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7日 每日信息速递 证券研究报告-每日信息速递 晨会 每日信息速递 证券研究报告 · 晨会 每日信息速递2023.07.27 · 【财经要闻速递】 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经营情况、实际困难及政策建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增下达以工代赈中央投资31亿元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第三次圆桌会议 证监会王建平:北交所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发布中国净碳排放近10年呈降低趋势 【行业要闻速递】 国家发展改革委: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1.41亿千瓦 国家发展改革委:截至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98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300万吨以上 国家能源局:我国跨省跨区直流通道度夏期间最大输电能力可达1.8亿千瓦 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平台)试点示范工作 世界钢铁协会:6月全球粗钢产量为1.588亿吨同比下降0.1% 【个股重要公告】 中国铁建:上半年累计合同额1.36万亿元,同比增长2.09% 光大证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67% 高测股份:上半年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195.42%~203.86% 东方铁塔:中标南方电网主网线路材料第一批框架招标项目 正海生物:公司生物修复膜获得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 博瑞医药:BGM0504注射液获得Ⅱ期临床试验伦理批件 智飞生物: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申请生产注册获得受理 风范股份:中标4.47亿元南方电网招标项目 圣湘生物:公司相关检测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 春立医疗:取得29款产品医疗器械注册证 分析师:徐伟 资格证书:S1330514080001 联系邮箱:xuw@hxzb.cn 联系电话:028-86199181 相关研究 每日信息速递2023.07.26 2023.07.26 每日信息速递2023.07.25 2023.07.25 每日信息速递2023.07.24 2023.07.24 【财经要闻速递】 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经营情况、实际困难及政策建议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7月26日消息,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结合分管领域,持续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充分听取各行各业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面临的实际困难及政策建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春临与货拉拉、美克美家等民营企业座谈交流,并在赴新疆、福建等地调研时与华孚色纺、运盛纺织、赛客医疗、海辰储能等民营企业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感受、看法和判断,所处行业及企业自身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相关政策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荫凯与圆通速递等物流企业进行座谈交流,了解民营企业对快递物流行业意见建议,同时还利用出差期间到重庆洁利雅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调研了解家政社区一体化发展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赴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调研,并主持召开有关领域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上海证券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增下达以工代赈中央投资31亿元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在6月中旬已累计 下达投资计划78亿元的基础上,近日又大幅新增31亿元以工代赈投资,下达22个中西部省份。 本批新增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将吸纳近10万农村脱贫人口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发放劳务报酬超过10亿元,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例达33%,人均增收1万余元。重点倾斜和优先支持832个脱贫县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等。截至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联合财政部共下达2023年度以 工代赈中央投资109亿元,带动地方各类资金27亿元,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2710个。项目实施后,将发放劳务报酬超过30亿元,吸纳带动项目地农村群众30万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督促指导地方加快以工代赈项目开工进度,抓实抓牢群众务工组织和劳务报酬发放等关键环节,联合相关部门同步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的功能作用。(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第三次圆桌会议 据国务院国资委7月26日消息,7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主持召开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第三次圆桌会议,详细了解能源、钢铁、交通、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行业地方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发展情况,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着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稳增长。 会上,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负责同志,详细介绍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面临的困难挑战,围绕强化政策支持、弘扬企业家精神等提出意见建议。张玉卓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对各企业顶住压力挑战,持续 深化改革创新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国务院国资委将认真研究企业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加强统筹协调,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企业以改革新突破形成发展新动力。(上海证券报) 证监会王建平:北交所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7月26日,证监会市场监管二部主任王建平在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表示,北交所实现良好开局,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市场特色、亮点逐步显现,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据他介绍,2022年以来,有108家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通过首发增发融资达到212亿。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过四成,将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纳入计算后,专精特新企业占比接近九成。 他表示,证监会也加快了新三板改革,不断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市场分层机制,逐步形成了“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不断夯实新三板的规范培育服务功能。截至今年6月底,新三板有中小微挂牌企业6016家,占比超九成;887家中小微企业通 过定向发行融资952次、募集资金291亿元。(上海证券报) 《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发布中国净碳排放近10年呈降低趋势 7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共同研究撰写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简称《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评估了过去40年内,全球和主要国别的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科学支撑。 《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显示,过去1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平均每年增长约千分之六的速度持续升高。过去40年,全球森林的加速损毁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全球土地 利用变化平均每年产生约32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碳排放的第 二大排放源。中国由于实施了大规模植树造林生态工程,每年固定了近4亿吨二氧化 碳,有效降低了全球土地利用碳排放。过去10年,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能力持续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平均每年吸收137亿吨二氧化碳,其中,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每年 吸收了13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全球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呈逐渐增加 趋势,过去40年,全球土壤每年吸收约13亿吨二氧化碳,其中,由于中国实施了大规模保护性耕作和生态管理举措,中国土壤固碳速率最高,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指出,这份监测报告表明,一方面,中国积极的节能减排措施成效显著,我国最近10年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另一方面,中国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护性耕作等积极生态管理措施,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持续增强。卫星监测也发现中国净碳排放在近10年呈现降低的趋势,表明我国碳中和目标取得了重要进展。 大气温室气体持续升高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积极应对刻不容缓。而实现“双碳”目标,精准做到全球碳盘点,即计算每一项碳排放(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和碳吸收(从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等)的贡献是其先决条件。卫星遥感正在成为新一代、国际认可的全球碳盘点方法,可定量监测人类活动或生态系统与大气间二氧化碳的交换情况。 在撰写《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了卫星遥感、大数据、碳同化等先进技术和方法,监测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时空变化,量化了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对大气二氧化碳增量的影响,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南京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等国内相关科研单位共同开展研究并编写,针对全球碳计划评估中碳收支不确定性最大的化石燃料与工业碳排放、土地利用碳排放、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共三个分量,部署了11个相关专题。 吴一戎院士指出,卫星遥感具有客观、连续、稳定、大范围、重复观测的优点,是全球碳循环高精度、精细分辨率监测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我国将于2025年发射下一代碳卫星,可以更高分辨率、更高效率地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为全球碳盘点和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提供中国自主的科学数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行业要闻速递】 国家发展改革委: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1.41亿千瓦 7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上半年经济回升,加上今年夏季高温天气来得早、范围大,北方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同期少见的酷热天气,带动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全国日发电量和用电负荷持续攀升,连创历史新高。迎峰度夏作为能源电力保供的重点,从4月份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会同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提前谋划安排各项保供工作。 一是组织逐省制定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方案。以省为单位明确电厂存煤、机组出力、负荷管理等要求,组织专家对各地能源电力保供方案进行论证优化,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二是积极提升电煤库存和稳定煤电出力。组织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实现发电用煤全覆盖,持续抓好合同履约,度夏期间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接近2亿吨的高位水平。强化煤电机组运行管控,电厂存煤和出力均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三是提前制定跨省跨区电力调度保供预案。充分发挥大电网平台优势和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能力,促进区域余缺互济。 四是组织制定电力负荷管理预案。组织修订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和电力负荷管理办法,指导各地立足底线思维完善负荷管理预案,提前开展实战演练,确保需要时顶得上用得好。 五是大力推进发电装机能力建设。截至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7.1亿千 瓦。其中上半年新增发电装机1.41亿千瓦。(上海证券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截至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98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300万吨以上 7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今年迎峰度夏保供准备工作做得比较早、比较充分。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保障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电力方面。入夏以来全国日调度发电量三创历史新高,最高达到301.71亿千瓦 时,较去年峰值高出15.11亿千瓦时;全国最高用电负荷两创历史新高,最高达到13.39 亿千瓦,较去年峰值高出4950万千瓦。在需求较快增长、水电大幅减发交织叠加的复杂情况下,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保障了全国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煤炭方面。今年以来,煤炭产量稳步增长,进口增加较快,煤炭供需总体平衡。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充足,履约率高,统调电厂存煤处于历史高位。截至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98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300万吨以上,可用近26天。 天然气方面。生产、进口均保持平稳增长,有效保障了民生和工商业用气需要。据调度统计,上半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94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7%。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