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111010 0111010 1101010100010 德勤亚太地区监管策略中心2023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 增强不确定时期下的金融机构管理韧性 全球概览3 亚太地区概览8 2023年宏观经济环境与监管议程10 运营韧性16 数字资产24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33 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前景展望38 全球概览 增强韧性、保持警惕、迎接变革 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面临着极大的运营挑战:高通胀、 利率波动、全球供应链中断以及经济下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提出预警:“最糟糕的情况尚未到来。”1 毫无疑问,密切监控此类扰动市场的因素是当务之急,但除此之外,金融机构还面临着中期战略挑战。多极化地缘政治秩序的形成产生了新的摩擦和风险。科技的发展持续推动着金融服务行业转型,在创造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危机对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行业需要重新配置巨额资本,并对由此产生的风险保持警惕。 迈入2023年,董事会和管理层面临两大难题——首先,应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持韧性并帮助客户应对近期经济压力?其次,战略计划是否与运营环境的中期结构性变化相一致? 要解决这些问题,金融机构须对监管环境有全面而深入地了解。 在全球概览中,我们就全球金融服务行业所面临的主要监管策略问题进行了解读——首先是经济形势低迷产生的直接压力,其次是前文强调的重大结构性变化:地缘政治、科技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前景展望 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尽管不会出现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很多人将在2023年“感受”到经济衰退,全球三分之一的经济体或将陷入经济萎缩。2全球许多地区的家庭和企业均感受到持续高通胀压力(图1,特别是受到来自商品和能源价格的影响),而利率急剧飙升(图2)也使得偿债比率不断攀升。信贷风险因此升高,市场信心也愈发脆弱。货币和财政政策需要保持谨慎平衡,政策制定机构须警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到的政策“误判”。3为了抵御风暴,金融机构须在多方面保持警惕。 首先,金融机构必须在信贷质量下滑时管理自身金融韧性。尽管新兴市场银行相较于发达经济体银行更容易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但过去十年所建立的缓冲资本使得全球银行业在步入2023年时总体具有韧性。4鉴于大量信贷风险在过去十年里已经转移到银行系统之外,许多非银行机构也需要保持警惕,包括最近提供“先买后付”业务的金融服务提供商。监管机构将重点关注所有受监管公司的信贷风险管理(尤其是房地产和杠杆贷款有关的信贷风险管理),并详细审查其与未受监管的贷款机构之间的关系及其风险敞口。5 其次,金融机构需要持续支持客户度过经济下滑期。目前的行为监管预期相较于此前的经济衰退期已大幅提升。在一些国家,贷款人对待经济困难客户的方式将成为监管方面(在某些情况下是政治方面)的重点,行业将需要积极主动识别弱势客户并采取措施为其提供支持。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更多客户难以支付保费的问题,造成保障缺口,引起监管机构的注意。 第三,金融机构应当警惕市场突然波动。鉴于近期市场表现出的低流动性和波动性,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新出台的交易商规则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即使是历来稳定的美国国债市场也需要密切关注。6金融机构应完善监管措施,以解决非银行金融稳定性问题的“未完成事项”——最近发生的市场动荡事件(如2022年秋季英国国债市场波动)又将此类问题重新推上议程。7开放式基金也是重点关注领域,市场波动有可能与市场流动性不足发生冲突进而引发资产抛售。尽管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关于应对非银行金融中介风险的最新进展报告表明相关工作计划正有序开展,但目前仍不清楚各国政府将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速度来实施由此产生的监管变更。8尽管如此,我们预计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将深入挖掘这些脆弱性和其他可能的市场扰动来源,继续强调对个别受监管公司和整个系统进行压力测试、修订基金流动性规则,并关注金融机构和交易方的保证金实践以及满足追加保证金要求的能力,包括就监管机构发现的数据差距提出数据请求。9 这些都是监管机构近期的重点关注问题。监管机构要求董事会积极参与,充分了解管理信息、明确风险偏好、明晰上报流程并保持业务线和支持性职能部门之间持续的内部沟通,以确保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的一致性。但行业或其监管机构面临的挑战不止如此,我们现在聚焦金融机构必须应对的三大结构性变化:地缘政治、科技变革和可持续发展。 结构性变化 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导致了市场进一步分裂,各国家和企业领导人均致力于通过扩大本地化生产和供应规模来保证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在某些情况下,在存在政治紧张局势地区运营的公司将直接受到这些紧张局势的影响。 俄乌冲突就是一记警钟,金融机构应该对地缘政治风险保持警惕和谨慎,这些风险可通过多个渠道迅速显现,包括运营韧性、金融犯罪、网络安全和声誉风险等方面。其中许多问题并不适用于基于统计的风险建模,而是需要利用更多的定性信息来进行复杂的情景分析。监管机构希望金融服务机构从本年度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例如制裁和调整地域分布),并审查且在某些情况下增强其“严峻但可能发生”的情景,以评估其承受运营冲击的能力和恢复能力。他们还必须通过反向压力测试和新兴风险评估来“考虑无法想象的事情”。监管机构还希望金融机构检查其供应链,这可能催生更多如数据、IT基础设施或人员的“本地化”要求。 这不仅是为了抵御短期冲击:这也是一项中期战略,特别是围绕金融服务机构业务覆盖范围和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化。至少,董事会需要审查在特定国家开展运营和为特定客户提供服务的风险偏好,以及决定进军或退出某些市场而引发的声誉风险。 科技变革 金融系统仍在经历着重大的科技变革。新老企业都能够利用新科技提供新的和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及获得更深入的洞察,并以更高的效率付诸实践。但科技变革也使得供应链和服务交付模式愈发复杂,同时催生新的竞争。 在某些领域,监管制度一直难以跟上科技革新的步伐,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框架也是如此。这一点在受监管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第四方、甚至第五方科技服务供应商(包括大型科技公司)之间的复杂关系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但围绕运营韧性的监管框架始终在敦促金融机构应对相关风险。受监管金融机构将需要通过厘清、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简化科技服务供应商网络和保证运营韧性来维持其内部秩序。如果金融机构正在开发共享交付模式,董事会则需保证第三方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大型科技公司作为金融机构的竞争者和合作伙伴,在金融市场也愈发活跃。短期内,科技公司应该接受“域外”金融监管的现实——被纳入监管范围,受到其他直接形式的监管,或通过受监管金融机构接受监管。未来,我们预计金融监管部门考虑到大型科技公司在金融服务行业中的多重角色,将制定一套更加完善的方案来对其进行监管。这需要监管部门与数据保护监管机构和竞争管理机构进行合作。同时,各监管机构仍在推行自己的方案。因此,受监管公司在制定其与大型科技公司和其他重要服务供应商总体关系的全球战略时,需要将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纳入考量,签约流程也将变得更加复杂。 监管机构不断完善监管框架以跟上数字(特别是加密货币)资产创新的步伐。虽然未受监管的行业参与者试图基于制定中的监管制度来搭建组织架构的问题一直存在,受监管的公司已经越来越多地与发展中的数字资产技术供应商开展生态系统交互,以开发更加可信和成熟的客户产品。10但是,最近的市场动荡已经改变了发展方向,为这一新兴行业带来潜在的合法性和信任危机。尽管我们看到各司法管辖区在制定规则时几乎不存在国际趋同化,不同的司法管辖区在各种问题的处理上都存在差异,从监管分类(如证券、货币等)到与金融犯罪框架的交叉,使得行业发展愈发复杂,但进一步的监管回应仍是不可避免的。 就金融机构而言,网络风险始终存在,但不断发展的数字化、第三方供应商的服务和支持以及上文提到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都表明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威胁正变得愈发复杂。鉴于这些风险涉及金融服务行业的所有领域,监管机构正在推动金融机构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保险公司则面临着双重风险——其既是网络攻击的潜在目标,也是网络风险保险的提供商,监管机构将继续深入研究政策模糊性和默示承保网络风险。11网络事件的报告仍然是监管框架的一个关键支柱,一些监管机构正在收紧报告窗口,FSB目前则致力于探究提升报告一致性的可能性。12 气候与自然 可持续发展在政治层面变得更加困难——有关如何平衡环境目标与可再生能源安全问题的争论(尤其是在欧洲)此起彼伏、“反ESG”群体悄然出现、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内部对于气候目标约束性仍存在广泛分歧。13,14但2022年的情况已经充分证明,食品和能源价格突然波动将引发多么剧烈的动荡,以及日益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带来的深刻影响。随着气候转型的展开,这些风险将更为显著,并对金融服务行业的运营环境造成更多影响。保险公司面临的挑战则更为特殊,其既要管理物理风险偿付能力,又要为投保人提供持续保障。许多投保人可能面临着保险费用不断攀升的问题,从而造成新增保障缺口或保障缺口扩大的风险。 监管将是决定金融机构如何应对这些风险的关键因素。在某些领域似乎有一定程度的监管趋同,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审慎风险管理和风险治理。许多主要司法管辖区正围绕气候相关压力测试和/或情景分析搭建监管框架,欧盟和英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已经十分成熟,美国也已将其提上日程。 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尽管有解决漂绿等问题的共同愿景 (投资基金主要是基金名称、标签、披露实践及其标的资产绿色资质),但金融机构需要满足不同国家的各类要求,尤其是在可持续性分类标准方面的要求。即使在超国家层面开展活动,如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分类方案,各国之间的差异也仍旧存在。 在制定有关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方面进行的尝试更为大胆,其中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正在开展的工作最为瞩目,理事会在FSB等国际监管机构的支持下,正在推动制定一项全球基准。一些国家也正继续开发自己的框架,虽然这些框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同,但在近期内,金融服务机构需要具备灵活地存储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以满足不同司法管辖区的要求。事实上,可持续发展数据的质量和覆盖面仍然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代理数据的使用仍然很普遍,预计监管机构在2023年将推动行业解决这一问题。 可持续发展监管框架在技术细节方面仍存在分歧,例如,在审慎规则中如何捕捉风险、如何给基金分类、如何承保或提供保险产品,以及公司必须向市场披露何种信息。但是,这本质上是风险管理的问题。为了履行风险管理的义务,董事会需要在遵守法规的同时,开发更好的数据、提升精密建模能力、开展合理的情景分析并培养科学知识和判断,以深入了解自身业务范围和风险敞口。统一规则的缺失不应成为开展行动的障碍,金融机构仍有义务满足各方监管机构的期望,并在必要时通过运营优化进行协调。 创新和市场发展的新机遇也催生了更多风险管理的需求。气候和自然转型需要重新配置巨额资本,全球几乎所有经济活动领域都需要对数万亿美元进行调整、投资、承保和风险管理。简而言之,金融机构对风险环境的了解越透彻,其在未来几年内识别并利用相应机会的优势就越大。 未来发展 步入新的一年,金融服务机构将面临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在过去几年里,随着监管框架的分歧扩大,全球金融机构在维持其共同系统或业务覆盖范围内控制方面面临的困难也与日俱增。去年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观点,如前文所述,地缘政治局势日趋紧张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在设计和实施流程、控制、报告和其他各种要求时,鉴于监管协调的趋势并不明显,金融机构必须充分适应本地监管要求。 2023年,金融服务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在近期动荡的经济形势中谋求发展,包括与监管机构沟通,监测 并降低金融稳定风险;同时重视我们所强调的长期变革进程的重要性,所有这些都需要持续的投资。监管仍然是影响这些趋势的主要因素,要想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金融机构必须从战略层面对监管环境进行考量,并培养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