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财报]:川润股份:2023年半年度报告 - 发现报告

川润股份:2023年半年度报告

2023-08-30财报-
川润股份:2023年半年度报告

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二〇二三年八月三十一日】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罗永忠、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缪银兵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黄静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公司存在市场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和外汇汇率变动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详细内容见本报告“第三节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2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6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9第四节公司治理........................................................................................................................................21第五节环境和社会责任..........................................................................................................................24第六节重要事项........................................................................................................................................26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34第八节优先股相关情况..........................................................................................................................39第九节债券相关情况...............................................................................................................................40第十节财务报告........................................................................................................................................41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名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文本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第六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决议; 五、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释义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其他情况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适用不适用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2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2年年报。 3、其他有关资料 其他有关资料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适用不适用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五、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不适用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营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长期聚焦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和工业服务业务,产品与服务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储能、清洁电力、水电、电站改造、冶金冶炼、石油化工、建材等行业,已形成“风光热电储一体化”新能源产品生态,为客户提供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双碳目标加快推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公司抓住机遇,大力布局新能源产业,加强“风光热电储”综合解决方案竞争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品质成就工业美好为使命,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公司高质量创新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所处风电行业受退补政策、风电平价上网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及公司下游客户需求放缓;产业链降本对公司产品价格形成压力,叠加成本上涨导致公司净利润减少;公司加快推进新能源储能、液冷、海上风电业务发展,研发投入的加大使研发费用增加;为进一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加大国内外市场拓展力度,营销费用较同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8,728.73万元,同比增长9.73%;净利润人民币-1,869.68万元,同比下降816.97%。 公司高端能源装备制造业务以液压润滑流体控制及系统解决方案、清洁能源利用整体解决方案、“风光热电储”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为主要载体。液压润滑流体系统是重大装备实现精准控制、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基础装备,公司基于30年液压、润滑、冷却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的成熟应用,结合数字化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应用及全球30多万台套设备运营数据,为客户提供智能、精准、安全的液压润滑流体控制系统、液冷温控系统及集成解决方案。公司提供的润滑系统、液压系统、冷却系统及集成在新能源、工业、建材领域已成熟应用多年,具有较好的市场占有率、客户美誉度及品牌效应;液冷产品基于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已经通过行业头部客户应用并实现销售收入;数据中心液冷产品基于公司液冷技术积累具有技术和产品优势,公司将加强市场拓展和应用,加快业务发展。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主要基于电站锅炉、压力容器、储能设备、高效换热、余热余能利用的设备与技术的丰富应用,持续为客户提供技术领先、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动力锅炉、压力容器、高效换热器、储能设备为核心的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风光热电储”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是以风光发电、高效换热、储电储热、能源管理(EMS)的核心设备和技术,在发电侧储能、工商业用户侧储能、数据中心、云计算、算力设备、通信网络、电力电网、电源转换等领域为客户提供“风光热电储”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工业服务为流体工业技术服务和数字供应链智造服务。流体工业技术服务主要包括液压润滑系统技术服务、智能运维服务、设备预测性健康管理服务、设备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站式服务平台等。通过专业的智能润滑检测和预诊断,为客户提供设备预测性健康管理,保障客户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升设备寿命和运行效率。数字供应链智造服务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资料⼀站式供应链服务,实现供应链生产计划、仓储物流配送的精准对接、快速响应和柔性供给,提高产业链整体协同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截至2022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12.13亿千瓦,在全部发电总装机占比上升到47.3%;年发电量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风电和光伏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在“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有望成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导和主力支撑,为公司发展带来新机遇。 高端装备制造业务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清洁能源转型要求输配端加大风、光等新能源装机的消纳能力并维持电网稳定。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年1-6月,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亿千瓦,累计装机约8.6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7300亿千瓦时,风电光伏发电已成为我国新增电源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双重主体,为保证极端天气影响下尖峰用电负荷出力,保障新能源上网、负荷平衡,新型电力体系有望加速建设。 1、新能源: 1.1风电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年1-6月全国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并网21.89GW,同比增长81.51%,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并网1.1GW,同比增长307%;陆上风电累计装机357.75GW,同比增长13.36%,海上风电累计装机31.46GW,同比增长18.00%。2022年风电并网与招标缺口大,2022年开工受影响的装机将递延到2023年,下半年风电开工需求确定性高,伴随宏观经济恢复、大宗商品价格下行以及2022年大规模招标量的释放,23年迎来机交付大年趋势。据中电联预计,至2023年底我国并网风电容量有望达4.3亿千瓦,以此推算我国2023年新增风电并网装机量有望超过64.5GW,同比增71.4%以上。2023年上半年全国风机公开招标容量39.8GW,其中陆上风电招标34.9GW,海上风电招标4.9GW。各地海风竞配工作快速推进,造价成本不断下降,海风建设加速落地,下半年有望迎来招标放量,全年海风招标量预计15GW左右,海上风电规模有望大幅提升。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以及风电产业降本增效的持续发展,风电行业作为我国主要清洁能源,未来风电装机容量仍将保持较高规模。 1.2光热 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指出光热发电兼具调峰与储能的双重功能,产业链长,其规模化利用将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新增长点。提出,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左右。结合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建设,尽快落地一批光热发电项目。“双碳”背景下,新能源项目明确储能配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