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上海市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2021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上海市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2021

2023-05-20-未知机构赵***
上海市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2021

上海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 PlanningGuidelinesofRuralCommunity-lifeCircleinShanghai (试行)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〇二一年十二月 ]⊣ጮ㻰ܾস㜖♢䉰⎼§Т ܛëܣᆇၗ½(01)470ۜ ———————————————————— ڟr࢜%ȧ]⊣ጮ3ᱽ⹪ࡦN≧ఴ㻰ܾ¾E(䄁㵸)Ȩ⮰䕆@ ౿3௕ჿë×ڕพݖ×ëܣᆇၗࡥ×ჳ(½×ࠇԁ),ອڑëܣߙᅝಁƒëส: ëߜ《౨ںೇ½ӈಀ௕ಓݣ௡ëܣӽ႕(ೋ໻)》࿦֟ٓદƒ,ᆑ࿦֟½”୯ೋ໻dSೋ໻ڶёᄯఢပ࿉”ëߙ࿐,ைރನ ԨᆐჃ ೇëܣëᆑ௶ᆇ ભ ၥ” ֱ࣬çࡥd ں ೇ ë ë ௶ ᆇ ၗ 0 1 ભ 1 ౨ࡥ —1— zᔶኔᙝ:ѱ€ޢᔶؗ0 ౨ںೇëܣëᆑ௶ᆇၗࡥ͗٤೉01ભ1ၥ3”࿦֟ 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 乡村社区共同体 目录 CONTENT 01 美好生活从乡村开始02 第一部分规划指引 02 规划指引10 2.1多彩睦邻的怡然生活11 2.2活力多元的创新生产17 2.3乡野逸趣的自然生态23 2.4多方共治的有效治理29 第二部分设施配置 03 设施配置36 3.1圈层划分和服务半径37 3.2均等覆盖的公共服务38 3.3模块定制的弹性配置40 3.4复合共享的设置形式44 3.5五宜愿景的设施体系46 3.6分类引导的有机更新53 第三部分场景引导 04 场景引导56 总体目标57 4.1睦邻友好场景58 4.2健康养老场景60 4.3自然生态场景62 4.4创新生产场景64 4.5未来创业场景66 4.6艺术文创场景68 4.7旅游休闲场景70 4.8智慧治理场景72 第四部分实施与行动 05 多方参与共建美好田园76 5.1规划衔接77 5.2六共模式78 5.3落实行动82 06 附则86 附件87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清单88 村民调查问卷93 01美好生活从乡村开始 1.1基本概念 1.2指导思想 1.3目标愿景 1.4规划原则 1.5适用范围 1.6工作目标 01 总则 美好生活从乡村开始 01美好生活从乡村开始 1.1基本概念社区 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的来源 •“社区”最早由1887年的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中提出,德 文是Gemeinschaft,通常被译为“共同体”。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译为英文的community,20世纪30年代由费孝通等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引进中国并翻译为“社区”。 “社区”的概念 •“社区”主要存在于传统的乡村社会中,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 ——滕尼斯《社区与社会》(1887) •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费孝通(1930s)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0〕23号) 生活圈 以人的生活需求为核心,针对居民各项日常生活需要,确保一定时间可达的空间单元。 生活圈的不同定义 •生活圈是指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在一定社会地域空间上的平面分布。以特定人口村落和特定距离范围为标准,将生活圈划分为村落、大字、旧村、市町村和地方都市圈五级。 ——日本《农村生活环境整备规划》 •生活圈是以人的生活需求为核心,针对居民各项日常生活需要、确保一定时间可达的空间单元。 ——《浙江省美丽城镇生活圈配置导则(试行)》(2020) 上海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 PlanningGuidelinesofRuralCommunity-lifeCircleinShanghai 社区生活圈 以适宜的日常步行范围为空间尺度,配置居民生活所需的各项功能和设施,引导健康活力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社区共同体。 社区生活圈的不同定义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即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 ——《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2016) •社区生活圈以适宜的日常步行范围为空间尺度,配置居民生活所需的各项功能和设施,引导健康活力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社区共同体。 ——《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试行)》(TD/T1062-2021) 乡村社区生活圈 以满足村民和新村民的日常需求为核心,慢行可达的范围内涵盖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各要素的基本空间单元,是乡村地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社区共同体。 乡村社区生活圈的不同定义 •按照慢行可达的空间范围,结合行政村边界划定乡村社区生活圈,统筹乡村聚落格局和就业岗位布局,合理配置公共服务和生产服务设施,满足居民文化交流、科普培训、卫生服务等需求。以自然村为辅助单元配置日常保障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国函〔2017〕147号) •乡村社区生活圈(基本生活圈)是以乡村社区为中心,涵盖其相关的生产、生活、生态和社区治理各要素的基本空间单元。 ——《成都市乡村社区生活圈实践探索》(2019) •乡村社区生活圈指村庄建设范围内,从满足乡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角度,结合乡村居民的日常出行规律形成的乡村地理活动单元。 ——《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试行)》(TD/T1062-2021) 01 总则 美好生活从乡村开始 1.2指导思想 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期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的主要目标,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的“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分布,抓紧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和标准,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成为超大城市的亮丽底色”的具体要求。凸显农业农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三个价值”,根据村庄规划着力抓好建设,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彰显乡村综合价值,打造成为城市后花园。 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构建“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美好愿景,以人民为中心,把乡村作为超大城市的稀缺资源、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通过乡村社区生活圈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宜居度和吸引力,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实现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 •让老年人在乡村快乐生活 •让年轻人回乡生活和就业 •让儿童回归大自然和本真 •让都市人实现美好田园梦 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乡村社区共同体 1.3目标愿景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从乡村的美好生活出发,在慢行可达的空间范围内,营造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便利共享的乡村生活品质,从生活、生产、生态、治理方面,打造: 上海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 PlanningGuidelinesofRuralCommunity-lifeCircleinShanghai 1.4规划原则 公平与差异 自然村层级的生活圈应满足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最基本的保障性需求。 行政村层级的生活圈在行政管理基础上,结合村庄特定需求进行差异性配置。 品质与关怀 在传统设施配置的底线管控基础上,强调乡村在宜居、宜业、宜游方面的品质提升。 在规划导引方面体现安全无障碍、睦邻友好、健康生活、便利共享等人本关怀。 更新与利用 结合乡村动态更新过程,按照农村集中归并点、农村保留居住点和撤并村进行分类引导。 对保留居住点和撤并村倡导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和可持续的利用。 复合与集约 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功能整合与共 享。 鼓励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设置。尽可能利用存量的建筑或场地承载 新产业和新需求。 01 总则 美好生活从乡村开始 1.5适用范围 本《导则》指导本市乡村地区规划和建设项目中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导本市乡村社区生活圈专项行动。 本《导则》未涉及的内容,应当按照国家、本市现行的相关规范、 标准执行。 1.6工作目标 明确乡村社区生活圈的配套标准。聚焦村民和新村民的日常“衣、食、住、行”和社交、自我实现的全面需求,形成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和建设标准,提高乡村生活的幸福指数。 指导乡村社区生活圈的建设行动。从行动计划的拟定、行动主体的构成和职责、行动推进的流程等方面,指导社区规划的实施,切实落实乡村社区生活圈目标。 促进多方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乡村基层自治组织民主协商作用,探索村民和村集体、乡贤能人、乡村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乡村治理,依托乡村熟人社会的邻里关系,营造乡村社区场所感和认同感,提高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一部分规划指引 02规划指引 2.1多彩睦邻的怡然生活 2.2活力多元的创新生产 2.3乡野逸趣的自然生态 2.4多方共治的有效治理 02 �一部分规划指引 规划指引 02规划指引 2.1多彩睦邻的怡然生活 目标1:舒适多样的村民住宅 倡导乡村住宅类型和安置方式的多样性,改善村民居住条件。 策略引导 建设美丽乡村,引导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尊重居民意愿,有序迁并环境差、规模小、分布散的村庄,优先安排受环境影响严重的村庄居民迁移,采用不同的安置模式。 保留保护:保留整体空间格局、资源、环境、规模、产业、历史文化要素等综合评价较高的村庄。 村内安置:宅基地归并集中,在集体土地上建设安置小区,注重农居点归并及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变,注重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和提升农业。 跨村平移:邻村异地建房,在集体土地上建设安置小区,注重当地建筑风貌及特色建筑元素的保留,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进城进镇:宅基地置换到城镇,在国有土地上建设安置小区,注重居 住向城镇集中、农民向市民转化。 左:奉贤区吴房村保留村宅 右:奉贤区新叶村村内安置住宅 左:金山区勇敢村跨村平移安置住宅右:嘉定区马陆镇进镇安置住宅 上海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 PlanningGuidelinesofRuralCommunity-lifeCircleinShanghai 目标2:江南水乡的诗意栖居 保护现状村落空间肌理,开展小尺度、渐进式的有机微更新。延续与 创新传统民居元素,建设体现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江南人居风貌。 策略引导 尊重传统民居建筑布局特征,形成整体和谐统一的空间肌理,避免采 用与本地建筑风格及周边环境明显不协调的体量与形式。 空间布局宜采取错落有致的布局方式,围合出公共活动空间。通过村宅间的间距变化产生交错排列、单元错拼分隔等更灵活的组合方式;避免兵营式、行列式等单调的排布形式。 立面形式宜简洁朴实、虚实结合、对比得当,建筑构件按功能需求设置,与建筑主体相互协调,避免繁杂装饰。 对于与环境不相协调的民居建筑,宜采取整改立面、调整色彩、减少装饰、翻修屋顶等方式整治改善。 左:嘉定区联一村集中归并点(X点)右:金山区水库村集中归并点(X点) 左:奉贤区吴房村三治堂修缮右:青浦区莲湖村莲居项目 02 �一部分规划指引 规划指引 目标3:一站式的家门口服务 根据不同人群和产业需求进行公共服务配置,覆盖行政、文体、健康、养老等功能,并通过复合共享的设置形式,打造村民家门口一站式服务体系。(具体配置要求见第二部分设施配置章节) 策略引导 鼓励行政便民、文体休闲、健康卫生、养老关怀、商业配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设置,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功能整合与共享

你可能感兴趣

hot

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2-03-01
hot

低碳社区评价技术导则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