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智研咨询]:2023年中国光伏支架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出口贸易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年中国光伏支架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出口贸易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电子设备2023-05-23-智研咨询智***
2023年中国光伏支架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出口贸易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跟踪支细分为单轴跟踪支架与双轴跟踪支架。目前,固定支架在中国占据主流地位,海外市场则是跟踪支架渗透率较高。 光伏支架分类及其对比(按安装方式) 2、光伏支架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光伏支架属于非标准化生产产品,因此行业经营模式主要分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研发设计+委外生产;生产代工三种经营模式。我国大多数企业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委外生产为主;少数企业为光伏支架生产代工企业,以意华股份为代表,意华新能源代工NexTracker跟踪支架产品,在行业中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光伏支架行业主要企业经营模式 3、光伏支架行业产业链分析 光伏支架产业链主要是由上游大宗金属材料、中游支架制造厂商以及下游光伏电站投资商构成。光伏支架行业上游主要是大宗金属材料加工、镀锌、机械及电子元器件行业。 其中,以钢材和铝材为代表的大宗金属材料的价格对光伏支架企业原材料成本影响最大。上游企业主要以钢材、铝材等大宗金属材料加工企业为主,包括包钢等各大钢铁集团、中国铝业等铝材提供商。同时,还有攀华集团等镀锌企业、以及电机、减速器等企业。行业中游主要是光伏支架经营企业,包括江苏国强、中信博、天津仁汇等。下游是光伏电站投资及运营企业,包括国家电投、协鑫能科、腾辉光伏、晶科科技等。其中中游制造环节议价权相对较弱。 光伏支架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1)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光伏支架成本包括原材料、外协镀锌费、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其中,原材料成本占比在65%与75%左右。同时,跟踪支架增加了驱动部分,成本项中也相应增加了电控箱和回转减速装置,分别占总成本的10%左右。原材料中钢材或铝材为最主要的原材料,占原材料的比例一般在50%以上。因此上游行业中的原材料价格变动特别是钢材、铝材价格与光伏支架企业的产品定价政策、成本水平、销售业绩有较大影响,关联度较高。 目前上述行业内主要生产企业有包钢、首钢、河钢集团、中国铝业、兴发铝材、攀华集团、上电电机、大洋电机等。钢材、铝材等原材料供给充足,呈现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但国际市场上这些大宗商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将会影 响到光伏支架企业原材料成本。 2)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光伏支架下游主要是光伏电站的开发及建设企业,这些企业以国家电投、三峡集团等为代表的国企和央企为主导。这些企业制定了相当大规模的光伏装机目标,直接带动光伏支架需求。随着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电站投资业主和建设总包商越来越重视发电效率、建设成本等投资因素,使得能够更充分有效捕捉太阳能、提高发电效率的跟踪支架的市场份额明显提升,从而使掌握跟踪支架核心研发设计技术、生产交付能力较强的企业受益于未来下游电站的持续增长。 本文内容摘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光伏支架行业投资潜力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4、政策驱动光伏支架发展 在“双碳”目标以及能源转型的驱动下,光伏产业大力发展。光伏支架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属于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产业。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光伏的发展。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份文件都提出了对于建筑光伏尤其是光伏屋顶的发展指导建议,持续推进建筑光伏示范项目的发展,带动光伏支架需求持续增长。 光伏支架行业相关政策 5、光伏支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行业供需情况 2021年中国光伏支架生产规模达153260MW,同比增幅在21%左右,国内需求量约54880MW,光伏支架大量出口到国外市场,净出口量约98380MW。 2016-2021年中国光伏支架行业供需情况 从不同产品需求来看,受制于企业预算、电网消纳能力及用户习惯的约束,我国市场仍以固定支架为主。2021年,固定支架需求量为46868MW,占总需求量的85.4%;跟踪支架需求量为46868MW,占总需求量的14.6%。 2016-2021年我国光伏支架细分产品需求量统计 2)行业规模情况 2021年我国光伏支架市场规模达到167.53亿元,其中固定式光伏支架市场规模为121.86亿元,跟踪式光伏支架市场规模为45.67亿元。 2016-2021年中国光伏支架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二、光伏支架行业促进与阻碍因素分析 1、促进因素分析 1)政策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发展 在清洁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背景下,各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自德国于2000年4月通过《可再生能源法》以来,全球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并出台了相关产业政策。我国于2005年2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并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2013年7月,国务院通过《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把扩大国内市场、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基本立足点,进一步从价格、补贴、税收、并网等多个层面明确了光伏发电的政策框架,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了支持光伏发电应用的政策措施。此后,一系列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发布,国内光伏产业迎来发展的重大政策机遇期。根据工信部2018年1月23日发布的《2017年我国光伏产业运行情况》,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光伏产业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 2018年4月19日,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等六部委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认为光伏产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而兴起的朝阳产业,是未来全球先进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据此,光伏行业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2)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市场前景广阔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增长59.3%,再创历史新高,成为新增装机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电源类型。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36.3GW,同比增长41.8%;分布式光伏新增51.1GW,同比增长74.5%,占全部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的60%,成为新增光伏装机的首要力量。 根据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一般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可达70吉瓦,乐观预计的规模将达到90吉瓦。此前,业内曾预期“十四五”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250吉瓦,年均50吉瓦以上。显然,上述最新的预估数字已大大超出预期。应用端的火热将带动生产端再创历史新高。 3)技术升级推动成本下降 随着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生技术的改革与研发能力的提升,光伏生产成本逐年下降,促进电站装机需求扩大,行业进入良性循环。在技术进步及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业内龙头企业多晶硅生产成本已降至6万元/吨,组件生产成本降至2元/瓦以下,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5元/瓦左右,度电成本降至0.5-0.7元/千瓦时。 到现在,中国已基本实现了发电侧的平价上网。光伏发电凭借其低污染、低成本的优势将逐渐成为主要能源供应形式之一,带动光伏发电全产业链的发展。 2、阻碍因素分析 1)补贴政策退出 我国光伏产业已成长为全球最主要的光伏设备生产国之一。尽管技术升级助力光伏发电成本大幅度降低,国内部分地区已实现或趋近平价上网,但光伏发电成本短期仍高于传统能源发电成本。政府政策扶持和推动对光伏发电产业仍具有积极作用。国家取消光伏发电补贴将直接影响光伏电站的收益率。这需要企业自身主动去降低成本,迎合市场变化,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内光伏行业对外出口 2011至2013年,欧洲和美国在光伏市场竞争不利的背景下先后出台相关贸易保护政策,多次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2018年1月,美国发布“201法案”对进口太阳能电池及模组课以保护性关税;2018年7月,印度贸易救济总局针对太阳能电站的保障性措施调查提出正式建议:针对中国和马来西亚出口印度的光伏组件和太阳能电池收取为期两年的防卫性关税以保护其国内企业;2018年4月,澳大利亚针对中国、越南和马来西亚出口澳大利亚的铝制固定支架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征收临时防卫性关税10%,同年6月针对中国和马来西亚出口澳大利亚的钢制固定支架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征收临时防卫性关税10%,但跟踪支架不在调查范围内;2018年9月,美国针对中国价值2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增10%关税,并于2019年5月提升至加增25%关税,该政策将影响中国光伏支架产品对美国的出口。 除澳大利亚及美国针对光伏支架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外,目前大部分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多是针对光伏组件和电池,对于光伏支架产品未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如果国际贸易保护情况进一步加重,将会对我国光伏支架企业出口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三、光伏支架行业壁垒分析 1、技术壁垒 光伏支架的技术水平和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及投资收益,产品在设计技术、材料技术、生产制造技术等方面存在较高的壁垒。在设计技术方面,支架供应商需要在设计整个支架系统结构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进行最优化的设计;在材料技术方面,考虑到光伏电站所处环境一般较恶劣,光伏支架需要符合强度、重量、耐磨损、耐腐蚀、防倾倒等高性能标准,需要使用特殊工艺加工成型的金属部件;在跟踪技术方面,需要不断优化跟踪控制算法、采取新型的跟踪控制技术、提升光伏电站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在生产制造技术方面,光伏支架主要零部件采用冷弯成型、冲压、锯段、激光切割、等离子切割、焊接、热浸镀锌等多道加工工艺,对产品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大批量生产品质的一致性等有较高的要求。此外,在满足上述技术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控制生产制造成本。因此,光伏支架企业的设计技术、材料技术、生产制造技术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壁垒。 2、品牌壁垒 行业下游的光伏电站开发及建设企业一般实力较强,会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进入名录需要对供应商的资质、规模、产品品质、交货及时性、信用情况、技术水平、项目经验等进行严格审核,一旦进入名录后,才会与其建立长期稳定合作的关系,一般不会轻易更换。 新进入者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需要达到上述各项要求且审核周期较长。同时,企业品牌是产品、服务等综合实力的体现,下游光伏发电企业选择供应商时一般会选择市场上较为知名的品牌,尤其是知名度高、成功应用案例多的企业。企业的品牌价值来源于其生产经验、产品品质、优质服务、市场信誉等各方面的长期积累,对新进入者而言将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 3、资质壁垒 光伏支架需符合各国民用和商用建筑标准和规范、特种行业建筑标准和规范及光伏发电建设标准和规范,跟踪支架还要符合一系列的电气标准和规范。同时,光伏支架产品还需通过各种认证:如全球的IEC认证、欧盟CE认证、德国TÜV认证、美国UL认证等。对于跟踪支架在国外项目的应用,供应商还需要在权威机构进行多次风洞试验,详细分析来自不同方向的风在不同风速下对跟踪支架在不同旋转角度情况下造成的影响; 再以风洞报告结果为基础,根据项目所在国家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详细分析,设计符合客户要求的定制化产品。因此,光伏支架供应商需要通过各项行业认证,熟悉各国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行业进入者需要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拥有各项资质认证。 此外,在海外市场,光伏电站的融资多为项目融资,即光伏电站投资商会将光伏电站作为抵押物,从银行、基金等贷款机构获得电站投资所需的大部分资金。对于贷款机构而言,为了保障抵押物(光伏电站)具有相应的价值,需要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技术机构对光伏电站主要设备及其供应商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设备供应商的管理水平、财务能力、可持续经营的能力、产品本身的稳定性、可靠性、应用案例等各个方面。光伏支架是评估的重点。通过评估后,支架供应商就会成为特定项目或特定区域内具备可融资性资质的支架公司,可以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单。为了通过此类评估,支架供应商需要事先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技术公司出具可融资性报告,提供给贷款公司的评估机构作为参考。整个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并且需要持续几年的时间,对行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