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奥莱专题:市内免税有望迎发展良机,“品牌+折扣”具较强抗周期属性免税:2021年中国市内免税销售额达6亿元,仍处于起步阶段,选址灵活、品类丰富、体验多元等优势显著,对标韩免成长空间广阔。展望未来,随出境游持续复苏叠加国民消费力提升,国人离境市内免税、购物额度、经营主体等现阶段政策限制有望逐步放款,进一步打开中国免税市场空间,助力消费回流。 奥特莱斯:具备较强抗周期属性。疫情期间各零售业态均受到影响,但奥莱表现优于其他业态,多项目在2020、2021年逆势上涨,2022年整体零售业态有所调整,但奥莱业绩明显优于其他业态。国内奥莱项目连锁化率达到70%,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在拿地立项和物业开发、品牌组织和供应链控制、运营管理和效率提升等方面具备明显竞争优势,扩张速度加快。 出行/餐饮:出境游市场复苏态势良好,瑞幸营收反超星巴克 出行/免税:出境游市场复苏呈现“由近及远”的特征,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是出境游主要目的地,接待出境游游客共占比77.56%。经济发达省市游客成为出境游主力军。访港数据追踪:本周(7.30-8.5)内地访客总入境人次达802917人,环比+14%,日均14.7万人,恢复至2019年月度(8月)日均的127.8%。餐饮:截至2023Q2瑞幸咖啡总门店数达到10836家,2023Q2总营收折合8.55亿美元,首次在营收上实现对星巴克中国(8.22亿美元)的反超,9.9促销在成本微增的前提下实现了用户规模和销量的大幅增长。 餐饮/美丽:爱美客2023H1预计归母净利+60-70%,小崧产品亮相电子烟展餐爱美客:2023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35-9.95亿元yoy+61%~+67%,推出“如生天使”丰富产品矩阵,相比濡白天使,专利技术加持改进产品工艺,更适合浅层注射,有望打开再生系列第二成长曲线。电子烟:SONG VAPE亮相2023 IECIE雅加达电子烟展,小崧股份凭借全产业链、自主研发、一带一路丰富渠道优势,近年出海迪拜、哥伦比亚、白俄罗斯电子烟市场,已获得多国客户订单。 本周社服板块整体上涨,检测、餐饮类领涨 本周(7.31-8.4)社会服务指数上涨0.24%,跑输沪深300指数0.46pct,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8;2023年初至今社会服务行业指数-6.43 %,低于沪深300指数的3.85%,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6。本周(7.31-8.4)检测、餐饮类标的领涨。 受益标的:小崧股份、银都股份、水羊股份、科思股份、大丰实业、佳禾食品、倍加洁、医思健康、复星旅游文化、科锐国际、北京城乡、外服控股、中国中免、海伦司、九毛九、康冠科技、华熙生物、爱美客、珀莱雅、贝泰妮、锦江酒店、首旅酒店、中国黄金、米奥会展。 风险提示:项目落地不及预期,出行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1、免税专题:市内免税新政值得期待,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现有进境和离境两类市内免税店,中免独享离境市内免税牌照。现阶段国内免税业态主要分为口岸免税、离岛免税、市内免税三种业态,其中市内免税店主要向符合海关免税验放规定的出入境游客提供免税购物服务。目前国内共有18家市内免税店,根据消费场景和目标客群可以细分为针对本国公民的归国市内免税店(有180天内消费的时间限制和5000元的额度上限)、针对外籍人士和港澳台同胞的离境市内免税店(无消费额度限制)两种类型。从市内免税经营主体看,特许经营资质构成行业壁垒,其中中免独享北京、上海、大连、厦门、青岛五个热门城市的离境市内免税牌照,并于2021年通过收购港中旅获得旗下中侨市内免税店经营权形成板块互补,2022年12月8日恢复营业,完成首笔销售;中出服在市内免税领域布局较早,拥有哈尔滨、大连、北京等国内12个城市归国市内免税店经营资质。 表1:市内免税业态分布一览 市内免税店具备择址灵活、品类丰富、体验多元等差异性优势。机场免税店拥有交通枢纽的垄断客流优势,旅客购物动线规划合理下游客转化率较高,但受机场安检、值机环节影响,旅客预留购物时间相对有限,同时受制于门店空间限制,可选商品品类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降低旅游购买意愿。市内免税店选址上具备更大灵活性,多数门店位于城市繁华商圈,可有效突破境外游客购物空间和时间限制; 另外门店租金成本较低,门店规模较大,可提供更加宽敞的展区面积,视觉空间可塑性强,搭配覆盖程度更广的品类、品牌矩阵,游客消费体验提升效果明显,同时可向顾客释放更多优惠政策,从而带来市内免税的较高客单价。以韩国免税市场为例,首尔市内免税店货品齐全,特别是包袋、珠宝、腕表奢侈品SKU丰富,对于消费者购物吸引力更强,根据KDFA,2023上半年韩国机场免税国人购物人次相对较高,但市内免税客单价高于其他渠道。目前国内机场免税店现有品类结构与经营面积,较难实现转化率与客单价的较大提升,市内免税落地可在品类品牌、购物时间和购物场景上与机场免税形成互补,与机场免税共同做大免税市场蛋糕,释放国民消费潜力,有望解决高线城市免税市场发展瓶颈。 图1:韩国海外游客机场免税客流转化率较高 图2:韩国国内游客市内免税客单价较高(单位:美元) 中国市内免税规模较小,仍处于起步阶段。归国免税店和出境免税店具有本质不同的经营逻辑:(1)归国市内免税主要满足国内居民补购性需求,早年设立动机为防止消费外流和锁定外汇,但易冲击本地有税零售市场,国内渠道商抵制情绪较强,门店规模、商品经营范围、购物额度始终受限,供需两侧限制均较大,自90年代中期后逐步走向沉寂。(2)当前出境市内免税店截留海外消费,2019年前我国入境外国旅客规模呈稳步上升态势,体量可观且无消费上限,但出境免税店品类以进口的欧美韩香化类品牌为主,国产品牌品类少、影响力低、价格竞争力弱,对海外游客的吸引力较低。根据弗洛斯特沙利文,2021年国内市内免税业态销售规模为6亿元,免税市场份额仅为1.25%,市场仍处于培育期。 图3:2021年中国市内免税销售额为6亿元 图4:国内免税市场中市内免税份额较低 对标韩国免税市场,中国市内免税发展空间广阔。韩国自1979年首次引入市内免税制度后,已形成乐天、新罗和新世界三家免税巨头垄断格局,旗下市内免税店多依托首尔繁华商圈,交通发达,空间布局、门店规模、商品品类等方面都优于机场免税店。2023H1韩国市内免税和机场免税销售额占比分别为83%和12%,其中从韩国本国人免税消费市场看,其在首尔市内免税店和机场店销售额占比为36%和40%,市内免税亦已成为本国免税消费重要贡献。 图5:疫情前国内入境外国旅客规模持续上升 图6:韩国免税市场市内免税占据主导 市内免税进入政策调整期,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长期以来,政府对开放市内免税经营持审慎态度,政策层面仍是制约市内免税发展的第一因素。近年我国免税业发展定位从吸引境外游客来华消费、向吸引消费回流、服务扩大内需转变;行业管理从强调集中管理,向推动市场多元主体竞争转变;免税业态将从以口岸免税为主导,向由口岸免税、离岛免税和市内免税三足鼎立发展转变,三重转变有望催化政策加速落地。中央层面,2020年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明确“服务境外人士和我出境居民并重”,国人离境市内免税政策有望提上日程。地方层面,多省市出台鼓励免税店发展的相关政策,预计将引进供应链资源、会员储备深厚的本地零售企业作为新免税经营商,形成良性竞争的发展协同优势,尤其是加快广州、深圳、成都等出入境客流体量较大、本地消费需求存在溢出效应城市的新一批免税牌照落地节奏,全国范围免税店空间分布有望得到优化。疫情影响下政策出台进度延后,当前市内免税政策限制仍未放宽,未来在准入牌照、适用人群、购物额度、商品品类上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但参考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自2011年实施以来历经10次调整优化的演变路径,我们预计市内免税市场完善也是长期的过程,政策出台节奏仍需进一步跟踪。 表2:中国市内免税政策风向积极 出境游持续恢复叠加国人奢侈品消费提升,市内免税长期支撑力显现。(1)市内免税市场与出入境客流关联性强,随着2023年初出行管理政策优化和国际航线供给逐步恢复,内地居民出入境和旅游消费意愿实现阶段性修复提升,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2023上半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68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8.8%,其中内地居民和境外人士出入境人次分别恢复至2019年61%和17.7%,我们预计后续有望延续向好复苏。(2)国内高收入群体消费力持续上升,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发展潜力较大,根据BoF Insights报告,中国消费者在全球时尚和美容奢侈品支出预计在2025年超过疫情前水平,并在2027年达到1310亿美元,其中大陆市场将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奢侈品消费。展望未来,我们预计随出境游持续复苏,内地居民有望成为市内免税主要潜在客群,国人出境市内免税政策落地将进一步补充国内免税市场区位、场景、商品供给,对海外奢侈品消费的替代效应明显增强。 图7:2023H1内地居民出入境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61% 2、奥特莱斯:“名品+折扣”,具备穿越周期之韧性 奥特莱斯最早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100年历史,真正有规模的发展是从1970年左右开始的。最早是“厂家直销店”,专门处理工厂尾货,后来逐渐汇集,后逐渐汇集形成类似shopping mall的大型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零售业态。 奥莱2002年进入中国以后,到目前主要分为摸索、兴起、快速扩展、提质增效4个阶段: 2002—2005年:摸索阶段。2002年北京燕莎奥莱开业,为中国奥莱行业发展序幕。这一阶段,中国每年新开业的奥莱项目只有1-2个,街区型的奥莱项目很少,且主要集中在北京等少数城市。对于奥莱了解的消费者很少。 2006年—2012年:兴起阶段。百联股份旗下上海青浦奥莱于2006年开业,多年位居中国奥莱项目年度销售冠军。砂之船首个奥莱项目于2008年开业,并发展成为中国最早布局轻资产业务的奥莱运营商之一。杉杉选择与奥莱运营经验丰富的日本三井不动产合作,于2011年在大本营宁波开出了第一个奥莱项目。意大利RDM将第一个项目选址于位于北京天津市区之间的武清,该项目已多年位居中国奥莱项目年度销售亚军。2009年,首创置业和中国基建成立合资公司奥特莱斯(中国),开始进行全国奥莱布局。这一阶段,中国奥莱运营商开始积累奥莱项目选址、招商和运营等方面的经验,行业发展速度开始加快,但每年新开业的奥莱项目仍不到10家,且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和欧美奥莱项目相比,中国奥莱项目体量更大,餐饮和娱乐等体验业态占比更高。 2013年—2020年:快速扩张阶段。2013年,王府井集团通过对北京赛特奥莱项目的收购进入奥莱行业,随后在奥莱行业驶入快车道。2016年,九龙仓旗下首个奥莱项目——成都时代奥特莱斯开业,其年销售额目前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位置。2020年,唯品会旗下第一个城市奥莱项目在合肥开业,以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 在这一阶段,中国每年新开业的奥莱项目达到两位数,其中2018年更是达到28家。 2021年至今:提质增效阶段。头部奥莱运营商开始大力发展轻资产业务。投资机构也开始加大关注力度,奥莱行业并购交易以及资产证券化案例不断增加。对于消费者而言,奥莱已经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场所。 表3:奥特莱斯进入中国后经历摸索、兴起、快速扩展、提质增效四个阶段 据奥莱行业数据统计分析:2002-2011年,平均增幅8%;2011-2016年,平均增幅17%,2016-2020年,平均增幅达28%。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奥特莱斯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统计,全国现有在营业奥特莱斯项目226个,销售额约为2100亿元。 2022年全年新开业奥莱项目23家,店数增长11%,在所有零售业态中,店铺增长比例最高。 年销售额超过10亿奥莱项目逐年增多。近5年,奥特莱斯年销售额“10亿+俱乐部”阵营日益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