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汽车行业2022&2023Q1财报总结:行业分化加剧,把握结构性机会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汽车行业2022&2023Q1财报总结:行业分化加剧,把握结构性机会

交运设备2023-05-04国盛证券小***
汽车行业2022&2023Q1财报总结:行业分化加剧,把握结构性机会

乘用车:政策护航、2022增长强势,价格内卷、Q1经营分化较大。 2022年,减税、地补政策支持超预期,乘用车销售同比+9.8%,新能源销售同比+97%,渗透率提至28%。其中,燃油车购置税减征从2022年6月起执行,下半年行业景气,原材料成本下行、自主在产品结构优化的同时持续提升费控水平,部分车企盈利得到较好的修复。2023Q1,特斯拉全球降价,带动行业价格内卷,消费者观望情绪影响终端需求,乘用车销量同比-7.2%,燃油车销售压力较大,表现低于预期,其中,新能源销售150.2万辆,同比+26.9%,渗透率达29.7%。碳酸锂降价利于降本,但补贴退坡、降价及相对滞后的供应链谈价影响毛利率,车企经营分化大,比亚迪和特斯拉供应链把控度强,销售和盈利能力行业领先。 零部件:成本改善+行业景气助力2022高增,新车销售分化影响供应链Q1业绩兑现。2022Q2起,铝等大宗价格下行,出口运费降低,汇率影响转正,相关公司盈利强改善。轻量化:轻量化率提升大势所趋,一体化压铸技术成熟度逐渐提升,储能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结构件增量需求。 “新能源车+储能”双线需求助力提升行业景气。2023Q1,业绩增长情况好于其他板块。智能化:燃油车购置税的减征,对2022H2合资车销售助力不小。从车展看,新车智能化仍在推进,空悬、域控、座舱等应用火热。电驱动:新能源起量,行业扩容,第三方公司迅速发展,规模是提升盈利的关键。细分龙头:各自在赛道份额不低,车企销量分化大,各龙头所处赛道、客户结构和品类扩张趋势差异较大,新能源贡献占比多、且有新产品批产放量的公司业绩增长较好,环比趋势好于行业。 商用车及两轮:内需修复+海外市场打开,板块景气度上行。1)重卡、客车:2023年以来,受益于物流、基建需求的恢复,叠加出口维持强势 , 行业销量均在2023Q1实现同比转正 ( 重卡/客车同比分别为+4.3%/9.5%),板块迎来强势复苏,全年有望维持高景气度。重卡龙头中国重汽、福田汽车、潍柴动力,客车龙头宇通客车、金龙汽车、中通客车业绩均大幅改善。2)两轮:行业高端化趋势不减,欧美市场需求回暖与海运费下行,龙头公司春风动力、钱江摩托2023Q1业绩超市场预期。 投资建议:2023年,特斯拉大幅降价,推动对手重新梳理价格体系。强势车型定价落地后订单增长强势,优质自主崛起大势所趋。全年维度看,折扣大、补贴强、新能源免购置税、提车周期短,消费者角度购车时点佳,终端增长动力依旧可观,对全年总量及电动车增速无需过度悲观。整车:Q1处行业景气低点,价格内卷扰动下,终端影响符合预期,Q2逐渐进入同环比增长阶段,配置顺应景气节奏,建议关注【理想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零部件:赛道龙头在国产替代、全球化进展有望加速,特斯拉供应链既受益核心客户强势增长,也具备给其他优秀车企配套的能力,看好特斯拉及新势力核心及潜在供应商。建议关注【拓普集团】、【旭升集团】、【爱柯迪】、【新泉股份】、【博俊科技】、【多利科技】。 风险提示:行业终端销量不及预期,厂商研发或新车发布进展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供给不足或价格上涨导致行业利润下滑等。 1.乘用车:政策护航2022,价格内卷扰动Q1销量 1.1行业层面:自主份额持续提升,新能源车增长势头较好 2022年,虽然汽车行业运行受到缺芯、国际形式变化等较部扰动影响,受益国内购置税减免、地方补贴等各种政策支持,乘用车销售实现2316万辆,同比+9.8%,其中,新能源销量为648.1万辆,同比增加97%,渗透率达28%。 图表1: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同比+97%(万辆,%) 图表2:新能源乘用车持续渗透渗透加速(万辆,%) 分品牌看,随着长城、吉利、比亚迪、长安等新车型销售放量,到2022年,自主销量占比47%,同比提升6%。2023Q1,主流合资车企销量承压,尤其是日系市场份额下滑较为明显,由2022年的20%下滑至17%。 图表3:合资销量2023Q1同比降幅较大(零售,单位:万辆) 图表4:自主份额提升明显 政策支持接连推出。国家层面,2022年出台汽车下乡,燃油车购置税减免等,地区层面,各省推出消费补贴、汽车消费券等。2022下半年,销售旺季叠加政策刺激,汽车销量表现亮眼。2022Q4,虽然有宏观因素影响,汽车销售仍实现645.1万辆,同比-0.6%,环比-1.2%,新能源车销售215.4万辆,同比+65.5%,环比+15.1%,单季度渗透率达33.4%。2023年,国补正式退出,但对于汽车消费,尤其是新能源车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仍强,购置税免征延长1年,各地也陆续发放消费券或者补贴。 图表5:新能源车政策支持不减 2023Q1,受假期和国补等政策退出影响,终端需求预期偏弱,特斯拉全球大幅降价,带动行业价格内卷,消费者观望情绪加剧影响了终端需求的释放。乘用车销量505.3万辆,同比-7.2%,其中,新能源批发销量为150.2万辆,同比+26.9%,渗透率达29.7%。 燃油车销售压力较大,表现低于预期。 图表6:2023Q1乘用车销量同比-7.2%(万辆,%) 图表7:2022年底各车企冲量经销商库存指数降低 图表8:乘用车销量结构 图表9:分车系销量及2023Q1同环比(万辆,%) 1.2经营层面:比亚迪销量领跑,单车盈利显著提升 销售端:2022年,比亚迪、长安、广汽的自主新车型销量表现亮眼,分别实现销售186.9万辆、234.6万辆、243.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51%、2%、14%。其中,比亚迪进入强车型周期,混动、纯电系列产品竞争力强,新订单强势增长。 特斯拉交付131.4万辆,同比+40%,Model3/Y销售124.7万辆,同比+37%,中国市场(含出口)销量71.1万辆,同比+46.8%。 新势力方面:蔚来销量12.2万辆,同比+34%;理想销量13.3万辆,同比+47%;小鹏销量12.1万辆,同比+23%。哪吒、零跑销量分别为15.2万辆、11.1万辆,同比+118%、+154%。问界2022年3月开始交付,累计交付7.6万辆。 图表10:比亚迪2023Q1销量同比增长领先(销量,万辆) 图表11:2022年新势力车企快速上量(销量,万辆) 2023Q1,比亚迪王朝系列推出冠军款,售价下探叠加渠道活动,订单数据强势,实现总销量55.2万辆,同比+89%,新车腾势上市后月销也持续亮眼。理想L系列凭借精准卡位家庭用车,产品线切换成功,销量表现突出,同比+65.8%;小鹏P7的改款车型P7i在电池容量、最大充电功率、智能辅助硬件、百公里加速度等方面有提升,3月销量3030辆,环比+32.1%。问界、零跑、哪吒受行业竞争影响较大,季度销量表现弱。 图表12:车企陆续调整终端价格 业绩端:2022年,收入方面,新能源企业增长强势,业绩端,受益于核心车型放量,比亚迪、特斯拉营收高增,长安利润端放量,其余公司不同程度受到缺芯、原材料涨价等影响。 图表13:收入利润概况 盈利能力:2022年,受益于新车销售放量以及车型结构升级,比亚迪毛利率、净利率提升较为明显。随着新车型不断上市及销量爬坡,长安盈利能力提升也较明显。费用率方面,特斯拉的控费能力行业领先。 图表14:比亚迪、特斯拉盈利能力领跑 图表15:特斯拉费用控制较好 优质供给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加剧。2022下半年,问界M5 EV、小鹏G9、零跑C01、理想L9/L8、蔚来EC7/新款ES8等陆续发布;2023Q1,上海车展,自主、新势力等携多款重磅车型全面展示,随着优质供给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持续加剧。 图表16:2023上海车展众多新车发布/亮相 单季度:2022Q2-Q4,长安、吉利、比亚迪销量持续环比增长。2023Q1,特斯拉降价带动订单高增,全球交付42.3万辆,同比+36%,创历史新高。理想L系订单强势,销量环比提升,销量5.3万辆,环比+13.5%,同比+65.8%。 图表17:自主车企环比承压,比亚迪同比高增(万辆,%) 图表18:2023Q1理想仍实现环比增长(万辆。%) 盈利上,2022Q2起,大宗原材料价格下行,自主车企产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部分车企毛利率有改善。在外部大环境的压力下,车企也不断强化费用控制。2023Q1,虽然碳酸锂价格下行有助于减缓了车企的成本压力,但补贴退坡、终端降价以及相对滞后的供应链谈价反应,车企毛利率多数环比下行。 图表19:2023Q1行业景气低点,经营承压 图表20:2023Q1终端调价影响毛利率 图表21:费用率端,特斯拉和比亚迪相对控制较好 2.零部件:成本改善+行业景气助力2022高增,新车销售分化影响供应链业绩兑现 2021-2022H1,受到大宗原材料、出口运费及汇率影响,汽车零部件盈利能力承压。 2022Q2起,铝等原材料价格下行,出口运费开始回落,汇率影响也转正,相关公司盈利强改善。2023年,碳酸锂价格开始大幅下行,目前已跌至17.9万元/吨,较年初降幅超60%,作为电动车重要的成本项,有助于缓解部分车企的盈利压力。 图表22:2022下半年以来出口运价回落 图表23:人民币汇率 图表24:2 2H2 起沪铜连续期货价格企稳回升(单位:元/吨) 图表25:大商所塑料期货价格回落(单位:元/吨) 图表26:2023Q1碳酸锂价格回落(元/吨) 2.1轻量化:“新能源车+储能”双线需求提升景气 特斯拉领衔,主机厂&TIER 1共同推动行业技术革命。2020年,特斯拉在Model Y后底板上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将70个零件合成一个铸造零件,并计划应用CTC结构化电池方案,2-3个大型压铸件替换由370个零件组成的整个下车体总成,进一步减重10%,增加14%续航里程,同时省去后续的焊接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到2022Q1,特斯拉将一体化压铸拓展至前底板,前后底板合计将171个零件减少至2个,焊接点减少超1600个。根据特斯拉早前申请的压铸机专利显示,未来车身将由5块压铸件组成、底盘由3块压铸件组成,一辆车仅8块构件。目前除了特斯拉之外,各头部新能源车企陆续加入推进白车身的一体化压铸,行业趋势明确。 图表27:Model 3目前结构,前舱+后地板171个零部件 图表28:Model Y奥斯汀结构,前舱+后地板2个零部件 图表29:头部车企积极推动一体化压铸 从进度而言,目前: 后地板:各车企均已在旗舰车型中量产/试制完成,预计2023年行业有望迎来量产期; 前舱:特斯拉Highland有望在2023年量产,前舱一体化铸造值得期待; 托盘:混动托盘一体化压铸已进入量产期,纯电托盘各车企仍在研发过程中。 图表30:一体化压铸行业梳理 技术升级的背景下,产业链各公司在设备、模具、技术方面积极储备,未来有望充分享受行业红利:设备:一般而言,一体化压铸型材更大,需要4400吨以上压铸机才能满足生产需求,目前文灿股份、广东鸿图、拓普集团、爱柯迪、泉峰汽车等均已投产或采购相应的大吨位压铸机。 图表31:大吨位压铸机布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储能市场规模(按新增装机容量计)预计由2021的25.2GWh增长至2026年的528.4GWh,复合年增长率83.8%。其中,用户侧预计2026年全球装机量247.6GWh,CAGR98%。预期全球储能产业的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的63.0亿美元增至2026年的1057亿美元。分地区看,美洲2021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全球第一,约占总新增装机容量的50.8%,其次是EMEA和中国,分别占20.6%和19.2%。 图表32:全球储能市场规模(按新增装机容量计) 图表33:全球用户侧储能市场规模(按新增装机容量计) 图表34:按新增装机容量计,2021年全球各主要地区占比 图表35:按新增装机容量计,2026E全球各主要地区占比 产业链角度,储能成本主要组成部分:储能电池、BMS、PCS、EMS、屏柜和电缆、场地及装修。根据北极星储能网,电池储能系统(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