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从成长期走向成熟期,长期向上。国内汽车行业长期平缓向上,短期受政策和库存周期扰动。产业周期维度,汽车行业总量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增速放缓但长期保有量、销量仍有空间。政策周期维度,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续、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推动、地方补贴的接力、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政策影响改善。库存周期维度,受原材料成本波动、排放升级政策等影响,当前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上,不过国六B部分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缓解清库压力。 自主份额加速提升,开启海外新的增长。虽然行业整体保持较低增速,但电动智能的结构性变化带来行业的二次成长。在此过程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展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市占率从2020的36%提升至2023Q1的50%。 且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加快了海外拓展,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首次突破200万辆,同比增长103%,2022年汽车企业出口311万辆,同比增长54%,成为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把握产能利用率高且处于强势产品周期的车企。基于公司公告的数据,行业端整体产能利用率约为76%。其中比亚迪、特斯拉、理想汽车、吉利汽车处于产能利用率高位,且产品周期向上,预计持续保持竞争力。传统车企由于产能结构向新能源车型调整,整体产能利用率在70%-80%左右。新能源品牌起步晚,产能前置投入,还处于上量阶段,部分产能利用率低于60%,具有提升空间。 自主新能源转型影响短期盈利,随着销量积累将进入规模效应释放阶段。因新能源转型而导致的产能前置对企业短期盈利有所影响,整车厂的销量增长、规模效应释放是考察财务状况的核心点。特斯拉在单一品类大规模量产的基础上进行降本增效,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比亚迪因为销售规模的快速提升,固定成本占比下降,盈利进入释放通道。吉利汽车伴随强势产品周期的发力,盈利弹性在蓄力中。理想汽车在新势力中财务表现较好,预计随着产品周期释放将逐步兑现业绩。 投资建议:一年期维度优选具备高产能利用率、单车盈利向好的比亚迪、特斯拉、理想汽车及其产业链。中长期维度,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电动智能趋势下的增量零部件机遇。1)优质自主品牌车企:比亚迪、理想汽车、吉利汽车。2)优质车企产业链标的: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新泉股份、旭升集团、银轮股份、爱柯迪等。3)智能化零部件:德赛西威、科博达、伯特利、华阳集团、保隆科技等。4)国产化降本主线:星宇股份、继峰股份等。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供应链紧张,竞争加剧的风险。 摘要 本文首先从汽车行业的产业周期、政策周期、库存周期出发,从长短期视角考察当前行业所处的周期位置。 1、国内汽车行业长期平缓向上,短期受政策和库存周期扰动。 产业周期维度(10年以上),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度过了销量增速最快的黄金十年(2000-2010年),总量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行业增速放缓但长期的保有量、销量仍有空间,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千人保有量为224辆/千人,经过对人均GDP和人均公路里程的国家对比分析,我们给予成熟阶段(发达国家汽车工业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平均年限20年左右)国内汽车千人保有量400辆/千人假设,对应汽车行业维持低个位数的增长。 政策周期维度(2-4年),2009年新能源汽车开启补贴,2014年开始减征购置税,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导政策,推动行业爆发式发展,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89万辆。燃油车方面,政策端分别于2009年-2010年,2015年10月-2017年,2022年下半年减征购置税,刺激消费。2023年因新能源国补退坡以及燃油车购置税减征退出,政策周期向下,但我们也看到了地方政策的接力、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续、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推动、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对应政策周期整体改善。 库存周期方面(1-2年),因短期需求的扰动,以及国六B非RDE库存车的影响,当前行业库存水平较高。不过库存周期的外生因素边际向好,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缓解行业库存压力。 2、因为行业整体长期增速不高,行业竞争加剧,在此过程中自主份额持续提升,且自主车企的影响力扩大至海外,出海成为新的增量。 虽然行业整体保持较低增速,但电动智能的结构性变化带来行业的二次成长。在此过程中,自主品牌展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市占率从2020年中触底后随着新能源周期开始向上,对应市占率从2020的36%提升至2023Q1的50%。 且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加快了海外拓展,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首次突破200万辆,同比增长103%,2022年汽车企业出口311万辆,同比增长54%,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出海成为新的增量。 表1:从三周期理论考察当前汽车板块所处位置 3、整车优选具备高产能利用率、单车盈利向好的特斯拉、比亚迪、理想汽车、吉利汽车。 产能维度: 1、基于公司公告数据(非上市公司数据来自于Marklines),行业端整体产能利用率约为76%,考虑到实际产能或与公司公告有差别,我们采用marklines数据作为对比,得到行业端产能利用率约为69%,整体行业端产能有所过剩。 2、处于强势产品周期的比亚迪、特斯拉、理想汽车、吉利汽车处于产能利用率高位。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产能利用率较高的车企有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产能利用率150%,销量+152%)、特斯拉中国(产能利用率97%,销量+47%)、理想汽车(产能利用率91%,销量+47%)、吉利汽车(产能利用率91%,销量+8%)。 3、传统车企由于产能结构向新能源车型调整,整体产能利用率在70%-80%左右。 而新能源品牌起步晚,大多产能利用率较低,还处于上量阶段,部分低于60%,具有提升空间。 表2:行业端产能利用率(部分车企) 财务维度: 对于车企规模效应与盈利弹性释放的问题,我们从企业经营杠杆的视角讨论,经营杠杆是指因存在固定性经营成本而导致EBIT变动大于营业收入变动的杠杆效应,我们以折旧摊销为主的固定成本占经营成本的比例,来衡量企业规模效应的释放潜力(占比越高,EBIT对销量的变化越敏感)。 规模效应与制造效率提升的典范:特斯拉单车盈利从2019Q3开始进入稳定增长通道,2022年特斯拉全年交付131万辆,同比增长40.3%,对应单车收入为5.12万美元,同比提升0.40万美元,单车毛利1.34万美元,同比提升0.09万美元,单车净利润为0.96万美元,同比提升0.37万美元。特斯拉汽车业务毛利率2021、2022年毛利率提升至26%以上,好于大部分主机厂(除特斯拉外主机厂的平均毛利率为18%左右)。 比亚迪规模效应开始释放:比亚迪固定成本占比2017-2020年从7%提升至8%,达到高点后2022年下降至5%,因为销售规模的快速提升,固定成本占比下降,规模效应体现的尤为明显。表观财务层面,通过剔除比亚迪电子后的数据计算,比亚迪单车净利于2021Q1开始触底回升,单车收入于2021Q3开始企稳,单车毛利、毛利率于2022Q1开始提升,2022年公司的单车收入约16.9万元,单车毛利增至3.5万元,单车净利增至0.82万元。 吉利汽车的固定成本占比较高,且伴随强势产品周期的发力,无形资产及固定资产的投入强度较大,盈利弹性仍在蓄力中。接下来如果极氪品牌的销量表现持续增长,雷神混动的新车型成功打开市场,吉利汽车的盈利弹性有望释放,兑现优秀的利润水平。 新势力中理想财务表现较优,即将进入规模效应拐点:理想汽车2023Q1在2022Q4盈利的基础上净利润进一步增加,实现净利润9.3亿元,销售毛利率20.39%,销售净利率提升至4.97%,预计随着产品周期的释放,盈利能力将逐步兑现。 4、零部件推荐角度,从强势车企产业链角度 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价格(产品)与销量(客户)是决定收入的核心因素,主要受赛道格局、赛道空间以及客户成长性影响。从产品角度,汽零企业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聚焦单品类,提升产品ASP+市占率的逻辑,如福耀玻璃;另一类是以优势品种不断横向延展,打造多品系平台化供货矩阵,如拓普集团。 本篇报告本质是从行业的基本面以及乘用车客户角度出发,对于零部件的筛选也是基于此,结合前述的产能利用率、财务状况筛选出兼具成长性和安全性的产业链,即比亚迪、特斯拉、理想汽车所在的产业链,具体的: 特斯拉产业链: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新泉股份、旭升集团、银轮股份 比亚迪产业链:拓普集团、科博达、旭升集团 理想产业链:拓普集团、德赛西威、科博达、爱柯迪、保隆科技 除了客户维度外,我们依然推荐智能化赛道零部件:德赛西威、科博达、伯特利、华阳集团,以及国产化降本主线:星宇股份、继峰股份等。 汽车行业的周期成长性探讨 本节的核心是从汽车行业的产业周期、政策周期、库存周期出发,从长短期视角考察当前行业所处的周期位置。 1、国内汽车行业长期平缓向上,短期受政策和库存周期扰动。 产业周期维度(10年以上),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度过了销量增速最快的黄金十年(2000-2010年),总量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行业增速放缓但长期的保有量、销量仍有空间,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千人保有量为224辆/千人,经过对人均GDP和人均公路里程的国家对比分析,我们给予成熟阶段(发达国家汽车工业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平均年限20年左右)国内汽车千人保有量400辆/千人假设,对应汽车行业维持极低个位数的增长。 政策周期维度(2-4年),2009年新能源汽车开启补贴,2014年开始减征购置税,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导政策,推动行业爆发式发展,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89万辆。燃油车方面,政策端分别于2009年-2010年,2015年10月-2017年,2022年下半年减征购置税,刺激消费。2023年因新能源国补退坡以及燃油车购置税减征退出,政策周期向下,但我们也看到了地方政策的接力、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续、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推动、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对应政策周期整体改善。 库存周期方面(1-2年),因短期需求的扰动,以及国六B非RDE库存车的影响,当前行业库存水平较高。不过库存周期的外生因素边际向好,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缓解行业库存压力。 表3:从三周期理论考察当前汽车板块所处位置 产业周期:行业平缓向上,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 目前汽车行业整体已度过高速发展期,处于震荡向上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内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成功下线,1958年汽车产量突破1万辆,1971年突破10万辆,1992年突破100万辆,2009年突破1000万辆,2013年突破2000万辆。 2010年是国内汽车行业增速的分水岭,国内汽车销量增速从两位数下降至个位数,行业处于震荡向上阶段,增长依赖于国内经济上行,以及汽车消费政策的刺激。中国的汽车市场从2000-2010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期间销量从209万辆提升至1806万辆,年均复合增速为24%,2010-2022年行业从1806万辆增长至2686万辆,年均复合增速为3%,国内整体乘用车市场增速有所放缓。 分阶段看,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历史出现首次销量下滑,主要因为在2016、2017年政策补贴后第一年,行业受到政策刺激消费的挤出效应明显;在去杠杆、国内经济下行背景下2019年销量持续下滑;2020年国内受到疫情冲击,汽车产业遭受冲击;2022年下半年行业受到购置税减征的刺激销量有所恢复,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2023年面临着新能源补贴退坡和燃油车购置税减征政策退出的压力,行业产销受到扰动。 图1:中国汽车产量 图2:中国汽车年销量及增速 长期维度国内乘用车销量、保有量还有提升空间。从行业发展周期看,中美日三国汽车工业发展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我们认为美国汽车工业处于成熟阶段,汽车销量到达顶峰,行业呈现明显周期性波动,日本汽车工业处于衰退阶段,需求萎缩,销量有所下滑。 国内汽车行业经历2001-2010年十年行业高增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