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的分类较多:按物流的范畴可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根据作用领域的不同,物流又可分为生产领域的物流和流通领域的物流;根据发展的历史进程,将物流分为传统物流、综合物流和现代物流;按照物流活动的执行主体,现代物流可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 现代物流分类 二、现代物流行业商业模式的特征与构成 1、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特征 物流企业的BM不仅有一般企业BM所有的共性要素,还有一般企业所没有的特性要素。 首先,目前的物流企业向客户提供的已不仅仅是单一的运输服务,还包括包装、仓储、渠道等,是一个纵向的一体化过程。其次,物流企业的客户之所以会选择他们,就是因为他们拥有更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能够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做好企业的服务,比客户自己配送要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缩短交货周期,提高资金周转率。另外,现代物流企业除了向客户提供包装、仓储、运输和渠道等经常性业务外,还要为客户提供市场调查和预测等前期服务行为,以及物流教育和培训等后期性服务行为,从整体上提高企业所提供服务的客户价值。最后,为了向客户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现代物流企业必须要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和物流配送网络,增强客户的服务体验,增加物流企业BM的价值。 针对客户的物流配送需求,物流企业的BM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物流配送高效化。物流企业应该对企业的常规物流行动标准化、具体化、流程化,使繁杂的物流配送活动变得简单、高效,可以满足客户常规和非常规的需求。能满足客户常规需求的企业是好企业,而同时能够满足客户非常规需求的企业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 (2)物流配送系统化。一个成功的物流企业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盈利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还要站在系统的角度去了解客户的需求,将企业目标与客户需求相匹配,对企业的物流配送活动进行系统性地统筹规划,提升物流企业服务体验。 (3)物流配送网络化。供应链的完善程度是一个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作为一个成功的现代物流企业不仅需要打造完善的纵向供应链,还要构建有效地横向供应链,将点与点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地供应网络,使得节点之间的物流配送活动系统化、网络化,缩短交货周期,提高物流交付率。 2、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构成 经过前面对物流企业BM与一般企业BM的概念和特征进行分析,物流企业在构建企业的BM时,必须考虑下面几个要素: (1)组织模式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个组织,而一个组织成立的先行条件就是拥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模式或组织体系,所谓的组织模式包括组织的部门架构、人事构成以及资本运作等,是对组织定位、发展、结构和运行等基本信息的说明。因此,组织模式是一个企业存在的前提,是物流企业进行任何一项活动的组织基础。一个企业的组织模式必须要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并能随企业战略目标的变化适时调整,建立一个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契合的组织模式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前提,只有契合度较高的组织模式才能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根据实际情况来配置,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实现战略目标。在企业正常运作的过程中,对企业组织模式的评价标准一般既包括组织机构的灵活性,组织机构的有效性,也包括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融资方式的可行性。因此,在组织模式的构建时,物流企业必须要综合考虑以上几点,构建一个健全高效的组织模式。 (2)运营模式 企业的本质就是要盈利,要创造价值,企业的运营模式就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下去的价值创造体系。企业的运营模式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诸如企业的生产模式、企业的营销模式、企业的盈利模式以及企业的价值网络等都属于企业运营模式的范畴。企业的生产模式是指企业所提供产品的实现方式,包括生产组织系统和技术系统等,因为物流企业所提供给客户的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产品,而是无形的服务,所以物流企业的生产模式就是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运作方式以及为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的技术系统。企业的营销模式是企业在宣传企业和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方式的集合,营销模式并不仅仅指一种手段或一种方法,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物流企业的营销模式就是物流企业对市场进行细分、对企业进行定位、对企业宣传方式进行选择与评估以及对售后服务进行反馈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企业的盈利模式是指企业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取正当利益的一些方法和渠道,企业运营模式是企业BM的核心模块,而企业的盈利模式则是企业运营模式的核心模块,因为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最终获取可观的利益。因此,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构建一个与企业战略目标契合度较高,能够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利益的盈利模式是企业能够立足市场重要保证。物流企业之所以需要进行BM的创新,就是因为企业的盈利模式出现了问题,已经不再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情况,不能为企业提供持久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必须要进行BM的创新,寻求一个更合适、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盈利模式。企业的价值网络是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将纵向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以及横向的合作与竞争伙伴联系在一起,打造的一个合作网络体系。这个价值网络将每一个节点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整个网络的弹性来应对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实现1+1大于2的目的,价值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通过这个完善的价值网络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 (3)变革模式 一方面,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只有及时洞察市场变化,随时对企业的组织和运营模式做出调整,才能立足市场;另一方面,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也要求企业对BM做出变革,使之适应企业的发展。这些调整有可能不是提前可以预警的,而是突发的状况,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对这些突发状况有一个即时的处理机制,不能事到临头而手足无措,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这个即时的处理机制就是企业的变革模式。当企业的组织模式或者运营模式有需要变革的诉求时,企业应否去变革?需要什么样的变革? 具体怎么样去变革?这都属于企业变革模式的内容,物流企业的变革模式只有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寻找到BM创新最优解的过程或者解决办法。才能保证物流企业BM创新的顺利实施。 本文内容摘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现代物流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前景趋势报告》 三、现代物流产业链解析 物流产业连接上下游多个产业,对经济带动性强。物流业从产业结构上可以分为设施层、平台层、服务层和应用层,每一层要依赖多个行业,也辐射多个行业。服务层是物流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连接货主和客户,是设施层和平台层价值的直接体现。服务层分成基础性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和第四方物流服务,其中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关键。 现代物流产业链 四、现代物流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从计划体制下的完全国有化、政府指令性,逐步转变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其经营方式也由功能单一或简单的功能组合,逐步转变为能够提供全链路、一体化、现代化的综合物流服务。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储”与“运”组合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生产资料和重要的生活资料(消费品)实行计划生产、计划分配和计划供应。与这种“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相适应,国家各相关部门自成体系,按中央统一下达的计划,对本系统的物品进行统一的储存和运输,从而形成了国有储运企业(含仓储、运输企业)一统物流天下的局面,尤其是仓储设施,基本上集中在商业、粮食、物资、代销和外贸5个流通系统。 这一时期的物流表现为“储运”,国有储运企业成为物流的主体力量。分散在各流通系统的储运企业,主要为本系统中的各级批发企业的经销、代销活动服务,其业务活动基本上表现为传统的储存、运输及简单的包装与流通加工。严格地说,这样的单一性活动还不是现代意义的“物流”。 第二阶段(1978年-2000年):创新发展社会化物流服务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提升物流业服务水平与保障能力。 商业、物资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成功经验,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与培训活动,引导传统储运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传统储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 1992年5月,原商业部印发《关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要求商业储运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探索发展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并对上海、广东等地的部分商业储运企业进行试点;原物资部也在同期组织物资代理与加工配送试点。 1995年8月,原国内贸易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商业物资储运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储运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与生产和流通协调发展的,以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为特征的储运体系。 在这一阶段,储运企业从行业自身特点与优势出发调整经营方向,储运主业不断加强与发展,物流功能进一步完善,并逐步向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发展。 一是在仓储方面,坚持贯彻“四好”标准,保证商品储存的安全与质量,仓租水平大幅提升;二是在运输方面,充分利用商业系统中转运输网络,开展“一条龙”运输及综合配套服务,或是将汽车队与铁路及集装箱运输紧密结合,发挥综合运输效率,或是在全国主要交通要地设立配货点,发展全国或区域性的公路网络运输;三是在物流(配送)方面,广东、云南、北京、湖北、上海等地商业储运公司已经不同程度地开办了商品代理与配送业务,配送的品种不断增加,辐射面不断扩大,初步显示了储运企业开展社会化商品配送的优势与潜力。 第三阶段(2000年-2010年):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新世纪开始,物流业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加强对物流业的发展规划,物流政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我国现代物流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2000年,我国“十五”物流发展总目标正式确立;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印发《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有效地促进了各种物流功能和要素的集成与整合。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相关企业积极参与,转型或创新发展现代意义的物流业务,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民营物流企业与外资、中外合资物流企业快速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涌现出一批现代化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区域性物流网络逐步形成。这一阶段,我国物流行业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第四阶段(2010年—目前):物流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2011年国务院办公斤印发《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等具体措施;2012年,商务部发布《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引导仓储企业由传统仓储中心向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变;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2019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出台构建高质量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等措施,以巩固物流降本增效成果,增强物流企业活力,提升行业效率效益水平畅通物流全链条运行。 现代物流行业发展历程 五、现代物流行业监管部门及政策汇总 现代物流业涉及运输、仓储、口岸服务、贸易、信息处理等多个领域,且作为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具有显著的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特征,因此行业宏观管理由国家发改委承担,主要负责拟定行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具体管理职能则被分散在国家交通部、民航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多个部门。 行业引导和服务职能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承担,其代管中国物流学会等25个协会,主要作用是推动中国物流业、政府与企业采购事业、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完成政府授予外事、科技、行业统计和标准制修订等各项职能。 此外,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各地方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国际航运协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及中国仓储协会等组织对我国物流行业进行自律管理。 现代物流业属于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受法律、法规、规章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