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都证券]:研究所晨报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研究所晨报

2023-04-11韩保倩国都证券最***
研究所晨报

研究所 晨会报告 2023年04月11日 晨会报告 国都证券研究所晨报20230411 国都证券 昨日市场指数名称 收盘 涨跌% 上证指数 3315.36 -0.37 沪深300 4104.81 -0.45 深证成指 11871.93 -0.80 中小综指 12465.20 -1.09 恒生指数 20331.20 0.00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6894.05 0.00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 140.92 0.49 标普500 4109.11 0.10 纳斯达克指数 12084.36 -0.03 MSCI新兴市场资料来源:wind 988.68 0.16 昨日A股行业 【财经新闻】 李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 我国首条“西氢东送”管道纳入国家规划 【行业动态与公司要闻】 证券研究报告 2022年报发现银行保险新打法 并购重组助力转型提速,沪市公司活力凸显 【国都策略视点】 策略观点:指数震荡缓升,结构分化轮动 排名行业名称成交量 (百万) 涨跌% 1电气设备4069.491.87 2公用事业2509.941.42 3有色金属2353.470.49 4建筑装饰3608.730.37 5银行1883.550.19 资料来源:wind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商品 收盘 涨跌% 纽约原油 79.91 -0.68 纽约期金 2006.60 -0.84 伦敦期铜 8861.50 0.00 伦敦期铝 研究员:韩保倩 电话:010-87413610 Email:hanbaoqian@guodu.com 执业证书编号:S0940519040002 联系人:王景王景 电话:0100-1804-18843138833383 Email:wanwgajinnggj@ingyujo@dug.ucodmu.com 独立性申明: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国都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晨会报告 【财经新闻】 李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 【上海证券报】“营商个版本营透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需要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当前,我国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如何?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加强协同配合?海外银行风险事件带来了哪些启示?就此,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李扬表示,信贷持续膨胀带来的金融效率问题和潜在风险值得关注。当前,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要科学、实事求是地“刻画”二者的关系,寻找合适的工具并建立好防火墙。他还认为,海外银行风险事件暴露出美元体系的根本性缺陷,可能会需要很长的调整时间。 信贷提振、体现企业和居民信心修复 今年前两个月,新增信贷放量、创同期新高,信贷需求也开始回暖。李扬认为,一方面,这体现出金融系统支持经济复苏,同时企业和居民信心逐渐修复,疫情期间资产负债表失衡的现象有所改善;另一方面,考虑到效率问题和潜在风险,需把握好下一步信贷扩张的力度与节奏。 他还提出,此前我国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衡,使得他们在借钱生产、投资和消费时“逡巡不前”。现阶段企业和居民的信贷需求提升,显示出他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回暖。“与前几年货币信用尤其是信贷需求萎缩相比,这是一个好现象。”他说。 信贷规模在经历了前两个月的“高歌猛进”后,是会继续大规模扩张还是放缓脚步?李扬预计,信贷还会持续扩张,并带动货币供应量增加。在此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 一方面是效率问题。李扬表示,信贷放量会抬升宏观杠杆率。本世纪以来,国际社会用信贷密集度或债务密集度来衡量金融效率——信贷密集度越高,说明金融越缺乏效率。信贷快速放量将导致信贷密集度提高,进一步可能致使融资效率下降。 另一方面是防控潜在风险。李扬表示,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紧缩周期,这一趋势能否止住还有待观察,我国货币政策与这种国际潮流不太一致。因此,还需要思考如何控制跨境冲击等更复杂的挑战。“尽管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得最好,但也要考虑是否会因为信贷扩张引发通货膨胀。”他说,相信货币当局在作决策时,对此已有预见。 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现在,这两大政策体系的协调配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李扬表示,因为这两个部门的政策工具,在各个层面互相关联。 他说,老一辈经济学家将这种关系比喻为“犬牙交错的接合部”,可见两者关联之密切和复杂。在这种客观现实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能互相掣肘,而是必须协调配合,产生“1+1>2”的效应。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涉及多个层面。在李扬看来,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关键,是解决政府赤字和政府债务的融资问题。当前,总需求不足,特别是民间需求不足。民间需求不足就需要政府支出予以弥补,但经济下行周期里政府收入下降,出现赤字不可避免,一些非赤字的债务也会出现,比如专项债等。 “这些本质上意味着政府超出自身收入规模增加支出。如果金融部门对这项政府融资活动不予支持,政府的行为就会产生挤出效应。理论上,政府增加支出也就产生不了扩张效应。”李扬说,如果没有货币政策配合,增加财政支出势必难以弥补总需求的不足。 他表示,这还涉及中央银行应如何对待政府赤字和债务问题,这也是两大政策体系协调配合的根本问题。 李扬分析,从中央层面看,在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政府债务约占总资产的10%,与此相对,在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中,超过90%的资产是政府债务。美国的财政赤字,绝大部分是通过美联储购买、实现货币化,从而产生需求扩张作用。 “各国有各国的国情,不可简单类比。但是,我国央行持有的政府债券比例可能相对偏低。这就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未来,央行可以考虑给财政政策更大力度的支持。”他表示。 李扬还提到,他参与的一项调研显示,全国超过70%的政府债由商业银行购买,其中92%的地方政府债由地方商业银行持有。这意味着,中央赤字融资和地方赤字融资高度地由金融系统支撑,已经成为事实。 李扬认为,“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需要更加科学、实事求是地“刻画”两大系统的关系,然后寻找合适的工具;货币政策的支持必须有规矩,同时建立好防火墙。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这种协调配合引发通货膨胀。 海外银行风险事件、暴露出美元体系的根本性缺陷 近期,海外银行风险事件引发持续关注。李扬认为,相关事件有特殊性。仅就硅谷银行而言,在危机发生前,它还是一家好 银行,不仅主要指标满足监管要求,而且在支持科创企业方面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这件事到底是谁之罪?还不到盖棺论定的时候。”李扬表示,触发硅谷银行倒闭的直接原因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遭受冲击。低利率环境下购买的资产,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快速贬值,资产负债表失衡导致了银行技术性破产,进而演化成真实的破产。银行自身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美国金融监管对于风险的压力测试和预警不足,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剧烈变化等,都是风险事件的背后推手。 他特别关注的是,海外银行风险事件频发,暴露出美元体系的根本性缺陷。这种缺陷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来调整。自上个世纪末,在价格上,美国实行超低的政策利率;在数量上,美国实行量化宽松。两者共同促成了美国的债务屡创新高。 “在本世纪前20年,事实上存在着‘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无限量货币信贷供给—超低借债成本—债务无限制膨胀—通货紧缩’的循环,上述因素彼此‘内洽’。”李扬表示,如今,整个循环链条中的某些环节发生巨变,主要是长期的通货紧缩变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内洽”不复存在,循环被打破,整个美元体系因而遇到了来自多层面的巨大冲击。“目前,我们还看不到走出困局的有效路径。”他说。 我国首条“西氢东送”管道纳入国家规划 【新华社】记者10日从中国石化获悉,我国首条“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 《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是国家能源局今年3月印发的,旨在细化落实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和五年期油气发展规划管道建设任务。 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说,“西氢东送”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管道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大力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的问题,对今后我国跨区域氢气输送管网建设具有战略性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升级。 “管道一期运力10万吨/年,预留50万吨/年的远期提升潜力。同时,将在沿线多地预留端口,便于接入潜在氢源。”马永生说,今后中国石化可依托“西氢东送”管道建设支线及加氢母站,助力京津冀氢能走廊的构建,助力京津冀地区“双碳”目标的实现。 马永生表示,这一工程将为我国西部地区绿氢跨省市应用提供示范解决方案。绿氢是指通过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制造而成的氢气,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内蒙古风、光资源丰富,发展绿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更高效便捷地把内蒙古乃至我国西部的绿氢运送到东部市场需求旺盛的区域,一直是制约绿氢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输氢管道可以实现大规模、长距离输送氢气,并且兼顾经济性。中国石化已经在内蒙古布局了鄂尔多斯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并规划在乌兰察布市建设大规模绿电制绿氢项目,通过建立风光发电—绿电制氢—氢气管输—炼化与交通用氢的一体化氢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全产业链示范布局。”马永生表示。 【行业动态与公司要闻】 2022年报发现银行保险新打法 【上海证券报】从“源起松江”金融业上市公司2022年财报陆续披露。 数据是银行、保险公司一年经营的反映。其背后,更是体现了其战略的实施。透过数据,金融业的外部环境、内部应对,以及孕育的新趋势,可一览无遗。 2022年是一个大考之年。金融业的转型路径与成果,在这一年受到了检验:许多银行实施数年的轻型化战略遇到了挑战;寿险业的转型,遭遇着新业务价值承压、增量业务难寻的窘境。资产质量改善和风险抵补能力强健,给了银行减少拨备计提力度的底气。 打法1:拨备计提下调银行平衡风险和利润 截至4月5日,23家上市银行公布2022年年报,它们在去年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近2万亿元,较2021年增长7.47%。喜人的成绩单背后,是18家银行集体下调了信用减值损失(俗称“拨备”)计提,2022年18家机构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较2021年合计减少超1400亿元。 “拨备集体下调”的背后原因值得推敲。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一方面这与各家机构预计2023年不良发生将减少,自身风险抵补能力足以应对压力有关;另一方面还与隐遁于财报中的“财技”有关——将好年成留存的足额拨备释放出来,以保障歉年的利润。 信用减值损失集体下调 2022年上市银行拨备计提力度较2021年有所减小,为银行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创造了条件。 记者梳理上述23家A股上市银行数据发现,截至2022年末,这23家上市银行合计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为10917.66亿元,较 2021年减少了1462.17亿元。 这23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8家机构减少了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其中6家银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较2021年下降超百亿元。 数据显示,民生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2022年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较2021年减少超200亿元;兴业银行、建设银行、邮 储银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较2021年减少超100亿元;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较2021年减 少超50亿元。 2022年,民生银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下调幅度最大。当年为487.62亿元,同比减少286.36亿元,降幅高达37%。 “银行在2021年足额计提拨备的基础上减少计提,可以扩大利润空间。”中国人民大

你可能感兴趣

hot

研究所晨报

华泰证券2020-02-19
hot

华泰证券研究所晨报

华泰证券2020-09-08
hot

华泰证券研究所晨报

华泰证券2020-09-04
hot

研究所晨报

华泰证券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