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目录 核心提要2 引言5 一、“一带一路”重构全球思想价值链的新特征7 (一)“一带一路”重构全球思想价值链具有时代性7 (二)“一带一路”重构全球思想价值链具有旗帜性9 (三)“一带一路”重构全球思想价值链具有世界性10 二、“一带一路”折射全球思想价值链的重塑11 (一)“一带一路”研究经历从低到高,遇冷到V型反转的态势11 1、“一带一路”中文平台研究情况11 2、“一带一路”外文平台研究情况13 3、“一带一路”关注度趋于平稳16 (二)“一带一路”研究遇冷原因17 三、重塑全球思想价值链必须直面挑战19 (一)“一带一路”研究如何应对外部挑战20 (二)“一带一路”研究如何解决内部问题21 四、在提质增效的研究中重塑全球思想价值链23 (一)坚持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23 (二)坚持持久性研究与合作性研究相结合23 (三)坚持创新性研究与传播性研究相结合24 重燃“一带一路”研究再塑全球思想价值链1 “一带一路”十周年的研究总括性梳理与未来展望 核心提要 ●在信息全球化加速的时代,本国学术思想的生成、传播、再造进而影响他国的过程是一条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全球思想价值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等系列中国原创话语与本土学术思想问世,全球思想价值链单向化的历史则被终结,国际学术界开始经常出现高度关注中国学术界的现象。 ●近两年,“一带一路”研究呈降温趋势。“一带一路”研究的学术期刊发文数量大体成倒“V”字型,外文期刊刊发“一带一路”研究文章的数量大体是中文发文量的1/20左右。外文书籍出版数量大体是中文出版数量的1/60左右。 ●当前“一带一路”研究未达预期,除因疫情带来的人员流动、人文交流、学术研讨、对外交往减少等客观因素外,也包括少数智库和研究机构对“一带一路”研究重视不够、关注不够、推动不够、举措不多,一些研究者对“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到位、站位还不高,研究还不深等深层次原因。 ●“一带一路”重构全球思想价值链具有时代性、旗帜性和世界性。“一带一路”理念是中国发展实践经验的结晶,代表着中国为世界贡献本国力量,对外交流并推进共赢合作的公共产品。 1该报告初稿可参见王文:《重塑中国全球思想价值链的着力点》,《前线》2022年第3期。目前的版本由李鑫鹏、刘英、郭方舟增加了相关内容。该报告曾作为初步成果在首届“一带一路”霍尔果斯论坛发布,现版本为再次发布版。 ●当前“一带一路”研究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和内部问题。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刻意歪曲和政治压制、唱衰“一带一路”,借“一带一路”制造沿线国家动荡局势和转嫁其国内矛盾;另一方面,国内极少数智库和学者对“一带一路”的意义和理念认识不到位、研究不深入,甚至长期缺乏对“一带一路”研究的总体谋划、深刻思考和深入研究。 ●通过对“一带一路”研究领域的梳理发现,全球思想价值链的重塑并非坦途,既面临诸多困难,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大“一带一路”研究力度,高度重视“量”与“质”的双重提升,加速全球思想价值链的重塑进程,形成与国力相称的思想软实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带一路”研究彰显中国在全球思想价值链的地位上升。中国学术界、智库界必须持续加大“一带一路”研究力度,充分发挥中国智库和科研院所的作用,持续提升“一带一路”学术研究质量。坚持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牢牢把握“一带一路”研究的学术话语权和学术牵引力。坚持独立性研究与合作性研究相结合,加强跨国合作研究,不断提升“一带一路”研究的质量水平,加速全球思想价值链的重塑进程。 ●坚持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要在学术界强化“一带一路”研究,发挥国内智库和研究机构主力军作用,既做好对内咨政参考,又做好对外传播引导,同时注重对错误观点的批驳和澄清。推动“一带一路”研究持续深化,把握研究主动权,掌握学术话语权。推进“一带一路”成果转化,增强学术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有效性,及时了解全球研究进展情况,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共享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增强学术研究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要重视、加强“一带一路”思想理论建设,通过完善考核指标、提高课题数量和质量、设立“一带一路”研究基金,通报全球舆情,设置前沿议题,评估各路进展,发布重大成果,引导世界预期。 ●坚持持久性研究与合作性研究相结合。鼓励和支持专家学者就“一带一路”相关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持续研究,欢迎国内外智库和学者合作研究,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成立类似“一带一路研究会”,常设性地推动“一带一路”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在学术界、智库界形成“一带一路”持久化研究的思想共识和影响力。加强“一带一路”跨国合作研究,建立真正的、有效的跨国“一带一路”研究合作纽带,在重要选题、领域、方法上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不断牵引国际学术界、思想界对“一带一路”认知,重构全球思想价值链。 ●坚持全球思想价值链两端研发设计和国际传播。以“一带一路”全球思想价值链来促进民心相通,只有思想通了才能加快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从而加快“五通”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全球思想价值链的设计研发,要注重提升全球思想价值链,在议题设计和“一带一路”思想价值链的设计环节,进而提升我国在全球规则制定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全球思想价值链的国际传播。特别要强化新型智库作为全球思想价值链的核心作用,强化新型智库的国际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思想价值链在全球治理作用。三是打造全球思想价值链的国际合作平台,要强化双、多边合作,不仅发挥传统的博鳌亚洲论坛、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和G20平台作用,还要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更多国际合作平台,夯实“一带一路”思想价值链在全球的地位与价值。 引言 重塑和提升全球思想价值链从“一带一路”开始。本报告借用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将全球思想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做了思想类比,将全球思想价值链主要概括为研发、制造、传播思想价值链上的三个链条环节。可以使用微笑曲线来表示思想价值的增值部分,那么生产制造缓解就处于全球思想价值链的增值的较为低端的环节。相比之下,位于全球思想价值链两端的研发与传播环节,则分别位于全球思想价值链的左右两端的高端的环节。“一带一路”思想价值理念是提升我国在全球思想价值链的重点。 在全面梳理、归纳总结,全面提升了全球思想价值链支点就在“一带一路”。尽管我国“一带一路”文章数量多,但多处生产制造价值增值较低的环节,而在设计研发与国际传播两端的数量不多且质量不高。要塑造和提升“一带一路”全球思想价值链主要有五点: 一是加强“一带一路”提升全球思想价值链,坚持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坚持持久性研究与合作性研究相结合。务实提升“一带一路”研究,以“一带一路”提升我在全球思想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是以“一带一路”全球思想价值链来促进民心相通,只有思想通了,才能加快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从而加快“五通”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三是强化全球思想价值链的设计研发,要注重提升全球思想价值链,在议题设计和“一带一路”思想价值链的设计环节,进而提升我国在全球规则制定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加强全球思想价值链的国际传播。特别要强化新型智库作为全球 思想价值链的核心作用,强化新型智库的国际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 我国全球思想价值链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五是打造全球思想价值链的国际合作平台,要强化双、多边合作,强化“一带一路”研究会、学术共同体等国际平台建设。不仅发挥传统的博鳌亚洲论坛、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和G20平台作用,还要深入加强国际智库与学术交流合作,打造更多国际合作平台,夯实我国全球思想价值链在全球的地位与价值。 图1:“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示意图制图: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一、“一带一路”重构全球思想价值链的新特征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全球思想价值链的重大贡献。传统的全球价值链主要是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渠道销售这样一个价值增值过程。那么,以学术思想为交流载体的全球思想价值链同样是学术思想的研发、生产到传播的价值增值过程。“一带一路”理念是中国发展实践经验的结晶,代表着中国为世界贡献本国力量,对外交流并推进共赢合作的公共产品。截至2022年底已有150个国家,32 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200余份“一 带一路”合作文件,在世界广受关注。中国学术界“一带一路”的研究成果自然也会受到全球关注。 (一)“一带一路”重构全球思想价值链具有时代性 “一带一路”全球思想价值链是应时而生,顺势而立。“一带一路”倡议侧重的是经贸合作领域,由于 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带一路”全球思想顺应时代召唤,积极应对当前全球治理的四大困境,重构全球思想价值链。 一是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匮乏。目前来看,很多国家趋向于采用带有本国优先特点的外交政策。西方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国内政治,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不足,使得以多边合作机制为基础的全球公共产品面临严重短缺。美国总统拜登称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任务于2021年8月31日结束,并表示美军“已实现了反恐目标”。①美军在阿富汗内部和谈未果、阿富汗安全形势持续恶化的情况下,实施战略收缩,仓促撤军,给阿富汗和周边国家留下了“安全真空”。如果大国推卸责任,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世界将很可能陷入混乱、冲突、战争。 ①张帆:《美国撤军,阿富汗安全真空谁填》,半月谈网,2021年8月20日,http://www.banyuetan.org/gj/detail/20210820/1000200033136201629443815904312190_1.html。 二是信任危机阻碍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规模即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合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早已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攻击、抹黑、诋毁的主要对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格局“东升西降”的态势更加明显,疫情又加速了这一趋势。中美信任危机不但会恶化两国关系,也会影响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成为全球治理最大的障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20年,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为-4.7%,美国为-3.5%,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则为-2.2%,而中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①由此可见,中美之间的经济实力差 距持续缩小,因此加剧了西方国家的焦虑和担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希望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尽快实 现本国的经济复苏。 三是“本国优先”动摇了全球治理基础。近年来,狭隘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兴起,逆全球化风潮涌动,全球治理陷入危机。美国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之上,导致了国际社会面临分裂和对抗的危险。据路透社指出,由于美国在疫苗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出口上“卡脖子”,全球多家疫苗生产商出现疫苗相关材料短缺问题,加剧全球疫苗分配不均,可能会阻碍全球抗疫进程。②在这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面前,各国理应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观念,加强团结协作、共度危机,然而,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奉行狭隘民族主义,动摇了全球治理基础,全球治理体系出现了最大程度的弱化。 四是多边主义弱化,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困境。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高涨,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美