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汐泰投资何亚东23年半年度交流纪要:战术上的忙碌, 需要战略上的谋划为支撑–20230710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汐泰投资何亚东23年半年度交流纪要:战术上的忙碌, 需要战略上的谋划为支撑–20230710

2023-07-10未知机构市***
汐泰投资何亚东23年半年度交流纪要:战术上的忙碌, 需要战略上的谋划为支撑–20230710

市场回顾 以前的机构审美在今年被进一步抛弃,很多偏主题、宏大叙事、但短期基本面没有特别大变化的标的涨幅比较大,这与我们机构对于成长股的定义是有些偏离的,比如今年的业绩增速、公司的质地、公司成长及行业成长的确定性,都变得不太重要。 资金层面来看,市场减量博弈比较明显。一方面来自于新基金发行遇冷、老基金规模逐步缩水,资金净流出,所以我们发现很多公司即使业绩兑现,股价可能也呈现温和被抽水的状态;第二IPO和再融资还在继续,但企业的回购增持并不多,美股每年1.4万亿美金的回购,A股不到1000亿;第三点是量化,我们测算量化基金现在大概有1万亿以上的规模,平均每年超额收益十几个点。 市场回顾 以前的机构审美在今年被进一步抛弃,很多偏主题、宏大叙事、但短期基本面没有特别大变化的标的涨幅比较大,这与我们机构对于成长股的定义是有些偏离的,比如今年的业绩增速、公司的质地、公司成长及行业成长的确定性,都变得不太重要。 资金层面来看,市场减量博弈比较明显。一方面来自于新基金发行遇冷、老基金规模逐步缩水,资金净流出,所以我们发现很多公司即使业绩兑现,股价可能也呈现温和被抽水的状态;第二IPO和再融资还在继续,但企业的回购增持并不多,美股每年1.4万亿美金的回购,A股不到1000亿;第三点是量化,我们测算量化基金现在大概有1万亿以上的规模,平均每年超额收益十几个点。 从基本面的角度,经济复苏的力度比预期要差。我们原本以为房地产和疫情两座大山在去年底都被移除,今年是一个报复性的反弹,但现实是甚至没有一个相对有质量的反弹。2、3月份各项经济数据有一些好转,到4月份开始转弱,我们内部开始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弱复苏的一个正常波动还是有些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关注,我内心更偏向于后者。 因此从5月份开始,我调整到防守仓位,整体仓位在同行里相对偏低。未来展望首先讲一讲我在当下这个时点的信心,分两块来说。 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我相对审慎,我认为资本市场未来可能整体呈现弱势震荡、阴跌和阶段性暴涨的态势。在大的时间窗口里去观察,我们的整个经济形势呈现政策相对温和、经济自然增长的状态,这个自然增长是指没有人为过多的干预,所以也可以说是自然增速回落的状态。 能够对经济构成扰动的就是几个变量,一个是出口,制造业的出口是我们的主要输出,以对欧美为例,今年的走弱是比较明显的,从周期性的角度来讲,我估计至少持续一到两年的时间,那么可能要到明年一季度往后,会进入一个相对复苏的阶段;同时在过去三四年,欧美在东南亚、亚非拉等地区寻找对于中国供应链的补充,这会侵蚀在未来两三年能看到的潜在份额,对于中期的出口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个是房地产,我认为中国房地产30年的繁荣周期已经结束了。第一,人口的出生率、结婚率和三五年前相比是断崖式下跌。第二,房产处于一个去库存的过程。从2000年开始,我们整个房地产的销售从2、3亿平一直上升到最高点的18亿平,大概积累了200亿平的房地产销售库存。在房地产上涨周期,很多人会去囤库存,这大概有将近20亿平的库存,这些库存在下行周期里会有一个缓慢释放的过程,我觉得会在未来三五年或者更久的时间,每年以3、4亿平的体量逐步消化,挤占新房的销售。第三,国内的房价收入比在全球是最高的,房价经历了30年的上涨,在过去5年是略有回调的,但相对于过去10倍甚至20倍的涨幅来说,这个时间和幅度可能远没有结束。 那么,这会产生那些影响?首先,直接影响居民购买房子的需求,我们一年的稳态需求大概是12亿平,只有稳态的价格才有稳态的供需,在房价下行周期里,这种需求就会低于应有需求,会从12亿平往下再找一个更坚实的刚需底。其次,会对居民的消费产生比较大的压制,中国居民大概70%的资产是房地产,地产不好,大家会有一种变得更穷的客观感受。再有,对于政府支出也会产生比较大的约束,每年的土地出让金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撑,地方政府也会收缩投资。 另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政策。 从我们有限的认知去判断,我们的政府定力还是比较强的,高质量发展是现在的一个总体定调,安全、自主可控、内循环是上层更重视的方向,居民财富增值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也会让位于财富分配。 积极的层面来看,货币一定是相对宽松的状态,这对于股市还是比较积极的因素。我更多的信心来自于公司内部的进化。 公司内部在上半年做了一些改革,现在我担任研究总监,希望和总经理一起联手做一些积极的变革。一方面对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会有更加明确和严格的考核制度,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也在招聘一些成熟力量作为补充,通过优中选优,近期我们有三位基金经理加入,他们过往都有非常优秀的业绩表现,分别擅长医药、周期和市场派风格,希望内部相互赋能,形成有效的头脑风暴。 目前新的投研考核已经实行了一个季度,我能感受到研究员的危机感更强、动力也更足了,按照这个趋势发展,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当然,这有一个过程,可能效果会逐步在下半年有些体现,在明后年可能会更明显。 操作策略接下来说一下大家最关心的产品未来怎么做。 去年回撤较大,今年大概是市场中位数水平,确实不尽人意。 首先,目前仓位不太高,如果市场再跌的话,会有更多主动权。其次,规模在一个相对舒适的位置,能更游刃有余。 策略上,一方面是防守反击,在弱势下寻找超跌的机会,或者寻找一些相对和宏观经济关系不大,和过去20年的发展模式不太一样的行业或者标的,比如科技、比如医药偏老龄化相关的,等等。另一方面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战略性比较看好美股,所以从5月份开(更多纪要-投研信息加V:)始加了一些美股的头寸,多市场布局,增加收益来源。 希望这个业绩就是我未来永远的低点。很感谢能陪伴我们走到现在的所有客户,我也一定会打起100分的精神去做一个很好的回报。 问答交流 问:我们曾经因为新能源贡献比较多,也因为新能源产品波动较大,您如何看待新能源未来的投资机会?何总:新能源这块总体偏谨慎,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觉得格局不太好。 A股有个特征,如果需求好两年,往往这两年就是股票或者景气度的大年,但如果需求好三到四年,那就不一定了,因为股价的预期会比较饱满,包含了三到五年的预期。新能源车的全球渗透率不算高,但问题是走出去的可能性不确定。 更关键的一点,我们产能的扩充比较多,大量新上的产能对于盈利能力的挤占很大,未来的风险无法排除。而且这个行业动辄千亿市值的公司,要显著跑出市场的阿尔法需要消耗大量资金。 问:如何看待AI各环节未来的投资机会? 何总:我觉得短期来看最硬的是硬件,但未来AI是否能够健康的发展,核心在于它的应用能不能给我们创造很大的价值。目前主要关注海外的情况,我个人的结论是“应用看海外,海外看微软”,现在主要还是偏文档类的应用较多,资本市场的期待是从文档变成通用人工智能,需要等待后续的学习。在5-10年的维度里,AI是不能错过的研究,但短期我倾向于需要观察,这个过程不排除需要半年、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 问:如何看待半导体和消费电子的产业格局和投资机会? 何总:国内半导体长期自主可控是势在必行的,大方向没问题。但客观上很多公司的估值不低、预期也不低,逻辑已经很大程度上pricein在这些公司的市值空间里,我认为要根据他们自身国产化推进的速度去做具体个股上的判断。 消费电子如果没有大的产品周期的话,整体没有太大的波动率,我更多会关注新技术的落地,比如MR。问:目前市场极度的内卷,对于基本面选手很不利,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您如何看待以及应对? 何总:我确实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第一,不要和别人做同样的事情,做不到量化一样的短线交易就少做交易。第二,更多利用环境的力量,不要单靠个人单打独斗。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怎么把团队分工做好,怎么建立一个内部更好的共享机制是更有价值的事情,把私募的灵活性、制度优越性的红利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