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双碳”建设标准化,水网建设迎新机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双碳”建设标准化,水网建设迎新机

公用事业2023-05-27杨心成、沈佳纯国盛证券自***
“双碳”建设标准化,水网建设迎新机

“双碳”国际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政策发力水网顶层设计。1、5月22日,为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公开征求对《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建设指南》)的意见。《建设指南》提出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建立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规划了相关标准的研制方向,注重与现有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的有效衔接。《建设指南》指出通过加快相关标准制定、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有望推进工业领域向低碳、零碳发展模式转变。此举利好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建设,推荐关注危废资源化龙头高能环境。2、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以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江河湖泊为基础,以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为重点,科学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排水工程规划建设,推进大江大河干流堤防达标建设、针对重点河段适时开展提标建设,加快构建重要江河绿色生态廊道和国家水网主骨架及大动脉。《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能化等领域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加强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和国家水网主骨架的建设,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此举有利于拓宽水网工程市场,推荐关注估值及股息率具备吸引力的洪城环境。 当周碳交易行情:当周(5.22-5.26),当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2.5万吨,总成交额709.2万元。挂牌协议交易周成交量12.5吨,周成交额709.2万元,最高成交价60.00元/吨,最低成交价56.00元/吨,当周五收盘价为57.00元/吨,与上周五收盘价持平。本周无大宗协议交易。截至当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35亿吨,累计成交额107.86亿元。 景气度向上,关注整体资源回收新机遇。过去三年环保板块表现低迷,估值、持仓等仍均处于低位,当前环保景气度向上,节能降碳目标下资源回收有望加速,再生资源需求释放确定性高,看好细分领域资源回收板块。推荐关注:1、切入危废资源化,业绩望迎拐点的惠城环保;在手项目丰富,危废资源化技术强壁垒高的高能环境。2、检测、磁材并行的中钢天源。 行业新闻:1)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于5月23日发布《山东省2023年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福建省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3)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 板块行情回顾:当周环保板块表现较好,跑赢大盘,跑赢创业板。当周上证综指跌幅为2.16%、创业板指跌幅为2.16%,环保板块(申万)涨幅为0.89%,跑赢上证综指3.06%,跑赢创业板3.06%;公用事业涨幅为1.39%,跑赢上证综指3.55%,跑赢创业板3.55%。 监测(1.70%)、大气(-1.65%)、水处理(-0.16%)、固废(-0.12%)、水务运营(0.95%)、节能(0.76%)。A股环保股涨幅前三的个股为钱江水利(14.15%)、汉威科技(13.45%)、华控赛格(9.42%);中材节能(-3.95%)等周涨跌幅居后。 风险提示:环保政策及督查力度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重点标的 股票代码 1当周投资观点 1.1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5月22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公开征求对《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提出到2025年,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的目标 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针对低碳技术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工业领域行业发展需求,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核算与核查、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加快研制碳排放管理与评价类标准,推动工业领域深度减碳,引导相关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 提出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通用、核算与核查、技术与装备、监测、管理与评价等五大类标准,划定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制定的重点领域。 制定基础通用标准。基础通用标准是指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基础共性标准,包括术语定义、数据质量、标识标志、报告声明与信息披露等4类。基础通用标准为其他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支撑。 制定核算与核查标准。核算与核查标准包括组织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与核查、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核算与核查、产品碳足迹核算与核查、核查机构/人员资质能力要求等相关标准。其中,核算标准是摸清工业领域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底数的重要基础,也是评估温室气体减排量和评价行业、企业、产品碳排放水平高低的依据。核查标准是为确保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及真实性,对碳排放核算报告做出统一规范的数据核查。 制定技术与装备标准。技术与装备标准主要指能够有效降低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技术和装备标准,包括温室气体的源头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以及协同降碳等4类。在源头控制标准中,包含原/燃料替代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标准、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标准、低碳设计标准3子类;在生产过程控制标准中,包含生产工艺优化标准、节能提效降碳标准2子类;在末端治理标准中,包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直接空气碳捕集标准2子类;在协同降碳标准中,包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标准、减污降碳协同标准、产业链协同标准3子类,对低碳材料、新能源、化石能源、低碳工艺等细分行业制定了一系列标准。 制定监测标准。监测标准主要是指能够量化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强度以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相关检测和监测标准,包括监测技术、监测分析方法、监测设备及系统等3类。 制定管理与评价标准。管理与评价主要指为实现减碳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评价。管理与评价标准包括低碳评价、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等3类。 制定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方案 加强组织协调。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标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加强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强化产业链上中下游标准之间的有效衔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套。引导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检测认证机构、行业低碳标准化技术组织、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推动企业加快实现低碳转型。 强化任务落实。各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化专业机构等要按照标准体系的建设目标和重点方向,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基础通用和重点标准制定,明确任务清单和时间表。相关标准制定和实施情况应及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加大对相关标准的支持力度,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落地。 推进标准宣贯实施。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宣传解读工作。支持各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化专业机构等组织开展工业绿色低碳标准的宣传培训,引导和帮助企业执行标准。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组织本地区企业宣贯并实施标准。建立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制度,及时修订相关标准,保证标准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组织的绿色低碳标准化活动。深度参与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核查、低碳技术与装备、温室气体监测、碳排放管理与评价等重点领域标准的研究与制修订,适时提出国际标准提案,分享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标准化实践经验。 “双碳”国际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看好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指南》建立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提出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规划了相关标准的研制方向,注重与现有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的有效衔接。 《建设指南》通过加快相关标准制定、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有望推进工业领域向低碳、零碳发展模式转变。此举有利于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建设,推荐关注危废资源化龙头高能环境。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 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以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江河湖泊为基础,以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为重点,科学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排水工程规划建设,推进大江大河干流堤防达标建设、重点河段河势控制,针对重点河段适时开展提标建设,构建重要江河绿色生态廊道,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主要目标: 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全面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和抗旱应急能力明显提升;江河湖泊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洪涝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明显增强;水生态空间有效保护,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河湖生态水量有效保障,美丽健康水生态系统基本形成;国家水网工程良性运行管护机制健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度运用基本实现。 主要任务: 构建国家水网之“纲”。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以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江河湖泊为基础,以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为重点,科学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排水工程规划建设,推进大江大河干流堤防达标建设、重点河段河势控制,针对重点河段适时开展提标建设,构建重要江河绿色生态廊道,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织密国家水网之“目”。结合国家、省区市水安全保障需求,加强国家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区域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推进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和引调排水工程建设,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省市县水网体系,改善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打牢国家水网之“结”。加快推进列入流域及区域规划、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控制性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重要蓄滞洪区建设,充分挖掘现有工程的调蓄能力,综合考虑防洪、供水、灌溉、航运、发电、生态等功能,加强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发挥工程综合功能和效益。 具体规划: 构建国家水网总体布局。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结合江河湖泊水系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国家骨干网、省市县水网之间的衔接,推进互联互通、联调联供、协同防控,逐步形成国家水网“一张网”,共同发挥保障水安全的作用,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布局相均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针对我国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的水资源分布特点,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目标,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开源节流并重,采取“控需、增供”相结合的举措,在深度节水控水前提下,科学规划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水源工程,依托纵横交织的天然水系和人工水道,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水资源互济联调,推进科学配水、合理用水、优水优用、分质供水,全面增强水资源总体调配能力,提高缺水地区供水保障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