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观 读懂专精特新,看这本就够了! 讲透专精特新概念 详解各项政策 申报实用指南 独家企业成长攻略 专精特新未来趋势展望 全面观 前言 过去十年是我国中小企业高速发展的十年。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全国企业的数量达到4,842万户,其中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700万家,占据90%以上的企业数量。此外,我国中小企业还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增长快、贡献大、活力足的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兴旺离不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繁荣也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近年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专精特新”已发展成为国家级战略,“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在全国展开。 阅读这份宝典,您将了解到“专精特新”的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洞悉国家及各省市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认定条件和全方位扶持政策,以及贵企业成长为不同梯度“专精特新”企业的路径方法。 目录 01 什么是专精特新? 02 专精特新的提出是大势所趋 03 专精特新的定义 04 专精特新发展层级与目标 05 专精特新发展重点 06 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意义 07 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意义 09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画像 10 专精特新发展历程与相关政策 13 专精特新相关政策一览 15 专精特新重要政策解读 20 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及申报指南 21 认定标准 27 申报资格 28 申报流程 29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30 为什么要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31 培育政策 35 培育成果 36 专精特新未来趋势展望 37 发展机遇:北交所成立,促进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 38 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将培育1万家“小巨人”企业 39 趋势展望 40 专精特新星空赋能 什么是 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的 提出是大势所趋 从全球形势来看,受经济下行、疫情冲击等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展重大调整,我国高新科技发生遭遇“卡脖子”,在一些核心关键领域仍然受制于人,急需进行产业升级发展。 从国内形势来看,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大挑战,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经营压力加大。 在此形势下,今年中央经济工作特别提到“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专精特新的定义 “专精特新”,就是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四个方面选择一个或多个方向的组合,形成自己独特的“专精特新”发展模式,专注细分领域和核心业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底蕴是科技实力。 专业化特色化 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 精细化 中小企业利用特色资源,弘扬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 专精 特新新颖化 中小企业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以美誉度高、性价比好、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 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全面观 专家解读 专精特新是目前全国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中小企业不需要努力做大做全,就专注于某一个细分领域,做精、做透就好。 “专精特新”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其专注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聚焦核心主业,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在产业链上具备一定的话语权。 专精特新 发展层级与目标 发展层级 我国建立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性企业梯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创新型中小企业: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创新管理和文化,整体 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 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专家解读 专精特新“小巨人”也可以理解为某一个细分领域中,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面突出的排头兵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下一层级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 发展目标:“百十万千”工程 根据工信部《“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目标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专精特新发展重点:围绕十大重点领域、突破“四基”发展瓶颈 十大重点领域 重点产品 十大重点领域 重点产品 根据《工业“四基”发展目录(2016年版)》,专精特新发展方向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并着力突破工业“四基”发展瓶颈。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 航空航天装备领域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 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信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机器人飞机、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 电力装备领域 农业装备领域新材料领域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 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农业装备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 工业“四基”: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 关键基础材料 先进基础工艺 产业技术基础 全面观 各省市专精特新发展重点 TOP5“高频”产业 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 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 根据各省市公布的“专精特新”发展政策,其中提及的重点领域主要分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提及频率排名前五的产业领域分别为: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 注: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网联汽车并列第五 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意义 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在带动地方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及在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锻长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带动地方产业升级 专精特新企业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依托。上海、深圳、南京等地重点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领域培育出一批高成长性、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均超过40%。 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从区域分布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企业数量达2626家,占比55.15%,与终端产品制造商和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形成了长期相对稳定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对于提升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产业链完整性优势不可或缺。 推进补链延链优链 强链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有助于衔接生产链断点、增强产业链韧性、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据工信部数据,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60%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过70%深耕细分领域10年以上,涌现出一批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工业软件、产业技术基础“五基”领域“补短板”“填空白”的企业。纳米微球、石墨设备、海底电缆等部分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形成了相对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全面观 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意义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因为是细分领域排头兵,所以在产业链中起到关键的枢纽作用。处于产业链龙头的央企或上市公司先链接细分领域排头兵(即“小巨人”),“小巨人”再去链接产业链上的其他中小企业,从而形成大中小融通、聚集发展的产业链模式。 专精特新“小巨人”是区域产业链构建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细分行业1小巨人 细分行业1中小企业 细分行业2小巨人 细分行业2中小企业 细分行业3小巨人 细分行业3中小企业 产业链龙头企业 细分行业4小巨人 细分行业4中小企业 细分行业5小巨人 细分行业5中小企业 细分行业6小巨人 细分行业6中小企业 国家非常重视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工信部发布了“三品培育”,通过实现“小巨人”企业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引领整个产业链做大、做强、做优,从而提升我们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小巨人培育与产业链发展 小巨人做优做强 产业链做大做优级做强 财金保障 举措 达成效果 实现目标 关键技术提升 财政 税收 金融 增品种 提品质 参与工业五基攻关 引领消费供给升级 提升创意设计水平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开展国际质量认证 建立溯源营销体系. 推动智能制造 推动绿色化发展 不断提升品牌影响 积极延伸产品服务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创品牌 品牌提升 经营管理创新 湘品组团出海 壮大产业链 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技术创新 提高产业效率 产业数智升级 诚信与责任 企业创新升级 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引领带动行业产业整体发展 专家解读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产业链中的核心枢纽,他们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所在细分领域产业链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全面观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画像 究竟什么样的企业可以称得上专精特新“小巨人”? 在过去的2021年,我国已进行了几轮国家级小巨人和国家重点小巨人的申报。总结来看,成功申报成为国家重点“小巨人”的企业均有以下共性: 收入规模中等:收入1-10亿,近三年循环增长15%以上; 行业领军:细分行业领域排名在全省前三,或全国前十 与央企、上市公司协同:是大产业链龙头企业的核心配套商,是产业链关健环节 与重点高校院所协同: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 属于朝阳行业或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工业四基、5G新基建、各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 核心竞争力:研发投入7%以上(基本门槛是3%)、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自主知识产权及产品、商标; 管理规范:在质量体系、行业标准、智能化改造、数智化升级、品牌打造等方面管理规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投融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目前都已经在积极对接投融资,多元投融资机构主动服务,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了启动上市的工作 社会责任:很多企业担任行业协会商会会长、秘书长,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 专精特新发展历程与相关政策 看似在近两年“突然”火起来的专精特新,其实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概念。最早在2011年,专精特新就被提出,此后,国家陆续出台支持和培育政策,各省市积极尝试探索,在2018年正式开始开展全国性培育工作。近两年来,专精特新更是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培育政策陆续出台,北交所设立,认定标准逐渐规范,专精特新已经逐步上升成为一项国家级战略,并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2011年 2013年 首次提出(《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 最早在2011年7月,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十二五”时期将大力地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同年9月,工信部发布《“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明确提出了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 正式部署明确内涵(《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年 2018年 专精特新“小巨人”首提 七部委联合印发《工业强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