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通讯2022年(第四季度)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通讯2022年(第四季度)

医药生物2022-12-15-未知机构键***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通讯2022年(第四季度)

国家心而管病中心通讯 (2022年第四季度) 中国家心血管病中 NATIONALCENTERFORCARDIOVASCULARJISEIEN 2022年12月 01 卫生健康政策 十大报告金句(卫生健康篇) 02中心重点工作 1.群贤云聚,同思共为,明道笃行中国心脏大会2022成功召开 胡盛寿院士作题为““新时代”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的主旨发言 解读《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 解读《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2021版)》 发布中国心血管病高水平科学研究及心血管领域全球和中国百强医疗机构等 2.“健康无界,生活有道”第二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圆满召开 3.简讯 03健康中国行动专栏 健康中国行动三周年总结文章 04心血管疾病研究成果一览 1.创新技术产品 2.重大研究成果 3.指南规范发布 05专家委员会及专业委员会动态 1.全国专家委员会召开第二届委员第四次会议 2.新成立心血管代谢医学、护理、健康生活方式医学3个专业委员会 3.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成功换届 卫生健康政策 二十大报告金句(卫生健康篇)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 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其中卫生健康相关金句摘选如下: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开展抗击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我们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 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际合作,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 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 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摘自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中心重点工作 群贤云聚,同思共为,明道笃行,中国心脏大会2022成功召开 8月20日-9月18日,以“健康心脏健康中国”为主题的中国心脏大会(CHC)2022暨第七 届中国血管大会(CVC2022)以云端方式在京顺利召开。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和嘉宾代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要领导及职工代表等共同出席会议。9月16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和全体大会以云端方式在京开幕。 第一部分:胡盛寿院士作题为““新时代”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的主旨发言 、基于医院的技术进步,并不能降低中国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 胡盛寿院士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者住院人数快速增加,医疗可及性和质量指数进步幅度举世瞩目,我国多项心血管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或接近领先水平。多种疾病的住院死亡率下降,我国在心血管病“救治难”的问题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 ,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快速发展,冠脉介入治疗( 胡盛寿院士作 新时代”中国心血管病防技主各报告 PCI)数量已居世界首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手术量六年增长了32倍。心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肺栓塞等疾病住院死亡率明显下降。 数据显示,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心血管病都是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我国每5例因病死亡 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而且心血管病发病率持续升高。1990~2015年,中国仅脑出血死 亡率下降,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持续升高。中国年龄校正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已超 过欧美,脑卒中死亡率仍远高于欧美。 中心重点工作 在人群层面,我国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吸烟、糖尿病患病人群数以亿计,人群中吸烟、高盐饮食和体力活动减少等不良生活方式流行,这些危险因素如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加之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中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仍会进一步增加。 二、新时代中国心血管病防控策略:有四个抓手1、以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体系为抓手,构建以健康环境、健康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为特征的“零级预防”。 胡盛寿院士指出,中国心血管病防治所取得的进展多数是基于医院诊疗技术层面的提升, 对整个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影响相对有限。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人群层面危险因素改善对降低冠心病死亡的贡献最大。因此,应坚持预防为主、以基层为主的方针推进,强调中国心血管防控要从医院向社区和社会转移。 要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生命早期强调心血管健康,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发生为目标的“零级预防”。因此,要建立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技术和能力支撑体系,基于此,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了国内首家“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应以健康饮食、身体活动、肥胖、吸烟、睡眠和心理为干预对象,并形成有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环境。 2、做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以提升血压、血脂、血糖异常的筛查、治疗和控制为目标,以维护血管健康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为核心。 由于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低下,中国居民的终身卒中风险将近40%,全球最高;另外,我国 40岁以上居民首次卒中发病率年增长8%。 我国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的控制率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明显的差距,构 建以提升“三高”控制率为核心目标的一级预防体系非常重要。 3、针对院前、院中和院后存在的不足,补医疗短板。 有研究显示,我国77%的心血管死亡发生在家里,提示对心血管病急重症的救治要从院内延 伸至院外,尤其要提升心血管急重症的社会救治能力。 我国尽管大城市大医院已经与发达国家媲美,但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心血管病救治能力 仍有明显差距。胡盛寿院士指出,医疗技术实施存在“二八定律”,即20%的大医院开展了80%的手术,80%的小医院开展了20%的手术,优质资源下沉仍任重道远,需要切实采取针对性措施 ,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 中心重点工作 4、推进以卫生信息技术、远程医疗、智慧医疗和大数据为支撑的医疗信息化、智能化、网络 化、自动化建设。 胡盛寿院士认为,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智慧医疗”将成为新时代心血管病防控、医疗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要积极探索心血管病“中国基层智能防控模式”。探索打造心血管病基层防控“互联网+智慧医疗”中国模式,应成为所有专业同仁们共同努力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多学科融合,更需要更多的专家投入,以助力基层医生慢病防控能力的提升。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四个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防治项目,包括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共管项目、中国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发病监测项目,都将助力心血管病防控“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的国家方针落地生根。 三、新时代心血管医学研究:重视五个方面 胡盛寿院士指出,在专业层面,中国心血管病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三个方面看,较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而提升中国心血管医学研究的水平和能力,是从理论技术层面支撑国家心血管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重要基础。 中国从论文数量来讲,中国已经排全球第二名,逐年增加,但高质量研究较少,贡献率较低。 全球心血管研究被欧美指南引用的最多的前十位医院中,中国仅阜外医院1家医院入围。数据显示 ,中国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的心血管研究数量仅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十分之一,资助单 项经费仅为美国NIH的五分之一。 新时代心血管医学研究的使命是,聚焦“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的任务,以需求和目标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要出药物靶点、出技术、出产品、出指南、出政策依据,以提升中国心血管原创的理论、技术、方法、产品、模式为目标,全面提升中国心血管医学研究的效率和产出率,真正实现聚焦目标、任务导向的心血管研究。 胡盛寿院士总结,中国心血管医学研究要着眼于在预防、诊断、治疗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从五大方面来补短板,解决瓶颈问题和卡脖子问题。 1、建设心血管病预警预测与早期干预体系,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挖掘核心靶点、开展药物研发,提高重大心血管疾病的救治率; 3、实现植入器械自主研发,早日摆脱“卡脖子”现状; 4、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血管影像设备、技术,为心血管疾病诊疗做保障; 5、构建“互联网+智慧医疗”大数据,实现成熟技术的基层赋能。 中心重点工作 第二部分:五大院士和国家疾控局领导联解读《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行 发布。本次大会开幕式特邀五大院士和国家疾控局领导联袂向公众解读报告。 中国工程院高润霖院士作“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人群干预研究现状”专题解读。他指出,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中,脂肪供能比上升,而谷物、豆类、水果和蔬菜等摄入不足。研究发现,身体活动与高血压的发病负相关。动与高血压 的发病负相关。全国每3个成人中,就有1人为腹型肥胖,这为心血管患病蓄积了大量的“后备军”。 心血管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较高。 中国科学院顾东风院士作“中国环境与心血管病”专题解读。他指出,基于我国高质量队列和全国死因或医保等大数据研究发现,长期或短期暴露于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显著相关。我国空气污染防控政策效果明显,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带来了显著的健康获益。大气污染相关慢性病防控仍需要政府协调和社会广泛参与。 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作“中国心血管器械研发”专题解读。他指出,心血管治疗的模式从原来的大创和巨创逐步转变为微创,治疗理念发生根本变化。心血管领域的创新在我国医疗器械 创新领域占主导地位。与2019年相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心血管器械审批方面的速度持续加 发展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工程院韩雅玲院士作“中国心血管病诊疗质量持续改进”专题解读。她指出,我国医疗 资源总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地区差异明显,可及性仍有待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86家 单位可以同时开展9种心血管重点疾病诊疗技术。诊疗技术取得长足进步,新技术应用发展迅速,中国原创的临床研究、原创技术及原创器械研发如火如茶,医疗质量控制及改进效果比较显著,中国医疗质量正在持续改善。 中国科学院陈义汉院士作“中国心血管病研究”专题解读。他指出,我国高影响力研究中基 础研究一马当先,转化/大数据研究也初见成效。高水平心血管RCT持续增长趋势,中国的顶刊 RCT血管领域占45.5%,超过了肿瘤、神经领域。我国要进一步增加心血管基础研究资金投入,紧抓痛点,加强RCT及基础研究水平建设,夯实观察性研究及大数据AI研究的优势。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吴良有副局长作“中国心血管病社区防治:现状和未来”专题解读。他指出,社区一直是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主战场,多项国内外研究已经证明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主要的危险影响因素绝大多数可以在社区进行干预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项目、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等项目从策略上看都做到了政策层面、社会层面、技术层面的齐头并进。下一步将致力于提升基层医疗的培训质量,通过互联网技术加速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不久的将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万物互联成为现实,心血管疾病防治将迎来 新一轮革命性进展。 中心重点工作 第三部分:解读《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2021版)》,揭示我国心血管医疗质量现状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书记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