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由于三大关系的恶化,使得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我在2019年就提出一个观点——全球经济进入到一个低增长高震荡的时代。 虽然现在疫情已经过去,但大家会发现现在的复苏都用一个“弱”来做个定语,就是弱复苏、全球经济衰弱等等,所以在这方面可能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不是马上就能恢复到以前。 短期来讲,美联储这一轮加息应该到末期了,这一轮加息的节奏过快,也引发了诸多问题。 虽然现在通胀还是处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但如果美联储再继续加息,可能又会引发金融动荡。像硅谷银行出事,主要还是在于负债端的久期问题,会不会又出现一个长期的问题呢?比如商业地产贷款证券化产品违约。 从历史上来看,都有过这种金融动荡,每当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跟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的时候,都会发生一些金融风险、金融事件,或大或小。所以我们现在也不能轻言这一轮美国就不会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我们还需要继续观察,这是全球的经济。 中国经济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所以大家不要期望很容易切换,经济的转型肯定不是无缝连接,投资拉动GDP的模式要切换到消费增长的模式需要时间。 所以短期来看,大家好像有点失望、悲观。但是拉长了,我相信经济转型还是能切换过来。但还需要时间,对于未来面临的问题、压力,也必须证实。 刚刚过去的两会,给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和经济改革提出了诸多方案和目标。可能有些投资者觉得,我们好像现在信心还不是特别足,希望有超预期的政策出台,我觉得是有可能的。 因为在经济下行过程中,我们管控的力量在进一步加大。每个经济体都有自己的增长模式,一般来讲,在经济上升阶段,管控越少越好,因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主导作用。但是在经济下行阶段,应该是一个风险释放过程,全球现在都在释放风险,中国也不例外,所以我们现在要加强管控,这个观点我在2016年就提出来了。 在过去20年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除了中国之外,无一例外都出现过两次以上的经济负增长,中国没有过,也就是中国的管控能力很强。我们不用怕某一年人家的GDP增速比中国要高,如果把时间拉长,我们每年都是正增长的话,累计的增长速度一定是很快的,所以在这方面关键是质量,质量是第一位的。 与此相对应,我觉得今年财政政策的积极程度,也不要有过高期望,更多还是放在提质增效方面。 利率这一块,随着美联储加息进入到尾声,今年应该有望进一步下调市场利率水平。在大家预期转弱的情况下,利率的下调也是有必要的。 结构性政策会越来越多取代总量的政策,这在技术上会带来一定的难度。 今年来看,通胀压力并不大,我们现在担忧的是通缩。如果在通缩预期下,货币政策的积极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至于其他的像消费领域等等,我们不能期望有一个强复苏。复苏应该会的,但是重心可能不在大众消费方面,像汽车、手机,这方面对消费的增长贡献可能有限;但是恢 复性消费应该力度会比较大,比如接下来的五一长假,估计出行人数、消费额应该会超过2019年,这会比较大。所以今后在这些亮点上,结构性机会更多一些。 经济的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实现经济的稳增长,还是会在投资领域加大力度。尤其是在房地产方面,要避免发生房地产的硬着陆。在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方面,应该还会继续会一些举措。 基建方面,不会过量投入,但是跟国计民生相关的领域还是会加大,公共消费是一个新的亮点。因为要把恢复消费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除了要增加居民收入之外,更多还是应该由政府来引导消费,政府公共服务的消费增加,可以让老百姓敢消费、想消费。 关于高质量发展趋势下的大类资产配置,我认为居民的财富转向是早晚的事情。 下一阶段,居民在资产配置方面,应该会更多的配置金融类资产,融类资产哪些值得配置,应该还是在像权益类资产,这方面还是存在一些机会。 目前,A股的估值下移,是过去整个投资行业,金融产品领域表现欠佳的主要原因,这已经持续两年了,这很难避免。因为过去此消彼长,有些行业估值下移,有些行业估值上升。但在过去两年,大部分行业的估值水平都是下移。 最近我们又做了一个统计,发现估值有一个上移的趋势,除个别板块如房地产,其他一些行业都有估值上翘的趋势,这对于A股来讲应该是一个配置机会,现在处在性价比比较高的阶段,从历史上来讲,现在这个阶段,是比较值得配置的。 具体来看,我们专门计算过ERP,性价比比较高的行业,像银行、建材、零部件、金属化工、化学原料、新能源家电、航运物流、医药、食品,性价比比较差的行业是地产和钢铁,这只代表我们研究所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第二方面,国企的估值优势比较明显,相比中小盘股票,国企的上市公司虽然基本面在过去三年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估值依然还是被低估了。 在中特估体系的建设之下,国企的定价有望能逐渐摒弃单一的利润价值取向。高质量发展的预期之下,国企的估值 有望得到提升。 如果把它分解后,一方面是估值,一方面是情绪。 从年初以来,产业链的运转恢复,市场判断上市公司的短期盈利改善,所以估值有所提升。但是长期乐观的情绪还是在回落,即现在估值提升是因为盈利在增长,但是情绪还是偏悲观,如果政策有进一步的超预期,因为我们的政策跟西方不一样,西方是小政府大市场,我们是大政府大市场。所以我们在预期管理、逆周期政策的力度上有一定优势。所以在这方面,可以持续看好。 长线资金这方面我是比较乐观的,因为尽管美国要去中国化,希望跟中国来往越少越好。但在美元超发背景下,不少国家也在放弃把美元作为交易结算工具。因为美国的GDP在全球份额是24%,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它的储备结算比重大概占60%左右,显然它的占比过高。 中国GDP占全球18.5%,但是作为全球的储备货币、结算货币的比重大概只有2%左右,所以我们也不要求大幅提高,跟我们GDP相匹配。但如果我们的比重能够翻一倍,4%左右,这应该还是合理的。 我们现在正有这样一种迹象,这对于国内金融资产的全球化是有利的。因为我们现在全球化率比较低,基数比较低,空间就会比较大,所以这方面可以关注。 在行业主题类方面,现在正在进行一场AI革命,因为AI+跟当年的互联网+有点类似,互联网+的阶段,中国出现了诸多的行业巨头,它在海外上市的市值可能比A股的最高值还要更多。 这些公司的崛起是不是会给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虽然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比较混沌的状态,不知道谁能胜出、哪些政策会怎么样,但是应该看到,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这个趋势可以跟现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出现相提并论,人工智能时代会极大解放我们的脑力。 如果说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放了我们的体力。第三次、第四次的话,解放了我们的脑力,这是一个非常深远的影响,在这种大背景下,会有一些伟大的企业崛起。 我国也非常重视数字经济,要建立数字强国。我们在举国体制之下,在研发方面有一定优势,再加上我们有这么多 的民营企业,他们在高度市场化的机制下,凡是做数据的,绝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还是存在的。 总体来讲,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这个话题,还可以继续展开,居民资产从房地产配置为主转向金融资产是一个大趋势,而我们现在的估值水平又处在一个相对合理的状态,应该还是大有可为,看到科技的崛起,AI+时代的到来,也看到经济高质量增长、国有企业低估值。 尤其当我去年11月提出从土地财政转向股权财政,这个虽然还没有怎么展开,但是动力是有的。股权财政的动力来自于地方政府,因为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财政压力,所以通过股权优化、转让、并购重组等,提高国有企业的估值水平,扩大它的再融资能力,盘活整个国有资产,这方面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另外,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投资也不能只局限于A股市场。比如,港股同样也是一个估值洼地,在这方面,中国要把我们的海外资金能够进一步吸引过来,把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这也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