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海交通委发布《上海交通领域氢能推广应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政策》”)。《政策》核心思想是上海氢能产业率先提出进入商业化示范运营新阶段,或者说进入经济性验证和探索阶段。该《政策》较为细致,对各场景以及上海各区氢能应用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划,对氢能企业实践的指导意义更进一步;同时《政策》具有引导属性,有望影响全国其他地方氢能产业政策的制定。 多交通场景布置,进入商业化示范运营新阶段。《政策》表示拓展交通应用领域,对氢能重型商用车领域、小型汽车领域、综合交通领域应用做出细致划分。综合而言,商用车领域由于氢能适配性较高,《政策》相应对重卡、物流车、客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城建环卫车等应用做出了细致的描述。小型汽车主要聚焦于乘用车领域,挖掘机场、高铁等交通枢纽应用场景并逐渐扩大,上海一直推动氢能在乘用车应用。综合交通领域主要支持船舶、飞机、火车机车等应用探索,虽然未来是氢能应用的必然场景,但是目前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同时表示对于部分场景推动商业化应用,也标志着燃料电池技术逐步向市场化开始过渡。 明确主管部门,补贴持续落地。《政策》是国内首个交通委牵头发布的政策,一改此前基本由发改委牵头的惯例,主管部门明确,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强调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与稳定、持续财政补贴。《政策》明确提出减轻示范应用的经济负担,有持续稳定的经济保障,增强了企业参与示范的信心。一般来说,“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用于政府认定的重要或战略产业,这意味上海对氢能产业的重视程度,随着氢能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单纯的财政应用补贴,未来有可能转向更全面的扶持。 强化氢气燃料属性,有望放宽管制力度。日前广东省与河北省接连发布政策文件,允许“在非化工园区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在绿氢生产时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响应了行业里面长久以来对于解决氢能应用痛点的呼声。这意味着不再将氢看为危化品,氢能正在真正成为“能源”而被接受。本次《政策》强调氢气的燃料属性,有望进一步推动将氢气按照能源属性(不单单是危化品属性)管理,放宽管制力度,同时也有望推动氢气跨区域运输,化工园区外制氢等日常氢气场景。此外《政策》还强调加快70MPA加氢站建设,力争在2025年前完成不少于70座加氢站建设(截至2022年底,上海14座加氢站),简化加氢站审批流程,对应2023年6月国家发布的70MPA储氢瓶和阀门标准,有望在明年6月同步实现配套实施,降低下游应用成本。 投资建议:氢气上游受到化工端应用的催化,绿氢产业链有望放量。上海作为国内氢能应用标杆性城市,本次《政策》的出台有望带动全国其他地方政策的快速响应。目前产业链面临资金紧张、氢气按危化品监管、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以上都在逐渐得到缓解,需要关注下游钢铁、化工园区等氢源成本较低场景的招标情况,有望带动燃料电池、储氢瓶、加氢站等环节需求释放。 电解槽建议关注:华光环能、华电重工、昇辉科技;燃料电池端建议关注:亿华通、京城股份、雪人股份。 风险提示:绿氢需求及应用推广进度不及预期;政策鼓励不及预期;AEM/PEM等技术降本迅速引起技术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