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牵头编制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2023年2月 前言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三年多来,数字乡村发展推进到什么程度、取得了哪些成效,在党的二十大作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后,数字乡村发展如何守正创新、乘势而上,全社会十分关注。 《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总结回顾2021年以来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力求让社会公众能够全面准确了解数字乡村发展给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带来的新变化,进而成为数字乡村建设推动者、实践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参考。 《报告》表明,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制定完善实施方案,全方位推 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2021年全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到39.1%。一是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截至 2022年6月,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8.8%,与“十三五”初期相 比,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缩小近15个百分点。二是智慧农业 —1— 建设快速起步。数字育种探索起步,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取得 重要进展,智慧大田农场建设多点突破,畜禽养殖数字化与规模化、标准化同步推进,数字技术支撑的多种渔业养殖模式相继投 入生产,2021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为25.4%。三是乡村数字经济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农村寄递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电商继续保持乡村数字经济“领头羊”地位,乡村新业态蓬勃兴起,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不断提升。四是乡村数字化 治理效能持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覆盖, 2021年全国六类涉农政务服务事项综合在线办事率达68.2%,以 数据驱动的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五是乡村网络文化发展态势良好。乡村网络文化阵地不断夯实,网络文化生活精彩纷呈,中国农民丰收节成风化俗,数字化助推乡村文化焕发生机。六是数字惠民服务扎实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人社”、线上公共法律与社会救助等服务不断深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服务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共48.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6.0%。七是智慧绿色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农业绿色生产信息化监管能力全面提升,乡村生态保护监管效能明显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化得到创新应用。八是数字乡村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基 �形成,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试点示范效应日益凸显。经过三年多的持续推动,“数字革命”正在农村这片广阔沃土引发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 —2— 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提供新的动能。 《报告》主体内容涵盖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部署的十个方面重点任务,梳理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等工作落实情况,努力做到内容全面,同时突出年度性重点工作。根据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委托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在多年开展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指标体系,试行开展了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以下简称评价),其成果为《报告》的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为便于读者查询了解,同时以附件的方式发布《2021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基�结论和主要数据》。《报告》还吸收采用了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成员单位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举措和成效等有关材料。 《报告》由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和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组织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等有关单位专家共同编制。 —3— 目录 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1 (一)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1 (二)乡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2 二、智慧农业建设快速起步2 (一)种业数字化探索起步3 (二)种植业数字化多点突破3 (三)畜牧业数字化成效凸显4 (四)渔业数字化稳步推进5 (五)农垦数字化领先发展5 (六)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不断突破6 (七)农业农村管理数字化转型局面初步形成7 三、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7 (一)农村电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7 (二)乡村新业态蓬勃兴起8 (三)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快速发展9 四、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持续提升10 (一)农村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基本实现10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覆盖10 (三)乡村基层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高11 (四)乡村智慧应急能力明显增强12 五、乡村网络文化发展态势良好13 (一)乡村网络文化阵地不断夯实13 (二)乡村网络文化生活精彩纷呈13 (三)数字化助推乡村文化焕发生机14 六、数字惠民服务扎实推进15 (一)“互联网+教育”服务不断深化15 (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持续提升16 —1— (三)“互联网+人社”服务逐步覆盖16 (四)公共法律与社会救助线上服务加快普及17 (五)“三农”信息服务更加便捷深化17 七、智慧绿色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18 (一)农业绿色生产信息化监管能力全面提升18 (二)乡村生态保护监管效能明显提高19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化创新应用20 八、数字乡村发展环境持续优化20 (一)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21 (二)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21 (三)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22 (四)数字乡村试点示范效应日益凸显22 附件:2021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基本结论和主要数据24 —2—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 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十四五”规划开始实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踏上新征程。一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推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智慧农业形成新气象、农村数字经济实现新突破、乡村数字治理迈上新台阶、乡村网络文化展现新风貌、数字惠民服务满足新期待、智慧绿色乡村赢得新机遇。总的来看,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乡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公路、水利、电网、农产品冷链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正全方位推进。 (一)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截至2021年底,全国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100%,通光纤、通4G比例均超过99%,基 �实现农村城市“同网同速”。5G加速向农村延伸,截至2022年8月,全国已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96.8万个,5G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镇区,实现“县县通5G”。面向农村脱贫户持续给予5折及以下基础通信服务资费优 —1— 惠,已惠及农村脱贫户超过2800万户,累计让利超过88亿元。 2021年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接入互联网移动电话229部,比上 年增长4.4%。截至2022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2.93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8.8%,是“十三五”初期的两倍,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缩小近15个百分点。 (二)乡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各地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农村公路、水利、电网、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乡村融合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公路数字化管理不断完善,2021年已完成446.6万公里农村公路电子地图数据更新工作,并同步制作专项地图,全景、直观展示全国农村公路路网分布情况。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在重点水利工程先行先试,智慧水利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截至2021年底,全国县级以上水利部门应用智能监控的各类信息采集点达 24.53万处,其中66.4%已纳入集控平台;截至2022年6月,已有2766个县共53.04万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立了电子台账。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深入推进,2021年全国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8%。支撑农产品上行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截至2022年底,3年共支持约3.6万个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6.9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1800万吨以上。 二、智慧农业建设快速起步 农业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育种探索起步,智能农机装 —2— 备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智慧大田农场建设多点突破,畜禽养殖数字化与规模化、标准化同步推进,数字技术支撑的多种渔业养殖模式相继投入生产,2021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为25.4%。 (一)种业数字化探索起步 随着种业振兴行动的推进实施,生物育种与现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始应用于基因型检测、分子标记、表型处理、数据管理等方面,推动育种从常规育种向分子育种、设计育种转变,正在成为辅助育种、提高育种效率的重要手段。基于种业大数据平台,建成运行全球首个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全国种子检验与认证信息系统”,开发上线国家农作物种子追溯管理信息系统和全国种业投诉举报平台,通过整合品种试验测试、管理和种子生产经营等信息,促进品种身份信息开放共享,实现“一品种、一名称、一标样、一指纹”的追溯管理。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率显著提升,截至2022年8月,备案用户数量较上年增长21.1%,有力支撑了种业监管执法的有效开展。 (二)种植业数字化多点突破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生产中加快应用,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智慧灌溉、环境控制、植保无人机等技术和装备开始大面积推广。评价显示,2021年全国大田种植信息化率为21.8%,其中,小麦、稻谷、棉花三个农作物的生产信息化率相对较高,分别为39.6%、 —3— 37.7%和36.3%,玉米相对较低,为26.9%;2021年全国设施栽培信息化率为25.3%,比上年增长1.8个百分点。无人或少人农场在安徽芜湖、北大荒建三江、广东佛山、内蒙古兴安盟等地落地见效。安徽芜湖智慧稻米生产试点将水稻生产过程划分为播种、插秧、分蘖等13个环节,并细化出品种选择、土地平整、 氮肥用量等49个智慧决策点,构建起“智慧农艺+智能农机”双轮驱动技术体系,实现了耕种管收全过程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作业,2022年试验面积已扩大到15万亩,试验结果显示,亩均增产14.3%、节约氮肥32.5%、节约磷肥16.8%、减药38.0%、亩均增收500元左右。 (三)畜牧业数字化成效凸显 畜禽养殖数字化与规模化、标准化同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畜禽养殖全过程得到广泛、深度应用,在传统三大农业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评价显示,2021年全国畜禽养殖信息化率达34.0%,其中,生猪和家禽养殖信息化率分别为36.9%和36.4%。畜牧业综合信息平台、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已实现对全国18万余个规模猪场、4200多个生鲜乳收购站、5800多辆运输车、300余个牧场、1.3万家左右持有饲料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全面监管,畜牧业预测预警、市场调控、疫病防控、质量监管水平明显提升。近年来,数字技术集成应用日益成为规模养殖场的标配,通过应用无人环控平台、自动巡检报警系统、智能饲喂系统等,劳动生产率提高30% 以上,每头出栏生猪降低成�150元左右。 —4— (四)渔业数字化稳步推进 养殖水体信息在线监测、精准饲喂、智能增氧、疾病预警与远程诊断等数字技术与装备在渔业行业不断推广应用,数字技术支撑的工厂化养殖、稻虾养殖、鱼菜共生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