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5.0-5.5亿元 , 同比减少49.4%-44.3%;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7-4.2亿元 , 同比减少60.0%-54.6%;其中Q2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1.5-2.0亿元,同比减少62.5%-72.0%,环比减少44.5%-58.7%;Q2单季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1.3亿元,同比减少73.6%-84.0%,环比减少57.1%-74.1%。 受复合肥和磷化工行业景气下行影响,公司23年H1业绩同比下滑。23年H1公司复合肥及磷化工业务的经营业绩均下滑,业绩总体承压。复合肥方面,受原材料价格回调等因素影响,市场观望情绪浓厚,终端下游谨慎备肥,复合肥市场持续低迷,公司复合肥产品的销量和毛利同步下降,价格方面,根据iFinD数据,23年H1复合肥的市场均价为3,378.3元/吨,同比减少7.3%。磷化工方面,黄磷下游及终端需求不振,加之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黄磷产品价格下跌。根据iFinD数据,2023H1国内磷酸一铵、黄磷的市场均价分别为3,095.8、27,872.3元/吨,同比分别减少15.0%、23.1%。公司现有565万吨/年复合肥产能,在建产能140万吨/年,其中,国内松滋基地、肇东基地分别在建有95、30万吨/年,前者在23年陆续建成投产,后者正在筹备,国外马来西亚基地15万吨/年产能已基本建成,未来随复合肥产能的逐步放量,公司业绩有望得以好转。 布局磷酸铁、熔岩级硝酸钠等新能源材料,协同现有业务优势显著,未来业绩增量可期。磷酸铁方面,公司在松滋基地规划建设35万吨/年磷酸铁及相关上游原材料产能,目前一期5万吨磷酸铁已投产并实现销售,配套的磷酸、硫酸等项目也将陆续建成投产;宜城基地规划建设10万吨/年磷酸铁产能,其中5万吨/年磷酸铁预计在23年年内动工。磷酸铁是公司复合肥上游“磷矿—湿法磷酸—磷酸铁/磷肥”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一方面,新能源材料磷酸铁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量,另一方面,通过对磷酸的分级利用,即精制磷酸用于制备磷酸铁,副产低浓度磷酸及渣酸用于联动生产复合肥,能够实现新能源材料业务与复合肥、磷化工业务的协同,成本低廉。熔岩级硝酸钠方面,随着全球光热发电项目的加速落地,熔盐储能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公司现有10万吨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产能,规划改扩建30万吨两钠,从而形成熔岩级硝酸钠产能,充分发挥公司硝酸和纯碱产业链的配套优势。 秉承“资源+产业链”的战略布局,确保上游高品质原料供应。磷矿方面,公司全资子公司雷波凯瑞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牛寨北磷矿区东西两段磷矿,其中东段储量1.81亿吨,生产规模400万吨/年,预计23年正式动工建设,西段正在勘探中,公司磷复肥、黄磷、磷酸铁等产品的上游原材料磷矿石有望实现自给自足;盐矿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孝感广盐华源制盐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盐矿,储量2.5亿吨,生产规模200万吨/年,能够满足公司联碱、品种盐等产品的生产需求;另外,为补齐氮肥产业链短板,公司在应城基地规划建设70万吨合成氨项目,其中30万吨轻质碱改重质碱项目已于22年投产,23年将全面动工建设,建成投产后公司将基本实现上游氮资源自给自足。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复合肥、黄磷等产品价格回落,公司23年H1业绩承压,考虑到目前公司产品价格仍处低位,相关产品盈利能力暂未明显恢复,我们下调公司23至25年盈利预测,预计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3(下调64.4%)/11.42(下调63.2%)/13.58(下调56.8%)亿元。公司同步扩建复合肥及磷酸铁等终端产品和磷矿等上游原料产能,优化产业一体化布局,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及原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建设风险。 表1: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