至8%和7%以下,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全国实际GDP同比增速也仅为6.1%。疫情后, 经济持续受到负面冲击,2022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速仅为2.5%。 中国经济转型不止是经济增速中枢的下移。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将“新常态”作为执政新理念关键词时指出,中国 经济进入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上,从 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册庸置疑,我国过去依靠廉价资本和劳动力、以出口和投资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 式已经不再适用,中国经济从旧经济向新经济过渡、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已是大势所趋。“三期叠加”背景 下的中国经济“新常态”,是党中央决策层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期的重要定位,经济动能的新旧转换,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命题。 国民经济可划分为三个产业,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均属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范畴。近年来,经济增速中枢下移的原因之一是国民经济中服务业占比的提升,这也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并于2015年超过半数份额,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随后,第三产业一直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4年超过60%,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服务业虽然因2020年疫情遭受 重创,但2021年经济增长贡献率回升至54.9%,仍比第二产业高出16.5个百分点。 图2中国GDP产业构成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53.3 39.4 30 20 10 7.3 19801984198819921996200020042008201220162020202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财新智库 “第一产业占比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占比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升”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P较高 的发达经济体中服务业占比通常都比较高。2021年,美国、英国、法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均超过80%,德国、意大利等国也在70%以上。G20国家中,中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仅高于沙特阿拉伯和印尼。这也意味着随着经济的 发展,我国服务业的提升还有巨大空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进一步加大。 图3G20国家人均GDP与第三产业占比 %·1990·2021 8 70 ·中国(2021) 第三产第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 20 中国(1990) 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 人均GDP(美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财新智库 中国经济内部转型升级同时,外部环境也明显恶化。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收入差距扩大,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盛行。2017年以来,全球各国推出的贸易保护措施数量大幅上升,2020年和2021年新增贸易保护措施数量同比增速均超过50%,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英国公投脱欧、中美 贸易摩擦加剧、俄乌军事冲突等事件,进一步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显著外部压力。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构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未来,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 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大循环是主体,国内经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良性互动则是国内大循环的核心,推动科 技创新、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收入水平则成为重要抓手,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侧重于供给侧改革,提高收入水平是扩大需求的先决条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对于供求两侧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党中央多次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意味着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而是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1.2新冠疫情形成负面冲击,企业积极应对 新冠疫情是影响宏观经济的第三个不利因素,也是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负面冲击。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并在全球范围蔓延,随着病毒传播,变异毒株不断出现,世界卫生组织已命名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奥密 克戎等11种变异毒株。截至2022年12月14日,全球已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50亿例,累计死亡病例达 662.8万例,新冠疫情已波及221个国家(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百万例的国家(地区)达到70个。如今,疫情仍 在全球快速蔓延,美国、日本、巴西、印度等人口基数及确诊人数较大的国家,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欠发达地区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图4全球每周新增确诊及死亡病例 万例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全球新增死亡病例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