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3第十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将于4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重磅亮相,以“雷达融合世界,数智引领未来”为主题,由中国雷达行业协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纳睿雷达上市科创板,相控阵雷达技术引发关注。纳睿雷达是国内领先的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供应商,产品性能优异,价格具有竞争力,注重技术升级及产品更新迭代,未来有望实现应用场景横向发展进一步打开盈利空间。主要产品包括X波段双极化(双偏振)有源相控阵雷达和雷达精细化探测系统相关服务,目前主要应用于气象探测领域,正在向水利防洪、民用航空、海洋监测、森林防火、公共安全等领域拓展。当前民用领域相控阵雷达渗透率不断提升,有源相控阵逐渐成为雷达主要形式,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公司发展空间广阔。 新型雷达相关研发突破不断,成果转化可期。2月7日,新一代高频高性能超距毫米波雷达新技术新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新一代高频高性能超距毫米波雷达在技术上实现了本土化、远距离、全覆盖、高可靠、高精度、多场景六大突破,首次采用国产94GHz毫米波雷达芯片,实现了高频段毫米波雷达芯片的本土化发展;探测纵向距离达1200米以上,横向覆盖范围达50米,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有效解决了传统毫米波雷达远距探测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促进车路协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智慧交通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近日特斯拉(TSLA.US)向欧洲监管机构提交的车辆变更申请,证实最新自动驾驶硬件HW4.0即将量产上车,在即将到来的HW4.0硬件系统中,特斯拉不仅配置了一枚高分辨率毫米波雷达(可能为高精度4D毫米波雷达),而且还为其增加了用于雷达的加热器。受此消息影响,近期4D毫米波雷达市场关注度上升,多家雷达厂商放出有关4D毫米波雷达研发及量产进度的消息。其中,大部分厂商仍处于研发阶段,少部分厂商已开始小批量供货。 禾赛科技赴美上市,彰显雷达市场预期空间。2月10日,禾赛科技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代码“HSAI”,发行价为19美元/股,开盘价涨25%至23.75美元/股,收盘价为21.05美元/股,收盘涨约10.79%,最新总市值为26.21亿美元,为继2021年7月滴滴赴美上市之后,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最大一次IPO。由禾赛雷达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可窥得激光雷达的巨大市场空间。Yole预测的数据显示,从交付量上来看,到2027年,全球激光雷达交付量预计将达530万台,从市场规模来看,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的总规模即将从2021年的21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6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2%。在全球地缘政治日趋紧张的当下,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大国防预算。美国国会参议院近日表决批准2023财年《国防授 请参考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及重要声明 权法案》,法案授权的2023财年国防经费达到创纪录的8579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11.71%;我国在2022年的国防预算为1.4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1%。在武器信息科技化成为现代化战争关键因素的全球背景下,来自高速导弹和飞机的威胁越来越大,使得作为现代战争千里眼的军用雷达是当前电子站和信息站的核心装备。新兴经济体国防支出的增加、地区紧张局势的加剧以及国家间冲突的增多是推动军用雷达市场的主要因素,在活跃的战区越来越多地部署弹道导弹和隐形导弹,也导致全球对军用雷达的需求显著增加。根据MarketResearch的预测,全球军用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4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74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受益于信息化建设,我国军用雷达市场空间保持高增速。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院预测,2020-2025年我国军用雷达整体市场规模CAGR为11%,2025年将达到565亿元人民币。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动态点评 1.纳睿雷达上市科创板,相控阵雷达技术引发关注 纳睿雷达是国内领先的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供应商,产品性能优异,价格具有竞争力,注重技术升级及产品更新迭代,未来有望实现应用场景横向发展进一步打开盈利空间。 主要产品包括X波段双极化(双偏振)有源相控阵雷达和雷达精细化探测系统相关服务,目前主要应用于气象探测领域,正在向水利防洪、民用航空、海洋监测、森林防火、公共安全等领域拓展。当前民用领域相控阵雷达渗透率不断提升,有源相控阵逐渐成为雷达主要形式,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公司发展空间广阔。 图1:纳睿雷达近五年营收及同比增速 图2:纳睿雷达近五年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相控阵雷达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问世,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洲际导弹的预警。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固态功率器件、电子移相器等技术和产品的日趋成熟和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以及数字波束形成、自适应技术、低旁瓣技术、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相控阵雷达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应用。在已装备和正在研制的新 请参考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及重要声明 一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大多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相控阵雷达已成为第三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 经过近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不同用途的雷达逐渐开始采用相控阵技术。目前,军用雷达已经广泛采用相控阵技术,几乎所有的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武器平台均装备了相控阵雷达产品,军事用途是相控阵雷达的主要应用领域。由于在各种天气现象的快速识别中显示出了不可比拟的优势,相控阵雷达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在内的气象、水文和相关学科的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目前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已处在起步阶段。 表1:相控阵雷达发展历程 表2:雷达分类方式及种类 2.新型雷达相关研发突破不断,成果转化可期 2月7日,新一代高频高性能超距毫米波雷达新技术新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新一代高频高性能超距毫米波雷达在技术上实现了本土化、远距离、全覆盖、高可靠、高精度、多场景六大突破,首次采用国产94GHz毫米波雷达芯片,实现了高频段毫米波雷达芯片的本土化发展;探测纵向距离达1200米以上,横向覆盖范围达50米,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有效解决了传统毫米波雷达远距探测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促进车路协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智慧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近日特斯拉(TSLA.US)向欧洲监管机构提交的车辆变更申请,证实最新自动驾驶硬件HW4.0即将量产上车,在即将到来的HW4.0硬件系统中,特斯拉不仅配置了一枚高分辨率毫米波雷达(可能为高精度4D毫米波雷达),而且还为其增加了用于雷达的加热器。 受此消息影响,近期4D毫米波雷达市场关注度上升,多家雷达厂商放出有关4D毫米波雷达研发及量产进度的消息。其中,大部分厂商仍处于研发阶段,少部分厂商已开始小批量供货。 毫米波雷达是一种使用毫米波频段的电磁波探测雷达,具有频率高、波长短、频段宽、体积小、重量轻、隐蔽性和机动性好等特点,是智能驾驶系统中用于环境传感不可或缺的传感器,具有防撞、自动泊车、行人检测等诸多功能。现阶段自动驾驶技术中,主要用到的传感器有摄像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近年来,各大毫米波厂商在4D成像毫米波雷达上加大投入,在波形设计和超大天线阵列两个方向上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使得4D成像毫米波系统的研究成为了自动驾驶研究的热点之一。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计,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前装4D毫米波雷达将突破百万颗,到2025年4D成像雷达占全部前向毫米波雷达的比重有望超过40%。 表3:4D成像毫米波雷达技术突破点 表4:国内雷达厂商4D毫米波雷达研发量产进度 3.禾赛科技赴美上市,彰显雷达市场预期空间 2月10日,禾赛科技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代码“HSAI”,发行价为19美元/股,开盘价涨25%至23.75美元/股,收盘价为21.05美元/股,收盘涨约10.79%,最新总市值为26.21亿美元,为继2021年7月滴滴赴美上市之后,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最大一次IPO。 由禾赛雷达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可窥得激光雷达的巨大市场空间。Yole预测的数据显示,从交付量上来看,到2027年,全球激光雷达交付量预计将达530万台,从市场规模来看,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的总规模即将从2021年的21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6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2%。 在全球地缘政治日趋紧张的当下,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大国防预算。美国国会参议院近日表决批准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法案授权的2023财年国防经费达到创纪录的8579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11.71%;我国在2022年的国防预算为1.4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1%。在武器信息科技化成为现代化战争关键因素的全球背景下,来自高速导弹和飞机的威胁越来越大,使得作为现代战争千里眼的军用雷达是当前电子站和信息站的核心装备。新兴经济体国防支出的增加、地区紧张局势的加剧以及国家间冲突的增多是推动军用雷达市场的主要因素,在活跃的战区越来越多地部署弹道导弹和隐形导弹,也导致全球对军用雷达的需求显著增加。根据MarketResearch的预测,全球军用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4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74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受益于信息化建设,我国军用雷达市场空间保持高增速。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院预测,2020-2025年我国军用雷达整体市场规模CAGR为11%,2025年将达到565亿元人民币。 图3:全球军用雷达市场规模预测 图4:我国军用雷达市场规模预测 军用雷达板块共选取有足够代表性的7家公司并采取整体法进行分析,最后得出2022年上半年军用雷达板块营收(109.95亿,同比+2.17%),归母净利润(10.02亿,同比+23%),子行业整体保持平稳增长。 图5:我国军用雷达板块近五年营收及同比增速 图6:我国军用雷达板块近五年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4.风险提示 宏观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