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冀洋 邮箱:research@fecr.com.cn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解读 相关研究报告: 1.《金融领域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进展情况点评》,2023.6.7 2.《加强实质性监管,中小银行或迎挑战|<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点评》,2023.2.5 3.《从三驾马车来看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2022.3.4 摘要 2023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22)》,对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进行系统化总结。总体而言,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中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较好地完成了主要目标任务,同时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金融稳定工作在精准拆弹、改革化险、抓前端治未病、建机制补短板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债务违约风险收敛,高风险机构数量下降,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 相比于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此次发布的最新版金融稳定报告在结构安排上存在一定变化。新增加的内容包括资产管理行业如期完成过渡期整改任务、建立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抓早抓小“治未病”、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与规范、金融数字化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影响、金融稳定立法的国际经验、出台《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健全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探索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工作框架、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构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金融稳定监测框架等多个专题目录。从目录专题对比可发现,本次报告突出对当前政策、市场以及国际范围内重点关注议题进行解读。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目录 一、对比解读3 二、宏观经济运行解读6 (一)宏观杠杆率总体增幅可控6 (二)进一步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7 (三)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7 (四)资产管理行业如期完成过渡期整改任务7 三、金融业稳健性解读8 (一)银行业压力测试8 (二)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分析9 (三)建立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抓早抓小“治未病”10 (四)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与规范10 (五)金融数字化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影响10 (六)公募基金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10 四、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宏观审慎管理)解读10 (一)金融稳定立法的国际经验10 (二)出台《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11 (三)健全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11 (四)探索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工作框架11 (五)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构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长效机制11 (六)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金融稳定监测框架12 五、展望未来12 一、对比解读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统筹指挥下,金融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强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全力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本文整理最近三年金融稳定报告(如表1所示),分别从内外部环境、经济增速、重要阶段性成果、阶段性总结、困难和挑战、未来展望进行总体对比。发现相比于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本报告对推动高风险机构精准拆弹工作所取得的进展给予充分肯定。本阶段,金融稳定工作在精准拆弹、改革化险、抓前端治未病、建机制补短板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整体来看,消费复苏动能较弱,稳出口难度增大,结构性通胀压力加大,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凸显,并引致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区域集中特征。国际上,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屡创新高,货币政策收紧造成的外溢效应,对全球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和跨境资本流动都形成挑战。在肯定金融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清醒认识。 表1:最近三年金融稳定报告解读对比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 内外部环境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 2020年以来,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球遭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面对重大考验和挑战,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9年以来,全球政治经济局势更加复杂严峻,中国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的外部压力明显加大。面对复杂局面,金融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改善金融管理和服务,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经济增速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4%,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 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3%,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1%,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比同期全球经济增速高出3.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规模略有增加。 重要阶段性成 果 一是稳杠杆取得显著成效。二是推动高风险机构精准拆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三是统筹做好资管业务整改工 一是宏观杠杆率持续过快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各类高风险机构得到有序处置。三是影子银行风险持续 一是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遏制。二是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得到有序处置。三是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得到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 作。四是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五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六是有力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体制机制建设。 收敛。四是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得到稳妥化解。五是金融秩序得到全面清理整顿。六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建设有力推进。 妥善应对。四是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集资等风险得到全面治理。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建设有力推进。 阶段性总结 总体来看,金融稳定工作在精准拆弹、改革化险、抓前端治未病、建机制补短板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 总体看,经过治理,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总体看,经过治理,中国金融体系重点领域的增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存量风险得到逐步化解,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困难和挑战 国际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水平屡创新高,加快收紧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全球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和跨境资本流动面临震荡风险。国内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消费复苏动能较弱,稳出口难度增大,结构性通胀压力加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凸显,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呈现区域集中特征。 国际方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持续显现,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内方面,我国防控疫情输入压力依然较大,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牢固。金融风险仍然点多面广,区域性金融风险隐患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加大,个别中小银行风险较为突出。 国际方面,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国内方面,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受到疫情的冲击,部分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加大,可能传导至金融体系。 未来展望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没有变。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远东资信整理 在金融委统筹指挥下,金融系统在加强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全力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等领域所取得的具体成绩包括以下六点: 一是稳杠杆取得显著成效。实施有力、有效、有度的宏观经济政策,以相对较少的债务增量支持经济较快恢复增长。2021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较上年末降低7.7个百分点; 二是推动高风险机构精准拆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持续推动“明天系”、海航集团等企业集团的风险化解工作。持续压降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2022年第二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全国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峰值已压降近半,现有366家高风险机构总资产仅占全部参评机构总资产的1.55%; 三是统筹做好资管业务整改工作。资管新规过渡期于2021年底如期结束,资管整改成效显著,通道类业务规模大幅压降,产品净值化比例明显提升,资管行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 四是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P2P网贷平台全部退出经营,互联网金融转入常态化监管。坚决推进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严厉打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及乱办金融、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 五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条件逐步具备。夯实债券市场法律基础,持续加大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有效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六是有力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发挥积极作用。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布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制定实施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出台金融控股公司董监高人员任职备案管理规定,依法受理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申请,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存款保险制度,早期纠正工作成效明显。起草《金融稳定法》,积极推进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相关工作。 相比于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此次发布的最新版金融稳定报告在结构安排上存在一定变化,报告目录对比如表2所示。新增加的内容包括资产管理行业如期完成过渡期整改任务、建立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抓早抓小“治未病”、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