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防灾科技学院二○二二年十二月 目录 目录2 图表目录4 学校简介1 数据说明4 1本科生就业情况1 1.1毕业生规模1 1.1.1毕业生分学院分专业情况1 1.1.2毕业生生源分布2 1.2毕业生毕业去向4 1.2.1毕业生去向分布4 1.2.2毕业生分专业就业情况4 1.2.3毕业生升学情况6 1.3毕业生就业流向8 1.3.1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分布8 1.3.2毕业生工作所在地类型分析9 1.3.3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9 1.3.4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10 1.3.5毕业生防灾减灾行业流向分布10 2就业现状分析11 2.1月收入分析11 2.1.1毕业半年实际薪资与期望薪资比较11 2.1.2各专业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12 2.2专业相关度分析12 2.3毕业生享受社会保障分析13 2.4毕业生离职情况分析14 2.4.1毕业生半年后离职率14 2.4.2毕业后主动离职原因14 2.5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15 2.5.1毕业生就业满意度15 2.5.2毕业生对就业分项指标满意情况15 2.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16 2.6.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16 2.6.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能力的表现评价16 2.6.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表现评价17 3发展趋势分析18 3.1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18 3.1.1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总体变化趋势18 3.1.2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18 3.2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变化趋势19 3.2.1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变化趋势19 3.2.2各专业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变化情况20 3.3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变化趋势20 3.3.1毕业生总体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变化趋势20 3.3.2毕业生各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变化趋势21 3.4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变化趋势21 3.5毕业生离职率变化趋势22 4硕士毕业生规模及就业情况23 4.1整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23 4.22022届毕业生就业分析24 5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27 5.1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与反馈27 5.2毕业生对职业发展要素的反馈28 5.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培养的建议28 5.4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及主要原因29 6就业工作主要特点与成效30 6.1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举措30 6.1.1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位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30 6.1.2建设就业市场主渠道,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30 6.1.3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就业指导工作31 6.2就业指导服务评价31 6.2.1毕业生对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31 6.2.2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32 图表目录 图1-12022届本科毕业生省内省外生源分布图2 图1-22022届本科毕业生省内生源分布图(单位:人)2 图1-32022届本科毕业生省外生源分布(单位:人)3 图1-42022届本科毕业生生源按地区分布百分比3 图1-5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情况(单位:人)8 图1-62022届本科毕业生华北地区流向分布百分比8 图1-72022届本科毕业生工作所在地类型分布9 图1-8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单位:人)9 图1-9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10 图2-1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11 图2-22022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各专业月收入情况(单位:元)12 图2-32022届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情况12 图2-42022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情况13 图2-52022届本科毕业生享受社会保障情况13 图2-62022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离职情况14 图2-72022届本科毕业生主动离职原因14 图2-8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情况15 图2-9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分指标满意度情况15 图2-10用人单位对学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总体满意度16 图2-11用人单位对学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个人能力表现评价情况16 图2-12用人单位对学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表现评 价情况17 图3-1学校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18 图3-2学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与2021届比较情况 .....................................................................................................................18 图3-3学校近三年本科专业月收入变化趋势(单位:元)19 图3-4学校近两年本科专业月收入变化趋势(单位:元)20 图3-5近三年学校本科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变化趋势20 图3-6学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与2021届比较情况.21 图3-7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变化情况21 图3-8近三年学校毕业生离职率变化情况22 图4-12016-2022届毕业生就业领域分布图23 图4-22016-2022届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图24 图4-32022届硕士已就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24 图4-42022届硕士已就业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25 图4-52022届硕士已就业毕业生全国城市流向分布(单位:人)25 图4-62022届硕士已就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26 图5-12022届本科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情况27 图5-22022届本科毕业生对职业发展要素重要性的反馈情况28 图5-3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28 图5-42022届本科毕业生没有单位接收原因情况29 图6-12022届毕业生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各项指标评价32 图6-2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各项指标评价32 表1-1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学院分专业人数统计表(单位:人)1 表1-2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单位:人)4 表1-3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去向分布(单位:人)5 表1-4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学院升学情况(单位:人)6 表1-5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升学情况(单位:人)7 学校简介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75年,面向全 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200余人。2021年2月,应急管理部党委决定合并华北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筹建应急管理大学。 学校立足防灾减灾行业,面向应急管理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并存的现代办学体系。学校构建了涵盖自然灾害成因机理、发生发展、防灾减灾措施、应急救援处置、灾后恢复重建等全过程、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科研平台体系。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5个,包括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14个(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空间工程、地球科学信息与技术)、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13个(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地理科学、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工程)、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8个(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35个本科专业中,包括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工程)、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地质学、地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获批省级重点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学)和重点发展学科(地质工程)各1个、拥有1门国家级 一流课程(自然灾害概论)和9门省级一流课程。 学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13个。建设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地质野外教学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北川地震遗址建筑物结构抗震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拥有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建筑物破坏机理 与防御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震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震灾害仪器与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省级科普示范基地、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基地。 201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领域培养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设地震动力学与地球探测技术、地质资源与灾害地质、水环境与水灾害、岩土地震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灾害监测技术与工程安全、灾害信息处理技术、应急技术与管理等培养方向。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和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着力开辟凝练了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灾减灾科研体系。学校 承担了防震减灾规划编制项目等行业技术服务、社会服务项目2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公共效益。学校深度参与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松原地震、长宁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现场救援、科学考察、灾害损失评估以及中小学房屋破坏情况考察工作。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学校向中央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议”被教育部等有关部委采纳,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安工程”在全国铺开,极大提高了全国校舍地震安全保障。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图书馆纸介藏书103万余册,“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汇雅书世界”“港澳博硕学术资源库”“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等近30个电子资源数据库。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 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7个,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 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4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7万元;建有秦皇岛黄金海岸教学实习、北川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北京通州科技成果转化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余个。 学校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担当、吃 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人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地震系统70%的地震监测一线人员,80%的地震台(站)长毕业于此,学校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 学校将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牢牢把握筹建应急管理大学千载难逢机遇,建设应急管理人才培养高地、科技创新高地、教育培训高地,建设应急管理文化传播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新型高端智库,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多科性应用型大学,示范引领我国应急管理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做出更大贡献。(数据截止至2022年6月) 数据说明 1.2022届毕业生数据库 学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数据样本总量为2193人,硕士毕业生样本总量为 50人。 2.数据采集截止时间 《2022届毕业生跟踪反馈问卷》、《2022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问卷》数据采集时间截止至2022年12月14日,2022届毕业生就业数据采集时间截止至 2022年12月7日。 3.数据采集方式 2022届毕业生就业数据采集方式:毕业生登录防灾科技学院就业信息网登记就业单位信息,各学院收集就业材料统一反馈至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