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银行机构调研报告 调研日期:2023-04-07 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西部和长江上游地区成立最早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自1996年成立以来,该行一直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2021年2月5日,该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全国第三家、长江经济带首家“A+H”上市城商行。截至2022年6月30日,该行下辖157家营业网点,覆盖“一市三省”,包括重庆市内所有区县及四川、贵州、陕西等。该行主要经营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始终秉持“地方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市民的银行”战略定位,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立行初心。该行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支持消费升级、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建设数字金融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2023-04-07 2023-04-07 业绩说明会 董事长林军,行长冉海陵,副行长、董事会秘书彭彦曦,独立董事刘星, 银行部总经理张进 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李聪,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李玲,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张明20海2,3个-人04银-行07部总经理廖艳梅,数字 重庆市江北区永平门街6号重庆银行总行大楼三楼 “A+H”机构投资者-- 券商、投行分析师-- 个人投资者-- 新闻媒体记者-- 一、行长冉海陵先生介绍本行经营发展情况二、董事长林军女士介绍本行经营发展亮点三、投资者问答环节 (一)《重庆日报》记者武怡君提问:今年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推动,这对于地方金融机构来说是重大的历史机遇。那么,请问重庆银行围绕支持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哪些看得见的效果?下一阶段还有哪些谋划? 林军:感谢您的提问。年初市委明确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在双城建设中寻找机遇、担当作为是我行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 。实现了两个“一千亿”,即:连续3年每年向双城提供信贷支持超1000亿元;近3年通过直融工具为双城提供资金超1000亿元 。一是助力重点产业发展。近三年累计向汽车、电子信息等六大重点产业提供信贷支持超1200亿元。二是助力重大项目落地。参与江北机场、寸滩港等150余个重大项目融资。三是助力绿色转型提速。发力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近三年绿色贷款年均增长率近40%,规模超320亿元。四是助力乡村振兴推进。近三年向农村特色产业、基建等领域提供资金支持600亿元。 近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我行支持双城的举措。柜面互通等跨区域创新经验被双城办公室推送至国家层面。在监管部门开展的“树标对标”活动中,9项工作被纳入标杆举措。 接下来,我行将推动“12345”双城建设行动方案落地落实。一是凸显一大优势。凸显重庆唯一在川设立机构的法人银行优势,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效。二是强化两个覆盖。推动10大平台、20大园区金融推介及合作全覆盖。三是聚焦三条主线。聚焦城市、 产业、生活品质能级跃升,持续发力通道金融、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领域。四是把握四个关键。落实资金、信息、项目、主体等关键要素,多层次提升服务能力。五是着力五项措施。从目标导向、创新驱动、科技赋能、过程管理、压力约束五个方面强化支撑保障,确保双城建设行动出实效、见真章。 (二)长江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祥云提问:管理层您好,我们看到2022年贵行保持了稳健的业绩和发展态势,我们也关注到2023年市场环境、监管环境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想请问贵行2023年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有哪些规划和方向? 李聪:感谢您的提问。2022年,在面临多重因素反复冲击的情况下,我行通过落实“稳经济大盘”各项政策,强化负债营销、抢抓资产投放,在规模和效益上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存贷款增速均达到两位数,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整体结构上也得到了优化调整。2023年,我行将围绕全行战略发展目标,坚守金融服务实体定位,全面强化资产负债管理,进一步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 在资产端配置上,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今年,我行将以区域发展为契机,优化信贷资源和授信政策导向,推动各项业务提档升级。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紧跟“成渝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共建,聚焦支持一市三省重点项目和重大投资落地见效;二是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挖掘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医药环保、数字经济等现代产业融资需求;三是落实货币政策导向,继续加大对民营、制造业、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创新、涉农以及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四是抢抓消费升级扩容契机,大力发展个人自营线上、线下以及信用卡等消费信贷。五是进一步优化与风险导向更相适应的资本配置管理。积极引导对优质客户、轻资本消耗业务的投放,统筹表内外资产结构调整,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六是配套资源保障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管理机制、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配套体系,促进管理与目标的有效协同。 负债端管理方面,着力降成本、优质量。一是抓负债成本管控。近年来,我行把负债成本管控当作一项长期性、系统化的工作来抓。未来将继续通过构建产品、渠道、场景的综合服务业态,持续提升综合性的金融服务能力;同时加强目标管控,常态化做好低成本存款营销,通过 更科学合理、更加市场化的内外部定价策略、考核政策进一步引导存款成本持续下行;此外,在市场资金方面的管控会更加强调主动性,在对市场利率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合理把握同业批量资金的吸收节奏、期限和规模。二是抓负债稳定性。负债稳定性的提升与业务期限、客户行为都有联系。一方面我们需要更好的平衡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关系,保持合理的期限错配水平;另一方面,在存款业务上重点提升存款资源挖潜意识和低成本沉淀资金的留存能力;还有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储蓄存款的吸收,年底储蓄存款占比有望实现近半占比。三是抓负债多元化。包括持续拓展存款基础客群和同业负债交易对手,优化负债集中度;加大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碳减排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和专项金融债券的发行,多渠道吸收资金。 总之,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我行将与时俱进,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动态、综合的平衡好存量、增量、结构、价格、风险、效益几者 关系,“长计划、短安排、勤调度”,以此来进一步推动全行高质量发展。谢谢! (三)浙商证券分析师陈建宇提问:谢谢给我这个提问的机会,问一个当下比较热门的问题,重庆银行算是国内较早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也 取得不少成果的城商行,和招行、建行这样大行相比,重庆银行的数字化创新有哪些特点和亮点?接下来准备如何进一步推动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 张进:谢谢你的提问。重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国企,一直顺应数字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 相比招行、建行等头部大行的数字化转型策略,我行坚持走自身特色的数字化道路,体现在:首先是较早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启动布局,在战略决心定力和资源管理协同层面始终保持高度稳定;其次是业务导向,从利用大数据解决金融信息不对称痛点,打造“好企 贷”数字信贷产品起步,逐步带动零售批发各业务条线的实质转型;再就是总结出“小步敏捷微创新”的思路打法,以数据中台、图计算、RPA等热门数字技术的有序实践应用来推动风险内控运营等管理工作得到同步赋能提升。 目前,我行已经形成涵盖数字基建、数据治理、数字信贷、数字风控、数字运营的“五线”创新格局。近5年累计研发投产数字化创新应用项目200多个,其中10余个入选央行、银保监、国资委等监管机构创新试点,荣获各层面数字化权威奖项60余项。我行是全国唯一 一家连续3轮入选央行监管沙盒创新试点银行,也是金融标准“领跑者”的银行,同时,我们也已经在城商行中率先通过国家标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稳健级DCMM3级认证。 下一阶段,我行将以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的建设数字银行、智慧银行为目标,力争实现五个提高和转变: 一是提高数字基础设施的自主性和系统化,实现支撑到赋能的转变。我们将持续优化IT架构整体布局,深化敏捷研发运维机制,同时也积极布局前沿技术赛道,服务好全行经营管理效能提升。 二是提高数据要素管理的安全性和资产化,实现资源到资产的转变。通过提升数据基础、数据治理、数据服务三大能力,开展数据资产从盘点、管控到应用的一体化运营模式探索,为全行打造兼具高效流转、安全稳健与共享融合特色的数据供应链生态体系。 三是提高数字信贷体系的创新性和智能化。我们将继续 着力推进基于细分产业数字画像的数字信贷产品创新,进一步提升数字信贷智能辅助和量化决策水平,预期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建成覆盖数字信贷全生命周期的运营底座,并形成具有示范性、标准化的中小银行数字化信贷产品创新和客户经营新模式。 四是提高数智产融平台的专业性和敏捷化,实现服务后端向前端的转变。我们将紧跟国家和地区重点产业政策导向,深耕“风铃智评”的“产业慧链”模型应用,将产业化、链条式、区域性综合分析指标以简洁直观的形式植入全行信贷业务与风险管理全流程,构建起能够快速定位指定产业链条上特定客群的融资价值评估体系,助力产业金融发展。 五是提高数字化运营的精准性和一体化,实现聚变到裂变的转变。以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渝鹰App为核心,打通全域营销管理链路,拓宽生活服务场景,促进运营成效转化,形成基于“数据驱动、渠道协同、智能反馈”的客户运营新范式。 (四)华泰证券首席分析师沈娟提问:今年初,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将于明年实施,贵行受到的影响如何?下一步如何积极应对? 彭彦曦:资本管理是银行躲不过、绕不开的问题,所以我也做了一些准备。关于我行的资本现状,刚才两位领导也作了一些介绍。首先,我 们高度重视资本管理,贯彻精细化资本使用理念。我们将资本管理纳入全行战略规划,确保资本水平始终与业务策略、风险偏好、风险管理以及外部经营环境相适应,积极推进轻资本业务转型,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其次,我们充分用好既有再融资渠道,资本实力稳步提升。回归A股以来,我们克服股本相对较小的约束,连续发行130亿元可转债、50亿元二级资本债、45亿元永续债,资本补充效率位居行业前列 。再者,我们统筹资本内源积累与合理现金分红,树立良好市场形象。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我们强基固本、开拓革新,保证了净利润的稳定增长。连续3年现金分红率均超过30%,2021、2022年A股股息率分别达到4.4%、5.8%。在积极回报股东前提下,实 现了内源性资本的良好增长。 这次资本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我们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从不同角度开展了研究。以2022年末数据进行测算,预计我行各级资本 充足率会略有提高,但要以监管最后确定的标准为准。资本新规下风险资产权重有升有降,引导银行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意图越发清晰。未来,我们的战略规划、经营计划、业务策略也会顺应趋势、积极求变,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真转、实干、善成,赓续重庆银行一以贯之的战略目标,在每年的业绩说明会上都向投资者交出一份满意的业绩答卷。 (五)《证券时报》记者马传茂提问:感谢管理层,我注意到贵行独立董事刘星先生已经是第二次参加重庆银行的业绩说明会。在这里想请刘星先生谈一谈,您如何看待重庆银行的合规文化建设,以及重庆银行为外部董事履职提供了哪些保障? 刘星: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关注和关心。确实,银行的合规文化建设和独董的勤勉履职一直都是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去年,2021年度的业绩发布会《金融界》记者也问了一个内控合规管理的问题。 在做重庆银行独董的这几年,对于重庆银行的合规文化建设,我有三点认识:一是重庆银行建立了规章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愈发健全、完善、有效;二是重庆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覆盖监测、识别、评估、缓释、报告各环节,管控措施扎实、到位;三是重庆银行重视合规文化宣传,积极营造依法经营、合规展业的文化氛围。 对于外部董事履职保障方面,我认为重庆银行还是做得很好的,主要提供了以下三方面保障: 一是信息保障。作为重庆银行的独董,我们与经营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