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 晨会报告 2023年7月14日 晨会报告 国都证券研究所晨报20230714 国都证券 【财经新闻】 上半年外贸规模超20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大行放贷、小行买债”:银行主动求变经营策略 【行业动态与公司要闻】 证券研究报告 七部门发文规范生成式AI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 上海统筹布局长三角公共算力中心 【国都策略视点】 策略观点:美元利率与汇率趋势下行,利于AH估值修复 昨日市场指数名称 收盘 涨跌% 上证指数 3236.48 1.26 沪深300 3898.42 1.43 深证成指 11095.44 1.61 中小综指 11923.15 1.19 恒生指数 19350.62 2.60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6543.91 2.60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 144.79 -0.03 标普500 4510.04 0.85 纳斯达克指数 14138.57 1.58 MSCI新兴市场 1020.53 1.49 资料来源:iFind昨日A股行业排名行业名称 成交量 涨跌% 商品 收盘 涨跌% 纽约原油 25.00 1.78 纽约期金 1965.00 0.10 伦敦期铜 8707.00 2.27 1传媒 (百万)4624.71 3.23 2通信 2214.28 2.86 3电子 5819.33 2.85 4食品饮料 820.33 2.56 5非银金融 2736.38 2.16 资料来源:iFind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研究员:韩保倩 电话:010-87413610 Email:hanbaoqian@guodu.com 执业证书编号:S0940519040002 独立性申明: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国都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晨会报告 【财经新闻】 上半年外贸规模超20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上海证券报】2023年全年有信心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 上半年我国外贸交出了一份“稳中提质、符合预期”的答卷。 海关总署7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进口8.64万亿元,同比下降0.1%。 上半年进出口规模创新高 经测算,一季度,我国进口、出口数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减少。进入二季度,进口、出口数量同比转为“双增”,当季进口数量同比增加了5.9%,出口数量同比增加了2%,能源产品等进口量、汽车等出口量同比增速均超过两位数。 “贸易量的增加带动贸易规模的增长,意味着我国外贸进出口基础坚实,是实实在在的增长。”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7月1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数量和价格的共同影响下,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创下了20.1万亿元的新高点。“这在历史同期上是第一次,是里程碑式的新突破。”吕大良表示。 据介绍,从增量看,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加了4000多亿元,相当于去年一整年300多万辆汽车出口的总值。外贸结构更趋优化 规模增长的同时,我国外贸结构更趋优化。上半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6.3%,占出口总值的58.2%,同比提升1.4 个百分点。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我国出口整体增长1.8个百分点。从贸易方式看,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快于整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1.2个百分点,达到65.5%。从贸易伙伴看,上半年,我国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3.08万亿元,同比增长5.4%;对欧盟进出口2.75万亿元,增长 1.9%;对美国进出口2.25万亿元,下降8.4%。 从区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区、东北三省开放发展步伐加快,上半年进出口分别增长2.8%、4.5%,分别高出整体增速0.7个和 2.4个百分点,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21%,区域发展更趋平衡。开放平台、民营企业外贸贡献多 在外贸承压的态势下,我国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不断汇聚外贸新动能。 上半年,我国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规模同比分别增长5.4%、7%、10.5%、35.6%,均高于同期整体进出口增速,国际市场更加多元。 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分别增长8.6%和26.4%,开放平台作用发挥明显。 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壮大。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进出口总值的52.7%,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 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 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7%,明显低于过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贸易放缓是各个经济体面临的共同挑战。 “与周边已公布数据的经济体相比,我国外贸仍然展现出了较强韧性,竞争优势稳中加固。”吕大良说。 海关总署根据WTO公布的最新国际数据进行了测算,前4个月,我国出口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实现了小幅提升。 近期稳外贸举措接连部署。海关总署在6月中旬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6条,提出了增加便利、增强活力、增进服务、降低成本等“三增一降”措施。中国贸促会积极推动企业出国办展参展,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当前我国外贸确实有压力、有起伏、有挑战,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上良好的产业体系和完备的生产能力,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吕大良分析。 他表示,我国积极推进国际经贸合作,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综合效应正在持续显现,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仍然具有坚实的支撑,2023年全年有信心继续巩固市场份额,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 “大行放贷、小行买债”:银行主动求变经营策略 【上海证券报】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应对激烈的信贷市场竞争”“如何缓解低利率带来的利润损失”“银行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等话题受到行业热切关注。 在此背景下,大行和小行的资产配置已经悄然生变——出现较为明显的“大行放贷、小行买债”现象。这是因为,受大行低价投放影响,不少小行选择通过配置债券弥补营收。这也反映出在当前激烈的信贷竞争下,银行在主动转变经营策略,以维持自身稳健发展。 “大行放贷、小行买债” 2023年以来,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的资产配置策略和重点呈现明显差异。 近日,开源证券发布报告称,大型银行贷款增速较高,2023年以来大型银行在监管指导下抢抓信贷投放,但实体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信贷供给远超需求,出现“超低价贷款”现象。 “今年以来,大型银行持续下沉并加大普惠小微金融投放力度,尤其大行在贷款方面针对小微企业抵质押贷款以低利率强势获客,给中小银行的业务发展上带来了一定冲击。”华东一家农商行高管说。 信贷市场激烈竞争,倒逼部分中小银行推出贷款差异化竞争策略——“通过服务创造价值”,而不只是靠“产品卖优惠价”获取客户。 “虽然在贷款利率上竞争不过大行,但我们整个团队1个小时就可以赶到企业现场服务。”浙江一家城商行资深信贷人士向记者表示,贷款利率价格并不是决定企业选择贷款的唯一因素,该行由于在当地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可以提供灵活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获得了细分市场客户的长期青睐。 也有部分中小银行另寻他路。上半年债券走出牛市行情,记者获悉,不少城农商行增配了债券。“中小银行新增信贷性价比低,同时存款规模依然维持较快增长,可配资金较多,面对较高的资金成本和业绩目标压力,中小行倾向于加大配债力度赚票息,或做委外投资。”开源证券在研报中表示。 数据上也有明显体现。华创固收团队报告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上市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存量规模为75.2万亿元,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金融资产投资余额均值同比分别增长13%、13%、15%、18%,城农商行相比国有行和股份行增速更高。 求变经营策略弥补利润缺口 “大行放贷、小行买债”背后,其实是银行维持稳健发展、积极求变经营策略的体现。 有银行业人士认为,商业银行靠信贷“价格战”争揽客户不可取,应重点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多管齐下提升收入水平,努力弥补利润缺口,平衡好规模、结构、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服务实体经济从量的增长转变为量质并举。 记者多方采访获悉,为应对利率市场化竞争,银行已在重新思考经营策略,大致有以下三种思路: 一是提质量,提高资产质量、增加资产收益、降低风险成本。“我们加大对支行和客户经理贷款利率考核的力度,严禁为抢客户采取‘超低价利率’策略。同时根据市场和业务情况,对贷款利率优惠审批进行从严把控。”华东一家农商行高管说。 二是降成本,加大对低成本资金的争揽力度。“我们对存款结构也做了调整,应势下调存款利率,压降高付息负债;同时增加低付息存款,比如加大对代发工资业务的开拓、加强财资平台的建设,通过场景结算来提高低付息存款占比。”浙江一家城商行财务总监表示。 三是扩中收,将非利息收入作为新的收入增长点。“在传统存贷款业务息差收窄的趋势下,中收业务是银行未来拓展经济效益的主要发展方向。”上述华东一家农商行高管向记者表示,该行正努力在中间业务上“做加法”,综合拓展理财业务、本外币交易类业务、投行业务、国际业务、代销资管等业务,打造多元利润中心,增强自身在市场竞争环境变化中抵御风险的能力。 【行业动态与公司要闻】 七部门发文规范生成式AI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 【上海证券报】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近日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进行了框架性规范。《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包容审慎、分类分级监管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 《办法》明确,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要求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特点及其在有关行业和领域的服务应用,完善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监管方式,制定相应的分类分级监管规则或者指引。 在促进发展具体措施上,《办法》明确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生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优质内容,探索优化应用场景,构建应用生态体系;支持行业组织、企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公共文化机构、有关专业机构等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数据资源建设、转化应用、风险防范等方面开展协作。 《办法》还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框架、芯片及配套软件平台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平等互利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国际规则制定;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公共训练数据资源平台建设。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带来最重要的一次生产力革命。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亟须加快发展。《办法》强调保护、鼓励创新,这样的管理思路很有必要。”中国电子商会元宇宙专委会副理事长刑杰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使用具有合法来源的数据 虽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或即将引发生产力变革,但其产生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 《办法》要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开展预训练、优化训练等训练数据处理活动,使用具有合法来源的数据和基础模型;涉及知识产权的,不得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涉及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个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训练数据质量,增强训练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多样性。 《办法》还提出,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算法设计、训练数据选择、模型生成和优化、提供服务等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民族、信仰、国别、地域、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等歧视。 同时,《办法》要求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要尊重知识产权、商业道德,保守商业秘密;尊重他人合法权益;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