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招商银行]: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国私人银行业:精进臻善 - 发现报告

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国私人银行业:精进臻善

金融2023-09-04招商银行B***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国私人银行业:精进臻善

目录 致谢前言12 宏观经济步入复苏,财富市场有望转暖 3第一章 4411宏观环境:面临挑战,波动前行财富市场:增速放缓,稳中有进地域分布:三大经济圈保持增势,成渝等西部省市提升明显 财富目标稳中求进,“人-家-企-社”需求演变13 第二章 14风险偏好:当下求稳,未来回升客群结构:持续演变,愈发多元个人需求:稳字当头,回归本源家庭需求:聚焦配置,重视传承社会需求:财富向善,三次分配171923企业需求:贷款优先,专业支持2628 32细分客群需求差异显著,精准分群和深刻洞察愈发重要第三章 3633客户分群:精准识别,明晰洞察年轻一代:追求财富增长,拥抱新兴资产及数字化渠道 41 4443·高效获客:提升潜力客户精准触达及转化效率·专业陪伴:强化客户旅程七大关键环节专业性47·数智支撑:加强数字化建设,赋能全周期陪伴 49客户关注专业度与产品,机构依托自身特长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第五章 5150·双重考量:机构专业度与产品能力并重·各擅胜场:财富管理机构深化差异化定位,银行系仍为高净值人群首选 附录:研究方法52 致谢 本报告是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持续紧密配合的成果。 2009年,招商银行开创性地提出深入研究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构想。十四年间,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持续关注这一话题,密切跟踪市场发展趋势及动向。2023年,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第八次携手,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和高净值人群的最新动态。 自2009年起,招商银行协调全国高净值客户资源,联合贝恩公司累计进行了两万多份问卷调研及海量客户与客户经理深度访谈,结合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多维度数据,对中国高净值人士的偏好、需求与行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招商银行领导还对本报告的研究方法及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为提升报告品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衷心感谢招商银行王良行长、王颖行长助理、丁安华首席经济学家、私人银行部王晏蓉总经理、谢琳副总经理、刘宇恒副总经理、陈小捷总经理助理、何俊谦首席、研究院陆文东总经理、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谭卓,以及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和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同事。 在本报告中,贝恩公司进一步改进方法论和模型框架,完善市场规模估算模型,并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资产类别进行细化,基于对调研和访谈结果的深入分析,提炼出鲜明的观点和论证支持。贝恩公司在本次调研中广泛走访了长三角、东南沿海、大湾区、环渤海、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高净值客户及私人银行客户经理,进一步丰富了数据样本。在此一并感谢贝恩公司的资深全球合伙人梁霭中先生、全球合伙人崔筠女士、全球合伙人梁国权先生、副合伙人赵雯婷女士、董事经理张蕾先生以及项目成员周含光先生、翟旭扬先生、吴泽涛先生和平星润女士。 我们还要诚挚感谢每一位接受访谈和参加调研的高净值客户,以及招商银行总行和各分行为本报告提供帮助的同事——他们积极协助数据收集、组织客户调研和访谈,并与我们热心分享丰富的行业经验。在研究过程中,贝恩公司的专家和相关同事在搜集资料、构建模型、方法论和分析工具等方面提供了无私的帮助,我们在此一并感谢。 最后,谨向所有为本报告慷慨贡献出宝贵时间和资源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前言 自2009年,招商银行携手贝恩公司(Bain&Company)首次联合发布《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追踪中国财富市场风云变幻十余载,与中国高净值人群和财富管理机构共同经历了数次市场起伏,陪伴中国高净值人群在财富管理的道路上逐渐走向成熟。我们致力于通过长期市场追踪、数据积累分析和大量高净值人群调研及访谈,坚持执行可得范围内最高研究标准,输出具有独创性、延续性和权威性的研究成果,为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和各类财富管理机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共同繁荣。 近两年来,宏观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中国高净值人群的结构,而客户需求的变化也对私人财富管理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充满变化与挑战的中国私人财富管理市场中,“不确定性”和“信心恢复”成为关键词。由于疫情、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整体增速有所放缓;同时高净值人群当前风险偏好也相对稳健,调研中有近九成受访者保持适中或较低的风险偏好,以应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展望未来两年,伴随着宏观经济在波动中前行,经济韧性与潜力逐渐显现,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有望重回两位数增长;同时我们观察到更多高净值人群对于未来秉持着稳中求进的态度,风险偏好有望逐渐修复,以适时把握转型经济中的良好投资机遇。 值此之际,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再度携手,以“精进臻善”为主题,发布《2023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为同系列报告的第八期。在本次报告中,我们通过近距离观察经历市场洗礼之后的高净值人群投资心态及行为,预测其未来将以何种心态和理念进行财富管理。在对4000多份高净值人群调研问卷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深入走访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重庆、西安、青岛、沈阳、厦门、香港、常州、绍兴、唐山、呼和浩特等城市,对每一位接受邀约的高净值客户进行了深入访谈,深切理解了中国高净值人群在当下的需求与感悟。我们观察到,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成熟度进一步提高,要求更专业的产品提供和配置服务,对非金融需求更聚焦。同时,基于2021年调研提出的“人-家-企-社”分析框架和客群细分要求,本次调研我们进一步发现,客群结构持续演变,不同客群的综合需求差异化更加明显,并对交互方式和体验越发在意,期待财富管理机构以更专业和定制化的方式服务客户。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年轻一代,该客群近年来增长较快,其财富目标更加着眼于创造更多财富、个人事业及谋求企业进一步发展,整体风险偏好较高,更倾向于增持相对高收益高风险的资产,且对于新兴资产有着更高的接受度。 过去两年,随着高净值人群的需求分化,财富管理市场竞争显著加剧。本次调研发现,高净值人群在选择私人财富管理机构时更加成熟,对专业度和产品的要求并重;私人财富管理机构正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经历市场波动后,中国私人财富管理市场的客户群体也接受了一轮深刻的投资者教育。随着资管新规全面落地,我们期待中国财富管理机构在严守合规底线的前提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需求创造价值。未来,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将会秉承“精进臻善”的哲学理念,回归本源,积极践行专业资产配置,并通过精细化、差异化、协同化和数字化的综合服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及全生命周期陪伴。 宏观经济步入复苏,财富市场有望转暖第一章 回顾 2021-2022 年,中国经济发展持续面临挑战,但在波动中展现出强大韧性;展望未来两年,复苏态势开始展现,信心有望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持续波动或将成为新常态。 受宏观经济影响,财富市场增速减缓,稳中有进。2022 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 278 万亿人民币,2020-2022 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7%;到 2024 年底,可投资资产总规模预计将突破 300 万亿关口。 2022 年,可投资资产在 1,000 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 316 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83 万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 101 万亿人民币,2020-2022 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10%;预计未来两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和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以约 11% 和 12% 的复合增速继续增长。 2021-2022 年,避险需求大涨,个人持有的现金及存款增速处于近五年高位,银行理财及人身险规模小幅上涨,而房地产投资不断降温,股票市场持续震荡调整。展望未来,随着投资者信心恢复,居民预防性储蓄或将逐步释放,股票市场估值有望修复,但同时对经济波动的担心仍存,避险类资产如人身险或持续回暖。另外,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房地产投资将趋于稳健。 地域分布上,2022 年高净值人群数量超过 10 万人的省市达 9 个,5 万人以上的省市达 19 个,2 万人以上的省市达 26 个,较 2020 年有所上升。传统三大经济圈保持增势,成渝等西部省市显著提升。 第一章 宏观经济步入复苏,财富市场有望转暖 宏观环境:面临挑战,波动前行 回望过去两年,全球治理体系持续变革,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经济环境风云变幻。在全球复杂变局之下,中国经济迎难而上,在波动中展现强大韧性。 2021年,中国经济呈积极复苏态势,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受主要发达经济体商品需求提振,全球贸易呈高景气,中国依托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和良好的疫情防控措施,保持了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稳定可靠,出口增长远超预期。全年GDP在低基数下实现8.4%的高速增长。 2022年,疫情扰动下,中国经济持续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叠加国内房地产下行、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等复杂因素,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冲击。尽管受到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全年GDP仍实现3.0%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20万亿关口。“疫情”和“韧性”成为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两大关键词。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以及各项稳经济政策发挥效果,中国经济已步入复苏,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较去年四季度增速提升1.6个百分点。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一季度提升1.8个百分点。预计下半年经济有望在波动中继续温和复苏,关键在于提振需求和调整结构。 财富市场:增速放缓,稳中有进 受宏观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2020-2022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1增速有所放缓。 2022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2(下文简称“可投总资产”)总体规模达到278万亿人民币,2020-2022年复合增速为7%。其中2021年增速仍保持两位数11%增长;2022年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增速显著放缓至3%。由于消费及投资信心减弱,居民超额储蓄推动2020-2022年现金及存款年复合增速达11%;资本市场波动导致个人资产规模缩水;投资性不动产政策持续收紧,居民购房信心进一步削弱,年复合增速降至3%。(参阅图表 1) 展望未来两年,宏观经济温和复苏有望推动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稳中有进,个人可投总资产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8%-9%,可投总资产有望于2024年突破300万亿规模。随着居民投资信心回升,资本市场产品和保险将分别实现12%和10%的复合增速,推动总资产增长。而现金和存款预计在未来两年增速放缓,投资性不动产维持约3%的低位增长,境外投资增速较往年亦将有所放缓。 第一章 宏观经济步入复苏,财富市场有望转暖 第一章 宏观经济步入复苏,财富市场有望转暖 过去两年,中国高净值人群3规模及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增速也有所下滑。 2022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316万,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约54万,年均复合增速由2018-2020年的15%降至2020-2022年的10%。从财富规模看,2022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101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2020-2022年均复合增速为9%。(参阅图表 2、图表 3) 第一章 宏观经济步入复苏,财富市场有望转暖 结合调研,我们对各类别资产表现回顾及未来展望如下: 现金及存款 2021-2022年回顾:2021年,央行综合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跨周期设计,实现了流动性总量的合理充裕、长中短期的供求平衡。2021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0万亿,同比增长3,150亿,M2和社融增速分别保持在9.0%和10.3%。2022年央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新增人民币贷款21.3万亿,同比增长11.1%,M2和社融增速分别为11.8%和9.6%。本次调研发现,客户整体风险偏好更趋稳健,避险心态较为浓厚,选择持有现金或大额存单。2020-2022年个人可投资资产中,个人持有现金及存款年复合增速为11%,为近五年高位,居民部门积累了庞大的“超额储蓄”。 未来展望:在国内经济稳健复苏的宏观背景下,预计央行将维持精准有力、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M2和社融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的基本匹配。同时,伴随经济复苏和消费者信心修复,消费和投资回升,居民储蓄率有望下探,预计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