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含有淀粉、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天然生物质原料都可用来生产乳酸,因此聚乳酸(PLA)生产原料来源充分而且可以再生。从工艺技术角度看,聚乳酸的第一代原料是玉米或小麦等,其可溯源为:玉米/小麦-淀粉-糖-乳酸-聚乳酸;通过三代工艺的改变,聚乳酸行业市场生产原料从一代的玉米、小麦到木第二代的木薯、甘蔗,再到第三代的秸秆等农业废弃物。 由于工艺成熟度、原料获取难易程度等多方因素影响,目前,我国聚乳酸行业大部分生产厂家仍主要使用玉米作为生产原材料进行加工。随着国内聚乳酸产能建设增加,聚乳酸生产所需玉米数量不断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2018-2022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玉米总生产量保持增长,且国内70%以上的玉米都被用于饲料需求和其他用作工业用途,仅有极少部分走上餐桌作为口粮,玉米生产情况可以满足聚乳酸行业生产消耗需求。同时,截至2022年末统计数据,我国聚乳酸生产玉米消耗量在80万吨左右,相比较于国内玉米生产总量27720万吨,聚乳酸生产所需玉米消耗量远达不到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的程度,“与民争粮”问题目前并不存在于聚乳酸产业。 从长远发展眼光看,为避免“与人争粮、与粮争地”,也可采用非粮作物(如木薯)作为原料,甚至稻草、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来生产乳酸,进而生产聚乳酸,因此,木薯、甘蔗等非粮农作物及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加工生产聚乳酸的工艺技术发展及产能项目建设是具有必要性的。如,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稻草、麦杆、玉米杆、棉杆、油料杆、豆类杆等农作物秸秆理论生产产量达9.77亿吨,同比增长12.95%。我国秸秆产量巨大,全国秸秆利用原材料市场发展空间充足。聚乳酸第三代生产工艺水平的提升及产能建设能在降低“与民争粮”问题威胁性的基础上,同时有利于国内秸秆利用率提升,助力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推进。 二、产业现状:市场需求保持增长,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一)市场运行情况:市场需求保持增长,国产供给能力增强 聚乳酸,又称聚丙交酯,在自然界并不存在,一般以由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中获得的糖通过发酵产生的乳酸这种天然有机酸作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降解产物仅为二氧化碳和水,能够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实现绿色循环,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前途的新型生态材料。近年来,超过60多个国家政府积极制定、实施限塑禁塑法令,实行对一次性塑料实施禁令或征税的政策,聚乳酸市场需求保持增长,全球聚乳酸产能建设不断增加。截至2021年底,全球聚乳酸产能合计达50万吨/年。其中,仍有63.1%的产能被Natureworks、TCP、Synbra等美国、荷兰等国企业占据;我国丰原生物、海正生材、中粮科技等企业占全球36.9%的生产产能,相较于2020年的7%,所占比例大幅提升,国产聚乳酸产能实力大幅增强。 2021年,我国聚乳酸行业市场销售总量达48071.89吨,同比增长40.13%;2022年,国内聚乳酸销售量预计将达到57686.27吨。为解决绿水青山和白色污染之间的矛盾,我国政府部门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颁布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法令来限制塑料产品的使用,其中,于2020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更是被称为史上最严“禁塑令”,持续推动国内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场发展,市场聚乳酸销售量保持增长。 Natureworks、TCP、Synbra、Hycail等欧美国家聚乳酸加工技术发展起步时间较早,工艺经验及产能建设累积实力较强;相较而言,我国聚乳酸行业研发起步时间较短,市场产能建设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国产产品市场供给能力较弱。因此,长期以来,我国聚乳酸行业60%以上的市场份额都被国外企业所占据。直至近两年,我国聚乳酸产品产能建设投产项目增加,国产供给能力提升,国内企业加速占领市场。2021年,国产聚乳酸产品销售量为22777吨,同比增长165.96%;所占市场销售份额为47.38%,同比增加22.42%。据初步统计估算,2022年,全国聚乳市场国产产品市场占率将突破达到60%以上。 据海正生材招股说明书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聚乳酸行业主要供给企业海正生材、丰原生物、Natureworks及TCP的产品实现销售平均价格分别为2.48万元/吨、2.2-2.6万元/吨、2.28万元/吨、2.52万元/吨;全国聚乳酸产品平均实现交易价格在2.5-2.9万元/吨之间。相较于传统塑料销售价格而言,聚乳酸产品每吨售价要0.55万元到1.4万元左右。产品市场经济竞争效益较低限制了聚乳酸大规模推广,减缓了聚乳酸替代进程推进。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规划报告》 (二)进出口:进口依赖度下降,行业出口规模扩张随着生物降解塑料替代工程推进、3D打印等行业市场加速发展,我国聚乳酸年需求总量大幅增长,国产产能建设持续铺进,但行业市场需求仍需进口产品补足。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我国聚乳酸行业进出口数量分别为2.53万吨、0.62万吨,同比变化率分别为-1.56%、113.79%;行业进出口贸易金额分别为0.86亿美元、0.23亿美元,同比变化率分别为4.88%、130%。2022年,国内聚乳酸行业进出口数量分别为1.96万吨、0.8万吨,同比变化率分别为-22.68%、28.71%;行业进出口贸易金额分别为0.66亿美元、0.29亿美元,同比变化率分别为-23.39%、26.71%。随着聚乳酸投产项目逐步落地,2021年来,我国国产聚乳酸供给实力逐年增强,行业海外进口依赖程度下降,出口贸易规模保持增长,市场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推进。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聚乳酸产品来自于泰国、美国、德国、荷兰等二十余个国家及地区,其中,泰国、美国、德国、荷兰、意大利及韩国占据超过97%的进口贸易金额市场,所占进口贸易金额比例分别为44.99%、44.15%、 4.67%、2.25%、0.96%、0.9%。泰国及美国是我国聚乳酸行业主要进口贸易国。 2015-2022年来,随着产品需求规模不断增长,产能建设不足,市场供给情况偏紧,我国聚乳酸行业进出口贸易实现价格保持增长,且国内出口贸易产品价格自2018年来持续高于进口贸易产品。2021年,我国聚乳酸行业进出口贸易实现平均价格分别为3399美元/吨、3710美元/吨,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54%、7.58%;2022年,国内聚乳酸进出口贸易平均价格分别为3368美元/吨、3652美元/吨,同比变化率分别为-0.92%、-1.55%。 由于产能建设项目落地数量不断增加,全球聚乳酸生产实力提升,市场供需情况稍缓,产品交易价格小幅下降。 三、生物降解塑料需求增加,3D打印拉动行业发展 2021年,我国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产量为30.18万吨,同比增长率为25.23%;2022年,国内生物降解塑料产量预计将达到36.49万吨。随着环境治理工程及可降解塑料替代工程推进,我国生物降解塑料需求不断提升,国产生物塑料生产量不断增加。 在生物降解塑料市场中,PBAT、聚乳酸(PLA)和淀粉基塑料是行业增长较快的产品种类。其中,聚乳酸是具有完全可降解性、高生物相容性和优异机械性能的热塑性材料,可作为PS、PP等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林业、水利、建筑业、纺织业、食品包装业、日常环保塑料制品、文体用具、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塑料制品生产总量达7771.6万吨。国内生物降解塑料替代发展市场空间巨大,随着政策推动及国民环保意识增强,聚乳酸行业将持续保持增长。 我国制造业目前处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过渡的转型期,基于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具有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国内企业积极引进3D打印技术,代替或改进企业原有的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满足产品制造转型升级需求,国内3D打印行业市场需求保持增长。2021年,我国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达262亿元,同比增长27.8%;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30亿元。3D打印行业的发展除3D打印机本身的软硬件条件外,3D打印材料的研发和突破成为3D打印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及满足打印的根本保证。目前,市面上主要的3D打印材料有钛合金、聚乳酸(PLA)、尼龙、ABS、钛合金等,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20.2%、15.2%、14.1%、11.1%、10%。3D打印行业的发展将持续拉动市场对PLA聚乳酸线材等聚乳酸3D打印材料需求的增长,不断推动聚乳酸行业发展。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规划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的信息与情报综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