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核心设备商拓展大数据应用,业绩增长可期 物联网感知层监测综合服务商,核心团队较强竞争力 公司专注于物联网感知层,提供以自研智慧监测仪器和系统等方案。何愿平合计控制公司53.78%的股份表决权,是公司实控人,成功创业履历丰富,是公司发展的核心。 国家产业政策推动生态监测、水务水利、公共安全等快速发展 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推动生态监测、水务水利、公共安全等行业在感知仪器、物联网和数字化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预测,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行业2025年市场规模为614亿元,可比公司主要为力合科技、聚光科技、蓝盾光电、皖仪科技、佳华科技,2021年市占率分别为7.12%、30.21%、6.55%、2.46%、3.04%,公司市占率4.59%。水质监测领域,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5年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质污染源市场总规模分别为109.27亿元、23.98亿元、163.5亿元;气体监测领域,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5年气体污染源监测和环境空气监测市场总规模分别为135.4和90.25亿元,公司有望在水质监测和气体监测领域中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公司主营业务核心技术储备充足,在研项目众多 公司技术储备充足,拥有7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公司拥有173项软件著作权。公司拥有微型模块化水质、地表水、超低排放烟气等领域核心技术。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6.38/8.22/9.85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6/0.99/1.20亿元,EPS(上市摊薄后)分别为0.97/1.26/1.53元/股,三年CAGR为27.21%。公司估值区间中值对应2022年扣非前PE为39.31,扣非后PE为42.22。我们采用相对估值法与绝对估值法估值,绝对估值法测得公司价值为28.73亿元;相对估值法参照同行业相对估值(2023年可比公司动态PE均值为30倍)并考虑到公司的成长性较好,以及可比公司历史估值波动,我们认为可参照行业均值30倍给予上下10%浮动,对应2023年PE为27-33倍,对应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后未来6个月公允价值区间为20.52-25.08亿元,在假设不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情况下的每股价值区间为26.13-31.94元。 风险提示: 技术更新迭代风险、核心技术保护不当风险、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募投项目投资效益不及预期的风险、募投项目新增折旧摊销的风险;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存货规模较大的风险、综合毛利率持续下降的风险、政府补助政策变化的风险、税收优惠政策变化的风险、整体变更时存在未弥补亏损的风险;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内部管理的风险;因社保、公积金第三方代缴事项被处罚的风险、运营服务受到处罚的风险、客户采购程序瑕疵风险;政策变化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市场开拓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季节性波动风险;发行失败风险;市场波动加剧风险; 盈利预测不及预期的风险及负面影响;公司报告期内业绩下滑风险;扣非后PE高于行业均值风险。 1.物联网感知层智慧监测综合服务商 1.1历史沿革及发展 碧兴物联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原中兴仪器(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最早进入自动监测仪器和公共安全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是国内领先的生态监测、水利/水务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大数据物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按照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业务属于“C40仪器仪表制造业”。 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 公司主要业务分为智慧监测仪器及系统和公共安全大数据,其中智慧监测包括监测仪器及系统、监测运营服务和监测大数据系统,智慧监测收入占比约90%,为公司主营业务。 图表2:公司业务结构 智慧监测业务的产品主要包括:监测仪器及系统(包括:环境水质/污废水监测仪器及系统、环境空气/烟气监测仪器及系统)、监测大数据系统、监测运营服务。公共安全大数据业务主要分为数据采集前端、数据融合分析平台和大数据应用平台三部分。 图表3:智慧监测 图表4:公共安全大数据 1.2股权结构较为稳定 截至目前,何愿平先生合计控制公司53.78%的股份表决权,是公司实际控制人。 西藏必兴共持有公司33.75%股份,是公司控股股东。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何愿平任公司董事;2019年4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全面负责公司的经营决策与管理。 图表5:公司股权结构 1.3商业模式 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包括硬件、软件和运营服务类产品来获取收益。 公司客户主要分为企业类客户和政府类客户。 销售及定价模式: 对于政府类客户,公司主要通过法律法规规定的采购方式获取合同。政府采购的方式包括: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和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对于企业类客户,公司主要通过商务谈判的方式获取合同。 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的模式。 生产和服务模式: 公司的生产模式主要为批量化的标准化产品生产和小批量的非标准化产品生产。 研发模式: 公司设有技术与研发中心,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公司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保持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1.4财务分析 公司业务收入呈现季节性特点,下半年尤其是Q4收入占全年收入比重较大。 2020-2022年度公司上半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4.11%、42.37%和47.77%,下半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5.89%、57.63%和52.23%,Q4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8.51%、36.97%和35.02%。公司主要客户之一为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客户受项目立项审批、资金预算管理等影响,导致收入确认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Q4。 图表7:归母净利润及增长率 图表6:营业收入及增长率 2019-2022年,公司智慧监测中的监测仪器及系统收入占比约70%,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按销售区域来看,华东地区销售额最高,占比30%以上;华北地区紧随其后,占比19%以上。 图表8:公司业务分产品营收和占比 图表9:公司业务分地区营收和占比 2019-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3.76%、41.14%、32.28%和38.79%,2019-2021年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2022年实现超越,高于同行业,同时该时间段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公司的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下降较大,主要系公司面向政府类客户承接的部分省市级的一体化建设项目毛利率偏低且收入占比较高所致。公司毛利率变动主要受市场环境、市场竞争、产品销售价格、业务与客户结构变化、成本控制能力等因素影响。 2019-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4.75%、12.60%、9.05%和8.81%,处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正常范围内,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快速扩大,销售费用率逐年降低,规模效益显现;公司管理费用呈增长趋势,职工薪酬、办公及房租物管费、股份支付、中介机构费是公司管理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研发费用占比较为稳定,处于同行业公司的中等水平,跟公司自身的业务规模基本匹配;财务费用持续减少,变动趋势与公司2019-2022年借款资金的变动情况一致,其下降主要系公司通过引入投资者,改善了财务状况;同时,减少了对外借款,降低了利息费用。 图表10: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 图表11:公司期间费用率 2政策推动生态监测、水利水务、公共安全快速发展 2.1国家数字化建设为公司提供发展机遇 为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是我国国家战略,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202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重点领域方面,明确了人工智能作为下一阶段产业发展的两大主要方向之一。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总量位居世界第二。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增至45.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2.9%提升至39.8%,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展望未来,根据中国信通院估计,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45万亿美元,2032年将超过60万亿美元。中美欧数字经济持续发展,新兴国家加速崛起,全球数字经济多极化格局加深。我国数字经济开启量质齐升的新十年,根据中国信通院估计,预计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到2032年,将超过100万亿元,十年间增长将超50万亿元。 随着国家对自动化、数据化、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升,公司业务也从仪器提供商逐步跨入数据计算和分析等领域,为客户提供预防、预测、实时监控、报警、智能防治等多方面服务。 2.2未来的物联网应用将更加智能化、多样化、泛在化 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的早中期阶段,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点方向,物联网市场空间广阔。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及GSMA移动经济发展报告预测,到2025年,预计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246亿台,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80.1亿台;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1万亿美元,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2.7万亿元人民币。 物联网行业可分为四层结构: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与应用层。公司业务主要包括提供物联网感知层监测仪器、平台层的数据处理系统以及应用层应用场景的服务。 感知层是物联网行业最底层的架构和基础,包括基础芯片、传感器、执行器、RFID、二维码等感知装置。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感知外界环境、采集数据信息,外界数据经过简单处理后,通过传输层将信息传递到平台层,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应用层是物联网行业的物理载体,是物联网的最终现实表现。平台层是物联网行业的核心,包括连接管理平台、设备管理平台、应用使能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平台层作为联结感知层与应用层的重要环节,为物联网行业的各个参与部分提供服务。其肩负着管理物联网设备、处理物联网数据、为用户提供物联网应用,以及分析、处理和预测物联网数据的职能。应用层基于平台层数据,将物联网技术与垂直应用场景相结合,为用户提供各类特定的应用服务。 图表12:物联网的四层架构 物联网产业链划分为八个环节:芯片、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组、通信网络、物联网平台、物联终端、智能化平台。 芯片:物联网行业的“地基”。芯片是物联网底层硬件设备厂商的核心,包括广域通信芯片、局域通信芯片、AI芯片、控制芯片等。 传感器:物联网感知的“基础”。传感器是用来感知外界变化,并收集相关物联信息的元器件。传感器分为传统感知装置和新型传感器,传统感知装置发展比较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