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营承压,业绩转亏。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4.31亿元/-31.43%,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的约47%(门票收入口径2020年后为净额法);归母净亏损1.46亿元,扣非亏1.54亿元,同比均转亏,主要系疫情反复影响。 2022年进山客流同比下降33%,各项业务均承压。2022年,公司进山人数171.52万人次/-33.14%,仅为2019年的43%;2022年公司有效门票(剔除分成影响)后为52元/-15.09%;综合来看,公司门票收入8947.93万元/-43.22%,索道收入1.29亿元/-42.69%,刚性成本拖累下预计主业亏损明显。此外,酒店收入9532.48万元/-23.24%,茶叶、数智旅游、演艺等业务共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3.9%。演艺业务因处于培育期,且受疫情影响较大,2022年权益亏损估算约3800万+,同比有所增亏。 2023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显著超疫情前,创历史新高,复苏明显领先。 2023Q1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约114.2万人次/+75.9%,较2019Q1增长22.7%,整体恢复强劲;Q1实现收入2.38亿元/+59.6%,估算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超10%;实现归母净利润7016万元/+1486%,较19Q1增长262%;扣非净利润6915万元/+6671%,较19Q1仍大增282%,恢复领先。 2023Q1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较疫前大幅改善,成本费用优化显著。Q1毛利率为45%/+19pct,期间费率同降11pct,按可比口径估算较2019Q1各+6pct、-8pct,优化显著。其中管理/销售费用较2019Q1分别下降1%/26%,对应可比费率较2019Q1分别-3/-2pct。主要系今年一季度可比收入增加,同时成本费用控制良好,盈利释放显著。同时,今年Q1财务费率下降3pct,主要系归还票据后利息费用减少且存款利息收入增加贡献。 一季报开门红提振全年复苏信心,中线多元拓展有望形成新增长点。今年以来名山大川类自然景区恢复领先,公司依托独特资源禀赋、“12345N”系列营销发力,一季度客流已明显超疫情前。伴随Q2Q3旅游走旺,公司客流复苏持续可期,五一前三天峨眉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74万人次/+231.98%,较2019年增长56.72%,恢复可期。中线来看,为了降低对门票经济的依赖,公司在巩固传统主业基础上,加快“一张网”“一台戏”“一营地”孵化,积极拓展文旅数字经济、智慧旅游、文化演艺、研学旅游等文旅经济业态,优化公司产业结构,推动公司多元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加强公司现有产品营销宣传整合力度,发挥现有门票、索道、酒店、演艺产品优势,建立产品、网红和自媒体三大体系,精耕重点市场和人群有效营销,确保旅游人数增长和公司整体效益提升。此外,公司未来资源整合仍有一定期待。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门票降价风险,国企改革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今年初及旅游旺季客流强势复苏,上调公司2023-2025年EPS至0.36/0.42/0.45元(此前预计公司23-24年EPS0.33/0.44元),对应PE 26/22/20x。公司资源禀赋优势突出(佛教名山+自然资源),出行放开下客流全面复苏可期,今年Q1及五一客流超疫情前已充分验证,Q1成本费用优化良好,Q2Q3行业旺季持续可期;同时,公司积极演艺等多元发力,后续资源整合仍有期待,维持“增持”评级。 2021 629 34.6%18-146.9%0.03 0.8%0.7%268.9 34.7 1.99 2022 431-31.4%-146-906.4%-0.28-41.0%-6.4%-33.4-222.5 2.15 2023E 862 99.9%190-230.4%0.36 21.9%7.9%25.6 16.0 2.03 2024E 956 10.9%221 16.5%0.42 23.3%8.7%22.0 14.2 1.91 2025E 1,042 9.0%239 8.0%0.45 24.7%8.8%20.3 13.0 1.79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2022年经营承压,业绩转亏。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4.31亿元/-31.43%,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的约47%(门票收入口径2020年后为净额法);归母净亏损1.46亿元,扣非亏1.54亿元,同比均转亏,主要系疫情反复影响。 图1:公司营业收入及业绩表现 图2:公司分季度营业收入和业绩表现 2022年进山客流同比下降33%,各项业务均承压。2022年,公司进山人数171.52万人次/-33.14%,仅为2019年的43%;2022年公司有效门票(剔除分成影响)后为52元/-15.09%;综合来看,公司门票收入8947.93万元/-43.22%,索道收入1.29亿元/-42.69%,刚性成本拖累下预计主业亏损明显。此外,酒店收入9532.48万元/-23.24%,茶叶、数智旅游、演艺等业务共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3.9%。 演艺业务因处于培育期,且受疫情影响较大,2022年权益亏损估算约3800万+,同比有所增亏。 图3:公司各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单位:百万元、%) 图4:公司接待进山购票游客表现 2023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显著超疫情前,创历史新高,复苏明显领先。2023Q1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约114.2万人次/+75.9%,较2019Q1增长22.7%,整体恢复强劲;Q1实现收入2.38亿元/+59.6%,估算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超10%;实现归母净利润7016万元/+1486%,较19Q1增长262%;扣非净利润6915万元/+6671%,较19Q1仍大增282%,恢复领先。 图5:公司Q1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图6:公司Q1归母与扣非利润情况(单位:万元) 2023Q1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较疫前大幅改善,成本费用优化显著。Q1毛利率为45%/+19pct,期间费率同降11pct,按可比口径估算较2019Q1各+6pct、-8pct,优化显著。其中管理/销售费用较2019Q1分别下降1%/26%,对应可比费率较2019Q1分别-3/-2pct。主要系今年一季度可比收入增加,同时成本费用控制良好,盈利释放显著。同时,今年Q1财务费率下降3pct,主要系归还票据后利息费用减少且存款利息收入增加贡献。 图7:公司Q1可比口径毛利率与净利率情况 图8:公司Q1可比口径期间费用率情况 一季报开门红提振全年复苏信心,中线多元拓展有望形成新增长点。今年以来名山大川类自然景区恢复领先,公司依托独特资源禀赋,一季度客流已明显超疫情前。伴随Q2Q3旅游走旺,公司客流复苏持续可期,五一前三天峨眉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74万人次/+231.98%,较2019年增长56.72%,恢复可期。中线来看,为了降低对门票经济的依赖,公司在巩固传统主业基础上,加快“一张网”“一台戏”“一营地”孵化,积极拓展文旅数字经济、智慧旅游、文化演艺、研学旅游等文旅经济业态,优化公司产业结构,推动公司多元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加强公司现有产品营销宣传整合力度,发挥现有门票、索道、酒店、演艺产品优势,建立产品、网红和自媒体三大体系,精耕重点市场和人群有效营销,确保旅游人数增长和公司整体效益提升。此外,公司未来资源整合仍有一定期待。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今年初及旅游旺季客流强势复苏,上调公司2023-2025年EPS至0.36/0.42/0.45元 ( 此前预计公司23-24年EPS0.33/0.44元 ) , 对应PE 26/22/20x。公司资源禀赋优势突出(佛教名山+自然资源),出行放开下客流全面复苏可期,今年Q1及五一客流超疫情前已充分验证,Q1成本费用优化良好,Q2Q3行业旺季持续可期;同时,公司积极演艺等多元发力,后续资源整合仍有期待,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门票降价风险,国企改革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 表1:可比公司估值表 附表:财务预测与估值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利润表(百万元)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