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规院]: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06-27朱子瑜中规院为***
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REPORTONTHEURBANBUILTENVIRONMENTDENSITYOF MAJORCHINESECITIES 2023年 声明 在城市更新时代,开展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研究意义重大。 研究团队基于大数据分析,力争客观呈现全国主要超大、特大城市的建成环境密度情况,以支撑城市更新行动、开展规划研究和建设管理工作。 由于城市建成环境的复杂性、各城市之间的差异性、数据资料的时效性和研究边界划定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分析数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本报告研究成果仅供参考。 对于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方面的研究工作,还需要持续、深入地长期开展。未来期待与更多合作伙伴共同为建设宜居适度的城市密度体系献策出力,助力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共同建设人民生活幸福的美好城市。 研究团队 总负责人 朱子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 城市设计研究分院城市规划学术信息中心 陈振羽顾宗培韩靖北郝丽珍于传孟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高级城市规划师 城市规划师 助理城市规划师助理城市规划师 张永波张淑杰余加丽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目录 1背景与方法01 2主要结论16 3城市数据详情24 深圳25 西安28 广州31 北京34 重庆37 武汉40 成都43 上海46 郑州49 哈尔滨52 昆明55 沈阳58 南京61 杭州64 济南67 大连70 天津73 青岛76 1.背景与方法 关注超大特大城市的建设强度和人口密度 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5.22%,步入存量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超大、特大城市对居住和就业依然具有持续的吸引力,也集中了更多高强度建设地区。高密度人口和高强度建设,在为城市带来发展动力与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研究对于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共同建设人民生活幸福的美好城市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在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的基础上,本报告进一步聚焦超大、特大城市,拓展样本城市数量和研究指标,新增“就业人口密度”指标及TOD地区密度指标,以期更全面地展示当前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现状。 关注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的总体规律和空间分布 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的“高”与“低”,会受到区位条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等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本报告通过划定可比的空间范围,对超大特大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相关指标进行客观呈现;通过城市之间的横向比较,把控总体规律和特征;通过整理各城市的数据详情,分析城市内部的建设强度、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情况,以展现各样本城市的密度现状和空间分布规律,进一步探索其建成环境密度特征。 关注TOD[1]等要素对于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的合理分布,与城市各类基础设施的支撑紧密相关。因此,研究密度与基础设施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也是城市建成环境密度分析的重要内容。当基础设施水平滞后于城市密度水平时,就更容易产生交通拥堵、供给不足等大城市病;当基础设施水平超前于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水平时,则体现出设施对于人口集聚和建设发展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本报告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纳入到密度要素的分析内容之中,选取超大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周边800米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各城市自身的密度格局,分析TOD地区轨道交通对建设强度和人口密度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1]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2023年)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2023年)》在2021年报告的基础上,扩大样本城市数量,选取国内18座超大、特大城市,汇聚总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范围和1.90亿人口的大数据样本,通过对建设强度、居住人口密度[1]、就业人口密度三项主要指标在建成区、核心建成片区两个尺度的比较,结合对建成区内轨道站点周边800米范围内的建成环境密度分析,呈现当前中国主要城市的建成环境密度特征。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中,居住人口、就业人口数量,来自2021年11月LBS[2]数据;建筑规模数据,来源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轨道交通站点来自2021年5月电子地图数据。 建筑基底边界 建筑数据 高分遥感数据 建筑白模 493.7万栋 居住人口数据 就业人口数据 网络位置服务 (LBS)数据 样本人口 1.90亿人 轨道站点数据 电子地图数据 轨道站点 2759个 数据项数据来源样本情况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校核 样本城市七普人口 2.73亿人 样本率 69.6% [1]居住人口密度即《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2021年度)》中的在地活动人口密度。 [2]LBS:LocationBasedServices,基于位置的服务。 指标定义与数据处理 建设强度 单位面积用地上已建成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万m2/hm2)。 根据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解译建筑基底,利用立体像对获取建筑高度信息,按照平均每层3.5米推算建筑层数,从而获得研究范围内的建筑面积总和,即总建筑面积。测算该范围内单位用地面积上的总建筑面积,即为建设强度。 居住人口密度[1] 单位面积用地范围内的居住人口数量(万人/km2)。 以LBS数据为基础,在100m*100m网格范围内,连续监测六个月,识别到的定位发生时间夜间比例居多,连接Wifi属性单一或连接非公共Wifi,网格的用地属性属于居住用地,同时参考停留时长等多项因子,认定为该网格内的居住人口。 就业人口密度[1] (2023年新增指标) 单位面积用地范围内的就业人口数量(万人/km2)。 以LBS数据为基础,在100m*100m网格范围内,连续监测三个月,识别到的定位发生时间比例工作日白天居多,连接Wifi属性为公共Wifi,网格的用地属性为写字楼或具有办公属性用地,同时参考停留时长等多项因子,认定为该网格内的就业人口。 [1]本报告中的人口数据来源是LBS数据,与真实人口情况存在差异。 城市选取 本报告选取18座超大、特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1]。根据国家统计局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界定[2],样本城市中包括了我国7座超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14座特大城市中的11座(武汉、西安、杭州、南京、沈阳、青岛、济南、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其分析成果可以基本呈现我国超大、特大城市的建成环境密度现状及特征。 与2021年度报告相比,本报告新增7座特大城市,即:杭州市、南京市、沈阳市、济南市、哈尔滨市、昆明市和大连市。 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 上海市 武汉市 哈尔滨 北京市 西安市 郑州市 深圳市 杭州市 昆明市 重庆市 南京市 大连市 广州市 沈阳市 成都市 青岛市 天津市 济南市 [1]超大城市为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为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人以上1000万以下。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为城区的常住人口,需同城市行政范围内的城市常住人口进行概念区分。 [2]国家统计局.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J].求是,2021(18). 划定可比的空间范围 对于密度指标而言,不同的空间尺度和空间范围划定,会为研究成果带来极大差异。在空间范围划定方面,本报告在城市宏观和中观尺度选取建成区、核心建成片区两个范围,并通过统一的方法划定研究范围,强调不同城市之间研究范围的可比性。因此,报告中划定的建成区、核心建成片区范围,可能与各个城市的相关文件与规划成果存在差异。 村庄 乡镇 村庄 乡镇 村庄 建成区 核心建成片区 乡镇 村庄 乡镇 村庄 村庄 村庄 城市行政范围外围乡镇 外围村庄 建成区范围公共设施POI 城市道路 建成区范围城市中心 街镇行政边界 核心功能与设施大型开敞空间 核心建成片区范围 建成区:是城市行政区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1]。建成区是城市密度研究的基础空间,有助于认知城市的整体情况。 本报告对建成区范围的划定,强调方法的统一性,由此划定的建成区面积在470~1960k㎡左右。 核心建成片区:在各城市的建成区范围内,识别处于城市中心区域、具有较高城市密度、容纳城市核心功能和设施的建成片区。通过测度其密度指标,更深入地认知城市中心区域的建设强度和人口密度水平。 核心建成片区的划定在强调方法统一的基础上,同时强调空间尺度的相对可比[2],划定的核心建成片区面积在90~170k㎡之间。 [1]:建成区定义引自《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 [2]:该划定原则可能会导致部分城市建成环境密度较高的地区、或与城市传统核心地区距离较远的新城地区未被纳入核心建成片区。 建成区范围的划定方法 判定因子和划定数据选取 充分利用多源大数据优势,综合统计数据、居住人口密度、道路网密度、科教文卫等公服设施密度数 据以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格网尺度上科学快速的识别建成区范围。本报告所选建成区的判定因子如下: (1)是否成片开发建设:选择10米遥感影像解译的不透水面作为判定因子; (2)是否具备市政公用设施:选择路网密度作为判定因子; (3)是否具备公共服务设施:选择包含科教文卫商业等类型的全量POI(兴趣点)作为判定因子; (4)校核数据:主要包括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道路网、居住人口密度,作为对“准建成区”进行修正的因子。 建成区的划定步骤 通过统一数据源、统一判定因子、统一划定步骤,确保所划定的不同样本城市的建成区具有横向可 对比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在市辖区范围内,选定土地覆被为不透水面类型的区域,作为“建成地区”。第二步:识别“准建成区”。 (1)在市辖区范围内,建立500m*500m的栅格,并计算每个栅格内的道路网密度和POI密度; (2)确定每个城市道路密度和POI密度阈值[1],在市辖区“建成地区”内高于道路网密度阈值或者 POI密度阈值的网格被判定为“准建成区”,并对“准建成区”进行多边形合并、填充和去噪处理。 第三步:对“准建成区”进行校核,形成样本城市建成区边界。 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路网、城市生态廊道、居住人口密度等,对准建成区边界进行修正,并扣除大面积水域、位于城市边缘的山体等空间,以获取更准确的建成区边界。 [1]:在建成区向非建成区转变的区域,路网密度和POI密度会有明显的变化,本报告将密度突变点定义为“阈值”。 建成区划定示例:北京 1)识别“建成地区”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覆被数据,判定建成地区,共计2560km2。 土地覆被数据建成地区 2)识别“准建成区” 路网分布 POI分布 路网密度阈值 准建成区 北京市500m*500m栅格尺度路网密度分布北京市路网密度阈值为4.1km/km2,POI密度阈 值为45个/km2,划定准建成区后进行多边形的合并、填充和去碎处理 3)校核“准建成区” 准建成区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准建成区进行校核(以亦庄地区为例) 北京市建成区范围(1506km2) 核心建成片区的范围划定方法 核心建成片区概念界定 本报告界定的核心建成片区,是指处于城市中心区域、具有较高城市密度、容纳城市核心功能和设施的建成片区。 其中,城市中心区域是指核心建成片区应当位于建成区的地理中心或普遍认知的城市中心。较高城市密度是指核心建成片区应当具有较明显的高于外围建成地区的建设强度和人口密度。容纳城市核心功能和设施是指核心建成片区一般应包含城市主要功能区,如商业中心、金融商务中心、行政中心、历史街区和大型文化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