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长城证券]:国防军工行业专题报告: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京召开,北斗成果丰硕未来可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国防军工行业专题报告: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京召开,北斗成果丰硕未来可期

国防军工2023-05-15付浩、孙培德、于夕朦长城证券别***
国防军工行业专题报告: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京召开,北斗成果丰硕未来可期

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京召开,北斗成果丰硕未来可期。4月26日,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北京开幕,年会以“数字经济,智能导航”为主题,将持续与全球合作伙伴共享北斗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成果。据介绍,2021年以北斗为主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总体产值约4700亿元,2022年达到了5500亿元。北斗系统在国内已实现主用地位,在众多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与会专家透露,《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即将出台,将规范和加强卫星导航活动管理,健全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运行服务、应用管理、国际合作、安全保障等配套制度,不断完善卫星导航法律制度体系。预计到“十四五”末期,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体产值翻一番,突破万亿大关。 2023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报告发布,定位精度优于1米。 4月26日 ,北斗导航系统官方微信号发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共45颗,包括北斗二号15颗,北斗三号卫星30颗,所有卫星均在轨入网提供服务,卫星健康状态良好,在轨运行稳定。基本导航定位授时服务,空间信号保持稳定,近两年指标优于1米,空间信号连续性优于每小时0.998,可用性优于0.98。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等特色服务,运行稳定可靠,均满足指标要求。报告展望未来发展,计划发射1-3颗北斗组网备份卫星,进一步提升星座稳健性和可用性。持续提升北斗系统地面智能化运维水平,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与性能提升。继续实施北斗产业化重大工程,深入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同时,将按照体系聚能、融合赋能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加快北斗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融合,力争到2035年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刘经南院士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年之后,国内市场份额,北斗系统占比会高于90%。国际市场份额,随着北斗的技术和功能、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及服务优势的提升,占比也会越来越高。 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月调用次数超过1700亿次,时空智能服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千寻位置官方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北斗时空智能服务的全球累计接入智能设备超15亿台,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月调用次数超过1700亿次,服务覆盖全球超过230个国家和地区。在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 ,千寻位置展出业内首款北斗时空智能芯片 “千寻步光”,首次揭晓北斗时空智能应用全链路的核心环节。时空智能新型产业全链路能力的达成,意味着北斗高精度时空智能的使用门槛已经大幅降低。随着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智能将成为数字中国的新型基建。根据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时空智能服务(LBS)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盈利预测报告分析,2020年中国时空智能服务行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以上,同比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5%-20%左右。未来时空智能服务行业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社会资源的整合,以更快的速度拓展新市场,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发展潜力巨大。 业务纵向布局趋势明显,关注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卫星导航产业链涉及领域较多,且下游行业较为分散,公司难以横向拓展,业务布局具有明显的纵向延伸特征,呈现全产业链布局趋势。以芯片为核心的上游基础器件是驱动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部件,是卫星导航产业的基础,具有上游技术优势的公司能够有效控制基础部件的供应成本,实现利润上下游转移,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新基建“的带动下,“北斗+”与“+北斗”产业融合生态逐步深化发展,应用场景快速延伸触及千行百业,产业下游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拓展,提供增量市场。形成覆盖全产业链布局的相关公司包括华测导航、中海达、海格通信、北斗星通、振芯科技、华力创通、合众思壮、司南导航等。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下游应用拓展不及预期;订单不及预期;产能释放有限 1.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京召开,市场规模已达5500 亿元 4月26日上午,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北京开幕,年会以“数字经济,智能导航”为主题,将持续与全球合作伙伴共享北斗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成果。年会设置高峰论坛、学术交流、成就博览、高端论坛和科学普及5大版块,举办9个专业学术分会、12个高端论坛和成就博览会,邀请政、产、学、研、用各界深入探讨卫星导航科学理论、核心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和国际合作,举办北斗短报文手机体验等系列应用特色亮点活动,并将颁发学术、产业、科普类多项奖励。 根据上海证券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北斗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在会上表示,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动力源泉,智能导航是数字经济的底层钥匙。 据介绍,2021年以北斗为主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总体产值约4700亿元,2022年达到了5500亿元。北斗三号短报文已实现与智能手机、手表信息互通,成为了上市销售的明星品牌。北斗也越来越多的迁入到各行各业的专用设备中。根据北青报,北斗系统在国内已实现主用地位,在众多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北斗芯片、模块、天线等系列基础产品已经实现亿级量产规模。 截至2021年底,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2亿台/套。 与会专家透露,《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即将出台,将规范和加强卫星导航活动管理,健全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运行服务、应用管理、国际合作、安全保障等配套制度,不断完善卫星导航法律制度体系。 我国正积极发展多种导航定位授时技术,2035年前将建成以下一代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时空体系,提供基准统一、无缝覆盖、安全可信、便捷高效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69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16.29%,体现了产业的良好韧性和可持续发展强大动能。2021年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12.28%,达到1454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1%。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约18.20%,达到3236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69%。 图表1:2016-2021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市场规模 “十四五”期间,国家持续推进北斗规范化、泛在化发展,大力推动北斗在能源、通信、金融、民航、铁路、水运、健康等重点产业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在政府政策加持下,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未来市场潜力巨大。智研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9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总体产值翻一番,市场规模将达10200亿元。 图表2:2022-2029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2.2023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报告发布,定 位精度优于1米。 4月26日,北斗导航系统官方微信号发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共45颗,包括北斗二号15颗,北斗三号卫星30颗,所有卫星均在轨入网提供服务,卫星健康状态良好,在轨运行稳定。 基本导航定位授时服务,空间信号保持稳定,近两年指标优于1米,空间信号连续性优于每小时0.998,可用性优于0.98。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等特色服务,运行稳定可靠,均满足指标要求。 图表3:北斗导航在各领域的规模应用 刘经南院士在采访中曾透露,经过精度测试,北斗功能多于其余三大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包括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美国的GPS。北斗不仅拥有导航、定位、授时这三个所有定位系统都有的基础性功能,还在星间通信和测距方面优于GPS。北斗能实现从卫星到终端和从终端到卫星的双向通信,这一功能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中只有北斗系统具备。 由于卫星导航关系到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且相关位置数据涉及隐私和公共利益,关键领域必须采用北斗系统导航。自2016年开始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是国家卫星导航领域的基本法规,《条例》在立法层面规范卫星导航领域相关活动和工作,并将北斗系统建设应用列为主要内容。在与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相关的领域,如交通、金融、电力、能源、通信、地图测绘、政府管理等,国家政策规定:必须采用北斗时空基准,必须用自主可控的北斗芯片、接收机和软件;在大众市场、如手机、汽车市场等等,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但手机和车辆的移动位置数据,涉及隐私和公共利益,只许落地存储在中国网络的本地服务器中,未经许可,不得与国外机构共享。 图表4: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对比 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报告,今年计划发射1-3颗北斗组网备份卫星,计划发射1-3颗北斗组网备份卫星,进一步提升星座稳健性和可用性。持续提升北斗系统地面智能化运维水平,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与性能提升。继续实施北斗产业化重大工程,深入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同时,将按照体系聚能、融合赋能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加快北斗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融合,力争到2035年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随着北斗规模化应用逐步推进,以及北斗技术、产品优势和服务优势的提升,未来北斗系统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份额预计将进一步提高,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发展潜力巨大。 3.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月调用次数超过1700亿次,时空智 能服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千寻位置官方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北斗时空智能服务的全球累计接入智能设备超15亿台,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月调用次数超过1700亿次,服务覆盖全球超过230个国家和地区。 在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千寻位置展出业内首款北斗时空智能芯片“千寻步光”,发布《北斗时空智能基础能力全链路图谱》,展现了从远在太空的北斗信号到地球表面的亿万台终端设备使用时空智能的过程,首次揭晓北斗时空智能应用全链路的核心环节。时空智能新型产业全链路能力的达成,意味着北斗高精度时空智能的使用门槛已经大幅降低。 时空智能是构建数字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通过深度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精准的授信服务、位置服务和数据服务,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升级,同汽车、手机、智能穿戴、无人机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基于时空智能,具有自主作业能力的无人机、汽车、农机等“机器人”能够极大提升各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 基于时空智能,现实城市与虚拟城市之间的精确、动态映射成为可能,房屋监测系统、桥梁监测系统、交通管理平台等都为人们更加安全地工作、生活提供支撑。 随着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智能将成为数字中国的新型基建。根据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时空智能服务(LBS)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盈利预测报告分析,2020年中国时空智能服务行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以上,同比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5%-20%左右。未来时空智能服务行业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社会资源的整合,以更快的速度拓展新市场,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发展潜力巨大。 4.卫星导航产业链 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可分成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空间段主要由北斗卫星组成,包括卫星设计、卫星发射、卫星制造、星基增强系统领域;地面段主要负责追踪及控制北斗导航卫星,包括地面设备和地基增强系统领域;用户段为卫星导航价值链核心,聚焦卫星导航的应用,可细分为上游基础器件、中游终端产品、下游集成服务三部分。上游主要包括芯片、天线、板卡等基础器件、基础软件与基础数据采集,中游包括车载型、手持型、指挥型等综合性终端,下游主要为直接面向用户的服务运营。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结构趋于成熟,逐步形成行业产业链内优质循环生态。 图表5:卫星导航用户段产业链环节 2021年卫星导航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值分别为437、2035、221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13.8%、14.97%、18.04%,在总体产值中分别占9.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