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历程 目前中国已有80多个地区(城市)已经着力建设科技园、生物园、药谷,而且各地新开发的高科技很多都将生物产业作为重点引驻对象。其中比较成熟产业园有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泰州中国医药城、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 我国生物产业园区是伴随着高新技术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做出了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决策,2009年5月新成立的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目前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超过100个,均涉及产业;省级以上的生物产业园400多个。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历程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活动空间和本地化的产业集群相辅相成,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过程中,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高技术产业发展更是呈现出典型的集群化特征。纵观世界成功的生物医药园区,不难发现都是创新集群的发生地,处于全球生物产业链的最高端,可以说基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是国外众多运行成功的生物医药园区的共同特征,也非常符合生物经济的发展规律。生物技术产业的产业特性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决定了产业集群是我国生物医药园区集约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国经济的崛起与国际产业资本的进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从投资规模上看,内资早已经是的主导力量,但外资在资金资料、技术、等方面仍具有客观优势,外资大企业、大项目对园区经济发展具有拉动和示范效应,可以促进一批产业链和产业群项目的形成。 3、生物医药产业园产业政策 近年来,为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国家颁布了多项产业政策以支持和鼓励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和研发创新,并对我国医药生物行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提供了指导方向,将在较长时期内对行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生物医药产业园产业政策 本文内容摘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市场需求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4、生物医药产业园生产现状分析 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达11%,2019年产值规模为2.2万亿元。2017-2019年期间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达11%。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为2.2万亿元,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约2.5万亿元。据CCID数据,到2021年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达到3万亿元。 2017-2021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产值走势 5、生物医药产业园产业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已在世界上确立了代际优势,研发实力和产业发展领先全球,生物药品已被广泛应用到癌症、糖尿病、慢性疾病的治疗之中。在欧洲,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使其生物医药产业紧随美国走在了世界前端,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使生物药物在欧洲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日本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起步虽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非常迅猛,成为亚洲领先。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形成集群发展模式。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生物药品在全球市场占主导地位,研发实力和产业发展领先全球。形成了以波士顿-剑桥地区、旧金山湾区、新泽西州、圣地亚哥、马里兰州/华盛顿大都会区、大费城、西雅图、罗利-达勒姆地区、洛杉矶地区、芝加哥地区等10大生物医药集聚区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欧洲在制药领域依然保持强势,其中英国是全球生物医药第二大研发强国,同样也形成了以英国伦敦、德国莱茵河的三角地带以及法国巴黎“基因谷”等产业集聚区。 从园区分布区域看,47%的百强园区来自华东地区,江苏拥有百强园区数量最多,为16个,山东居第二名,拥有11个百强园区,广东与浙江均有7个入选;在创新资源方面,49%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 2021年度生物医药产业百强园区区域分布 6、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痛点 (1)统筹规划不足,存在重复建设 我国几乎每个省和直辖市都拥有或正在筹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但在国家、区域和园区内部等各层面缺乏统筹规划。虽然园区数量众多,但普遍存在产业领域重叠,缺乏明确或特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缺少园区的特色和拳头产品等现象,导致了低水平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状况。此外,园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除少数几个园区外,整体质量不高。 所有这些最终都不利于园区的发展,达不到国家和各地政府建设如此规模和数量的园区的初衷。 (2)集群效应不够,机制创新不足 产业园区的建立有利于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弥补国内生物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型生物企业严重缺乏的不利环境,同时有利于上下游企业的关联配套,降低风险和成本。 但是,有些园区在建立时缺乏明确的定位,过于追求发展的规模和效益,对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念认识不够,园区内各组成部分之间、各生产经营要素之间的没有充分渗透,导致园区内部的经济实体之间缺乏有效地交流与合作,出现只有独立企业而没有形成互补的产业链的现象,企业与企业之间未能相互依存的分工。相比较西部等区域而言,长三角区域的生物产业集群效应较好,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产业链。但是总的来说,产业结构高度分散,产业集群的效应未能充分发挥,这也必将导致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 (3)产学结合松散,原创能力较弱 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对自主创新的认识和能力不够,虽然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倡导下,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产学研结合松散,停于表面,存在形式化、短期化以及合作层次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原始创新能力。 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痛点 7、生物医药产业园投资建议 (1)强化统筹整合体系 一是要全面规划,宏观引导医药产业园区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恶性竞争; 二是要突出园区优势,做到因地制宜、特色鲜明、规模适度、数量合理;三是在“引凤筑巢”、选择企业入驻时,应全盘考虑企业间的差异性与关联性,合理利用龙头企业的技术和平台优势,鼓励园区内企业横向联合,打造以若干龙头企业为核心,大中小企业联动,上、中、下游结构完整、配套体系健全的园区产业链,全面提升园区产业发展水平。 (2)建立创新网络体系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园区医药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在自主创新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和高校为依托,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等在内的研发体系,不断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网络建设。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逐步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医药产品的比例和市场份额。着力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实现转型升级。 (3)推进风险投资体系 风险投资在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实现商业化、产业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金融引擎”的作用。应积极引进跨国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管理公司、鼓励中外投资公司、上市公司参与风险投资;积极培育产业园区的核心主体进入股票市场进行融资,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及时转化,推动医药产业和园区的快速发展。 (4)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政府可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推进从产品研发、检验检测到企业孵化等多功能平台建设,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撑。政府可利用政策和资金杠杆,帮助园区建立规范化、非盈利性质的国家级研发和培训机构,或扶持园区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政府转移支付和与企业签订优惠服务协议等方式建立研发和培训平台。商会应发挥政府和园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重点以行业协调指导、国内外组展、信息服务、药品注册法规培训等具体业务为抓手,增强园区对商会的熟悉度和依赖度。 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建议 8、生物医药产业园产业发展前景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作为重要的高科技园区,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1)保持可持续创新能力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作为先进生物医药技术的聚集、转化和扩散的园区,竞争力的获取主要依赖于创新能力,要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就需要园区能够持续创新,具备可持续性的创新能力。世界著名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如英国剑桥生物技术园区、法国巴黎“基因谷”和里昂生物技术园、日本北大阪生物技术产业园区,都越发重视其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保持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是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然趋势。 (2)建立完善的创新网络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将朝着建立完善的创新网络方向发展,创新网络能够帮助园区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促进生物医药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交流和学习,尤其是非正式交流和学习,有助于大大降低交易费用,做到以客户为导向,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创新网络将会呈现以下特点:创新网络系统内部分散化与本地化,内部分散化指生物医药园区企业通过松散连接方式建立一种团队结构,使园区企业间边界模糊,本地化指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方科研机构、实验室和生产基地将落户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分散化与本地化有助于加快园区企业信息流动与扩散;创新网络日趋开放,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未来将服务于全球市场,因而需要面向国际,只有保持充分国际化,才能保证区际要素的自由流动。 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趋势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市场需求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的信息与情报综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 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